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芬兰绞肉机(一)
推荐阅读:吞火天尊、道君,从蓬莱筑基开始、光明之路、娘子,护驾!、太一道果、我有一枚命运魔骰、从斩妖除魔开始长生不死、食仙主、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修炼从悟性通天开始、
,
spn1939年的7月25号,德国向波兰发动正式进攻,这一次英法两国并没有和之前的奥地利、捷克时候选择了忍受,而是终于选择了正面面对德国的挑战,短短几天内,英法德三国相继宣战,欧洲正式进入大战时期。
不过尽管宣战了,但是欧洲西线的战争气氛却是很平淡,德国是为了再战争早期避免两线作战,德国国防军参谋部那边制定的作战方案是在西线保持最大限度的防守态势,而且严令不准主动发起进攻。至于英法两国,按照后世历史学家对此的分析就是英法用心险恶,意图祸水东引,所以才坐看波兰灭亡而置之不理。
原本时空里的真实情况是如何陈敬云是不知道的,但是这个年代里七月二十五号德国对波兰宣战后,英法两国立即就是发出了最强烈的外交抗议,并发出战争通牒,要求德军在二十四个小时内撤出波兰,不然英法两国就会对德国宣战,希特勒那疯子自然是不搭理的,于是乎七月的二十八号英法两国正式对德国宣战。
事情进行到了这里,基本上已经可以看到英法两国这个时候已经是下定了决心要阻止德国扩张的步伐,至少在战争初期这一两个月内是这样的。不过纵然宣战了,但是英法两国也不可能说一夜之间就拉出好几百万的大军用于进攻德国本土,德国在西线的兵力虽然不多,但是也有几十个师,而且也有着修建多年的工事防线,这条工事防御带虽然不如马奇诺防线那么出名,但也是货真价实的永久工事防线。短时间内丹靠前线的一部分法军是绝对法突破德军防线的。
法国需要时间,他需要时间来动员扩张国内的部队,需要时间把其他地方的部队调到战场上,而所需要的时间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做到的。英国那边同样如此,英国需要组建远征军团登陆法国作战,也不是一天两天所需要的时间。[
按照寻常的军事目光来看,那就是英法希望波兰能够坚持住,等英法完成动员并纠结了重兵后,一举突破德军在西线的防线,最后直捣柏林。
毕竟按照传统的眼光来看,波兰作为欧洲的一个排的上号的国家,军事力量并不弱,好说好歹也有几十万的军队呢,就算再差那么打上个几个月也不成问题。
但是他们都没有想到,德国的闪电战战术竟然如此快速而有效,德军进攻波兰不过一个礼拜,就已经是完成了至关重要的左右穿插,并消灭了波兰的诸多前线兵团,接下来的战斗几乎毫可描述的地方,因为那完全就是一场行军式的战争,波兰的抵抗几乎等于零。别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波兰就已经陷入绝境快要完蛋了。
而这个时候,苏俄也根据和德国签署的密约出兵波兰,以报当年波兰出兵苏联的仇。这接下来的事情已经是相当明了了,在苏德两国的夹击下,波兰快速覆灭,让英法两国反应都反应不过来。
波兰一覆灭后,德国和苏联就是瓜分了波兰,然后两国又是签署了条约,英法等国寄望于德国和苏联爆发战争的期待落空了,而更关键的是,原本用于进攻波兰的德军主力快速被调到了西线,当英法两国好不容易完成了战争准备后,德军已经把大批主力调到了西线,这个时候英法两军根本没有任何的希望突破德军的防线。
这个时候德军也需要时间来准备,一方面是巩固波兰等后方,另外一方便也是准备着进行下一场大规模战役所需要的物资。
于是乎德军和英法两国就在西线上僵持了下来,再没有把握之前双方都不会主动去进攻对方的稳固方向的,因为那样注定不可能获得胜利,带给自己的只有惨重比的伤亡和失败。
以上这些因素加起来,才是造成英法德宣战后西线战事的原因,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波兰被灭的太快,一个月不到就完蛋了。
而德军所表现出来的强悍战斗力让英法两国的将领们也都是心里发咻,表面不说,但还是缺乏和德军硬拼的勇气的,这个年代的法军已经不是拿破仑时代时的法军,而英军中海军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陆军嘛就是缺乏很多,远征军也就那么点,主力还是得依靠法军,法军自己没有信心,英军就更没信心了。
于是乎法军所选择的战略是被动防守,试图依托耗资众多的马奇诺防线来达到阻挡德军进攻的目的。
