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定鼎燕京是我辈(下)
推荐阅读:斗罗:我,霍雨浩,在修仙、火影教书变强,改变悲剧、给大帝收尸,我暴涨万年修为!、80年代剽悍土著女、特摄:从迪迦奥特曼开始、傀儡帝王?开局召唤三千玄甲军、从机械猎人开始、数学教授重回日常、影视:开局获得阿尔法狗、穿越之农门长媳成长记、
第245章 定鼎燕京是我辈(下)
四月二十三日,已经占领北翼城的大顺军开始寻求决战。虽然发现清军部队正在入关,李自成仍然对局势抱有侥幸心理,希望迅速击败关宁军、取得决定性胜利。他改攻城为野战,自角山至渤海投入全部兵力,布一字长蛇阵,成决战架势。
精锐尽出的大顺军,摆出了他们赖以成名的战阵,全军被习惯性的分为了三个方阵,除了被大量消耗的新附军和炮兵,主力步兵以长矛方阵一字展开。在他们身后还有大量募集来的弓弩手支援,李自成本人则与最为精锐的骑兵一起,部署于步兵身后。
有了清军壮胆的吴三桂,索性将大部分部队拉出城外决战。多尔衮则位于北面的山头观战,他见李自成将主力从北山至海边排列成一字长蛇阵,遂将吴三桂所部安置在清军右翼,令清军沿近海大顺军阵尾薄弱处鳞次布阵、待机出击,并告诫各部不得急进。李自成不明清军意图,想到与清军从未交手,往日无怨、近日无仇,况且吴三桂是双方共同的敌人,于是除派少量人马密切关注清军动态外,仍按原计划向吴三桂军紧逼,令旗左右挥动,来回冲杀。
吴三桂的关宁军和民团,拥有大量装备长形盾牌与长矛的重步兵,以四排纵深部署在整列的最中央位置。在他们身前是三排使用圆盾和砍刀的近战步兵;身后则有三排使用弓弩、火铳的轻步兵;精锐的关宁铁骑同样部署在步兵战线之后。
大顺骑兵首先发难,他们从步兵阵线背后呼啸而出,策马至关宁军面前,熟练地释放手中的弓箭。在密集的箭矢攻击下,关宁军的重步兵纷纷举起盾牌防御,远射步兵则以自由射击的形式还击。虽然按照兵书操典,轻步兵们往往需要按照一定的秩序共同射击。但由于历史原因,此时的明军步兵大都混编了火绳枪、旧式火门枪、弓箭和弩。要让如此繁杂的远射武器同时开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在这样无序但连绵不断的火力,足够逼退靠近的轻骑兵。
当步兵火力逐渐减弱后,关宁军的骑兵从后方杀出。他们受到蒙古与满洲骑兵的影响,首先以弓箭射击闯军的骑兵,接着以长矛、砍刀或骨朵,发起近战。大顺军骑兵自知不能恋战,熟练地向后撤退,转而从三个步兵方阵之间的空隙,撤入二线。
不少大顺将士都是大明边军出身,造反以来,历经血战,精锐无比。他们的步兵阵线迎着关宁军的火力,不断挺进。在身后弓弩手的掩护下,重步兵纷纷挺起长矛,侧身倚着长盾,徐徐前进。关宁军火力不足的劣势也在这时暴露出来。大顺军在没有受到太大损失的情况下,靠近了对方的刀牌手。一阵激烈而沉闷的盾牌撞击后,长矛手的优势尽显无疑。关宁军的刀牌手们,被压的直往后退,其第二线的盾矛兵马上顶上来,替代开始溃退的前排。
因有清军压阵,吴三桂顽强抵御。时狂风扬沙,咫尺不见,双方展开肉搏,大顺军不顾伤亡,把吴三桂部团团围住,血战至中午,双方均已疲惫,损失甚重。关宁军虽然号称精锐,但大部分人依然只是躲在精锐身后的老兵油子。此时面对的却是长期在西北历练,并经历过中原等地搏杀的闯军,逐渐开始不支。这些闯军精锐在前两日的战斗中一直做壁上观,拥有人数与体力的优势,缓缓将关宁军两翼击退,三面合围了关宁军。
“十四弟,吴三桂那老小子顶不住了,出击吧”,脾气暴躁的阿济格急得直嚷嚷。
“是啊,十四哥,再不出击,战机便没了”,多铎也沉不住气。
这两位是摄政王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也是他最信赖的人。
“十二哥、十五弟,你们速归本阵,等我的将令”,多尔衮微微一笑,胸有成竹。
“嗻”,二人闻令而归。
多尔衮伫立于山头,又观察了一会儿,见吴三桂的关宁军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除了步兵被闯军两翼包抄,骑兵也在方阵的间隙和两翼,缓缓后退。“嗯,时机到了!传孤的将令,全军出击”,狡诈如狐的摄政王终于下达了军令。
“呜~呜~呜~”
苍凉的进攻号角响起,李自成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了,清将阿济格、多铎,各率两万精骑,顺着风势从山坡上冲下。
