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首次专访
推荐阅读:人在聊天群献祭成神,但光明女神、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燃烬之龙、开局夺取BOSS模板、精灵:帕底亚退役冠军的再就业、我情感主播,一句免费让全网破防、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斗罗:悟性逆天的我想当咸鱼、说好上单教学,你世界赛打素材?、房间求生:我提前知道门后提示、
第321章 首次专访
这不是尼古拉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安森,但无论多少次,迎面而来的冲击依旧深深烙印在脑海里。
今天,也不例外——
浅灰色竖条纹衬衫搭配深蓝色牛仔裤彰显优雅和潇洒的帅气,黑色皮衣外套和海军蓝短靴则突出硬朗和不羁的低调,最后以一条铅笔窄版黑色领带搭配黑色皮带扣将身材比例的线条捆绑出来。
一种游走于危险和致命之间的从容与儒雅碰撞出微妙的视觉效果,看似矛盾看似错杂,却让人挪不开眼睛,大脑着实难以想象这样的搭配组合是怎么冒出来的,不由自主就陷入一种惊叹之中。
其实,单独分开来看,每一个单件都显得普通,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但组合在一起就是有种特别。
优雅而浪漫,却能够感受到骨子里的叛逆和摇滚。
脑海里不由冒出一个问号: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难道上帝在打造这个皮囊的时候格外费了一些心思?
而且,座驾是一辆摩托车!
无法控制地,一种向往油然而生,尼古拉斯忍不住好奇,以安森的身份生活一天,会是什么感觉?
“嘿,安森!”
尼古拉斯扬声招呼到,就在安森摘下头盔转头望过来的刹那摁下快门,让瞬间定格永恒。
——“成为安森-伍德是一种什么感觉?”
这就是尼古拉斯为“纽约时报”撰写的专访标题,以另辟蹊径的方式切入,打破传统专访的框架,反而是以一种跟随安森同行的方式记录这次对话。
开篇,尼古拉斯以一段简短文字总结了这次专访。
“当我将标题那个问题抛出来的时候,安森展露一个笑容,给出一个意外的答案,‘尝试寻找自己’。
安森说,外型,往往是具有欺骗性的,人们对于每一种形象都有一个相对的刻板印象,就好像金发女郎又或者眼睛学者一样,同样,当人们看到我的时候往往也有自己的判断,而一直在努力寻找这具皮囊底下的自我,并且试图在自我和外型之中寻找到一个演员一个角色的剖面,赋予表演不同的色彩,则成为一门课题。我依旧在探索的旅途里。
这,不是我预期里的答案。
显然,这位年轻演员能够在短短职业生涯里演出三个看似相似却截然不同的角色,并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并非偶然。
当然,这个计划之外的采访,也没有按照我的计划进行:
一次探索。一次冒险。一段征程。就好像旅行一样,提前安排计划固然是好事,但偶尔偏离轨道进入陌生领域也未必是坏事,也许还可以有新的发现。”
短短一段文字,就能够深深感受到尼古拉斯脑海里汹涌澎湃的思考,这完全不是常规的专访稿件,以至于见多识广的“纽约时报”主编霍威尔-莱勒斯(howell-raines)也是满头问号,在看到稿件之后反过来询问尼古拉斯怎么回事。
尼古拉斯表示,“从一开始,事情就偏离了轨道,你可以想象吗?我采访了那么多演员那么多导演,结果却被一位十八岁的年轻演员问到哑口无言。”
——“来,上车,我带你去品尝洛杉矶最美味的早餐。”
这,就是安森看到尼古拉斯之后说的第一句话。
没有问候,没有寒暄,开口就直接发出了邀请。
然后再次上车,递一个头盔给尼古拉斯,拍拍摩托车后座示意,摩托车没有熄火就已经准备再次出发,如同六十年代“逍遥骑士”一般潇洒而叛逆。
尼古拉斯看向自己的主编,“你遇过这样的采访对象吗?老实说,我差一点点就要真的心动了。”霍威尔能够察觉尼古拉斯言语里的震惊和错愕,他也不由跟着笑了起来,“我就一个问题,他真的那么特别吗?我是说,照片很好,他确实很英俊,但我不认为他和其他好莱坞瓶有什么区别。”
从本质来说,“纽约时报”依旧是一份严肃性报纸,即使在娱乐版,他们也不会像“太阳报”那样哗众取宠,自然而然地,霍威尔也显得理智许多。
尼古拉斯没有着急开口,而是认真思索了一番,“气质。安森身上是有一种矛盾而特别气质的,普普通通的服装穿在他的身上,什么线条什么比例,我是不懂的,但他确实轻而易举就能够夺走注意力,并且让我有种穿上那一身衣服的冲动。”
霍威尔轻轻挑眉,“所以,伱尝试了吗?”
