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变化,经阁
推荐阅读:噬龙修仙、蜀山万妖之祖、穿在1977、什么邪法?我这是正儿八经的正法、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北辰剑宗掌门秘录、异世界宗教胜利居然如此简单?、抗战:野兽们的荣耀、临安不夜侯、幽冥画皮卷、
第141章 变化,经阁
汴梁,春雨楼。
秋风轻扫,黄叶纷纷扬扬。楼阁飞檐翘角,挂着几片未凋枫叶与秋风共舞。
三楼,地字雅间。
萧峰站在檐下,厚实的大手抚着木栏,低头看着下方人流如织的街道,以及街道两侧兴隆的商铺,面上浮现感慨之色:“这汴梁,较之以往热闹了太多。”
阿朱眸光流转,盈盈一笑道:“弊政革出,新政通行,加之两党之祸消弭,政通人和之下,这汴梁只会越来越热闹,这天下亦是。”
她这一年多来,就算身处辽国腹地,通过逆命阁自身逐渐健全的情报网,对整个天下的局势,了解的也算清晰。
萧峰蹙眉摇头:“宋官家越发圣明,就是这手段……太过酷烈了些,长此以往下去恐生大乱。”
说酷烈都是轻的,锦衣卫、骁骑卫、六扇门、东厂、西厂,这五柄龙之屠刃,血屠了不知多少势力。死在他们手下的人,数都数不过来。
大宋近一年多来,所施行的每一条新政,都是由无数尸骨堆砌而成的。赵熙暴君之名流传坊间,太易妖道之名更是名传天下以及周边诸国。
阿朱撇撇嘴:“我只知道,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随着新农政以及诸多新政的推行,家家有余粮,人人有饭吃,一路行来连乞丐都少见。这般盛世,手段酷烈些又如何?总比饿死人强。”
“师父说:观观月不观心,舍情舍义不舍权!巍巍皇宫,满朝文武,皆是俗人庸人。笔下书写仁义,嘴上挂着道德,可玩弄权术,争权夺利之际,仁义道德都成了狗屁。”
“这话虽有偏颇,但我觉得很有道理。那些士大夫动不动就是祖宗之法,圣人云云。说的急了,撞柱明志,指桑骂槐都是轻的。鼓动士子,阻碍新政,干涉新法,明里暗里小动作不断。手段不酷烈点,再好的利国利民之策都是空谈。”
阿朱说着眼底闪过不屑,以前觉得士大夫如何如何的了得。可进过几次皇宫,旁观过几次朝议后,顿觉这样的想法既可笑又无知。
除去少数人外,大多数的士大夫官员,为了点利益权利,争论时的模样委实丑陋了些。
萧峰眸光深邃,蹙眉沉凝道:“道长端坐云端,俯观天地,自然瞧不上这些凡俗权欲之流。宋官家施行的新政,也是利国利民的圣明之策。”
“可大宋变化越发剧烈,鼎盛之势犹如江河涛涛,势不可挡。辽宋之战已然不远,西夏、吐蕃等国亦有动作。大势席卷之下……战争在所难免,到时会有很多人死去……生灵涂炭都是轻的。”
他并非危言耸听,自从澶渊之盟签订,宋辽双方便固守边疆,罢兵休战。加之辽国每年从大宋获得岁币无数,局势方才维稳至今。
可大宋日益强大,仙种之名更是名动诸国,加之宋官家频频往西夏边境驻军,大有誓要覆灭西夏的架势,给予周边诸国的压力越发巨大。
随父亲返回辽国的这段时间,他清晰感受到了局势的紧迫。辽国上下请战之声越发响亮,宋辽两国随时都有可能开战,到时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余诸国同样会有所动作。
战云已经在凝聚,一场波及诸国的战争已经在蕴量,很难想象到时会有多少人死去……
阿朱沉默稍许,她很明白萧峰心中的纠结,偏头看着他微蹙的眉头,柔声道:“师父有一愿:愿日月所照,皆为夏土。星辰所耀,皆为夏民。天地有情众生,皆归夏之文明。”
“师父在走圣路,在度众生之厄,这是大愿,圣愿。到时天地众生皆为大夏仙朝之民,也就没有了辽人宋人之分,自然也就没有争端。以他老人家仙人般的实力手段,完成圣愿只是时间问题。”
阿朱眸光清澈坚定:“我不懂那么多大道理,但我知道,若师父能完成圣愿,走通圣路,升斗小民的好日子就会到来。与这些相比,一时的阵痛算不了什么,死得人再多……都是值得的。”
萧峰轻轻叹息,这些他明白,对太易真人的圣愿也大为敬佩,可想要走通圣路谈何容易?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遗祸无穷。
“希望道长能如愿吧……”话音中充满了期待与忧虑。自从少林寺一役后,那踏步虚空,如仙如神的身姿,便深深印刻在群雄心中。
试问如此仙家人物,所想践行之事谁人能挡?
