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章 科举改革(一)
推荐阅读:重生幕后贵族法师、宠妾跑路后,清冷世子失控了、未来兽世:美人娇宠,多子多福、院长别C了,你队友不配!、诡异入侵,我反杀不过分吧?、五岁小萌宝:穿到古代当姑奶奶、从赛博朋克开始的跨位面科工、从科举开始的首辅之路、死灵法师在末世疯狂屯兵、LOL:我夺冠了,你什么冠军?、
被李永吉用大帽子好一顿忽悠之后,酒席中除了王韬,其他人都萌发了一阵强烈的使命感与归属感,就连最海派的黄宽,都开始红着脸纳头便拜,高呼士为知己者死了。
至于王韬,他则是早把自己当做李永吉的人,这种归属感与使命感的冲击早就经历过,所以才没那么明显,相反,看到这些人的表现,他反而还有一种不知道从哪儿来的优越感,觉得自己比他们都有眼光,因为他是这批人中最早投奔李永吉的。
或许正因为如此,所以王韬才保持了一份理性,一直借口最近上火,跟李永吉一样,不喝酒,只喝果汁,等其他人都喝的不省人事,被人抬下去之后,他对着利用双手抱拳一躬到底:“恭喜东主,又得几名通洋大才,回复河山,复兴中华的大业指日可待。”
看他这样做,又听到他这么说,李永吉撇撇嘴,一种喜感油然而生,不过总算是抗力比较强,只是故作严肃的点点头:“先生辛苦了。”
“为东主做事,不辛苦。”王韬再次回话。 “东主英明!”王韬再次一抱拳,这才抬起头小心回话道,“东主起事以来,重视工商,打压士绅。虽然也有一定的理由,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话说回来。我华夏自古以来就讲究一个士农工商,士在最前,商在最后,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是因为历朝历代发现,商人只追求利益,却少讲忠义,所以能用。却不能大用,至少朝堂之上。还是要以明礼仪识忠义的读书人为主才好。”
“是吗?”李永吉忽然笑了笑,“那管仲怎么说?”
“这,管仲虽然也行的商贾之事,但他本质上还是个士子。”
“哦。是么?不过我记得管仲好像是法家的,不是儒家的吧?”
“这个,士子其实是读书人的统称,并非只有儒家一家。”王韬道,“商人如果继续读书深造,能够明白忠义廉耻,达到士的级别,就脱离了商贾的局限,否则。就算再有才华,不识忠义,也还是无用。甚至有害,比如吕不韦,就是为害的例子。” “这,是的。”王韬点点头,“我知道最近东主您的治下正在打压士绅,有些人的确该抓,但也有很多人是无辜的,或者说只是被满清迷惑了,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还是能够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辅佐东主的,现在这么一棒子打死,实在有些,呃,不忍。要知道,您这么一来,很多原本心向您的读书人就会彻底跟您翻脸,这对您将来的统治是不利的。”
“是吗。”李永吉撇撇嘴,没怎么说话。
凭良心说,李永吉自己也觉得自己的哥哥搞的那个打击反动派活动有些矫枉过正,肯定有很多冤假错案,不过这个行动中,他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再加上民心欢腾,他就默认了这件事,不再过多的插手。
而且,从内心中,李永吉也认为这次行动很有必要,因为这等于是一次由内而外的文化大变革。
要知道,江南地区一向文风鼎盛,换个角度说,就是保守势力猖獗,另外一个时空的历史上,这些读书人是经过了二次鸦*片战争,外加太平军的肆虐后,才开始睁眼看世界,努力发展洋务。但在这个时空,因为自己的崛起,他们没有机会被重创,不重创,就不知道疼,不知道疼,就不知道求变图强。
既然没有外因的强烈刺激,那就只能内部刺激了,正好,这些人一直对自己不阴不阳,加上又占据了大量资源,借着造反的由头,杀一批人,来个杀鸡给猴看,用屠刀强迫这些人转变思想,也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读书人的骨气,李永吉向来是不屑一顾的,在他看来,大多数人如果书读的越多,身家越富裕,其实就越怕死,相对的,骨头也更加软,反倒是那些穷的叮当响的底层人员,什么都没有,反而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相当强烈,骨头也是最硬。
正因为如此,李永吉从组建精武军,开始掌握地方权力之后,一直都注重关心底层民众,对上层士绅却不怎么在乎,这是因为收买底层民众性价比更高,可以费最小的代价,收获最大的忠诚。
当年红党的打土豪分田地,其实也是走的这个套路,不过红党当年没自己这么有钱,所以才要提前打土豪,自己有金手指,来钱容易,这才没去提前动那些士绅,而是扶持一批资本家出来,但没想到他刚扶持起一批资本家,这个新的权贵阶层先向士绅群体开刀了。
只能说,追求利润的确是资本家的天性,就攻击性与掠夺性来说,资本家一点也不比贫下中农差多少。
这个王韬虽然是比较熟悉洋务,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中国人,但毕竟还是一个科举不成,为了生活才转变思想的人,骨子里还是一个儒生,所以他看不清内情,为那些士绅说话,也就可以理解了。
其实,王韬说这番话的时候,也是在心中忐忑。一直盯着李永吉的脸色看,发现李永吉撇嘴后,立刻知道对方对自己最后那句话不感冒。于是立刻改口,不再为读书人求情,而是转向另外一个话题。
“东主。”王韬深深的一鞠躬,然后才道,“先前听您说,要重视西学,改革科举。吾深以为然。其实如今的科举制度,根本就没有用。只能培养出一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废物,我泱泱华夏要靠这些人治国,哪还有希望?
