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抗清 > 第258章 大女婿的眼光

第258章 大女婿的眼光

推荐阅读:斗罗:我,霍雨浩,在修仙火影教书变强,改变悲剧给大帝收尸,我暴涨万年修为!80年代剽悍土著女特摄:从迪迦奥特曼开始傀儡帝王?开局召唤三千玄甲军从机械猎人开始数学教授重回日常影视:开局获得阿尔法狗穿越之农门长媳成长记

    白捡汉中的王屏藩得知这次兵变是因为清军缺饷导致,又从降兵处知西安城防空虚,清廷虽派平寇将军卓布泰率八旗兵前来陕西,但此刻卓布泰尚未渡过黄河,因此决定趁西安城没多少守军一鼓作气攻下这座西北第一重镇。
    “要得,拿下西安鞑子不亡也得亡!”
    原清朝抚剿总兵、现被吴三桂委任为凤翔总兵的梁加琦听了王屏藩打算,不由摩拳擦掌表示其部愿为大军先锋。
    此人早年参加过李自成的农民军,后来跟高杰一块投降明朝,辗转多年倒跟吴三桂走的近。
    “西安八旗去年在竹山被我军重创已不堪战,城中营兵不过数千,我军以数万之众猛攻之,最多三天西安城必为我军所有!”
    被吴三桂封为四川总督的郑蛟麟早年在辽东时就是吴三桂的亲信部将,也是同贵州提督李本琛一起最先响应吴三桂的两位绿营要员,为了配合王屏藩攻掠陕西,郑蛟麟从原四川绿营抽调了三万精兵北上。
    眼见汉中就这么轻易落入吴军之手,清军不仅士气低迷连军饷也发不出,郑蛟麟当然不介意棒打落水狗。
    而且拿下西安就意味西北唾手可得,自古西北易主则天下必易主!
    李自成先例不过二十多年。
    要不是清军入关,这大顺朝恐怕已然向盛世前进,后世史书得记一笔“永昌之治”了。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王屏藩素来胆大心细,其部将自是差不到哪去,一听大将军要打西安,帐中顿时轰腾一片。
    有人说破了西安城,一人抢他十个八个鞑子娘们玩玩。
    有说鞑子娘们丑得跟什么似的,那吊怎么下得去,反而那满城的金银财宝最实在,挨家挨户搜的话恐怕能堆成一座小山。
    有说可以效仿荆州明将王耀武把西安满城给屠了的。
    嘻嘻笑笑间,一众吴军将领皆是眼中冒火,就等大将军一声令下。
    不是诸将轻敌,而是起兵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足以让他们自豪。
    军心可用,又得郑、梁二人支持的王屏藩也是果断,当即拍板攻打西安。
    不过他认为兵贵精不在多,现汉中吴军有七万多人,没必要把人都带上,所以除一万骑兵全部北上外,另再抽调两万步兵携炮同往就可以。
    其余兵马一支由副将郭大定指挥东进兴安、商州,切断陕西同河南的联系;一支则由总兵姚元贞指挥杀入凤翔,阻止甘肃清军对西安的增援。
    西安之战则由他亲自指挥。
    又请郑蛟麟坐镇汉中接应后续入陕兵马,同时确保粮道通畅,并肃清周边小股流窜清军,尽快将汉中一带变成吴军的实控区。
    领军入川时吴三桂对王屏藩有过交待,就是攻下的城池但凡有投降的清朝官员一律留任,当地有名望的前明官员也都要礼遇,对地方士绅只要不是主动攻击吴军的也尽量不要动,千万不能跟当年李自成一样搞什么拷饷,也不能让士兵随意抢掠民间,坏了都招讨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名声。
    等推翻了清廷,什么样的荣华富贵没有呢。
    王屏藩不是糊涂人当然不会乱来,也不想理会军务以外的事情,因此将政务这一块都交由吴三桂的从孙、在保宁负责大军粮道的吴世综负责。
    吴世综是吴三桂堂哥的孙子,虽只二十多岁,但为人处事很是低调,待人亲和,很受吴三桂喜欢。
    同诸将计定之后,王屏藩便准备率部出发,并按惯例派人给沿途经过的州县官员送去劝降信,可还没等吴军动身出发前往秦岭,原藩下都统现被任命为陕西巡抚的吴之茂就带着吴三桂的军令赶到汉中。
    吴之茂同郑蛟麟一样都是吴三桂早年在辽东的部下,于吴周集团资历很老,因此被“酬以”陕西巡抚一职。
    王屏藩以为吴之茂是奉命过来督促自己尽快攻打汉中的,未想吴之茂带来的军令却是要其占领汉中后不要攻打西安,而是全军折向西北拿下甘肃秦州(天水一带)。
    “秦州?!”
