345.第345章 科举主考官的人选
推荐阅读:阴影帝国、大宣武圣、食仙主、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长生,从养鸡杂役开始、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加油啊,武医生、大道之上、败犬女帝,把头发盘起来!、金钱玩家、
第345章 科举主考官的人选
“严爱卿,对于黄御史的弹劾,你有何话说?”赵兴看向了严宽。
“陛下,臣冤枉啊!”
严宽一脸委屈的出列说道:“每年都有许多被流放的人死在半路上,流放都是一路带枷步行,还有时间限制,那些犯官养尊处优惯了,撑不住死在半路上,不是很正常么?”
流放是把人放逐到偏远地区,因此动不动都是流放上千里。
而这个过程中,犯人需要带枷步行,一路走过去。
押送的衙役因为有时效限制,路上十分辛苦。
甚至有的衙役为了不想受这个苦,故意折腾人,让人死在半路上都很常见。
至于把人放了,这些衙役是不敢的,因为人死了,需要到就近的官衙经过仵作检查核准。
确定是犯人,且不是被谋害的,开具文书后,才能回去交差。
以前为什么没有流放的官员死亡,是因为有家人和同僚帮着打点,押送的衙役自然会照顾点。
但是这些官员都是赵兴暗示过的,严宽亲自交代人办的,自然活不到流放的地方。
对于官员来说,其实流放比死更可怕。
那些偏远地区,条件十分艰苦,哪怕犯官有人打点,去了不用像寻常犯人那样干苦力,但是光是艰苦的条件,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比死还难受。
但是赵兴偏偏要让人死在路上,而不是发配去受苦。
因为对于朝中官员来说,对于流放其实并没有直观的感受。
在他们看来流放最起码能够活着,哪天碰到大赦天下,他们还能够回来,死了可就一了百了了。
赵兴这么做,就是想告诉这些官员,别以为犯错罪不至死就感觉无所谓,自己想弄死他们,有的是办法。
别说今日有人弹劾,哪怕没人弹劾,等田亩清查完,他也会把消息放出去。
毕竟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震慑,没人知道震慑个鬼啊。
“严尚书还真是巧舌如簧,照你这么说,那么之前为什么没有官员死在流放路上?”黄御史反问道。
“黄御史所说也是本官所疑惑的,可是本官让人查了,过程并无问题。本官就疑惑,为什么之前流放的犯官都没事呢?”
严宽说着朝赵兴躬身道:“陛下,臣正准备向陛下奏请,调查调查以前的流放行程,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朝堂官员闻言皆是一变,能位列朝堂的,最年轻的都三十出头了。
做官多年,大多数都有朋友被流放,帮着打点过。
人走茶凉在官场很普遍,但是又不那么普遍。
混迹官场最重要的是名声,若是相熟之人落了难,不管不顾,那么名声也就臭了。
相反,帮着打点,也不了多少钱,还能得个好名声。
而且万一自己也有那天呢?
不管出于什么心理,许多人都曾打点过,这是不争的事实。
要是往常他们也不怕,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但是赵兴登基后,先是处死了朝中几个重臣,又借着流放弄死了不少官员。
谁知道这次是不是又想借题发挥?
许对人眼神荫翳的看向那个上奏的黄御史,要是目光可以杀人,黄御史怕是已经被大卸八块了。
就在有人准备开口反对的时候,赵兴开口了。
“好了,也不是什么大事,不必大费周章了。不过流放官员死在路上,确实有些恶劣,严爱卿是刑部尚书也有责任,罚俸半年,以儆效尤吧。另外大理寺查一查,看看死在流放途中的官员,是否存在问题。”赵兴说道。
严宽闻言心里暗骂,我帮你办事得罪了那么多人,如今礼都不敢收,竟然还要罚我俸禄。
然而面上却不敢表露,应道:“臣人罚!”大理寺卿,也跟着应了一声。
其余官员也在心里暗骂,要是没有赵兴指使,严宽能有这么大胆子么?