所谓新朝新气象,科举制度也是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了。正好,我长年以来也总在琢磨科举改革的事情,对此也有一点心得,所以想跟东主探讨一二。”
“哦?原来你是对科举改革的事情上了心啊。”李永吉笑了笑,“好吧,先说说你都有什么想法吧。”
“谢东主。”王韬小心的再次一点头后,这才吸了口气,继续谈道,“东主。实际上科举之法一开始并不是这样,也讲究法理并存,也讲究格物致知。只不过满清鞑子居心险恶,才搞出那套埋没人才,割掉士人骨气与血性的八股取士法。”
“等会儿。”李永吉一摆手,“如果我没记错,八股取士是明朝开始的吧?”
“没错,明朝的确开启了八股取士。不过明朝的八股取士跟我朝,不。跟满清的八股取士还是有区别的。”王韬道,“其实八股取士是个俗称,实际上真正的科举,并非只有八股文,后面还有别的科目,比如明经跟明法也是要考的,但到了满清,就只看八股文,再也不论其他了,久而久之,后面的科目根本就形同虚设。所以明朝的八股取士,是假的八股取士,只是比较重视八股而已,但满清却是纯粹的八股取士,性质是不同的。”…
听到王韬这么说,李永吉摇摇头,却不再说什么。
因为据他所知,其实明朝的考试制度跟清朝基本一样,也是有其他的考试项目,但也只看八股文,并以八股文的好坏取士。不过时间过去这么久,满清又一向喜欢涂改历史,不但明朝好的地方被涂改了,坏的地方也被涂改了,王韬不知道明朝的实际情况,只凭着一星半点的史迹自己猜测,也情有可原。
“鞑子的八股取士只看八股经纶,再加上残酷的文字狱,其目的就是要禁锢我辈汉家儿郎的思想,让我辈汉家读书人只会坐井观天的蒙头死读四书五经,只知道愚忠鞑子皇帝,却再也没功夫博览群书,回头看历史,抬头看世界,其用心险恶,无以复加。要不然,为什么他们满人就可以不用科举便可以做官呢?
所以说,满清的科举制度,是鞑子故意引入歧途,目的就是让我们时代为奴,只要稍加改革,把科举取士的制度稍微一变,去掉广大士子身上的枷锁,让他们能够重新开眼看世界,那他们必然能够成为大人最重要的助力!”
“那么你有什么具体的建议么?”李永吉问。
“很简单,把科举回归本来面貌,改回以前的考试方法,就是不但只考进士科,不是只看八股文的好坏,还要同时考明经、明法、明字、明算这些科目,另外还要加上格物科,然后呢,每个科目都给考试的学生打出一个分数,最后加起来,以综合分数最高者取胜。”
“嗯,这个办法倒是挺有意思。”李永吉点点头,他这个各个科目都学,然后以总分高低取士的方法,不就是类似后世的综合考试么。
“还有。”王韬继续道,“东主不是注重格物跟明算么?这个简单,只要把这几门科目的分数提高,加大这几门课的分数所占比重,那不用您自己催促,天下士子自己就会努力学习格物与明算,而士子的底子要好很多,不比培养那些工匠之流好的多?”
“怎么,你是对我让工匠进入大学学习不满?”李永吉笑了笑。
“不是不满。”王韬道,“我也知道,东主您设置大学,是为了学习西学,这没错,不过做事不能矫枉过正。西学虽好,但到底只能为用,不能为体,我泱泱华夏,还是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才好。所以这新式大学,也不能只教导西学,还应该教导华夏传统的诗书。也不能只招收工匠商贾,更应该给士子一个机会。
东主,我的确是在为士子求情,但其实我只是希望您给他们一个机会,给他们一个可以重新跟商贾工匠在一起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不是一味的打压他们。
您自己也说了,人才最难得。人才最宝贵,当今天下。还有谁是比士子读书更多的?他们只是一时被蒙昧,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只要打开他们身上的枷锁,他们必然能够为东主所用。必然能够为我中华的崛起起到一份重要的力量。
东主,请您三思啊!”
说到最后,王韬郑重的给李永吉跪倒在地,砰砰砰的磕了三个头,那样子别提多慷慨激昂了。
“真没想到,反倒是你对士子最同情。”李永吉微微一笑,“起来吧,你的意思我知道了,嗯。回头我就跟我哥哥说一声,让他不要再继续搞打击反动派的行动了,同时呢。我也会跟他正式的商量科举改革的事情,争取尽快在我的控制范围内推广。”…
说到这,李永吉顿了顿,接着才道:“既然你这么有心科举的事情……那这样吧,你跟容闳对调一下,让你干科教大臣。让容闳当外务大臣。然后呢,稍后我会让容闳继续率领代表团去美国。推广我们的产品,散播我们的友谊,至于你,可以参与新的科举改革的规划当中,对这个安排,你满不满意?”
“多谢东主!”王韬大喜,再次磕了个头,“科教大臣这个位子,微臣自然满意。其实外务大臣这个活计,容闳比我更适合,我还是更喜欢跟在东主身边帮办政务,如今能够改革科举,正是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满意就好。”李永吉也点了点头,“你回去可以先写个关于科举改革的详细的条陈给我看,注意,一定要用白话文,文言文我看不懂,在条陈中,你可以提出更细致点的建议,只要我觉得合适,就一定会采纳并实施,而我保证,新科举制度实行推广的过程中,也会由你亲自监督改革的实行情况,你看如何?。”
“臣,遵旨奉恩!”王韬再次一磕头行礼,然后抬起头来道,“不过,东主,之前被抓的士子很多都是冤枉的,您看能不能重新审问一下,区别一下良莠?”