乘风势、挥白旗,对阵直冲大顺军。
在释放了一轮强弓后,满洲与蒙古的骑兵们,狠狠地撞入大顺军步兵后方的轻步兵队列。大部分大顺军来不及调头射击,便已经被装备较好铠甲的骑兵打懵。随之而来的溃散,不可避免。他们身前正深陷肉搏的重步兵也很快遭到两面围攻,不少人被清军和关宁军合力绞杀。
大风渐止,疲惫的大顺军阵脚渐乱,伤亡惨重,大将刘宗敏中箭伤。目睹这一切的李自成不甘失败,想率领精锐骑兵出战,但糟糕的局面已经无法挽回,一代霸王的全盛之路,在一片石的尸山血海中,被硬生生的打断。
战至午后,李自成见败局已定,急令余部且战且向永平方向撤退。但取得大胜的多尔衮并不想放过一举定江山的机会,命令八旗兵猛冲猛打、穷追不舍。当清军追至范家店时,愤怒的永昌帝杀吴襄以泄忿,率余部于二十六日退回北京,又杀吴三桂家大小三十四口。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举行登基大典,四月三十日,即以郊外祭天为名撤离北京。
五月初二,受封平西王的吴三桂率领关宁军进入北京城,这是第一批进入北京的清军。从此他将为清军一统河山,效犬马之劳,北京城只是星辰大海之路的第一站。
攻领北京后,多尔衮严禁抢掠,停止剃发,为明崇祯帝朱由检发丧,博得了汉族士绅的好感,然后迎请顺治小皇帝赴京登基,很快稳定了占领区内的形势。
为了统一中原、雄霸九州,“以建万年不拔之业”,顺治元年(1644年)六月,多尔衮与诸王贝勒大臣商议决定,迁都北京。八月二十日,清朝开始迁都。九月,顺治帝从盛京(沈阳)到达北京,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赐穿貂蟒朝衣。命礼部为多尔衮建碑纪绩,加赐多尔衮册宝、上饰十三颗东珠的黑狐冠一顶、黑狐裘一袭,金银、马驼等。十月初一,顺治帝在皇极门(顺治二年改称太和门)向全国颁布登基诏书,正式定都北京。小皇帝于皇极门重行即位大典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的同时,即令为多尔衮建碑纪功,“永垂功名于万世”。从此,多尔衮在清廷的地位,凌驾于诸王之上。
(本章完)
四月二十三日,已经占领北翼城的大顺军开始寻求决战。虽然发现清军部队正在入关,李自成仍然对局势抱有侥幸心理,希望迅速击败关宁军、取得决定性胜利。他改攻城为野战,自角山至渤海投入全部兵力,布一字长蛇阵,成决战架势。
精锐尽出的大顺军,摆出了他们赖以成名的战阵,全军被习惯性的分为了三个方阵,除了被大量消耗的新附军和炮兵,主力步兵以长矛方阵一字展开。在他们身后还有大量募集来的弓弩手支援,李自成本人则与最为精锐的骑兵一起,部署于步兵身后。
有了清军壮胆的吴三桂,索性将大部分部队拉出城外决战。多尔衮则位于北面的山头观战,他见李自成将主力从北山至海边排列成一字长蛇阵,遂将吴三桂所部安置在清军右翼,令清军沿近海大顺军阵尾薄弱处鳞次布阵、待机出击,并告诫各部不得急进。李自成不明清军意图,想到与清军从未交手,往日无怨、近日无仇,况且吴三桂是双方共同的敌人,于是除派少量人马密切关注清军动态外,仍按原计划向吴三桂军紧逼,令旗左右挥动,来回冲杀。
吴三桂的关宁军和民团,拥有大量装备长形盾牌与长矛的重步兵,以四排纵深部署在整列的最中央位置。在他们身前是三排使用圆盾和砍刀的近战步兵;身后则有三排使用弓弩、火铳的轻步兵;精锐的关宁铁骑同样部署在步兵战线之后。
大顺骑兵首先发难,他们从步兵阵线背后呼啸而出,策马至关宁军面前,熟练地释放手中的弓箭。在密集的箭矢攻击下,关宁军的重步兵纷纷举起盾牌防御,远射步兵则以自由射击的形式还击。虽然按照兵书操典,轻步兵们往往需要按照一定的秩序共同射击。但由于历史原因,此时的明军步兵大都混编了火绳枪、旧式火门枪、弓箭和弩。要让如此繁杂的远射武器同时开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在这样无序但连绵不断的火力,足够逼退靠近的轻骑兵。
当步兵火力逐渐减弱后,关宁军的骑兵从后方杀出。他们受到蒙古与满洲骑兵的影响,首先以弓箭射击闯军的骑兵,接着以长矛、砍刀或骨朵,发起近战。大顺军骑兵自知不能恋战,熟练地向后撤退,转而从三个步兵方阵之间的空隙,撤入二线。
