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时空走私1859 > 第三五六章 皇帝必备的基础技能

第三五六章 皇帝必备的基础技能

推荐阅读:重生幕后贵族法师宠妾跑路后,清冷世子失控了未来兽世:美人娇宠,多子多福院长别C了,你队友不配!诡异入侵,我反杀不过分吧?五岁小萌宝:穿到古代当姑奶奶从赛博朋克开始的跨位面科工从科举开始的首辅之路死灵法师在末世疯狂屯兵LOL:我夺冠了,你什么冠军?

    平叛令一出,国防军与禁卫军一亮相,让王天二一家上上下下的所有人都完全失去了抵抗意志,乖乖的走出去投降了事。
    能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也在意料之中,毕竟这是所谓的豪门,不是啥都没有的赤贫造反分子,所以脑子大都比较活泛,不会那么一根筋。
    反正对王家这种大户人家来说,别看人口众多,但大多数都是家丁仆役,而帝国法还算比较人性化,就算被打成叛乱,也主要是追究主犯跟当事人一家,至于家丁仆役什么的,只要别傻缺的玩什么忠心耿耿同进退,基本就不会有事儿。
    至于那些王家的核心人员,他们虽然是主子,可人数最少,一旦失去了家丁仆役,尤其是那些武装家丁的护卫,面对荷枪实弹的大军,根本就没有反抗能力。
    再者说,就算能反抗,他们也不敢反抗,因为平叛令虽然貌似唬人,但这只是逮捕时候用的东西,就跟警察平时用的逮捕令是类似的东西,无非是力度更强而已。
    但是,最终你能否被打成叛乱分子,还得过堂,也就是经过**院的审判才可以,没有经过审判的,统统都是嫌疑人,还没有最终定性。
    因此,他们此时乖乖投降,只能是抓去看守所,算是叛乱嫌疑人,只有被审判之后,定了罪,才能根据法院的审判来算。
    也就是说,在这期间,他们还有一定的操作空间,而他们的老爷,也就是整个府邸的顶梁柱王天二王大官人,此时并不在这里,而是提前去了上海,找太公。也就是王天重去求情了,所以这给了他们很大的希望。
    可以这么说,像这种豪门大户的人,不管是主子还是下人,绝对没有一个是傻子,相反,他们知道的信息比一般老百姓要多。因此他们很清楚,现在的阵仗别看十分险恶,但只要乖乖听话,别在抓捕期间因为反抗而妄送性命。未尝没有机会翻身。
    应该是,他们的想法还是很好的,而这也符合这时代人的一贯想法,即什么都想找关系,以为只要关系到了,一切都不是问题。
    如果是其他事情,或许还可以通融,毕竟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尤其是沈世明当首相之后,搞所谓的人性执法,很多事情都是在执法阶段就可以灵活变通的。
    但很可惜,这次抓捕并非是一个单纯的刑事案件。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平叛事件,本质上,这是一个政治事件,这样的话。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果然,王家大院的人全部被抓捕之后,警察忙着查封王家大院的时候。联合调查组的人则迅速把王家的上上下下所有人全部隔离,然后两人一组,一共组成十九个审讯组,就在王家大院开始了连轴转的审讯作业。
    在审讯的同时,总数达一百二十人的查账人员则人人拿着便携性计算器跟记录本,开始分工合作,迅速的展开了效率极高的查账业务。
    这一百二十人的查账人大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主要是负责细查账目,等他们查出细目,会汇总在一起,交给总共五人组成的核心查账小组,最终得出自己想要的数据。