“这个事情,就不用你操心了。”李永吉淡淡的道,“我只能保证以后不再扩大打击反动派的行动,但已经发生的事情,不管是对还是错,就先这样吧。”
废话,要重新审问,那万一被查出有弄错了的,是不是还要把已经抄家的财货退回去?那样一来,无论哪边自己都不讨好,过错也成了自己的了,刚在这个过程中大捞一笔,属于自己的铁杆支持者怎么想?刚为此欢呼的老百姓怎么看?这王韬是真傻还是假傻?
“是,微臣明白了。”王韬毕竟是聪明绝顶,很快就反应过来,再次一叩头,却不再提这个事情了。
“明白就好。”李永吉站起身,拍拍王韬的肩膀,语气和蔼的道,“好好干,我看好你哦。”
……
第二天一早,李永吉一觉醒来,刚洗漱完毕坐下来吃早餐的时候,就听到王韬在外求见。
招进来一看,王韬头发蓬松,双眼通红,一看就是一夜没睡,熬了一个通宵的样子。
“大帅!”进来的王韬不做别的,先双手奉上一叠写满了小字的纸张,“这是微臣连夜书写的关于科举改革的条陈,请您过目。”
“哦。”李永吉让素素接过来,然后先不看条陈,而是看着王韬道,“你一晚上没睡觉,就为了写这个?”
“是!”王韬点点头。
“难为你了。”李永吉随手一指餐桌旁边,“好吧,我先看看,至于你么,先坐下来吃点东西吧……素素,给他添一双碗筷!”
“谢大帅赏!”王韬笑着一抱拳,然后就潇洒的坐在了李永吉指定的位子上,行动比昨天要从容的多。
“怎么改口叫大帅了。”李永吉笑道,“以前不是叫我东主么?”
“以前我是大帅的幕僚。没有正式官职跟职务,叫东主自然没问题。”王韬笑道,“不过现在我有正式的官身。根据规定,我这应该是属于新朝政务院的官,有了官身跟正式的职务,再叫东主就不合适了,还是跟别人一起叫您大帅更合适,当然,等您以后身登大宝。叫法肯定又有所不同。”…
李永吉笑了笑,没接他这个劝进的茬。而是仔细的看起了他写的条陈。
王韬的确用的大都是白话文,不过里面还是有一些文言文,应该是写顺手,好在也不难理解。所以阅读上没有一丝的困难。
基本上,王韬的科举改革跟他说的差不多,那就是打着复兴正朔的旗号,对现有的科举制度进行了一些内容上的变革,但在整体进阶上却没什么大变化。
简单说,童生试、乡试、会试甚至殿试这些晋级考试制度都没变,秀才、举人、进士,贡士这些称呼也没变,只不过把考试内容变了一下。
从童生试开始。考生不再考八股文章,而是同时考明经、明法、明史、明算、格物这五门。
明经就是指传统的四书五经,考生要熟知这些经书里面的内容与典故。并能够融会贯通,知道其中的内涵,算起来,就有点类似语文加思想道德的考试。
明法就是明礼法,是指学习本朝的法律知识与礼仪知识,能熟悉本朝制定的各种法律的含义。同时还要知道各种场合的礼仪规制,类似于后世的政治考试跟礼仪考试。
明史顾名思义。就是明白历史,不同的是,学生不但要学习历朝历代的历史,还要学习国外的历史,这就是活脱脱的历史考试。
明算与格物就更容易理解了,明算就是数学考试,格物就是物理化学的考试,这两门加起来就是数理化考试。
应该说,对方搞这个是用了心的,贯彻了李永吉去芜存菁,一切从简,务必实用的政策,从考试内容看,像基本的数理化,语文、历史、政治、礼仪、法律这些都有涉猎,而且到了举人升进士的考试过程中,还加了个外语科目,应当说是比较全面的了,可惜离李永吉想的还是有一定差距。
事实上,对科举改革,或者说教育制度改革,李永吉早有想法,那就是照搬现代教育体制,不过后来他发现这个社会的现状,或者说这个时代读书人的思想情况后,他才有所动摇,觉得需要略加变化,至少是套个马甲,也正因为有了这个想法,他才让王韬去搞什么科举改革的条陈。
“总体上还不错。”李永吉放下条陈,对正在大快朵颐的王韬道,“不过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改一下。”
“哦?”王韬迅速放下筷子,又拿起餐巾擦了擦嘴,“大帅您想怎么改?”