两人并肩而立,尽皆漠然下来,注视着下方繁忙的街道,心中各自思量起来。
就在这时,轻缓的脚步声在二人身后响起。
萧峰、阿碧齐齐转身望去,待看清来人样貌,眼中都不由浮现惊艳之色。
来人身着淡雅白衣,长发如瀑,披于素肩之上。容颜温婉,眉如远山秋水,清丽脱俗。宛如人间仙子般,美暇得不可方物。
阿朱敛去脸上笑容,甜甜一笑道:“这位姐姐,寻我二人何事呀?”说着心中暗自提起了警惕。
来人出现的太过诡异,若非故意弄出声响,她和萧峰根本察觉不到对方的到来,其实力之强可想而知。
“嘻嘻,这声姐姐听的人心中欢喜,小阿朱,一年多不见,嘴甜了不少啊。”
阿朱神情一僵,心中浮现一道红衣妖影,与眼前的清丽倩影渐渐重合。下一瞬,汗毛炸起,音调猛地拔高,抬手指着来人:“童贯!你你你……”你你了半天,硬是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用词。
萧峰闻言,抬起的双手僵停在半空,扯了扯嘴角,硬着头皮拱手一礼道:“原来是童厂督当面,真是失敬失敬。”
童贯心中嘀咕了声俗人,浅浅一笑道:“易主要见你二人,随我来吧。”说着盈盈转身,莲步轻移的朝着屋外走去,一举一动与二八少女无异。
阿朱放下手,很不自在的抖了抖下肩膀。下意识的拉起萧峰手臂,缓步跟了上去。看着前方的倩影,眼底闪过嫌弃忌惮之色,偏头望了眼同样不自在的萧峰,低声解释道:
“师父便览群书,梳理人体阴阳之机,从云中鹤身上多番验证,创出了一门可以天人化生的武学,名曰:葵真解。”
“天人化生?”萧峰眉头微蹙。
“就是男人变女人啦。”阿朱一脸的嫌弃。
童贯莲步微顿,轻笑道:“小阿朱,看来得让你前往经阁进修一段时日。混沌初开,化生阴阳,阴阳交合,化生万物。天人化生,与天地合,阴阳相济,非阴非阳。人家如今非男非女,已脱凡胎,算不得女人啦。”
阿朱小脸皱成一团,强忍打死对方的冲动,问道:“经阁?怎么没听师父说起过?”童贯纤手负后,声音清灵婉转:“经阁,新立天下藏书之地,志在典藏天地诸国之藏书,是易主如今的闭关之所。”
说罢,眼波流转,心中浮现敬仰叹服之感。
如今锦衣卫、东西两厂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穷收天下及周边诸国的典籍上。
诸派武学、百家典籍、经史子集、儒释道三教经典、孤本、古籍、秦汉竹简、上古甲骨文、蚀刻蝌蚪等等,凡属文字记载之物,都在收集的范围内。
经阁始立之初,易主曾言:知识的广为传播,人人得一份,人人迸发灵感,可凝聚众生智慧,将之整理、归纳、总结,从而为己所用,亦为众生所用。如此往复循环,轮回不休,可不断完善己身之法,此乃补道之法,修行真谛!
这般直透修行本质的话语,听得他心尖儿发颤,对易主的仰慕之情,真如那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如今易主每日梳理经阁典籍,汇总众生智慧,全力为接下来的计划做着准备,那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已然不远。
“好……好吧,又得学习了……”阿朱颇为头疼的点点头。入门至今,大半的时间都是在书海中度过,也就是去了辽国方才轻松点。
萧峰讶然的望着童贯,惊讶道:“非男非女,这是菩萨相?”