    很明显,以帝国目前的情况,能拿出这么大手笔的,绝对只有中央政府才能做出来,而且如果不是早有预谋,提前预备,也是很难拿出这种阵仗的,别的不说,那一百多使用计算器的查账人员,就不多见。
    要知道,便携性计算器这种东西,如今还是处于保密状态的高端货色,并没有向民间普及,所以民间算账的时候,依旧是以算盘为主。
    能使用计算器的,除了110特区的人以及禁卫军里的人外,也就只有内务府的人拥有了,连国务院里面那极少数使用计算器的人,也都兼着内务府内务员的身份,并且身边都有情报局的人在密切关注。
    总之,便携性计算器这种东西虽然不起眼,但因为功能的强大,如今依旧没有脱敏,依旧是属于严格管制的东西,保密级别也相当高,所以能一下子出现这么多使用计算器的人,绝对是内务府高调介入了。
    事实上,如今的局面如果要做个类比的话,内务府更像是李永吉个人全权所有的私人公司,内务府的人则是他这个私人公司的私人雇员;中华帝国的国务院,则是李永吉控股的股份制公司,这里面李永吉是董事长,其他人则可以进来分润利润;至于那些打着皇亲旗号的所谓皇产,则是依附李永吉私人企业生存的下游企业。
    在这其中,皇产虽然顶了一个皇字,但实际上这些产业的利润并没有进李永吉的个人腰包,他们只是一些服务性下游产业罢了,而因为历史原因,他们也没有向国家缴税的义务,所以他们也是一群有利于国家之外的特权阶级。
    可以这么说,内务府的产业也好,皇产也罢,他们都是不用向国库缴税的特权产业,区别只在于,内务府控制的产业的老板是皇帝,是整个国家的董事长,而那些皇产的老板么,则不是皇帝,他们只是跟皇帝沾亲带故,并为内务府的产业服务的下游产业而已。
    由于李永吉掌握了时空交易系统,所出的货物很多都是从现代社会弄来的高技术含量产品,或者是这边代工的山寨产品,因此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来说,从李永吉手中以及控制企业流出去的东西,都是名副其实的高附加值产品,因此在国内以及国际贸易中占据了强势地位。
    像抗菌消炎的特效药,像优质钢铁等,这些都是大宗的硬通货,而除此之外,其他像自产的香皂、香水、雪膏、洗衣粉等日化洗化用品,还有各种不锈钢日用品,铝制日用品等奢侈品,在市面上都是抢手货,且利润不菲,只不过因为整个世界整体的消费水平在那摆着。所以为了获取最大利润,才没有大批量的出货,导致这些产品的总量较小,总体贸易额远远不如特效药、钢铁等刚需的硬通货。
    除了这些,帝国的服装业由于引进了现代的新型缫丝机跟纺织机等设备,布制品以及丝织品的技术含量也是越来越高,导致在国际市场上也是越来越抢手。
    虽然因为时间还短,国内高质量的产量不足,中国商人的经验也不足,加上中国内需太大。还有其他政治原因等,导致中国的高性价比布匹还没有走向全世界,但到了1864年,整个中国传统地域,加上朝鲜全部以及日本大部,还有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大部,中国布已经成了高端布的代名词,反而是英国布与法国布,都是劣质布的代名词。
    换言之。在整个东亚地区,英国布只能走低端路线,而且销量也是日益枯萎,眼看继续下去的话。很快就要被中国布匹完全排斥出东亚市场。
    事实上,如果不是中国的优质产量还太低,导致原材料不足,加上合格的纺工人十分缺乏。进而影响到布匹的产量,假以时日的话,别说占据东亚布匹市场的统治地位。就算占据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也不是没可能,这就是技术的优势。
    布匹这种人类必须的日常用品只是其中一个代表,其他日用品,比如丝织品,瓷器,玻璃器皿等,都因为技术进步的原因,在全面升级,产量也是节节增高。