“考试内容可以要加一点,比如体育、音乐这些都要加进去。”李永吉道,“还有考试升级的制度,也要变一下,毕竟我们以后要打开国门,跟外国人多做接触,所以很多事情要跟国际接轨,就是把我们本身的科举升级制,结合学堂升级制,具体而言,我是这样想的,你听一听。”
紧接着,李永吉就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
在李永吉的计划中,他以后要大力推广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大体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四个等级。
其中,小学教育是强制性的基础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要强制入学,上学期间的学杂费由政府负担,上学期间还会免费提供校服,一顿免费早餐跟一顿免费午餐,家长只需要提供住的地方即可,不让适龄儿童上小学者,要交一笔大大的罚金。
小学一共学六年,通过小学毕业合格考试的合格小学毕业生,就算是通过了童生试的童生,可以发给小学毕业证,并成为秀才,没通过小学毕业考试,但上过六年小学的,就叫做小学生,或者叫童生,不能叫秀才。
小学之后可以考初中,叫小考,或者叫乡试,考上了初中,就可以进入初中学习,被称呼为初中生或者举人,其中小考第一名者,就叫做解元。
初中学三年后,如果毕业考试合格。就发给你初中文凭,同时可以被称呼为举才,意味着举人成才。如果不合格,就会给你一个肄业的文凭,叫做肄举,你还是举人,甚至也可以叫解元,但不能称呼为举才。
考过了初中毕业考试之后,可以继续参加考高中考试。叫做中考,也叫会试。考上的人被称为为高中生,同时称呼为会生,考试第一名者叫会元。
高中继续学三年,三年毕业后的毕业考试如果合格。就发给高中生毕业文凭,同时可以正式的称呼为会才,意思是会生成才,如果毕业考试不合格,一样叫肄业,只能叫会生。
考过高中毕业考试的高中毕业生如果继续考大学,叫参加做高考,大学有两个分数线,一种是三年大专。一种是四年本科,考上大专的叫贡生,考上本科的叫进士。其中高考前三名者,分别叫状元、榜眼、探。
大学生毕业之后,大专毕业叫专士,本科生毕业叫学士,学士之上还有硕士考与博士考,可以获得硕士以及博士的称号。其中博士的头衔最高,属于封顶。
简单说。小学生叫童生,毕业后叫秀才;初中生叫举人,毕业后叫举才;高中生叫会生,毕业后叫会才;大学生中,大专生叫贡生,大本生叫进士,毕业后分别叫专士与学士;学士之上还有硕士与博士。
另外,虽然不同学期有规定的学制,但各级考试也不一定非要学够年数,如果你特别天才,可以跳级考试,比如小学学了三年就能考过小学毕业考试,就可以提前叫秀才,或者你初中学了一年就过了初中毕业考,可以提前叫举才。但基本上,按照正常情况来说,要想顺利通过考试,普通人都必须学够学年才能毕业,要想顺利考上更高一级学校,甚至还得复读才行。
至于考试内容,李永吉决定在小学期间,只教数学、语文、自然、体育、音乐,历史,其中自然是指初级的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知识的杂合体,重点是让小学生有个基本认识。
初中期间还是巩固基础知识,以记忆与背诵为主,只不过把自然分化成物理、化学、生物、这三门,再加上一个包含了法律知识以及思想品德、常用礼仪等知识的常识课。这期间,初中毕业考的科目是语文、数学、物理、历史、化学、生物、常识这七门,中考的升级考试则去掉常识,只有六门。
到了高中期间,会加重逻辑思维能力,根据你的偏向,或者说根据你自己的意愿,给你分文理,文科学习语文、历史、法律、地理,理科则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由于高中分文理,所以高考也分文理,自然就有文科进士跟理科进士之说。
到了大学,分类与科目就更多了,但大学主要是深入研究,讲究自我学习,跟前面的学习又有所不同。
可以说,各级学校的学习内容方面,李永吉几乎就是原版照办了后世的教学内容,也准备把后世的教材略为改变后直接拿来用。不过他把英语这个主课去掉了,这一来是因为节省时间,二来么,则是一种雄心的表示。
有了他李永吉还有金手指,未来肯定是中国更强大,必然是中国独霸世界,到时候他也要搞个中文四六级,搞中文托福考试,让全世界都来学中文,所以才不提前学英文,只把英文放进大学,并且当作外语中的一种来学,顶多是个外语的大语种罢了。
“怎么样?我的计划?”说完后,口干舌燥的李永吉喝了口纯净水,这才问向目瞪口呆的王韬,“我的这个新科举制度如何?”
“这个……这还能算是科举么?”王韬干巴巴的问。
“怎么不算?”李永吉笑了笑,“你看,什么秀才举人进士的都有,乡试会试也有,我不过是把学校制度加入进去而已,当然,叫起来是有点复杂,不过以后可以直接叫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还有大学生就行了,你不觉得这样更好么?”
“可是……”
“没可是,就这么定了!”李永吉挥了挥手,“有权,任性,我说是这样,那就得是这样,反正以后要当官,必须从这个新科举制度里选,所有人必须重新参加考试,并获得相应资格,原先的举人秀才我一概不认!”
“这,好吧,既然大帅这么认了,那就这样吧。”王韬点点头,“不过这样一来,需要兴办的学堂就太多了,经费问题,我们能支持么?还有,您说小学要强制入学?还要免学费,还要提供校服以及两顿饭?这,这得多少钱?您算过么?
咱们整个江南地区目前有四千多万人,如果照您说的,七岁到十四岁的孩子都要强制上学,这起码要超过三百万的孩童,三百多万的孩子我们都要养起来,咱们有这个财力么?
另外,不让孩子上小学还得交罚款?那万一家里困难,需要自家孩子帮忙干活,自己却交不上罚款怎么办?”
“小学强制入学方面,必须强制推行,这个不容置疑。”李永吉道,“经费问题不必担心,我已经想好了,就用收来的地税跟奢侈税去支撑教育,相信这应该足够了。只是小学生强制入学而已,这又算得了什么?不强制小学教育,怎么扫盲?”
“您看,土地税是最重要的税收,奢侈税据我所知也很有不少,如果把土地税跟奢侈税这两个重要税收都投入教育,那其他方面怎么办?难道就靠那点印税或者海关税?”王韬道,“或者这么说,江南地区暂时是可以这么做的,毕竟再怎么说,江南也是全天下最富裕的地方,但将来咱们是要一统天下的,我们以后一旦控制的地方多了,还得养军养官,还得兴修水利,还得收粮储粮,还要赈济灾民,总之各方面都要钱,把钱都放在这里,真的行么?是全天下以后都要这样,还是只在江南一地实行?”
“绝对不会只有江南一地!”李永吉坚定的点点头,“只要是我实际控制的地盘,都要照此办理!顶多根据控制的力度,给新掌握的地盘一个缓冲期,但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小学教育的强制普及。
教育是百年大业,必须持续的投入,大力的投入才行,不能因为回报慢,就不去干。至于其他方面的资金需要,比如兴修水利,养兵养官之类的,这你不用担心,我自然有别的方法赚钱应付这些情况。
时代变了,你以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就只能靠地税,或者主要靠地税支撑么?如果是这样,那才是一个国家的悲哀,因为这样的国家是脆弱的。你看看西方列强,有几个是全靠地税支撑的?无商不富,无工不强,你以为只是说说的?”
