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生活体验
推荐阅读:斗罗:我,霍雨浩,在修仙、火影教书变强,改变悲剧、给大帝收尸,我暴涨万年修为!、80年代剽悍土著女、特摄:从迪迦奥特曼开始、傀儡帝王?开局召唤三千玄甲军、从机械猎人开始、数学教授重回日常、影视:开局获得阿尔法狗、穿越之农门长媳成长记、
第525章 生活体验
“哈里斯,聚焦上半身还是下半身?”
承蒙召唤,安森二话不说就拿起反光板,站在摄像机旁边担任摄影助理的工作,并且娴熟地切入重点。
哈里斯看了安森一眼,看来这位演员对剧组其他工作也有一些了解,但此时哈里斯也没有时间表扬安森。
“……天板。”
哈里斯给出一个意外的答案。
安森看了天板一眼,暗暗琢磨:
打光在天板上,让光线自然柔和地洒落下来,脸部表情会变得更加鲜明一些,明暗转换自然也会更细腻一些。
不过,这只是他自己的猜测,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具体效果还是需要通过画面才能确认。
毫无疑问,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如果演员能够明白灯光、摄影机、导演的创作意图以及工作模式,如同当初进入“老友记”剧组研究穿着打扮一样,也许演员能够更清晰更准确地把情绪传达给镜头。
所以,这应该算是表现派?
也就是学院系统出身的表演方式,不同于方法派和体验派的不疯魔不成活,完完全全沉浸在角色里,由导演来捕捉表演的闪耀时刻;而是在投入表演之前,和剧组成员展开互动,构建出一个角色的轮廓和脉络?
果然,拍戏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次次都有惊喜!
尽管大脑正在高速运转,但注意力依旧保持专注——
安森细细地观察演员和摄像机的互动。
执掌摄影机的哈里斯微微一顿,他可以注意反光板的细微变化,让镜头呈现出来的整个空间感出现微妙改变,一股细腻的灵气就在画面里悄然蔓延。
不由地,哈里斯也屏住呼吸,全部精力倾注到镜头之上。
和想象之中……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这一幕,落在剧组其人的眼里——不止哈里斯而已,轻轻激荡出阵阵涟漪。
阿历克斯-弗罗斯特(alex-frost)满眼意外地看着安森,而后转头看看身旁的埃里克-德伦(eric-deulen)试图唤醒一些回应。
可惜,一无所获。
埃里克那张清秀圆润的娃娃脸上洋溢着雀跃和激动,尽管今天已经是进入“大象”剧组的第二天了,他也还是不敢相信这一切正在发生——
那是彼得-帕克!
见鬼的上帝,那可是彼得-帕克!
通过试镜、得知自己即将出演一部电影,这已经足够疯狂了;结果,一起搭档出演的还有彼得-帕克!
仅仅只是脑补一下,埃里克狂跳不止的心脏就几乎要停止罢工,昨晚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如同烙饼一般翻来覆去,想着想着,笑容就忍不住爬上嘴角,和傻子一样。
毕竟,埃里克就是一个生活在波特兰的普通中学生,略显腼腆内向,他的生活和电影、好莱坞、名利场没有任何关系,他也从来没有梦想过和好莱坞产生任何联系。
而现在?
不仅近距离亲眼看到彼得-帕克,而且还能够旁观彼得-帕克表演!
埃里克必须用尽全身力气才能够控制住自己尖叫的冲动。
阿历克斯看着呆若木鸡的埃里克,心急如焚地左右看了看,却找不到分享喜悦的对象,于是只能用肩膀撞撞埃里克。
终于!埃里克反应过来,转头看向阿历克斯,眼神碰撞在一起——
疯狂!疯狂!还是疯狂!
阿历克斯:你看到了吗?你刚刚他喵地看见了吗?安森居然拿起了反光板!摄影师一句话而已,宇宙大明星就毫不犹豫地拿起了反光板肩负起摄影助理的责任,这是真的吗?而且他还如此专心地研究打光,上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埃里克:那是彼得-帕克!啊啊啊,那可是蜘蛛侠!我正在和彼得-帕克一起拍戏,你赶快掐我一下!
尽管两个人眼神传达出来的意思根本是两回事,但这全然没有妨碍两个人一起疯狂的庆祝派对。
准确来说,整个剧组都充斥着一种独特的氛围,不管是格斯还是安森,电影剧组进入学校的动作本身就令人亢奋。
当剧组进驻学校的时候,亢奋不已的学生们略显失望,“就这?”
