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第370章 反对和顾虑
推荐阅读:阴影帝国、大宣武圣、食仙主、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长生,从养鸡杂役开始、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加油啊,武医生、大道之上、败犬女帝,把头发盘起来!、金钱玩家、
第370章 反对和顾虑
看着被自己无赖招数弄的集体沉默的官员,赵兴心里暗笑。
表面上却不动声色道:“好了,朕召诸位爱卿前来,是为了商议增兵之事。如今天赐良机,若是能趁机占领河湟,便能为大宋开疆拓土上千里。”
顾廷烨手里只有不到五万人,还有留下一部分兵马防守。
哪怕顾廷烨凭借这点兵马能够拿下河湟,西夏那边也不得不防。
因此增兵之事,迫在眉睫。
“陛下!”
枢密院使李晋出列道:“先是调十万兵马去北方,保护长城的修建。江州等地发生洪灾,陛下调兵两万,后因发生叛乱,又调兵五万前去平叛。”
“如今西郊大营只剩下二十万出头的兵马,若是继续调兵,京师兵力薄弱,一旦出现什么变故,后果不堪设想啊。”
“而且河湟之地对大宋一向恭顺,又和西夏相临近,大宋出兵占领河湟,既不得人心,又会引得西夏戒备仇视!”
户部尚书出列道:“陛下,虽然如今各地都已秋收,秋税也陆续收了上来。可江州等地的百姓,接下来还得靠朝廷赈济,北方修建长城也需要大量的粮食。”
“粮草本就捉襟见肘,若是出兵征伐河湟,还要耗费许多粮草,怕是难以为继。”
“粮草的事朕自有办法,至于汴京安危也不用担心。
如今辽国内乱,无暇他顾。即便西夏出兵,西北防线也不是西夏短时间能够攻破的,不足为惧。
但是河湟之地对大宋非常重要,拿下河湟,不仅能够开疆扩土,也可延展大宋和西夏的边界,光是防守就能牵制西夏近半的兵力。
拿下河湟,自此以后,西夏的威胁将大大降低。
大相公当年和范大相公一起制定的西北布防,应该知道河湟的重要性。”赵兴说道。
粮草确实是个问题,不过他让盛维父子经商多年,囤积的钱财为的就是对付西夏和辽国。
前段时间盛维回汴京后,就在赵兴的指示下,暗中在各地收购粮食。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虽然写这首诗之人是个大贪官,也不悯农,但他的诗却血淋淋的将古代百姓的情况写了出来。
即便风调雨顺,太平盛世,依旧有百姓食不果腹。
区别只是多和少罢了。
粮食问题,可谓是困扰古代历朝历代的问题。
每个朝代都发生过缺粮问题。
但是实际上,除非发生大规模的天灾,根本不会出现缺粮的问题。
那些地主乡绅世家,掌控这大量的田地,囤积了许多粮食。
每逢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可那些诸侯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很快就能拉起一支军队争霸天下。
乱世人根本不值钱,世家提供的是钱粮和人才。
大宋近几年,江州洪灾算是最大的天灾了。
之前虽然也有天灾,波及的范围其实并不大。
总体来说还算风调雨顺,那些地主乡绅暗中没少屯粮。
只要给的钱财略高市场价,不愁买不到粮食。
“河湟之地确实很有战略意义,拿下河湟,利大于弊!”韩章出列说道。
“陛下所说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能够拿下河湟的前提下,而且这个速度不能太慢。”
胡中言说道:“辽国内乱无暇他顾,但战场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辽国内乱何时会结束。
若是出兵攻占河湟,尚未拿下之时,辽国内乱结束。辽国和西夏都不会放任大宋占领河湟,届时可能会引起两国联合出兵。
即便大宋能够在辽国内乱结束前占领河湟,可河湟安定也需要时间。
最重要的是,占领河湟虽然会增加西夏防守范围,同样也会增加大宋的防守范围。
臣虽不通军事,却也知道大宋这些年在防御西夏和辽国上费巨大。
交界范围增加,对大宋何尝不是一个负担?