可是他们怕赵兴会借题发挥,不敢说什么。
“陛下,主考官人选迟迟未定,如今会试临近,主考官的人选也该定了。”韩章出列道。
赵兴闻言说道:“此事是朕疏忽了,好在有大相公提醒。就由翰林学士王安石担任主考官,礼部右士郎为副,共同主持会试。”
这么重要的事赵兴自然不可能忘记,他迟迟不定人选,就是不想给那些士子押题的时间。
科举考试时,可不仅士子会根据主考官押题,朝中的一些文官也会押题。
这些人比那些士子消息灵通,加上更了解人性,押题更加精准。
一些家世好的人,在科举开始前,就会去拜访一些人,为的就是询问对方所押之题,让自家孩子更有准备。
赵兴自然不想通过科举招收的都是一些投机取巧之人。
虽说如今也有押题的时间,但是王安石是他的心腹,这些人押题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底是王安石出题,还是赵兴暗自出题了。
“臣遵旨!”王安石和礼部右侍郎出列道。
礼部侍郎的品级肯定比翰林学士高,但是翰林学士却能被尊称一声相公。
因为翰林学士乃是皇帝的秘书,虽然不掌实权,专门为皇帝出谋划策。
品级低,但是地位却很高。
历代科举主考官,多由翰林学士担任。
“若是没有别的事,就退朝吧!”
“臣等恭送陛下!”
在群臣的恭送声下,赵兴离开了大殿。
回到龙图阁正想补个觉,三水禀报说王安石来了。
“让他进来吧。”
赵兴说完,来到外间的御案后坐了下来。
刚坐下没多久,王安石便走了进来。
“臣拜见陛下!”
“免礼!”赵兴摆了摆手问道:“介甫来见朕有何事啊?”
“臣此来是想问问科举考题的事。”王安石说道。
“策论就以法为题,其余的伱自己看着办。”赵兴说道。
古代讲究以法治国,以儒治民。
但是在赵兴看来,大宋完全是反过来了。
以儒治民的本意是教化,人人能够遵守道德,从而达到遵纪守法的目的。
完全的以儒来治国,纯属扯淡的。
不是赵兴讨厌儒家的那一套,事实上,儒家思想本质上并没有问题。
从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后面历朝历代都以儒家思想作为核心,可见儒家思想确实有可取之处。
(本章完)
“严爱卿,对于黄御史的弹劾,你有何话说?”赵兴看向了严宽。
“陛下,臣冤枉啊!”
严宽一脸委屈的出列说道:“每年都有许多被流放的人死在半路上,流放都是一路带枷步行,还有时间限制,那些犯官养尊处优惯了,撑不住死在半路上,不是很正常么?”
流放是把人放逐到偏远地区,因此动不动都是流放上千里。
而这个过程中,犯人需要带枷步行,一路走过去。
押送的衙役因为有时效限制,路上十分辛苦。
甚至有的衙役为了不想受这个苦,故意折腾人,让人死在半路上都很常见。
至于把人放了,这些衙役是不敢的,因为人死了,需要到就近的官衙经过仵作检查核准。
确定是犯人,且不是被谋害的,开具文书后,才能回去交差。
以前为什么没有流放的官员死亡,是因为有家人和同僚帮着打点,押送的衙役自然会照顾点。
但是这些官员都是赵兴暗示过的,严宽亲自交代人办的,自然活不到流放的地方。
对于官员来说,其实流放比死更可怕。
那些偏远地区,条件十分艰苦,哪怕犯官有人打点,去了不用像寻常犯人那样干苦力,但是光是艰苦的条件,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比死还难受。
但是赵兴偏偏要让人死在路上,而不是发配去受苦。
因为对于朝中官员来说,对于流放其实并没有直观的感受。
在他们看来流放最起码能够活着,哪天碰到大赦天下,他们还能够回来,死了可就一了百了了。
赵兴这么做,就是想告诉这些官员,别以为犯错罪不至死就感觉无所谓,自己想弄死他们,有的是办法。
别说今日有人弹劾,哪怕没人弹劾,等田亩清查完,他也会把消息放出去。
毕竟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震慑,没人知道震慑个鬼啊。
“严尚书还真是巧舌如簧,照你这么说,那么之前为什么没有官员死在流放路上?”黄御史反问道。
“黄御史所说也是本官所疑惑的,可是本官让人查了,过程并无问题。本官就疑惑,为什么之前流放的犯官都没事呢?”