“微臣明白了。”王韬叹了口气,慢慢站起身,后退几步,然后又深深的一鞠躬,这才抬起头来郑重的道:“大帅既然有如此雄心,微臣只能是肝脑涂地,必定帮助大帅完成这一利国利民,功在千秋之举!”
至于王韬,他则是早把自己当做李永吉的人,这种归属感与使命感的冲击早就经历过,所以才没那么明显,相反,看到这些人的表现,他反而还有一种不知道从哪儿来的优越感,觉得自己比他们都有眼光,因为他是这批人中最早投奔李永吉的。
或许正因为如此,所以王韬才保持了一份理性,一直借口最近上火,跟李永吉一样,不喝酒,只喝果汁,等其他人都喝的不省人事,被人抬下去之后,他对着利用双手抱拳一躬到底:“恭喜东主,又得几名通洋大才,回复河山,复兴中华的大业指日可待。”
看他这样做,又听到他这么说,李永吉撇撇嘴,一种喜感油然而生,不过总算是抗力比较强,只是故作严肃的点点头:“先生辛苦了。”
“为东主做事,不辛苦。”王韬再次回话。 “东主英明!”王韬再次一抱拳,这才抬起头小心回话道,“东主起事以来,重视工商,打压士绅。虽然也有一定的理由,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话说回来。我华夏自古以来就讲究一个士农工商,士在最前,商在最后,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是因为历朝历代发现,商人只追求利益,却少讲忠义,所以能用。却不能大用,至少朝堂之上。还是要以明礼仪识忠义的读书人为主才好。”
“是吗?”李永吉忽然笑了笑,“那管仲怎么说?”
“这,管仲虽然也行的商贾之事,但他本质上还是个士子。”
“哦。是么?不过我记得管仲好像是法家的,不是儒家的吧?”
“这个,士子其实是读书人的统称,并非只有儒家一家。”王韬道,“商人如果继续读书深造,能够明白忠义廉耻,达到士的级别,就脱离了商贾的局限,否则。就算再有才华,不识忠义,也还是无用。甚至有害,比如吕不韦,就是为害的例子。” “这,是的。”王韬点点头,“我知道最近东主您的治下正在打压士绅,有些人的确该抓,但也有很多人是无辜的,或者说只是被满清迷惑了,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还是能够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辅佐东主的,现在这么一棒子打死,实在有些,呃,不忍。要知道,您这么一来,很多原本心向您的读书人就会彻底跟您翻脸,这对您将来的统治是不利的。”
“是吗。”李永吉撇撇嘴,没怎么说话。
凭良心说,李永吉自己也觉得自己的哥哥搞的那个打击反动派活动有些矫枉过正,肯定有很多冤假错案,不过这个行动中,他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再加上民心欢腾,他就默认了这件事,不再过多的插手。
而且,从内心中,李永吉也认为这次行动很有必要,因为这等于是一次由内而外的文化大变革。
要知道,江南地区一向文风鼎盛,换个角度说,就是保守势力猖獗,另外一个时空的历史上,这些读书人是经过了二次鸦*片战争,外加太平军的肆虐后,才开始睁眼看世界,努力发展洋务。但在这个时空,因为自己的崛起,他们没有机会被重创,不重创,就不知道疼,不知道疼,就不知道求变图强。
既然没有外因的强烈刺激,那就只能内部刺激了,正好,这些人一直对自己不阴不阳,加上又占据了大量资源,借着造反的由头,杀一批人,来个杀鸡给猴看,用屠刀强迫这些人转变思想,也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读书人的骨气,李永吉向来是不屑一顾的,在他看来,大多数人如果书读的越多,身家越富裕,其实就越怕死,相对的,骨头也更加软,反倒是那些穷的叮当响的底层人员,什么都没有,反而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相当强烈,骨头也是最硬。
正因为如此,李永吉从组建精武军,开始掌握地方权力之后,一直都注重关心底层民众,对上层士绅却不怎么在乎,这是因为收买底层民众性价比更高,可以费最小的代价,收获最大的忠诚。
当年红党的打土豪分田地,其实也是走的这个套路,不过红党当年没自己这么有钱,所以才要提前打土豪,自己有金手指,来钱容易,这才没去提前动那些士绅,而是扶持一批资本家出来,但没想到他刚扶持起一批资本家,这个新的权贵阶层先向士绅群体开刀了。
只能说,追求利润的确是资本家的天性,就攻击性与掠夺性来说,资本家一点也不比贫下中农差多少。
这个王韬虽然是比较熟悉洋务,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中国人,但毕竟还是一个科举不成,为了生活才转变思想的人,骨子里还是一个儒生,所以他看不清内情,为那些士绅说话,也就可以理解了。
其实,王韬说这番话的时候,也是在心中忐忑。一直盯着李永吉的脸色看,发现李永吉撇嘴后,立刻知道对方对自己最后那句话不感冒。于是立刻改口,不再为读书人求情,而是转向另外一个话题。
“东主。”王韬深深的一鞠躬,然后才道,“先前听您说,要重视西学,改革科举。吾深以为然。其实如今的科举制度,根本就没有用。只能培养出一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废物,我泱泱华夏要靠这些人治国,哪还有希望?
所谓新朝新气象,科举制度也是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了。正好,我长年以来也总在琢磨科举改革的事情,对此也有一点心得,所以想跟东主探讨一二。”
“哦?原来你是对科举改革的事情上了心啊。”李永吉笑了笑,“好吧,先说说你都有什么想法吧。”
“谢东主。”王韬小心的再次一点头后,这才吸了口气,继续谈道,“东主。实际上科举之法一开始并不是这样,也讲究法理并存,也讲究格物致知。只不过满清鞑子居心险恶,才搞出那套埋没人才,割掉士人骨气与血性的八股取士法。”
“等会儿。”李永吉一摆手,“如果我没记错,八股取士是明朝开始的吧?”