尼古拉斯低头看看自己的躯壳,“我觉得它有不同的想法。”
霍威尔再低头看看照片上安森,不由开怀大笑起来。
尼古拉斯却不介意,轻轻耸肩,又继续往下说道。
“尽管从一开始,我也没有打算按照常规路线发展,我想着离开室内,前往室外,如同城市漫步一样展开交谈,尽可能让他放松,然后完成套话。”
“但没有想到,他比我更进一步,直接把我准备好的棋盘全部推翻,提出一个全新的游戏规则。”
“与其说是我在采访他,不如说是他在试图展开对话,一次平等的、开放的对话,这显然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霍威尔-莱勒斯是今年七月才刚刚上任的新任主编,当然,他事实上1978年就已经加入“纽约时报”了。
今年夏天,前任主编杰森-布莱尔(jayson-blair)被卷入渎职风波,以至于“纽约时报”暴露在凶猛火力之下,现在依旧正在展开非常严肃的调查。
霍威尔正是在这样的困境里上任,接手这个烫手山芋,“纽约时报”正在面临内忧外患的多重打击,在一些敏感议题上,他们需要更加谨慎才行。
当然,一篇娱乐报道、一位新人演员、一部暑期档电影,对“纽约时报”来说也没有必要那么小心;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他们能够抓住机会重新强调“纽约时报”的专业形象,那也是一个意外收获。
本来,霍威尔并没有特别想法,只是认为他们需要谨慎一些,所以对尼古拉斯接下的烫手山芋稍稍更多关注一些;但现在,他的直觉也拉响了机关——
迪士尼试图抓住安森这个机会展开宣传,同样“纽约时报”也可以抓住机会引领舆论潮流捍卫自己的专业立场。
霍威尔有些好奇起来,“所以,早餐如何?”
尼古拉斯看着主编,眼睛里就流露出一抹笑容,“看,这就是安森的魅力,让人好奇,你也好奇了,对吧?”
霍威尔不置可否。
尼古拉斯本来还想卖一个关子,看见霍威尔不上当,他也不介意,抛出一个意外答案,“他带我享用了一顿早午餐(brunch)。”
霍威尔一愣,“什么?”
(本章完)
这不是尼古拉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安森,但无论多少次,迎面而来的冲击依旧深深烙印在脑海里。
今天,也不例外——
浅灰色竖条纹衬衫搭配深蓝色牛仔裤彰显优雅和潇洒的帅气,黑色皮衣外套和海军蓝短靴则突出硬朗和不羁的低调,最后以一条铅笔窄版黑色领带搭配黑色皮带扣将身材比例的线条捆绑出来。
一种游走于危险和致命之间的从容与儒雅碰撞出微妙的视觉效果,看似矛盾看似错杂,却让人挪不开眼睛,大脑着实难以想象这样的搭配组合是怎么冒出来的,不由自主就陷入一种惊叹之中。
其实,单独分开来看,每一个单件都显得普通,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但组合在一起就是有种特别。
优雅而浪漫,却能够感受到骨子里的叛逆和摇滚。
脑海里不由冒出一个问号: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难道上帝在打造这个皮囊的时候格外费了一些心思?
而且,座驾是一辆摩托车!
无法控制地,一种向往油然而生,尼古拉斯忍不住好奇,以安森的身份生活一天,会是什么感觉?
“嘿,安森!”
尼古拉斯扬声招呼到,就在安森摘下头盔转头望过来的刹那摁下快门,让瞬间定格永恒。
——“成为安森-伍德是一种什么感觉?”