不少大顺将士都是大明边军出身,造反以来,历经血战,精锐无比。他们的步兵阵线迎着关宁军的火力,不断挺进。在身后弓弩手的掩护下,重步兵纷纷挺起长矛,侧身倚着长盾,徐徐前进。关宁军火力不足的劣势也在这时暴露出来。大顺军在没有受到太大损失的情况下,靠近了对方的刀牌手。一阵激烈而沉闷的盾牌撞击后,长矛手的优势尽显无疑。关宁军的刀牌手们,被压的直往后退,其第二线的盾矛兵马上顶上来,替代开始溃退的前排。
因有清军压阵,吴三桂顽强抵御。时狂风扬沙,咫尺不见,双方展开肉搏,大顺军不顾伤亡,把吴三桂部团团围住,血战至中午,双方均已疲惫,损失甚重。关宁军虽然号称精锐,但大部分人依然只是躲在精锐身后的老兵油子。此时面对的却是长期在西北历练,并经历过中原等地搏杀的闯军,逐渐开始不支。这些闯军精锐在前两日的战斗中一直做壁上观,拥有人数与体力的优势,缓缓将关宁军两翼击退,三面合围了关宁军。
“十四弟,吴三桂那老小子顶不住了,出击吧”,脾气暴躁的阿济格急得直嚷嚷。
“是啊,十四哥,再不出击,战机便没了”,多铎也沉不住气。
这两位是摄政王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也是他最信赖的人。
“十二哥、十五弟,你们速归本阵,等我的将令”,多尔衮微微一笑,胸有成竹。
“嗻”,二人闻令而归。
多尔衮伫立于山头,又观察了一会儿,见吴三桂的关宁军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除了步兵被闯军两翼包抄,骑兵也在方阵的间隙和两翼,缓缓后退。“嗯,时机到了!传孤的将令,全军出击”,狡诈如狐的摄政王终于下达了军令。
“呜~呜~呜~”
苍凉的进攻号角响起,李自成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了,清将阿济格、多铎,各率两万精骑,顺着风势从山坡上冲下。
乘风势、挥白旗,对阵直冲大顺军。
在释放了一轮强弓后,满洲与蒙古的骑兵们,狠狠地撞入大顺军步兵后方的轻步兵队列。大部分大顺军来不及调头射击,便已经被装备较好铠甲的骑兵打懵。随之而来的溃散,不可避免。他们身前正深陷肉搏的重步兵也很快遭到两面围攻,不少人被清军和关宁军合力绞杀。
大风渐止,疲惫的大顺军阵脚渐乱,伤亡惨重,大将刘宗敏中箭伤。目睹这一切的李自成不甘失败,想率领精锐骑兵出战,但糟糕的局面已经无法挽回,一代霸王的全盛之路,在一片石的尸山血海中,被硬生生的打断。
战至午后,李自成见败局已定,急令余部且战且向永平方向撤退。但取得大胜的多尔衮并不想放过一举定江山的机会,命令八旗兵猛冲猛打、穷追不舍。当清军追至范家店时,愤怒的永昌帝杀吴襄以泄忿,率余部于二十六日退回北京,又杀吴三桂家大小三十四口。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举行登基大典,四月三十日,即以郊外祭天为名撤离北京。
五月初二,受封平西王的吴三桂率领关宁军进入北京城,这是第一批进入北京的清军。从此他将为清军一统河山,效犬马之劳,北京城只是星辰大海之路的第一站。
攻领北京后,多尔衮严禁抢掠,停止剃发,为明崇祯帝朱由检发丧,博得了汉族士绅的好感,然后迎请顺治小皇帝赴京登基,很快稳定了占领区内的形势。
为了统一中原、雄霸九州,“以建万年不拔之业”,顺治元年(1644年)六月,多尔衮与诸王贝勒大臣商议决定,迁都北京。八月二十日,清朝开始迁都。九月,顺治帝从盛京(沈阳)到达北京,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赐穿貂蟒朝衣。命礼部为多尔衮建碑纪绩,加赐多尔衮册宝、上饰十三颗东珠的黑狐冠一顶、黑狐裘一袭,金银、马驼等。十月初一,顺治帝在皇极门(顺治二年改称太和门)向全国颁布登基诏书,正式定都北京。小皇帝于皇极门重行即位大典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的同时,即令为多尔衮建碑纪功,“永垂功名于万世”。从此,多尔衮在清廷的地位,凌驾于诸王之上。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8807/486377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