一个十几个人的团队,根本就是草台班子;如果不是格斯名声在外,再加上学校也已经确认过了,完全有理由怀疑这是诈骗团伙。
但失望只是暂时的,等待剧组开始选角并且得知安森担任主角的时候,这所普普通通的中学就再次进入疯狂,一直到现在也还是无法相信事情真的正在发生。
总而言之,“大象”,正式开拍了——
格斯并没有心急火燎地立刻投入选择演员的工作,而是听取安森的意见,放慢脚步,等待了三天。
在格斯的构想里,没有剧本、没有台词,镜头试图截取这所中学的一段普通日常,学生们平时是什么样的、站在镜头前也就是什么样的,无需修饰。
那么,安森这个外来者可能一下就被凸显出来。
显然,这不符合初衷。
所以安森想,他应该以体验派的方式,真正地在学校里体验几天生活,尽可能地融入这所学校的氛围,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同时也是一个参与者的身份。
格斯细细咀嚼一番,一拍即合——
格斯也希望自己能够以观察者的身份旁观校园日常,他选择演员的标准就是真实,尽可能贴近角色。
但这里有一个重点需要注意,伪纪录片,那就不是真正的纪录片,电影是有故事的、角色是有任务的,没有剧本不代表没有剧情,以纪录的方式呈现影像不代表导演没有艺术创作,更加不意味着格斯真的就扛着一台摄像机在校园里四处闲逛。
自然地,格斯需要根据自己脑海里的角色形象选择演员,并且根据他们的日常生活构思电影情节。
电影,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拍摄的过程就是艺术再创作的过程——
百分之九十的真实,加上百分之十的艺术加工和创作,打破真实和艺术的界线,最后完成一部独一无二的电影。
于是,格斯和安森就在学校“潜伏”下来。
格斯担心安森可能会暴露行踪,却没有想到安森真的染了一头金发,宛若阿波罗一般的绚烂金发。
格斯觉得安森疯了。
没有想到,恰恰是这一头抢眼的金发反而成为最好的掩护,当人们第一眼看到安森的时候就看到那一头金发,哪怕觉得眼熟,但金发的视觉冲击力太强,以至于自己就下意识地否认那是安森的判断。
一直到选角结束,还有人询问,
“安森呢?”
(本章完)
“哈里斯,聚焦上半身还是下半身?”
承蒙召唤,安森二话不说就拿起反光板,站在摄像机旁边担任摄影助理的工作,并且娴熟地切入重点。
哈里斯看了安森一眼,看来这位演员对剧组其他工作也有一些了解,但此时哈里斯也没有时间表扬安森。
“……天板。”
哈里斯给出一个意外的答案。
安森看了天板一眼,暗暗琢磨:
打光在天板上,让光线自然柔和地洒落下来,脸部表情会变得更加鲜明一些,明暗转换自然也会更细腻一些。
不过,这只是他自己的猜测,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具体效果还是需要通过画面才能确认。
毫无疑问,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如果演员能够明白灯光、摄影机、导演的创作意图以及工作模式,如同当初进入“老友记”剧组研究穿着打扮一样,也许演员能够更清晰更准确地把情绪传达给镜头。
所以,这应该算是表现派?
也就是学院系统出身的表演方式,不同于方法派和体验派的不疯魔不成活,完完全全沉浸在角色里,由导演来捕捉表演的闪耀时刻;而是在投入表演之前,和剧组成员展开互动,构建出一个角色的轮廓和脉络?
果然,拍戏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次次都有惊喜!
尽管大脑正在高速运转,但注意力依旧保持专注——
安森细细地观察演员和摄像机的互动。
执掌摄影机的哈里斯微微一顿,他可以注意反光板的细微变化,让镜头呈现出来的整个空间感出现微妙改变,一股细腻的灵气就在画面里悄然蔓延。
不由地,哈里斯也屏住呼吸,全部精力倾注到镜头之上。
和想象之中……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这一幕,落在剧组其人的眼里——不止哈里斯而已,轻轻激荡出阵阵涟漪。
阿历克斯-弗罗斯特(alex-frost)满眼意外地看着安森,而后转头看看身旁的埃里克-德伦(eric-deulen)试图唤醒一些回应。
可惜,一无所获。
埃里克那张清秀圆润的娃娃脸上洋溢着雀跃和激动,尽管今天已经是进入“大象”剧组的第二天了,他也还是不敢相信这一切正在发生——
那是彼得-帕克!