    再加上帝国强大的武力做后盾,又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所以导致中国的贸易额呈现爆炸式的发展。
    随着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国家也因此占了很多好处,但因为税收政策还比较落后,比如没有征收大量增值税等税种,关税也比较低,所以国库收到的钱虽然多了,但完全抵消不了支出的巨大扩张。
    反倒是那些打着皇家旗号的皇产,他们依托那些竞争力强大的特色产品,又因为历史因素,不用向国库缴纳各种税收,这两年都是赚的盆满钵满,本来就引起了众多人的眼红,只不过他们打着皇亲的旗号,这才让大家有所顾忌。
    这其中,李家还好,毕竟是皇帝的本家,加上他们本家的人相对来说人丁稀少,虽然李正祥后来找了各种李家族人过来充数,但终归慢了一筹,很多蛋糕已经分不到了。
    相反,皇帝的母亲一家,也就是王家就不同了,这个家族本来就是人丁兴旺,又抢占了先机,在皇帝起家期间就全力依附,并且成为早期为李永吉散货收货的直接服务商。
    这样一来,随着李永吉的崛起,这个团体也越来越大,再加上王家的亲戚朋友以及相关利益共同体,勾结起来就是一个庞大到让人恐怖的数字。
    实际上,就连王天重自己,也不清楚王家现在到底有多少人,反正光族谱记录在案的在世王家族人,就超过三百人,而这三百人延伸出去的,何止万人。
    这么多人,当然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拿到为李永吉私人服务的项目,不可能所有人都拿到那些特殊商品的代理权或者收购贡品(特指翡翠等现代高价物品)的权力,但是,他们因为沾亲带故,所以也可以用挂靠的名义,做生意不用向帝国缴税。
    只是一个不交税,再加上一个皇商的身份,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竞争,他们很多人甚至都不需要本钱,只要把这个牌子一亮,就可以弄到大量的投资以及相关项目。
    因此,正因为王家这些皇商拥有特权,加上这些人太过贪婪,到处滥发皇商的资格,导致两年时间内,皇商的招牌已经遍布全国各个角落,根本说不清到底有多少打着皇商旗号的商号,而这些商号,全部都是不用交税的特权商家!
    所以说,一开始的话,大家还能容忍,可现在这群蝗虫一样的家伙已经让太多人不满,加上沈世明正好为财政问题发愁,自然而然的就盯上了这群打着皇产名号,实则是一群蝗虫的家伙。
    实际上,就在王家内部,也不是没人看到这里面的危险,也有人提出过,要先内部精简一番,去除一部分徒有虚名。实际上跟王家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换言之,就是去掉王家的一些水分。
    可惜这些声音太小,也太弱,根本就无法成为主流。
    原因很简单,皇商的旗号哪儿是那么容易放出去的,不是说你说跟王家沾亲带故,就是沾亲带故的,实际上,那么多的皇商招牌。也就是所谓的皇室梅旗,大多数都是明码实价的卖出去的,而买到的人呢,每年都要固定拿出一部分收入上缴王家。
    换言之,如今的王家,更像是一个连锁企业,他们大肆发卖皇家招牌,也就是梅旗,购买到这些梅旗的商号呢。可以凭着皇产的旗号免交各种税收,但却必须拿出一定的收入上缴到总号,也就是王家本家,即王天重一家。
    当然。太公王天重也只是一个表面人物,真正的大后台,或者说造成这一切的真正大老板,是当今太后!
    没错。正是太后李王氏的授意,这种发卖皇室旗号的行为才开始在全国泛滥起来,在这之前。这种发卖皇室旗的行为根本就没有!