童贯回眸一笑,百媚顿生,那一瞬间的风情,让人忍不住心驰神摇:“对也不对,人家是化生天人,有无穷极乐,菩萨可没有。”
阿朱一步挡在萧峰身前,警惕的盯着童贯,没好气道:“好好带你路,少整这死出。”
童贯饶有深意的望了二人一眼,玩味一笑,长长的哦了一声,转过头,不急不缓的朝着楼下走去。
阿朱面露娇羞,轻咳一声,掩去脸上异常,轻声提醒道:“小心点那家伙……”说着缓步走出了雅间。
萧峰尴尬挠挠头,缓步跟在了身后。
三人一同离开春雨楼,随后各自施展轻身功法,朝着皇宫方向赶去,彼此都保持着沉默。
……
皇宫深处,四周绿树成荫,鸟语香。九层阁楼屹立其间,高耸入云。阳光之下,经阁二字灿灿生辉。
阁楼前,无数锦衣卫和东厂西厂的番子进出,将一份份收罗而来的孤本典籍,轻缓的堆放在阁内木方桌上。
光线柔和,窗户半开,书页的翻动声不时响起。无数身着儒袍的学士,穿行在一个个书架之间,将收集而来的书籍,分门别类的进行着最细致的分类归档。
“好热闹啊。”阿朱迈入经阁,看着往来忙碌的众人,不由惊叹了一声。
萧峰看着眼前一幕,不由面露惊叹:“爱书如此,当真让萧某大开眼界……”
四周一名名儒袍学士往来,他们小心的从桌上堆放的锦盒中,取出一本本被锦绣包裹的书籍。随后动作轻柔的缓缓翻动,确定书籍的类别后,便双手捧着书籍朝着楼阁深处的书架走去,井然有序,忙而不乱。
童贯对此见怪不怪,他步伐不停,领着二人顺着木梯,朝着经阁第九层行去。
沿途,与不少儒袍学士插肩而过,其中也有道人掺杂其中,多为老者,中年者甚少。观所见之人眼中的慧光,便知在这经阁内的都是饱学之士。
三人上到经阁九楼,便见到了较为奇异的一幕
只见一名名儒袍学士和少数道人,手捧书籍,神情恭敬的立于红木书案前。他们犹如学子聆听师长训言,神情崇敬,姿态拘谨,每个人都规规矩矩的静静站立。
王易一袭青色道袍,背脊挺直的端坐于书案后。他似慢实快的翻阅完桌上书籍,闭眼沉吟稍许后,便提笔在空白卷轴上快速书写起来。
每当这个时候,桌前几人都会目不转睛的盯着卷轴,他们的神情,随卷轴上的文字而动。时而激动,时而恍然,时而痛心,时而懊悔……
这般诡异的一幕,看得阿朱一愣一愣的,看得萧峰满脸茫然。
童贯笑了笑,低声解释道:“有资格送到易主面前的,都是孤本、残本、甲骨文、蚀刻蝌蚪等世人无法理解的智慧载物。易主凭借自身大智慧,将这些内容或补全,或注解,让先贤智慧重现世间。这般浩瀚的智慧当面,少有人能控制住自身情绪。”
说到这,童贯面上出现莫名笑容:“经阁内的书籍尚处于封存之中,参与整理书籍的学士和道人,也都被圈禁在此。等计划正式展开,这博古通今,易圣人之名当响彻天下。”
阿朱轻呼一口气,小声问道:“什么计划?”
萧峰面露惊诧,圣人之名何其重,什么样的计划,能有造圣之能?