这就是尼古拉斯为“纽约时报”撰写的专访标题,以另辟蹊径的方式切入,打破传统专访的框架,反而是以一种跟随安森同行的方式记录这次对话。
开篇,尼古拉斯以一段简短文字总结了这次专访。
“当我将标题那个问题抛出来的时候,安森展露一个笑容,给出一个意外的答案,‘尝试寻找自己’。
安森说,外型,往往是具有欺骗性的,人们对于每一种形象都有一个相对的刻板印象,就好像金发女郎又或者眼睛学者一样,同样,当人们看到我的时候往往也有自己的判断,而一直在努力寻找这具皮囊底下的自我,并且试图在自我和外型之中寻找到一个演员一个角色的剖面,赋予表演不同的色彩,则成为一门课题。我依旧在探索的旅途里。
这,不是我预期里的答案。
显然,这位年轻演员能够在短短职业生涯里演出三个看似相似却截然不同的角色,并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并非偶然。
当然,这个计划之外的采访,也没有按照我的计划进行:
一次探索。一次冒险。一段征程。就好像旅行一样,提前安排计划固然是好事,但偶尔偏离轨道进入陌生领域也未必是坏事,也许还可以有新的发现。”
短短一段文字,就能够深深感受到尼古拉斯脑海里汹涌澎湃的思考,这完全不是常规的专访稿件,以至于见多识广的“纽约时报”主编霍威尔-莱勒斯(howell-raines)也是满头问号,在看到稿件之后反过来询问尼古拉斯怎么回事。
尼古拉斯表示,“从一开始,事情就偏离了轨道,你可以想象吗?我采访了那么多演员那么多导演,结果却被一位十八岁的年轻演员问到哑口无言。”
——“来,上车,我带你去品尝洛杉矶最美味的早餐。”
这,就是安森看到尼古拉斯之后说的第一句话。
没有问候,没有寒暄,开口就直接发出了邀请。
然后再次上车,递一个头盔给尼古拉斯,拍拍摩托车后座示意,摩托车没有熄火就已经准备再次出发,如同六十年代“逍遥骑士”一般潇洒而叛逆。
尼古拉斯看向自己的主编,“你遇过这样的采访对象吗?老实说,我差一点点就要真的心动了。”霍威尔能够察觉尼古拉斯言语里的震惊和错愕,他也不由跟着笑了起来,“我就一个问题,他真的那么特别吗?我是说,照片很好,他确实很英俊,但我不认为他和其他好莱坞瓶有什么区别。”
从本质来说,“纽约时报”依旧是一份严肃性报纸,即使在娱乐版,他们也不会像“太阳报”那样哗众取宠,自然而然地,霍威尔也显得理智许多。
尼古拉斯没有着急开口,而是认真思索了一番,“气质。安森身上是有一种矛盾而特别气质的,普普通通的服装穿在他的身上,什么线条什么比例,我是不懂的,但他确实轻而易举就能够夺走注意力,并且让我有种穿上那一身衣服的冲动。”
霍威尔轻轻挑眉,“所以,伱尝试了吗?”
尼古拉斯低头看看自己的躯壳,“我觉得它有不同的想法。”
霍威尔再低头看看照片上安森,不由开怀大笑起来。
尼古拉斯却不介意,轻轻耸肩,又继续往下说道。
“尽管从一开始,我也没有打算按照常规路线发展,我想着离开室内,前往室外,如同城市漫步一样展开交谈,尽可能让他放松,然后完成套话。”
“但没有想到,他比我更进一步,直接把我准备好的棋盘全部推翻,提出一个全新的游戏规则。”
“与其说是我在采访他,不如说是他在试图展开对话,一次平等的、开放的对话,这显然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霍威尔-莱勒斯是今年七月才刚刚上任的新任主编,当然,他事实上1978年就已经加入“纽约时报”了。
今年夏天,前任主编杰森-布莱尔(jayson-blair)被卷入渎职风波,以至于“纽约时报”暴露在凶猛火力之下,现在依旧正在展开非常严肃的调查。
霍威尔正是在这样的困境里上任,接手这个烫手山芋,“纽约时报”正在面临内忧外患的多重打击,在一些敏感议题上,他们需要更加谨慎才行。
当然,一篇娱乐报道、一位新人演员、一部暑期档电影,对“纽约时报”来说也没有必要那么小心;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他们能够抓住机会重新强调“纽约时报”的专业形象,那也是一个意外收获。
本来,霍威尔并没有特别想法,只是认为他们需要谨慎一些,所以对尼古拉斯接下的烫手山芋稍稍更多关注一些;但现在,他的直觉也拉响了机关——
迪士尼试图抓住安森这个机会展开宣传,同样“纽约时报”也可以抓住机会引领舆论潮流捍卫自己的专业立场。
霍威尔有些好奇起来,“所以,早餐如何?”
尼古拉斯看着主编,眼睛里就流露出一抹笑容,“看,这就是安森的魅力,让人好奇,你也好奇了,对吧?”
霍威尔不置可否。
尼古拉斯本来还想卖一个关子,看见霍威尔不上当,他也不介意,抛出一个意外答案,“他带我享用了一顿早午餐(brunch)。”
霍威尔一愣,“什么?”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8805/4863544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