    在过去,李王氏也没想过这么搞,他只想安稳的当他的太后,可后来自己老公外面有了女人,还有了孩子,她也不知道哪里不对,忽然就开始对金钱热衷起来了。
    从那以后,也就是知道自己老公跟别的女人生了孩子之后,她虽然表面上容忍了下来,但在背地里,她却开始慢慢的插手商业上的事情,开始想方设法的捞钱,而她弄出来的办法,就是卖皇室旗号,然后收取旗号费。
    虽然太后搞出的这些东西,也有一套严格的审查制度,比如非有实力的商家不要,非底细清白的商家不要,跟王家八竿子打不着的外人不要。
    前面两个条件就罢了,最后一个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很多人为了能跟王家打上八竿子,大都用各种手段寻找王家的人通婚,导致王家很多破落户都抖了起来。
    不能不说,太后这个方法其实是一个昏招,有识之士都能看出这里面的危险,可惜太后毕竟出身小户人家,见识又短,可现在的身份在那摆着,一旦这么搞,在皇帝发言之前,谁也不能不给面子。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各方面的通融,太上皇不说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居然默许了她这样做,而沈世明呢,居然也是默许了她的这个做法,完全没有任何的制止,甚至也没有跟皇帝告状。
    没错,这么多年了,李永吉居然一直蒙在鼓里,哪怕他有那么多的情报人员,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跟他通报过这件事,再加上李永吉这段日子一直在北美,心思不在国内,询问国内的事情总是问一些国家大事,以至于这个事儿慢慢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甚至是,沈世明决定对这批皇亲动手的时候,对李永吉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点,并没有说内幕,也没有说这些皇亲很多都是明码实价卖掉的假皇亲!
    不是沈世明不想早说,而是他想等动手之后,再对皇帝说明这一切,这样的话,就可以把这些看做是调查之后才知道的消息,并非是一早就知道。
    这样的话,最后李永吉知道结果,沈世明最多是个不查的罪名,相反,如果沈世明动手之前就把幕后主谋都给说出来,说明你提前就知道内幕,可现在事情搞大了才说,那才是居心叵测了。
    其实呢,何止是沈世明,作为李永吉的老婆,太后的儿媳妇,内务府的代理掌控人殷素素,在这里面也占据了很重的角色,没有她的首肯,内务府掌控的情报局不可能不向李永吉汇报这边的情况。甚至都不需要情报局的人汇报,每次李永吉打电话过来跟她聊天的时候,她随便说两句,就能告诉李永吉实情。
    可是,每次跟李永吉通话的时候,殷素素只是说家长里短,说孩子李青如何如何,就是不提半点这些事情。
    因此,太后大肆倒卖皇家旗号的事情能够成功,既是因势利导,也是众多势力的合力,否则的话,以目前帝国内部的情况,是绝对不可能不让皇帝知道的。
    另外,从这个事情就可以看出来,哪怕有无线电通信,哪怕李永吉自认权威滔天,实际上他也不可能真的一手遮天,很多事情也不可能什么都知道。终归到底,李永吉还是个人,不是神,还是需要下属去做事,需要下属代替他统治江山,不可能真的什么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别说他了,就算在后世21世纪,互联网那么发达,高层领导人都不可能知道下面所有官员的情况,更何况在这个时代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王天二一家杀害国务院税务人员的恶**件,只是一个开启整治皇商行动的一个导火索,在这个导火索的背后,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
    或者可以这么说,打击王家,是符合很多人利益的,沈世明不过是因势利导而已,归根到底,是太后自己出了大昏招,不但惹了众怒,也给了别人把柄!
    现在,打击王天二一家,只是个开始,哪怕他们的账目清清白白,哪怕他们跟王家关系一般,也可以顺着这个由头慢慢牵扯出他们背后整个王家的脉络,然后来个一网打尽!
    这就是所谓的政治斗争,玩的就是城府与权谋,玩的就是利益的权衡与取舍,并不是你身份够高,就可以完全避免的。
    比如说,在这件事中,其实连远在北美的李永吉实际上也被算计进去了,因此,在权谋方面,李永吉还有太多东西要学。
    当然了,李永吉或许一开始会蒙在鼓里,但只要事情发生了,慢慢的,他终究会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到时候不需要他自己寻思过来,会有太多人会抢着跟他禀明一切。
    到时候,他就会明白到,做一个高高在上的独裁者,并不是只要掌握金钱与武力就可以的,人心权谋,也是皇帝必备的基础技能。(未完待续。。)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8702/4860853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