童贯掩嘴一笑:“你自己去问易主,人家可不敢随意透露。”
阿朱撇撇嘴:“不说就不说,萧大哥等会,我去和阿碧打声招呼。”说着绕过人群,来到书案后的阿碧身侧,伸手扯了扯她的衣袖。
阿碧抬手做了个噤声手势,眼神瞟向正在忙碌的王易,以及书案前恭敬排队的学士道人。
阿朱会意,便也安静的侍立在一旁。好奇之下,便也低头观阅起卷轴上的文字,很快神情也渐渐有了变幻起伏。
书案前的众人,对于阿朱三人的到来并未上心,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瞻仰卷轴上的智慧,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本章完)
汴梁,春雨楼。
秋风轻扫,黄叶纷纷扬扬。楼阁飞檐翘角,挂着几片未凋枫叶与秋风共舞。
三楼,地字雅间。
萧峰站在檐下,厚实的大手抚着木栏,低头看着下方人流如织的街道,以及街道两侧兴隆的商铺,面上浮现感慨之色:“这汴梁,较之以往热闹了太多。”
阿朱眸光流转,盈盈一笑道:“弊政革出,新政通行,加之两党之祸消弭,政通人和之下,这汴梁只会越来越热闹,这天下亦是。”
她这一年多来,就算身处辽国腹地,通过逆命阁自身逐渐健全的情报网,对整个天下的局势,了解的也算清晰。
萧峰蹙眉摇头:“宋官家越发圣明,就是这手段……太过酷烈了些,长此以往下去恐生大乱。”
说酷烈都是轻的,锦衣卫、骁骑卫、六扇门、东厂、西厂,这五柄龙之屠刃,血屠了不知多少势力。死在他们手下的人,数都数不过来。
大宋近一年多来,所施行的每一条新政,都是由无数尸骨堆砌而成的。赵熙暴君之名流传坊间,太易妖道之名更是名传天下以及周边诸国。
阿朱撇撇嘴:“我只知道,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随着新农政以及诸多新政的推行,家家有余粮,人人有饭吃,一路行来连乞丐都少见。这般盛世,手段酷烈些又如何?总比饿死人强。”
“师父说:观观月不观心,舍情舍义不舍权!巍巍皇宫,满朝文武,皆是俗人庸人。笔下书写仁义,嘴上挂着道德,可玩弄权术,争权夺利之际,仁义道德都成了狗屁。”
“这话虽有偏颇,但我觉得很有道理。那些士大夫动不动就是祖宗之法,圣人云云。说的急了,撞柱明志,指桑骂槐都是轻的。鼓动士子,阻碍新政,干涉新法,明里暗里小动作不断。手段不酷烈点,再好的利国利民之策都是空谈。”
阿朱说着眼底闪过不屑,以前觉得士大夫如何如何的了得。可进过几次皇宫,旁观过几次朝议后,顿觉这样的想法既可笑又无知。
除去少数人外,大多数的士大夫官员,为了点利益权利,争论时的模样委实丑陋了些。
萧峰眸光深邃,蹙眉沉凝道:“道长端坐云端,俯观天地,自然瞧不上这些凡俗权欲之流。宋官家施行的新政,也是利国利民的圣明之策。”
“可大宋变化越发剧烈,鼎盛之势犹如江河涛涛,势不可挡。辽宋之战已然不远,西夏、吐蕃等国亦有动作。大势席卷之下……战争在所难免,到时会有很多人死去……生灵涂炭都是轻的。”
他并非危言耸听,自从澶渊之盟签订,宋辽双方便固守边疆,罢兵休战。加之辽国每年从大宋获得岁币无数,局势方才维稳至今。
可大宋日益强大,仙种之名更是名动诸国,加之宋官家频频往西夏边境驻军,大有誓要覆灭西夏的架势,给予周边诸国的压力越发巨大。
随父亲返回辽国的这段时间,他清晰感受到了局势的紧迫。辽国上下请战之声越发响亮,宋辽两国随时都有可能开战,到时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余诸国同样会有所动作。
战云已经在凝聚,一场波及诸国的战争已经在蕴量,很难想象到时会有多少人死去……
阿朱沉默稍许,她很明白萧峰心中的纠结,偏头看着他微蹙的眉头,柔声道:“师父有一愿:愿日月所照,皆为夏土。星辰所耀,皆为夏民。天地有情众生,皆归夏之文明。”
“师父在走圣路,在度众生之厄,这是大愿,圣愿。到时天地众生皆为大夏仙朝之民,也就没有了辽人宋人之分,自然也就没有争端。以他老人家仙人般的实力手段,完成圣愿只是时间问题。”
阿朱眸光清澈坚定:“我不懂那么多大道理,但我知道,若师父能完成圣愿,走通圣路,升斗小民的好日子就会到来。与这些相比,一时的阵痛算不了什么,死得人再多……都是值得的。”
萧峰轻轻叹息,这些他明白,对太易真人的圣愿也大为敬佩,可想要走通圣路谈何容易?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遗祸无穷。
“希望道长能如愿吧……”话音中充满了期待与忧虑。自从少林寺一役后,那踏步虚空,如仙如神的身姿,便深深印刻在群雄心中。
试问如此仙家人物,所想践行之事谁人能挡?