陛下雄才大略,大相公也文武双全,陛下和大相公都说占领河湟利大于弊,那自然是利大于弊的。
可是在臣看来,此时出兵,风险太大,是弊大于利。”
赵兴没有理会胡中言,看向了大殿内的其他官员。
面对赵兴的目光,除了韩章,所有人都低下了头,无声的表达了他们对于出兵并不支持。
“若朕一定要出兵呢?”赵兴淡淡道。
“请陛下以大局为重!”胡中言跪了下来。
其余官员见状,也都跪了下来。
“好,好得很!”
赵兴冷冷的在众人身上巡视了一遍,说道:“此事先议到这吧,大相公留下,其余人都退下吧。”
“陛下圣明!”
众人齐呼,这才起身行礼,退了出去。
“朕听他们的就是圣明,要是不听,是不是要不了多久,市井之中就该传朕昏庸,不听臣言?”赵兴冷笑道。
韩章闻言沉默不语。
赵兴也没指望他回答,说道:“大相公,这个兵,朕一定要出,你有什么办法没有?”
韩章闻言沉默了一会,说道:“陛下若想出兵,需得到枢密院使的支持才行!”
大宋文领导武,不仅体现在枢密院使由文臣担任上。
而是相公们不仅可以参议政务,也有参议军事的权利。
但枢密院使毕竟掌控着天下兵马的调动,在赵兴这个皇帝的坚持下,有枢密院使支持,想要出兵就不难了。
其实赵兴也可以不管朝臣反对,强行出兵。
可是这样一来,就会留下不听臣子之言,一意孤行的印象失去民心。
后世可以以功过来评价皇帝,不在意强势与否。
可是当代看的并不是功过,虚心纳谏才是评判是否是明君的标准。
百姓没有分辨利害的能力,当满朝文武都反对的时候,在百姓看来就是错的。
而且百姓普遍是厌战的,打赢了他们也得不到切实的好处。
相反,自古以来,打仗几乎都意味着加赋。
对于赵兴来说,其实他并不在乎天下人怎么看他。
可是如今江州等地发生叛乱,暗中的巫师教也不知道打着什么主意。
一旦民心动荡,只会给巫师教机会。
这才是赵兴之前没有强制出兵的愿意。
赵兴沉默了一会,说道:“大觉得朝中何人能够担任枢密院使一职?”
(本章完)
看着被自己无赖招数弄的集体沉默的官员,赵兴心里暗笑。
表面上却不动声色道:“好了,朕召诸位爱卿前来,是为了商议增兵之事。如今天赐良机,若是能趁机占领河湟,便能为大宋开疆拓土上千里。”
顾廷烨手里只有不到五万人,还有留下一部分兵马防守。
哪怕顾廷烨凭借这点兵马能够拿下河湟,西夏那边也不得不防。
因此增兵之事,迫在眉睫。
“陛下!”
枢密院使李晋出列道:“先是调十万兵马去北方,保护长城的修建。江州等地发生洪灾,陛下调兵两万,后因发生叛乱,又调兵五万前去平叛。”
“如今西郊大营只剩下二十万出头的兵马,若是继续调兵,京师兵力薄弱,一旦出现什么变故,后果不堪设想啊。”
“而且河湟之地对大宋一向恭顺,又和西夏相临近,大宋出兵占领河湟,既不得人心,又会引得西夏戒备仇视!”