见鬼的上帝,那可是彼得-帕克!
通过试镜、得知自己即将出演一部电影,这已经足够疯狂了;结果,一起搭档出演的还有彼得-帕克!
仅仅只是脑补一下,埃里克狂跳不止的心脏就几乎要停止罢工,昨晚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如同烙饼一般翻来覆去,想着想着,笑容就忍不住爬上嘴角,和傻子一样。
毕竟,埃里克就是一个生活在波特兰的普通中学生,略显腼腆内向,他的生活和电影、好莱坞、名利场没有任何关系,他也从来没有梦想过和好莱坞产生任何联系。
而现在?
不仅近距离亲眼看到彼得-帕克,而且还能够旁观彼得-帕克表演!
埃里克必须用尽全身力气才能够控制住自己尖叫的冲动。
阿历克斯看着呆若木鸡的埃里克,心急如焚地左右看了看,却找不到分享喜悦的对象,于是只能用肩膀撞撞埃里克。
终于!埃里克反应过来,转头看向阿历克斯,眼神碰撞在一起——
疯狂!疯狂!还是疯狂!
阿历克斯:你看到了吗?你刚刚他喵地看见了吗?安森居然拿起了反光板!摄影师一句话而已,宇宙大明星就毫不犹豫地拿起了反光板肩负起摄影助理的责任,这是真的吗?而且他还如此专心地研究打光,上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埃里克:那是彼得-帕克!啊啊啊,那可是蜘蛛侠!我正在和彼得-帕克一起拍戏,你赶快掐我一下!
尽管两个人眼神传达出来的意思根本是两回事,但这全然没有妨碍两个人一起疯狂的庆祝派对。
准确来说,整个剧组都充斥着一种独特的氛围,不管是格斯还是安森,电影剧组进入学校的动作本身就令人亢奋。
当剧组进驻学校的时候,亢奋不已的学生们略显失望,“就这?”
一个十几个人的团队,根本就是草台班子;如果不是格斯名声在外,再加上学校也已经确认过了,完全有理由怀疑这是诈骗团伙。
但失望只是暂时的,等待剧组开始选角并且得知安森担任主角的时候,这所普普通通的中学就再次进入疯狂,一直到现在也还是无法相信事情真的正在发生。
总而言之,“大象”,正式开拍了——
格斯并没有心急火燎地立刻投入选择演员的工作,而是听取安森的意见,放慢脚步,等待了三天。
在格斯的构想里,没有剧本、没有台词,镜头试图截取这所中学的一段普通日常,学生们平时是什么样的、站在镜头前也就是什么样的,无需修饰。
那么,安森这个外来者可能一下就被凸显出来。
显然,这不符合初衷。
所以安森想,他应该以体验派的方式,真正地在学校里体验几天生活,尽可能地融入这所学校的氛围,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同时也是一个参与者的身份。
格斯细细咀嚼一番,一拍即合——
格斯也希望自己能够以观察者的身份旁观校园日常,他选择演员的标准就是真实,尽可能贴近角色。
但这里有一个重点需要注意,伪纪录片,那就不是真正的纪录片,电影是有故事的、角色是有任务的,没有剧本不代表没有剧情,以纪录的方式呈现影像不代表导演没有艺术创作,更加不意味着格斯真的就扛着一台摄像机在校园里四处闲逛。
自然地,格斯需要根据自己脑海里的角色形象选择演员,并且根据他们的日常生活构思电影情节。
电影,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拍摄的过程就是艺术再创作的过程——
百分之九十的真实,加上百分之十的艺术加工和创作,打破真实和艺术的界线,最后完成一部独一无二的电影。
于是,格斯和安森就在学校“潜伏”下来。
格斯担心安森可能会暴露行踪,却没有想到安森真的染了一头金发,宛若阿波罗一般的绚烂金发。
格斯觉得安森疯了。
没有想到,恰恰是这一头抢眼的金发反而成为最好的掩护,当人们第一眼看到安森的时候就看到那一头金发,哪怕觉得眼熟,但金发的视觉冲击力太强,以至于自己就下意识地否认那是安森的判断。
一直到选角结束,还有人询问,
“安森呢?”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8805/486356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