两人并肩而立,尽皆漠然下来,注视着下方繁忙的街道,心中各自思量起来。
就在这时,轻缓的脚步声在二人身后响起。
萧峰、阿碧齐齐转身望去,待看清来人样貌,眼中都不由浮现惊艳之色。
来人身着淡雅白衣,长发如瀑,披于素肩之上。容颜温婉,眉如远山秋水,清丽脱俗。宛如人间仙子般,美暇得不可方物。
阿朱敛去脸上笑容,甜甜一笑道:“这位姐姐,寻我二人何事呀?”说着心中暗自提起了警惕。
来人出现的太过诡异,若非故意弄出声响,她和萧峰根本察觉不到对方的到来,其实力之强可想而知。
“嘻嘻,这声姐姐听的人心中欢喜,小阿朱,一年多不见,嘴甜了不少啊。”
阿朱神情一僵,心中浮现一道红衣妖影,与眼前的清丽倩影渐渐重合。下一瞬,汗毛炸起,音调猛地拔高,抬手指着来人:“童贯!你你你……”你你了半天,硬是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用词。
萧峰闻言,抬起的双手僵停在半空,扯了扯嘴角,硬着头皮拱手一礼道:“原来是童厂督当面,真是失敬失敬。”
童贯心中嘀咕了声俗人,浅浅一笑道:“易主要见你二人,随我来吧。”说着盈盈转身,莲步轻移的朝着屋外走去,一举一动与二八少女无异。
阿朱放下手,很不自在的抖了抖下肩膀。下意识的拉起萧峰手臂,缓步跟了上去。看着前方的倩影,眼底闪过嫌弃忌惮之色,偏头望了眼同样不自在的萧峰,低声解释道:
“师父便览群书,梳理人体阴阳之机,从云中鹤身上多番验证,创出了一门可以天人化生的武学,名曰:葵真解。”
“天人化生?”萧峰眉头微蹙。
“就是男人变女人啦。”阿朱一脸的嫌弃。
童贯莲步微顿,轻笑道:“小阿朱,看来得让你前往经阁进修一段时日。混沌初开,化生阴阳,阴阳交合,化生万物。天人化生,与天地合,阴阳相济,非阴非阳。人家如今非男非女,已脱凡胎,算不得女人啦。”
阿朱小脸皱成一团,强忍打死对方的冲动,问道:“经阁?怎么没听师父说起过?”童贯纤手负后,声音清灵婉转:“经阁,新立天下藏书之地,志在典藏天地诸国之藏书,是易主如今的闭关之所。”
说罢,眼波流转,心中浮现敬仰叹服之感。
如今锦衣卫、东西两厂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穷收天下及周边诸国的典籍上。
诸派武学、百家典籍、经史子集、儒释道三教经典、孤本、古籍、秦汉竹简、上古甲骨文、蚀刻蝌蚪等等,凡属文字记载之物,都在收集的范围内。
经阁始立之初,易主曾言:知识的广为传播,人人得一份,人人迸发灵感,可凝聚众生智慧,将之整理、归纳、总结,从而为己所用,亦为众生所用。如此往复循环,轮回不休,可不断完善己身之法,此乃补道之法,修行真谛!
这般直透修行本质的话语,听得他心尖儿发颤,对易主的仰慕之情,真如那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如今易主每日梳理经阁典籍,汇总众生智慧,全力为接下来的计划做着准备,那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已然不远。
“好……好吧,又得学习了……”阿朱颇为头疼的点点头。入门至今,大半的时间都是在书海中度过,也就是去了辽国方才轻松点。
萧峰讶然的望着童贯,惊讶道:“非男非女,这是菩萨相?”