“没错,明朝的确开启了八股取士。不过明朝的八股取士跟我朝,不。跟满清的八股取士还是有区别的。”王韬道,“其实八股取士是个俗称,实际上真正的科举,并非只有八股文,后面还有别的科目,比如明经跟明法也是要考的,但到了满清,就只看八股文,再也不论其他了,久而久之,后面的科目根本就形同虚设。所以明朝的八股取士,是假的八股取士,只是比较重视八股而已,但满清却是纯粹的八股取士,性质是不同的。”…
听到王韬这么说,李永吉摇摇头,却不再说什么。
因为据他所知,其实明朝的考试制度跟清朝基本一样,也是有其他的考试项目,但也只看八股文,并以八股文的好坏取士。不过时间过去这么久,满清又一向喜欢涂改历史,不但明朝好的地方被涂改了,坏的地方也被涂改了,王韬不知道明朝的实际情况,只凭着一星半点的史迹自己猜测,也情有可原。
“鞑子的八股取士只看八股经纶,再加上残酷的文字狱,其目的就是要禁锢我辈汉家儿郎的思想,让我辈汉家读书人只会坐井观天的蒙头死读四书五经,只知道愚忠鞑子皇帝,却再也没功夫博览群书,回头看历史,抬头看世界,其用心险恶,无以复加。要不然,为什么他们满人就可以不用科举便可以做官呢?
所以说,满清的科举制度,是鞑子故意引入歧途,目的就是让我们时代为奴,只要稍加改革,把科举取士的制度稍微一变,去掉广大士子身上的枷锁,让他们能够重新开眼看世界,那他们必然能够成为大人最重要的助力!”
“那么你有什么具体的建议么?”李永吉问。
“很简单,把科举回归本来面貌,改回以前的考试方法,就是不但只考进士科,不是只看八股文的好坏,还要同时考明经、明法、明字、明算这些科目,另外还要加上格物科,然后呢,每个科目都给考试的学生打出一个分数,最后加起来,以综合分数最高者取胜。”
“嗯,这个办法倒是挺有意思。”李永吉点点头,他这个各个科目都学,然后以总分高低取士的方法,不就是类似后世的综合考试么。
“还有。”王韬继续道,“东主不是注重格物跟明算么?这个简单,只要把这几门科目的分数提高,加大这几门课的分数所占比重,那不用您自己催促,天下士子自己就会努力学习格物与明算,而士子的底子要好很多,不比培养那些工匠之流好的多?”
“怎么,你是对我让工匠进入大学学习不满?”李永吉笑了笑。
“不是不满。”王韬道,“我也知道,东主您设置大学,是为了学习西学,这没错,不过做事不能矫枉过正。西学虽好,但到底只能为用,不能为体,我泱泱华夏,还是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才好。所以这新式大学,也不能只教导西学,还应该教导华夏传统的诗书。也不能只招收工匠商贾,更应该给士子一个机会。
东主,我的确是在为士子求情,但其实我只是希望您给他们一个机会,给他们一个可以重新跟商贾工匠在一起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不是一味的打压他们。
您自己也说了,人才最难得。人才最宝贵,当今天下。还有谁是比士子读书更多的?他们只是一时被蒙昧,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只要打开他们身上的枷锁,他们必然能够为东主所用。必然能够为我中华的崛起起到一份重要的力量。
东主,请您三思啊!”
说到最后,王韬郑重的给李永吉跪倒在地,砰砰砰的磕了三个头,那样子别提多慷慨激昂了。
“真没想到,反倒是你对士子最同情。”李永吉微微一笑,“起来吧,你的意思我知道了,嗯。回头我就跟我哥哥说一声,让他不要再继续搞打击反动派的行动了,同时呢。我也会跟他正式的商量科举改革的事情,争取尽快在我的控制范围内推广。”…
说到这,李永吉顿了顿,接着才道:“既然你这么有心科举的事情……那这样吧,你跟容闳对调一下,让你干科教大臣。让容闳当外务大臣。然后呢,稍后我会让容闳继续率领代表团去美国。推广我们的产品,散播我们的友谊,至于你,可以参与新的科举改革的规划当中,对这个安排,你满不满意?”
“多谢东主!”王韬大喜,再次磕了个头,“科教大臣这个位子,微臣自然满意。其实外务大臣这个活计,容闳比我更适合,我还是更喜欢跟在东主身边帮办政务,如今能够改革科举,正是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满意就好。”李永吉也点了点头,“你回去可以先写个关于科举改革的详细的条陈给我看,注意,一定要用白话文,文言文我看不懂,在条陈中,你可以提出更细致点的建议,只要我觉得合适,就一定会采纳并实施,而我保证,新科举制度实行推广的过程中,也会由你亲自监督改革的实行情况,你看如何?。”
“臣,遵旨奉恩!”王韬再次一磕头行礼,然后抬起头来道,“不过,东主,之前被抓的士子很多都是冤枉的,您看能不能重新审问一下,区别一下良莠?”
“这个事情,就不用你操心了。”李永吉淡淡的道,“我只能保证以后不再扩大打击反动派的行动,但已经发生的事情,不管是对还是错,就先这样吧。”
废话,要重新审问,那万一被查出有弄错了的,是不是还要把已经抄家的财货退回去?那样一来,无论哪边自己都不讨好,过错也成了自己的了,刚在这个过程中大捞一笔,属于自己的铁杆支持者怎么想?刚为此欢呼的老百姓怎么看?这王韬是真傻还是假傻?