不得不说,法军的将领实在太渣,这都1939年了还沉浸在一战时期的那种僵硬战术里头,这说起英法两军的坦克,他们实际上都不少,但是他们对于坦克的使用依旧停留在一战的观念。
但是德国那边对于坦克的使用理念却是学习了中国,对于坦克是集中使用,并建立快速步兵部队来伴随坦克部队快速突进,而德国人自称的闪电战战术实际上就是中国在二十年代早期盛行的快速突进理论。
不过后来中国陆军持续把快速突进的理论改进,发展出了大纵深突击理论,而这种理论基本就是为苏俄量身定做的,而时间上也只有苏俄那广阔的领土才能够让中国陆军有空间实施大纵深突击战术,这要是换了个地方根本就用不起来,没有俄罗斯的那些广阔平原,那数十万计的装甲部队可施展不开来。所以中国陆军的各种战术理论实际上比较多的,一般来说可以大体上分为南方和北方,这个从这两个地区的部队中装备的装备都不同就可以看的出来,中国部署在两广云贵地区的部队讲究的是轻步兵战术,演练的丛林战术,而部署在北方地区的部队则是讲究大型装甲兵团的战术,所以对于中国陆军的诸多战术理论,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各国跟在中国后面也算是玩了二十几年的坦克了,但是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也就德国学到了中国坦克战术的jng髓,而其他国家哪怕是中国的老对手苏俄也没有做到,他们虽然也编立了不少的装甲师,但是苏军的自身战略理论还没有成熟,还需要实战来完善。
法国和英国对于坦克的使用观念还停留在一战时期,这样不思进取的军队要是还能够挡住德军那可就真是奇迹了。
欧洲西线保持平静的同时,欧洲的其他地方却是不平静,苏联和德国瓜分了波兰后,扩张的步伐比德军还要快,刚结束波兰战事就是迫不及待的向芬兰发出了最后的战争通牒。
芬兰之前是沙皇俄国的附属国,被征服后的芬兰一直都在谋求ul,而这种ul需求在一战中终于得到了机会,1917年俄国发生革命后,芬兰趁机进行了ul,而俄国革命后发生了分裂,社工党所统治的苏俄和由中美英法等国支持的俄罗斯共和国进行了长达四五年的内战,而俄国内战也是给予了芬兰最大的ul机会,摆脱了来自俄国的控制。而这个过程中,芬兰不可避免的和苏俄发生了严重的冲突,1918年苏俄挑动芬兰革命,被芬兰zhengfu严厉的镇压了,1919年,芬兰派兵参加了尤登尼奇的白`军进攻彼得格勒,1921年数千芬兰人参与了苏俄卡雷利地区的暴`乱活动。
这些因素加起来,就让苏俄和芬兰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张,而芬兰更是把苏俄视为宿敌,而且为了寻找外援积极联系外国,英法美德这几个国家几乎都是芬兰的支持者,但是说到最大的支持者,还是中国,因为两国的敌人都是苏俄,所以这两国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密切1925年,中国和芬兰就是签订了中芬南京通商条约,这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商业上的合作,但如果看看里面的商业贸易都是什么内容的时候,那么就会知道这个条约并不是简单的商贸条约,而是一份军事援助合同,合同中,中国向芬兰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伺候芬兰和中国的关系r益密切。
1932年的时候,芬兰和苏俄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是芬兰人并没有感到丝毫的安全感,反而是加大了和中国的军事合作,这种合作甚至超越了中国和伊朗之间的合作。[
芬兰可是欧洲中首个装备中国t6坦克和f3战斗机的国家,至于西班牙那边的不算,这些重型装备中国送过去只是测试居多,并没有卖给他们多少,和西班牙那边最大的军火贸易还是枪支火炮这些传统武器,另外更多的就是消耗类的物资,比如炮和子,军用罐头,医药产品等。
基于两个国家都有着同一敌人的因素,加上芬兰的对外关系比较简单,不像波兰和匈牙利那边形势复杂,一旦插手就容易惹得一身so,所以进入三十年代后中国对芬兰的扶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1935年的时候,芬兰甚至派人来要和中国签订对苏攻守同盟的条约,芬兰人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拉着中国一起对抗苏俄,准备对苏俄来个两面夹击。当时的陈敬云心里头是有这个意思的,但是陈敬云却是没有立即答应,而是转而和芬兰人签订了另外一个商贸条约,加大了对芬兰的军事援助,并且陈敬云亲口对来华的芬兰使者说:“芬兰作为一个ul的民族,任何改变这种事实的人对我来说都是法接受的。”