童贯回眸一笑,百媚顿生,那一瞬间的风情,让人忍不住心驰神摇:“对也不对,人家是化生天人,有无穷极乐,菩萨可没有。”
阿朱一步挡在萧峰身前,警惕的盯着童贯,没好气道:“好好带你路,少整这死出。”
童贯饶有深意的望了二人一眼,玩味一笑,长长的哦了一声,转过头,不急不缓的朝着楼下走去。
阿朱面露娇羞,轻咳一声,掩去脸上异常,轻声提醒道:“小心点那家伙……”说着缓步走出了雅间。
萧峰尴尬挠挠头,缓步跟在了身后。
三人一同离开春雨楼,随后各自施展轻身功法,朝着皇宫方向赶去,彼此都保持着沉默。
……
皇宫深处,四周绿树成荫,鸟语香。九层阁楼屹立其间,高耸入云。阳光之下,经阁二字灿灿生辉。
阁楼前,无数锦衣卫和东厂西厂的番子进出,将一份份收罗而来的孤本典籍,轻缓的堆放在阁内木方桌上。
光线柔和,窗户半开,书页的翻动声不时响起。无数身着儒袍的学士,穿行在一个个书架之间,将收集而来的书籍,分门别类的进行着最细致的分类归档。
“好热闹啊。”阿朱迈入经阁,看着往来忙碌的众人,不由惊叹了一声。
萧峰看着眼前一幕,不由面露惊叹:“爱书如此,当真让萧某大开眼界……”
四周一名名儒袍学士往来,他们小心的从桌上堆放的锦盒中,取出一本本被锦绣包裹的书籍。随后动作轻柔的缓缓翻动,确定书籍的类别后,便双手捧着书籍朝着楼阁深处的书架走去,井然有序,忙而不乱。
童贯对此见怪不怪,他步伐不停,领着二人顺着木梯,朝着经阁第九层行去。
沿途,与不少儒袍学士插肩而过,其中也有道人掺杂其中,多为老者,中年者甚少。观所见之人眼中的慧光,便知在这经阁内的都是饱学之士。
三人上到经阁九楼,便见到了较为奇异的一幕
只见一名名儒袍学士和少数道人,手捧书籍,神情恭敬的立于红木书案前。他们犹如学子聆听师长训言,神情崇敬,姿态拘谨,每个人都规规矩矩的静静站立。
王易一袭青色道袍,背脊挺直的端坐于书案后。他似慢实快的翻阅完桌上书籍,闭眼沉吟稍许后,便提笔在空白卷轴上快速书写起来。
每当这个时候,桌前几人都会目不转睛的盯着卷轴,他们的神情,随卷轴上的文字而动。时而激动,时而恍然,时而痛心,时而懊悔……
这般诡异的一幕,看得阿朱一愣一愣的,看得萧峰满脸茫然。
童贯笑了笑,低声解释道:“有资格送到易主面前的,都是孤本、残本、甲骨文、蚀刻蝌蚪等世人无法理解的智慧载物。易主凭借自身大智慧,将这些内容或补全,或注解,让先贤智慧重现世间。这般浩瀚的智慧当面,少有人能控制住自身情绪。”
说到这,童贯面上出现莫名笑容:“经阁内的书籍尚处于封存之中,参与整理书籍的学士和道人,也都被圈禁在此。等计划正式展开,这博古通今,易圣人之名当响彻天下。”
阿朱轻呼一口气,小声问道:“什么计划?”
萧峰面露惊诧,圣人之名何其重,什么样的计划,能有造圣之能?
童贯掩嘴一笑:“你自己去问易主,人家可不敢随意透露。”
阿朱撇撇嘴:“不说就不说,萧大哥等会,我去和阿碧打声招呼。”说着绕过人群,来到书案后的阿碧身侧,伸手扯了扯她的衣袖。
阿碧抬手做了个噤声手势,眼神瞟向正在忙碌的王易,以及书案前恭敬排队的学士道人。
阿朱会意,便也安静的侍立在一旁。好奇之下,便也低头观阅起卷轴上的文字,很快神情也渐渐有了变幻起伏。
书案前的众人,对于阿朱三人的到来并未上心,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瞻仰卷轴上的智慧,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8065/484217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