“是,微臣明白了。”王韬毕竟是聪明绝顶,很快就反应过来,再次一叩头,却不再提这个事情了。
“明白就好。”李永吉站起身,拍拍王韬的肩膀,语气和蔼的道,“好好干,我看好你哦。”
……
第二天一早,李永吉一觉醒来,刚洗漱完毕坐下来吃早餐的时候,就听到王韬在外求见。
招进来一看,王韬头发蓬松,双眼通红,一看就是一夜没睡,熬了一个通宵的样子。
“大帅!”进来的王韬不做别的,先双手奉上一叠写满了小字的纸张,“这是微臣连夜书写的关于科举改革的条陈,请您过目。”
“哦。”李永吉让素素接过来,然后先不看条陈,而是看着王韬道,“你一晚上没睡觉,就为了写这个?”
“是!”王韬点点头。
“难为你了。”李永吉随手一指餐桌旁边,“好吧,我先看看,至于你么,先坐下来吃点东西吧……素素,给他添一双碗筷!”
“谢大帅赏!”王韬笑着一抱拳,然后就潇洒的坐在了李永吉指定的位子上,行动比昨天要从容的多。
“怎么改口叫大帅了。”李永吉笑道,“以前不是叫我东主么?”
“以前我是大帅的幕僚。没有正式官职跟职务,叫东主自然没问题。”王韬笑道,“不过现在我有正式的官身。根据规定,我这应该是属于新朝政务院的官,有了官身跟正式的职务,再叫东主就不合适了,还是跟别人一起叫您大帅更合适,当然,等您以后身登大宝。叫法肯定又有所不同。”…
李永吉笑了笑,没接他这个劝进的茬。而是仔细的看起了他写的条陈。
王韬的确用的大都是白话文,不过里面还是有一些文言文,应该是写顺手,好在也不难理解。所以阅读上没有一丝的困难。
基本上,王韬的科举改革跟他说的差不多,那就是打着复兴正朔的旗号,对现有的科举制度进行了一些内容上的变革,但在整体进阶上却没什么大变化。
简单说,童生试、乡试、会试甚至殿试这些晋级考试制度都没变,秀才、举人、进士,贡士这些称呼也没变,只不过把考试内容变了一下。
从童生试开始。考生不再考八股文章,而是同时考明经、明法、明史、明算、格物这五门。
明经就是指传统的四书五经,考生要熟知这些经书里面的内容与典故。并能够融会贯通,知道其中的内涵,算起来,就有点类似语文加思想道德的考试。
明法就是明礼法,是指学习本朝的法律知识与礼仪知识,能熟悉本朝制定的各种法律的含义。同时还要知道各种场合的礼仪规制,类似于后世的政治考试跟礼仪考试。
明史顾名思义。就是明白历史,不同的是,学生不但要学习历朝历代的历史,还要学习国外的历史,这就是活脱脱的历史考试。
明算与格物就更容易理解了,明算就是数学考试,格物就是物理化学的考试,这两门加起来就是数理化考试。
应该说,对方搞这个是用了心的,贯彻了李永吉去芜存菁,一切从简,务必实用的政策,从考试内容看,像基本的数理化,语文、历史、政治、礼仪、法律这些都有涉猎,而且到了举人升进士的考试过程中,还加了个外语科目,应当说是比较全面的了,可惜离李永吉想的还是有一定差距。
事实上,对科举改革,或者说教育制度改革,李永吉早有想法,那就是照搬现代教育体制,不过后来他发现这个社会的现状,或者说这个时代读书人的思想情况后,他才有所动摇,觉得需要略加变化,至少是套个马甲,也正因为有了这个想法,他才让王韬去搞什么科举改革的条陈。
“总体上还不错。”李永吉放下条陈,对正在大快朵颐的王韬道,“不过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改一下。”
“哦?”王韬迅速放下筷子,又拿起餐巾擦了擦嘴,“大帅您想怎么改?”
“考试内容可以要加一点,比如体育、音乐这些都要加进去。”李永吉道,“还有考试升级的制度,也要变一下,毕竟我们以后要打开国门,跟外国人多做接触,所以很多事情要跟国际接轨,就是把我们本身的科举升级制,结合学堂升级制,具体而言,我是这样想的,你听一听。”
紧接着,李永吉就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
在李永吉的计划中,他以后要大力推广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大体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四个等级。
其中,小学教育是强制性的基础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要强制入学,上学期间的学杂费由政府负担,上学期间还会免费提供校服,一顿免费早餐跟一顿免费午餐,家长只需要提供住的地方即可,不让适龄儿童上小学者,要交一笔大大的罚金。
小学一共学六年,通过小学毕业合格考试的合格小学毕业生,就算是通过了童生试的童生,可以发给小学毕业证,并成为秀才,没通过小学毕业考试,但上过六年小学的,就叫做小学生,或者叫童生,不能叫秀才。
小学之后可以考初中,叫小考,或者叫乡试,考上了初中,就可以进入初中学习,被称呼为初中生或者举人,其中小考第一名者,就叫做解元。
初中学三年后,如果毕业考试合格。就发给你初中文凭,同时可以被称呼为举才,意味着举人成才。如果不合格,就会给你一个肄业的文凭,叫做肄举,你还是举人,甚至也可以叫解元,但不能称呼为举才。
考过了初中毕业考试之后,可以继续参加考高中考试。叫做中考,也叫会试。考上的人被称为为高中生,同时称呼为会生,考试第一名者叫会元。
高中继续学三年,三年毕业后的毕业考试如果合格。就发给高中生毕业文凭,同时可以正式的称呼为会才,意思是会生成才,如果毕业考试不合格,一样叫肄业,只能叫会生。
考过高中毕业考试的高中毕业生如果继续考大学,叫参加做高考,大学有两个分数线,一种是三年大专。一种是四年本科,考上大专的叫贡生,考上本科的叫进士。其中高考前三名者,分别叫状元、榜眼、探。