    王屏藩同郑蛟麟等人都被吴三桂的军令惊到,实是不明白为何舍弃近在眼前的重镇西安不攻,反而费师费力的去甘肃打秦州。
    “王爷意将军攻下秦州后可与张勇、王辅臣合兵经平凉穿过陕北东渡黄河杀入山西”
    吴之茂解释了下这道军令的目的。
    梁加琦听后惊喜交加:“这么说张勇和王辅臣起兵了?”
    本眉头紧锁的王屏藩和郑蛟麟也均是将眉头舒了下来,虽然由陕北东渡黄河入山西有点绕道,但要是有张勇和王辅臣部配合,这点道绕的还是值的。
    毕竟就算拿下西安也不可能顺风顺水经由潼关一路无阻直抵燕京,极大可能会同清军在河南展开对决。
    但要从陕西东渡黄河的话,就能打清廷一個措手不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抵燕京。
    张、王二人过去都在云南任职,也均是吴三桂的部下,现一任甘肃提督,一任平凉提督,麾下兵马也皆是与明军交战多年的精兵,战斗力很强,并不弱于吴军。
    此外二人手中都握有一支人数多达数千的骑兵,这对骑兵数量相对不足的吴军而言肯定是一大臂助。
    张、王同反的话,陕甘绿营也就名存实亡,收拾余下不肯归降的不要太轻松。
    所以直接去攻西安再横扫西北东征,同去甘肃会同张、王出其不意东渡黄河,从战略效果来看,没有谁更优的说法。
    只在于一个快字。
    王屏藩心里估摸了下,张勇和王辅臣两人手里起码有两万多精兵可用,自己领五万左右兵马前往会合东征,清廷想要调集足够兵马在山西境内将他们挡住,起码得一个多月时间。
    有这一个多月,他已经兵临燕京城下了。
    不由大为心动。
    作为吴周集团重要将领,王屏藩同胡国柱、马宝可是坚定的“反清小团伙”,如此自是对再现徐达北伐功绩无比向往。
    然而吴之茂却说尚不能肯定张勇和王辅臣是否举兵,因为他还没有接到方先生的通知,只知方先生和二公子带了王爷两封亲笔信前往平凉,一封是给王辅臣的,一封则是给张勇。
    这个回答让王屏藩先是愣在那里,接着差点气笑,急道:“既不能确定张、王是否举兵,现在就当趁西安空虚火速拿下此城,否则清廷援军一至再想拿下西安就难了!”
    “万一张勇和王辅臣不肯举兵响应王爷兴明讨虏,我军冒然放弃西安去秦州,不就是为个芝麻把西瓜丢了吗!”
    郑蛟麟也是大为不满,不明白向来精明的王爷怎么糊涂起来的。
    “王辅臣应该会响应王爷,可那张勇对满清忠心耿耿,哪里会轻易举兵!”
    梁加琦对张勇还是了解的,此人是明朝大将左良玉的部下,后来被洪承畴看中重用一路提拔,顺治在时曾公开称赞张勇,说:“当今良将如勇者甚少”。
    为此顺治不仅给张勇加官晋爵,还特赐衣冠、甲胄给张勇,把个张勇激动的就差把心肝掏给顺治看。
    虽说张勇曾在云南当过两年提督,名义上算是平西王部下,可凭此就认定张勇会举兵响应,也未免太过儿戏。
    其他诸将虽没开口,但表情无一不在说指望张、王反正就放弃西安不打,实在是有点不靠谱。
    王屏藩不想浪费夺取西安的天赐良机,更不想去甘肃冒险,便与吴之茂据理力争,希望这位陕西巡抚能够支持他先打西安。
    “这是王爷的军令,将军还是执行吧。”
    吴之茂也很无奈,从个人角度出发他巴不得现在去打西安,因为那样会让他这个陕西巡抚名符其实。
    可王爷偏采纳张、王配合由陕北东渡黄河的“奇兵”策略,他能有什么办法。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世上有几人能真正做到不理王命的?
