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美娱之花瓶影帝 > 第917章 火上浇油

第917章 火上浇油

推荐阅读:斗罗:我,霍雨浩,在修仙火影教书变强,改变悲剧给大帝收尸,我暴涨万年修为!80年代剽悍土著女特摄:从迪迦奥特曼开始傀儡帝王?开局召唤三千玄甲军从机械猎人开始数学教授重回日常影视:开局获得阿尔法狗穿越之农门长媳成长记

    第917章 火上浇油
    热门。爆款。焦点。流量。
    词语,不重要;重要的是,“大象”全面引爆戛纳电影节的热情,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成为今年的第一个爆款。
    官方场刊2.1分,甚至没有及格?
    没有关系。
    事实上,官方场刊的评分反而成为导火索,进一步引发人们的讨论——
    对于官方场刊评分,怎么看?认同,还是反对?高了,还是低了?“大象”这部电影的合适评价是多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迫不及待地试图分享、讨论、交流,成为一种联结和共鸣,字面意义上地,每个人。
    如果身处戛纳,到电影首映第三天的时候,依旧没有看过“大象”,那么街头巷尾的谈话里就根本插不上话了。
    准确来说哟,不止戛纳。
    在全球各地,密切关注戛纳的网友们也通过网络展开讨论发表意见,并且以此为原点,强势出圈,哪怕对戛纳不关注的网友们也注意到了,纷纷加入讨论;但真正有趣的现象就在这里——
    这些网友们,不在戛纳,没有看过“大象”,但一个两個言之凿凿、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喜恶分明。
    当然,支持者有之,为安森摇旗呐喊的网友着实不在少数;但憎恨者更多,仅仅通过瓶的先入为主形象,和去年好莱坞那些居高临下嗤之以鼻嘲讽安森“司马昭之心”的声音一样,表达自己的鄙夷。
    “反正我不喜欢。”
    “估计又是哗众取宠的作品。”
    “主竞赛席位应该是暗箱操作得到的吧。”
    “自以为能够镀金一下,结果成笑话了。”
    “瓶就别去电影人的场合丢人现眼了。”
    熙熙攘攘,沸沸扬扬。
    官方场刊评分,则成为喷子黑子们最强有力的证据:看,官方场刊都这样说了,安森赶快洗洗睡吧。
    明明什么都不知道,却一个个自信满满地指点江山,不要说拿着鸡毛当令箭了,甚至鸡毛都没有也还是一样空手挥舞着令箭。
    然而,这一幕,却令人惊叹。
    现在还是2003年,欧洲三大电影节依旧正在摸索网络推广方式,甚至不算起步,主要还是依靠传统媒体;所以,电影节新闻往往存在一定延迟,普罗大众们需要等待记者们编辑们撰写稿件发布之后,才能够了解前线盛况。
    而且,此时记者们不会利用社交网络一条消息一条消息地即时更新,往往是以天为单位总结更新,读者粘性也就相对薄弱一些。
    大部分时间,大部分受众,他们都是等到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发生之后,再一次性地跟上电影节新闻。
    整体而言,在当下,欧洲三大电影节的讨论度、关注度、人气度等等都有限,更多人普遍认为这是”曲高和寡的艺术电影节”,被困在这样的刻板印象里,不感兴趣就是不感兴趣,也不会轻易参与讨论。
    “大象”,打破了这样的壁垒。
    以横空出世的姿态,以引爆争议的姿态,让戛纳电影节入侵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全面吸引热议视线。
    毫无疑问,这是第一次,就连戛纳电影节自己也没有预料到,同时也没有及时注意到。
    当网络浪潮全面来临的时候,戛纳电影节居然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白白浪费了进一步推广宣传的机会。但是,如此热度,已经足够疯狂。
    随后,罗杰-艾伯特的影评正式发表,这位业内顶级影评人在欧洲的影响力一样顶尖,第一时间掀起了惊涛骇浪。
    第一,满分。罗杰给出了满分,这是认真的吗?
    第二,罗杰提到电影的立场,故意不给原因也不给解决办法,这是高明的做法,但同时,这也是无数影评人最为憎恨最为吐槽的部分,因为他们相信电影不能只呈现现象,来龙去脉之中,至少需要给出一样,所以罗杰到底在发什么疯?
    本来,讨论就已经足够热烈足够疯狂,现在罗杰还在火上浇油,整个戛纳就直接炸了。
    对此,罗杰非常淡定,不止淡定,甚至可以说是心满意足的。
    当天下午,在观看电影的排队队伍里就有人询问罗杰,“上帝,你到底在想什么?”
    罗杰笑容满面,“这就是我希望看到的。”
    “火药桶?你希望看到整个戛纳演变为一个火药桶?”
    罗杰,“哈哈,不,讨论,我和格斯一样,我希望看到讨论。”
    后来,罗杰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面对校园暴力、枪支管制的种种问题,过去这两年已经存在不少讨论,但似乎终究没有能够引起更多重视。
    当然,“大象”这部电影可以探讨原因可以探讨解决办法,但不管格斯拿出什么观点,他都无法说服反对者们,反而可能淹没在数不胜数同类型的作品里;而格斯选择另外一种方式,截取这样一个侧面和片段,并且用蛮不讲理的方式打断,没有前因也没有后果,引爆讨论——
    真正地让人们意识到大象的存在。
    这,才是宝贵之处。
    那些争议,恰恰证明不同人眼睛里解读出来的信息截然不同,不止是电影,还有电影呈现出来的问题,场刊评分也好、网络热议也罢,一切的一切都在证明格斯-范-桑特完成一次难以置信的艺术创作。
    罗杰依旧坚信,格斯拍摄出了一部杰作,“老实说,你们见过如此程度的讨论热潮吗?
    答案,就是如此简单。
    不管是否喜欢,也不管是否支持,但罗杰的影评确确实实制造出深水炸弹的效果,把潜伏在深水区的人们进一步炸出来。
    于是,“大象”成为戛纳今年的第一个爆款,甚至是有史以来第一部打破时间和空间壁垒让不在戛纳的人们也纷纷参与讨论的重要作品,这也成为戛纳电影节自己都没有料想到的一次转折。
    热潮,全面汹涌,并且还在节节攀升。
    然后。
    “大象”剧组的第二个媒体日,又再次爆了。
    前一天,从早到晚,剧组就已经承受超过十五个小时的狂轰乱炸,本来以为,接下来可能会稍稍轻松一些;却没有想到,第二天剧组依旧陷入媒体包围圈,浩浩荡荡的等待队伍看不到尽头。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前一天的洗礼,这个小小的剧组快速进入状态,工作有条不紊地高速展开,这让采访进行得格外顺利,比前一天提升了效率和速度。
    虽然但是——
    尽管效率提高,采访还是一路持续到了深夜十一点半,连续第二天连轴高压高频工作十五个小时。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8805/4863604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