这种口头上的话基本上就可以代表陈敬云给予了芬兰的ul保证。尽管这种口头上的保证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但是芬兰人也是知道中国就是陈敬云的一言堂,只要能够获得陈敬云的好感和同情,那么这种口头上的保证也就和实际上的同盟条约没有太大的差别。
南京总统府,芬兰大使一脸急se的跟在燕井邝的后头,等他们来到一个扇房门前,芬兰大使深吸了口气,平顺着自己心中的气躁,他作为芬兰的代表,他需要向陈敬云证明芬兰人是有能力抵抗苏俄的进攻的,只有这样芬兰才能够获得来自中国的支持。
这个世界上,中国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尽管1939年时中国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越了英法德三国,登上了世界第二的位置,仅次于美国之后,但是中国在国际上给其他国家的影响是远远没有第二的地位,顶多也就是第二梯队里的领头羊,第五第六的样子,人们眼中的第一梯队还是英法德苏这些强国。不过做这些判断的时候,他们都是选择xng忘记了中国拥有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庞大陆军,拥有世界上第四大吨位的海军,单纯比较海军战斗力而言,中国海军是不是第一不好说,但是中国海军目前的这支庞大航空母舰编队,足以粉碎任何国家的舰队。
对于芬兰来说,中国是不是最强大的国家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中国和苏俄是死对头,和芬兰拥有同一个敌人,而且两国之间还没有那怕一丁点的利益冲突。所以尽管距离远了些,但中国实际上就是芬兰的最佳盟友选择。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芬兰只是几个盟友之一,同样的国家还有伊朗,甚至俄罗斯共和国和朝鲜共和国都是类似的情况。
现在芬兰正在面临着来自苏俄最后的战争通牒,芬兰人也是不知道中国会不会冒着和苏俄开战的风险向苏俄提出干涉,要想让中国直接出兵苏俄的可能xng太小,芬兰人暂时也没有指望这个,他们所需要的就是中国对苏俄提出威胁,迫使苏俄打消进攻芬兰的心思,如果苏俄执意要进攻芬兰的话,那么芬兰方面就希望获得来自中国的军事援助。
门开了,芬兰大使此时已经是一脸平静面带微笑走进了陈敬云的办公室,当他看到同样面露微笑伸出手欢迎他的陈敬云时,他心中已经是平静了下来,脑海中已经开始斟酌着该用什么样的言辞来获取陈敬云的同情和帮助。
看着进门而来的芬兰大使,陈敬云自然是知道他为什么会过来,苏俄向芬兰发出了最后的战争通牒,中国的情报部门第一时间就是传回了消息,苏芬战争在后世里也不算什么小战争了,陈敬云自然也是有所耳闻,但是他以为这个时空里的苏俄战略形势那么差,应该不会和历史上一样主动进攻芬兰啊,难道斯大林就真的不怕自己在他们打的激烈的时候,在西伯利亚上给它捅一刀吗?
难道这些社工党人的思维就跟r本人一样是难以理解的,这明明战略形势那么差,竟然还主动去挑起一场战争?陈敬云有些难以理解。
他自然不知道,这个时空里的苏俄之所以战略形势会那么差,那全都是因为中国的影响,中国在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的大军就像是一把砍头大刀,时不刻都悬在苏俄人头上,苏俄人为了在西伯利亚地区保持平衡,可是投入了大量的力量,可是三十年代后,中国在伊朗和芬兰的军事援助进一步加剧了苏俄局势的劣势,这也的确是,如果在苏俄和中国发生大战的时候,芬兰和伊朗都出兵苏俄的话,那时候苏俄就得跳脚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苏俄在这个时空里之所以还坚持进攻芬兰,为的就是打破这种战略上的劣势,西伯利亚那边改变不了,伊朗那边局势太复杂,但是芬兰可就在彼得格勒的边上,苏俄要进攻的话预计也费不了什么力气,而把芬兰拿下来后也就能够保障苏俄的西北部国境的安全。
所以说,这个时空里苏俄冒险进攻芬兰,至少有一本原因是中国造成的。