户部尚书出列道:“陛下,虽然如今各地都已秋收,秋税也陆续收了上来。可江州等地的百姓,接下来还得靠朝廷赈济,北方修建长城也需要大量的粮食。”
“粮草本就捉襟见肘,若是出兵征伐河湟,还要耗费许多粮草,怕是难以为继。”
“粮草的事朕自有办法,至于汴京安危也不用担心。
如今辽国内乱,无暇他顾。即便西夏出兵,西北防线也不是西夏短时间能够攻破的,不足为惧。
但是河湟之地对大宋非常重要,拿下河湟,不仅能够开疆扩土,也可延展大宋和西夏的边界,光是防守就能牵制西夏近半的兵力。
拿下河湟,自此以后,西夏的威胁将大大降低。
大相公当年和范大相公一起制定的西北布防,应该知道河湟的重要性。”赵兴说道。
粮草确实是个问题,不过他让盛维父子经商多年,囤积的钱财为的就是对付西夏和辽国。
前段时间盛维回汴京后,就在赵兴的指示下,暗中在各地收购粮食。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虽然写这首诗之人是个大贪官,也不悯农,但他的诗却血淋淋的将古代百姓的情况写了出来。
即便风调雨顺,太平盛世,依旧有百姓食不果腹。
区别只是多和少罢了。
粮食问题,可谓是困扰古代历朝历代的问题。
每个朝代都发生过缺粮问题。
但是实际上,除非发生大规模的天灾,根本不会出现缺粮的问题。
那些地主乡绅世家,掌控这大量的田地,囤积了许多粮食。
每逢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可那些诸侯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很快就能拉起一支军队争霸天下。
乱世人根本不值钱,世家提供的是钱粮和人才。
大宋近几年,江州洪灾算是最大的天灾了。
之前虽然也有天灾,波及的范围其实并不大。
总体来说还算风调雨顺,那些地主乡绅暗中没少屯粮。
只要给的钱财略高市场价,不愁买不到粮食。
“河湟之地确实很有战略意义,拿下河湟,利大于弊!”韩章出列说道。
“陛下所说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能够拿下河湟的前提下,而且这个速度不能太慢。”
胡中言说道:“辽国内乱无暇他顾,但战场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辽国内乱何时会结束。
若是出兵攻占河湟,尚未拿下之时,辽国内乱结束。辽国和西夏都不会放任大宋占领河湟,届时可能会引起两国联合出兵。
即便大宋能够在辽国内乱结束前占领河湟,可河湟安定也需要时间。
最重要的是,占领河湟虽然会增加西夏防守范围,同样也会增加大宋的防守范围。
臣虽不通军事,却也知道大宋这些年在防御西夏和辽国上费巨大。
交界范围增加,对大宋何尝不是一个负担?
陛下雄才大略,大相公也文武双全,陛下和大相公都说占领河湟利大于弊,那自然是利大于弊的。
可是在臣看来,此时出兵,风险太大,是弊大于利。”
赵兴没有理会胡中言,看向了大殿内的其他官员。
面对赵兴的目光,除了韩章,所有人都低下了头,无声的表达了他们对于出兵并不支持。
“若朕一定要出兵呢?”赵兴淡淡道。
“请陛下以大局为重!”胡中言跪了下来。
其余官员见状,也都跪了下来。
“好,好得很!”
赵兴冷冷的在众人身上巡视了一遍,说道:“此事先议到这吧,大相公留下,其余人都退下吧。”
“陛下圣明!”
众人齐呼,这才起身行礼,退了出去。
“朕听他们的就是圣明,要是不听,是不是要不了多久,市井之中就该传朕昏庸,不听臣言?”赵兴冷笑道。
韩章闻言沉默不语。
赵兴也没指望他回答,说道:“大相公,这个兵,朕一定要出,你有什么办法没有?”
韩章闻言沉默了一会,说道:“陛下若想出兵,需得到枢密院使的支持才行!”
大宋文领导武,不仅体现在枢密院使由文臣担任上。
而是相公们不仅可以参议政务,也有参议军事的权利。
但枢密院使毕竟掌控着天下兵马的调动,在赵兴这个皇帝的坚持下,有枢密院使支持,想要出兵就不难了。
其实赵兴也可以不管朝臣反对,强行出兵。
可是这样一来,就会留下不听臣子之言,一意孤行的印象失去民心。
后世可以以功过来评价皇帝,不在意强势与否。
可是当代看的并不是功过,虚心纳谏才是评判是否是明君的标准。
百姓没有分辨利害的能力,当满朝文武都反对的时候,在百姓看来就是错的。
而且百姓普遍是厌战的,打赢了他们也得不到切实的好处。
相反,自古以来,打仗几乎都意味着加赋。
对于赵兴来说,其实他并不在乎天下人怎么看他。
可是如今江州等地发生叛乱,暗中的巫师教也不知道打着什么主意。
一旦民心动荡,只会给巫师教机会。
这才是赵兴之前没有强制出兵的愿意。
赵兴沉默了一会,说道:“大觉得朝中何人能够担任枢密院使一职?”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7969/4839057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