    就是那岳飞岳武穆,不也终究叫十二道金牌给召了回去么。
    其实吴之茂知道这个奇兵战略不是大元帅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夏国相的主意。
    当初方光琛曾言夏国相为人轻浮,过于看重身外之物,可为看家守成之人但绝不可予以重用,更不能为统帅。
    言下之意夏国相的眼光太差。
    不曾想吴三桂压根没把好友的意见听进心中,自贵州北上入湖南后对大女婿极为重用,不仅授大女婿为金吾将军,军中大小战略也都先听其意见。
    可能与夏国相之前在昆明提出的两路进军战略符合吴三桂心意有关。
    在提出弃西安打秦州战略时,夏国相并不知汉中会这么轻而易举被王屏藩拿下,故而判断吴军在汉中会和陕西清军有一场恶仗,就算王屏藩取胜吴军损失也会很大。
    因此刚取汉中立足未稳也没有补充就去攻打西安,吴军很容易会在西安城下碰个大钉子,导致兵疲师老。
    一旦陕西清军缓过劲来,西北攻守形势就会易手,这会让原本要响应吴军的西北将领不敢轻举妄动。
    于西北无法形成风卷残云的大势,战事势必就会无限期拖下去。
    清廷能拖,吴军不能拖。
    有鉴于此,夏国相认为反其道行之,不打西安进军甘肃会起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为西安方面肯定想不到吴军会放着西安城不打,反而跑甘肃去。
    若张勇、王辅臣未反,王屏藩领军入甘就是逼他们反。
    若张勇、王辅臣已反,则数万吴军主力直接通过二人防区,绕开西安、凤翔由陕北东渡黄河,等于绕开清廷为防止吴军攻占西安后东征部署的防线,从守卫力量相对薄弱的山西进入清廷心腹之地京畿。
    如此再有东路军渡江吸引牵制,西北这支兵马极大概率会迫使清廷放弃燕京,退出关内。
    也不能说夏国相的战略不对,只是其在向老丈人提建议时压根不知汉中会轻易到手。
    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如果不能及时为“中枢”掌握,“中枢”要做的就是全权放手让前线大将自行决断。
    战场上,哪怕一个时辰的信息延误都会导致兵败。
    可惜,夏国相不知道汉中情况,就这么给前线的王屏藩送来大元帅最新指示。
    吴之茂害怕吴三桂责怪不敢支持王屏藩的正确意见。
    王屏藩倒是有心抗命,奈何郑蛟麟、梁加琦他们心有顾虑。
    无奈,王屏藩只得放弃攻打西安,同诸将商议后领军三万先入秦州,看看张勇和王辅臣到底愿不愿意起兵响应。
    平凉。
    吴三桂的亲笔信王辅臣已经看了几遍,始终没有开口向对面的方光琛和吴应麟表明态度。
    方光琛不急,知道马鹞子这会正在天人交战。
    毕竟造反这种事关系身家乃至全族性命,急不得。
    也逼不得。
    边上的二公子应麟却有点急,几次想站起询问马鹞子究竟怎么想,或者还想要什么条件,却都被方光琛不动声色的拦了下来。
    桌上还有封没拆开的信,是吴三桂写给甘肃提督张勇的。
    西北局势现在非常紧张,关卡盘查极严,方光琛不敢冒险再去张勇处,只得请王辅臣稍后派人将这封信送给张勇。
    帐中没有其他人。
    约摸又过了小半柱香时辰,王辅臣方才开口打破屋中沉寂,抬头看向方光琛和当年同他大打一场的吴二公子,淡淡问道:“王爷身子可好?”
    方光琛微微点头:“王爷身子很好,有劳将军挂念了。”
    王辅臣也轻一点头,复问:“王爷现在何处?”
    方光琛道:“长沙。”
    “噢?”
    王辅臣将手中吴三桂的信放到案桌上,“这么说来王爷进军神速,用不了多久就能渡江北上了,既然如此,多辅臣一个不多,少辅臣一个不少,还请先生和二公子将王爷这信带回,就说辅臣无意参与王爷的大事。”
    闻言,吴应麟怒起:“马鹞子,你对得起我父王么!”
    “二公子,我没有将你和方先生交给朝廷,已是念在王爷昔日之恩了。”
    王辅臣没有动怒,看了眼神色平静的方光琛,竟是直接推门而去。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9109/4870763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