大学生毕业之后,大专毕业叫专士,本科生毕业叫学士,学士之上还有硕士考与博士考,可以获得硕士以及博士的称号。其中博士的头衔最高,属于封顶。
简单说。小学生叫童生,毕业后叫秀才;初中生叫举人,毕业后叫举才;高中生叫会生,毕业后叫会才;大学生中,大专生叫贡生,大本生叫进士,毕业后分别叫专士与学士;学士之上还有硕士与博士。
另外,虽然不同学期有规定的学制,但各级考试也不一定非要学够年数,如果你特别天才,可以跳级考试,比如小学学了三年就能考过小学毕业考试,就可以提前叫秀才,或者你初中学了一年就过了初中毕业考,可以提前叫举才。但基本上,按照正常情况来说,要想顺利通过考试,普通人都必须学够学年才能毕业,要想顺利考上更高一级学校,甚至还得复读才行。
至于考试内容,李永吉决定在小学期间,只教数学、语文、自然、体育、音乐,历史,其中自然是指初级的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知识的杂合体,重点是让小学生有个基本认识。
初中期间还是巩固基础知识,以记忆与背诵为主,只不过把自然分化成物理、化学、生物、这三门,再加上一个包含了法律知识以及思想品德、常用礼仪等知识的常识课。这期间,初中毕业考的科目是语文、数学、物理、历史、化学、生物、常识这七门,中考的升级考试则去掉常识,只有六门。
到了高中期间,会加重逻辑思维能力,根据你的偏向,或者说根据你自己的意愿,给你分文理,文科学习语文、历史、法律、地理,理科则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由于高中分文理,所以高考也分文理,自然就有文科进士跟理科进士之说。
到了大学,分类与科目就更多了,但大学主要是深入研究,讲究自我学习,跟前面的学习又有所不同。
可以说,各级学校的学习内容方面,李永吉几乎就是原版照办了后世的教学内容,也准备把后世的教材略为改变后直接拿来用。不过他把英语这个主课去掉了,这一来是因为节省时间,二来么,则是一种雄心的表示。
有了他李永吉还有金手指,未来肯定是中国更强大,必然是中国独霸世界,到时候他也要搞个中文四六级,搞中文托福考试,让全世界都来学中文,所以才不提前学英文,只把英文放进大学,并且当作外语中的一种来学,顶多是个外语的大语种罢了。
“怎么样?我的计划?”说完后,口干舌燥的李永吉喝了口纯净水,这才问向目瞪口呆的王韬,“我的这个新科举制度如何?”
“这个……这还能算是科举么?”王韬干巴巴的问。
“怎么不算?”李永吉笑了笑,“你看,什么秀才举人进士的都有,乡试会试也有,我不过是把学校制度加入进去而已,当然,叫起来是有点复杂,不过以后可以直接叫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还有大学生就行了,你不觉得这样更好么?”
“可是……”
“没可是,就这么定了!”李永吉挥了挥手,“有权,任性,我说是这样,那就得是这样,反正以后要当官,必须从这个新科举制度里选,所有人必须重新参加考试,并获得相应资格,原先的举人秀才我一概不认!”
“这,好吧,既然大帅这么认了,那就这样吧。”王韬点点头,“不过这样一来,需要兴办的学堂就太多了,经费问题,我们能支持么?还有,您说小学要强制入学?还要免学费,还要提供校服以及两顿饭?这,这得多少钱?您算过么?
咱们整个江南地区目前有四千多万人,如果照您说的,七岁到十四岁的孩子都要强制上学,这起码要超过三百万的孩童,三百多万的孩子我们都要养起来,咱们有这个财力么?
另外,不让孩子上小学还得交罚款?那万一家里困难,需要自家孩子帮忙干活,自己却交不上罚款怎么办?”
“小学强制入学方面,必须强制推行,这个不容置疑。”李永吉道,“经费问题不必担心,我已经想好了,就用收来的地税跟奢侈税去支撑教育,相信这应该足够了。只是小学生强制入学而已,这又算得了什么?不强制小学教育,怎么扫盲?”
“您看,土地税是最重要的税收,奢侈税据我所知也很有不少,如果把土地税跟奢侈税这两个重要税收都投入教育,那其他方面怎么办?难道就靠那点印税或者海关税?”王韬道,“或者这么说,江南地区暂时是可以这么做的,毕竟再怎么说,江南也是全天下最富裕的地方,但将来咱们是要一统天下的,我们以后一旦控制的地方多了,还得养军养官,还得兴修水利,还得收粮储粮,还要赈济灾民,总之各方面都要钱,把钱都放在这里,真的行么?是全天下以后都要这样,还是只在江南一地实行?”
“绝对不会只有江南一地!”李永吉坚定的点点头,“只要是我实际控制的地盘,都要照此办理!顶多根据控制的力度,给新掌握的地盘一个缓冲期,但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小学教育的强制普及。
教育是百年大业,必须持续的投入,大力的投入才行,不能因为回报慢,就不去干。至于其他方面的资金需要,比如兴修水利,养兵养官之类的,这你不用担心,我自然有别的方法赚钱应付这些情况。
时代变了,你以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就只能靠地税,或者主要靠地税支撑么?如果是这样,那才是一个国家的悲哀,因为这样的国家是脆弱的。你看看西方列强,有几个是全靠地税支撑的?无商不富,无工不强,你以为只是说说的?”
“微臣明白了。”王韬叹了口气,慢慢站起身,后退几步,然后又深深的一鞠躬,这才抬起头来郑重的道:“大帅既然有如此雄心,微臣只能是肝脑涂地,必定帮助大帅完成这一利国利民,功在千秋之举!”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8702/4860830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