严宽说着朝赵兴躬身道:“陛下,臣正准备向陛下奏请,调查调查以前的流放行程,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朝堂官员闻言皆是一变,能位列朝堂的,最年轻的都三十出头了。
做官多年,大多数都有朋友被流放,帮着打点过。
人走茶凉在官场很普遍,但是又不那么普遍。
混迹官场最重要的是名声,若是相熟之人落了难,不管不顾,那么名声也就臭了。
相反,帮着打点,也不了多少钱,还能得个好名声。
而且万一自己也有那天呢?
不管出于什么心理,许多人都曾打点过,这是不争的事实。
要是往常他们也不怕,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但是赵兴登基后,先是处死了朝中几个重臣,又借着流放弄死了不少官员。
谁知道这次是不是又想借题发挥?
许对人眼神荫翳的看向那个上奏的黄御史,要是目光可以杀人,黄御史怕是已经被大卸八块了。
就在有人准备开口反对的时候,赵兴开口了。
“好了,也不是什么大事,不必大费周章了。不过流放官员死在路上,确实有些恶劣,严爱卿是刑部尚书也有责任,罚俸半年,以儆效尤吧。另外大理寺查一查,看看死在流放途中的官员,是否存在问题。”赵兴说道。
严宽闻言心里暗骂,我帮你办事得罪了那么多人,如今礼都不敢收,竟然还要罚我俸禄。
然而面上却不敢表露,应道:“臣人罚!”大理寺卿,也跟着应了一声。
其余官员也在心里暗骂,要是没有赵兴指使,严宽能有这么大胆子么?
可是他们怕赵兴会借题发挥,不敢说什么。
“陛下,主考官人选迟迟未定,如今会试临近,主考官的人选也该定了。”韩章出列道。
赵兴闻言说道:“此事是朕疏忽了,好在有大相公提醒。就由翰林学士王安石担任主考官,礼部右士郎为副,共同主持会试。”
这么重要的事赵兴自然不可能忘记,他迟迟不定人选,就是不想给那些士子押题的时间。
科举考试时,可不仅士子会根据主考官押题,朝中的一些文官也会押题。
这些人比那些士子消息灵通,加上更了解人性,押题更加精准。
一些家世好的人,在科举开始前,就会去拜访一些人,为的就是询问对方所押之题,让自家孩子更有准备。
赵兴自然不想通过科举招收的都是一些投机取巧之人。
虽说如今也有押题的时间,但是王安石是他的心腹,这些人押题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底是王安石出题,还是赵兴暗自出题了。
“臣遵旨!”王安石和礼部右侍郎出列道。
礼部侍郎的品级肯定比翰林学士高,但是翰林学士却能被尊称一声相公。
因为翰林学士乃是皇帝的秘书,虽然不掌实权,专门为皇帝出谋划策。
品级低,但是地位却很高。
历代科举主考官,多由翰林学士担任。
“若是没有别的事,就退朝吧!”
“臣等恭送陛下!”
在群臣的恭送声下,赵兴离开了大殿。
回到龙图阁正想补个觉,三水禀报说王安石来了。
“让他进来吧。”
赵兴说完,来到外间的御案后坐了下来。
刚坐下没多久,王安石便走了进来。
“臣拜见陛下!”
“免礼!”赵兴摆了摆手问道:“介甫来见朕有何事啊?”
“臣此来是想问问科举考题的事。”王安石说道。
“策论就以法为题,其余的伱自己看着办。”赵兴说道。
古代讲究以法治国,以儒治民。
但是在赵兴看来,大宋完全是反过来了。
以儒治民的本意是教化,人人能够遵守道德,从而达到遵纪守法的目的。
完全的以儒来治国,纯属扯淡的。
不是赵兴讨厌儒家的那一套,事实上,儒家思想本质上并没有问题。
从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后面历朝历代都以儒家思想作为核心,可见儒家思想确实有可取之处。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7969/4839054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