面对苏俄要进攻芬兰,陈敬云自然是要跳出来大力反对的,这个和芬兰人能不能保持民族ul关,也和他对芬兰人的同情关,实际上这些对于芬兰人很重要的东西对于陈敬云而言屁都不是,他想的是让苏俄在芬兰那边吃的大大的苦头。
所以在芬兰大使担忧了半天后,陈敬云就是表示中国将会对苏俄意图侵略芬兰表达最强烈的抗议,随后又表示中国会对芬兰进一步加大军事援助。
大批军火开始从中国各大港口装船,然后将会奔赴北欧,然后交付芬兰,由于欧洲那边是战区,而且波罗的海那边也有着苏俄的海军舰队,所以这些军械武器在奔赴芬兰的时候也是配属了一支舰队进行护航,免的让那些欧洲交战国给扣留了,要知道欧洲那边战争爆发后,中国向德国运输的商船已经被扣留了数个船队的物资,虽然为了避免激怒中国英法都会按照高价收购这些被扣物资,但是这对于中国的对德贸易来说还是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不得已之下中国只好通过中立国进行对德贸易,比如瑞士、比如瑞典,还有此时尚未参战的意大利。
和德国的贸易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向德国持续输送工业原料,延续德国的生命力,让德国能够坚持的更久一些,而这些向德国输送的物资中,以各种工业原料为主,此外最大宗的物资就是石油了。德国作为一个贫油国,虽然能够从罗马尼亚那边获得数量不菲的石油,但是对于德国的庞大石油消耗量来说还是远远不足的,而中国的石油产量是严重过剩的,1939年的石油产量产量为四千万吨,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就连拥有广阔殖民地的英国以及拥有巴库油田的苏俄都比不上。
中国的工业产值虽然也高,但是国民的民间石油用量实际并不算大,汽车拥有量还是不如美国那边那么变态,要知道美国的石油年产量可是高达两亿多吨,地球的其他国家加起来的石油产量都比不上美国一家多。而美国那庞大的石油产量实际上并不说明了什么,中国如果有足够的市场和需求,石油产量也能够迅速攀升到上亿吨,国内的数大油田都已经发现就等着随时开发了,但关键的是没有足够的市场了,短时间内开采了那么多石油卖给谁去啊,国内民间的石油消耗量并不是太多,而中**方的石油消耗也是有个限量的,按照二战标准实际上中国哪怕只有一千万吨的石油产量基本就能够支撑得起一场世界大战了。美国那边最恐怖的不是石油产量,而是石油的消耗量,这年代美国几乎消耗了全球几乎一半的石油产量,于此相对应的就是美国一家的工业产值占据了全球的一半,加上美国的人口不少,这些工业潜能就能够完全的转化为军事力量潜力。
如果说中国能够和美国有着边境接触的话,哪怕陈敬云也不会担心太多,大不了上千万陆军过去就是了,但关键的是美国所处的北美两边都是海洋,这样战略上的优势几乎让美国处于了不败之地。
哪怕是短时间内处于劣势,哪怕美国的士兵都是少爷兵,但是只要敌国法打击他们的本土工业基地,基本上就不可能战胜美国,毕竟人家一个人开两辆坦克,一个人开两架飞机,还打个毛啊![
真正要战胜美国,实际上办法就是一个,那就是等核大规模量产后,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说核研发出来就可以了,而是说核量产化,也就是说需要的核不是一枚两枚,而是几百枚几千枚,这些核轮着扔下去后把美国炸成废墟基本就可以取得胜利了。当然了里头还涉及一个核小型化以及洲际导的事情。不过这都不是必要的,哪怕核法小型化也弄不出来洲际道导,但是把核装上超远程轰炸机一样可以用,凭借中国目前的航空技术,弄出一款航程达到上万公里的轰炸机不算什么难事,只是现在没有这个需求而已。
发展核打击力量中,最难的不是核研发,不是超远程轰炸机,也不是洲际导,而是核的量产化,核的量产化所需要的技术就不用提了,更关键的是几乎海量的资源投入,不是顶级的国家国根本就玩不起来,以二战时期的技术,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弄一两枚核没什么问题,但是要弄出几百枚核来,四十年代里就有些难度了,历史上美国那么顺利而且在冷战的威胁下才在五十年代后期完成核的量产化,那个时候美苏的核威慑才成为现实。
在那之前,核不过就是大点的炸,而且还是扔掉了就没第二颗的那种。
因为中国和德国有着众多的贸易,战争爆发后中国通过中立国向德国运输大量物资的事情也是瞒不了人,不过他们对此也没有办法,这一次向芬兰运输军事物资,英法两国害怕这些物资是运输到德国去的,也是派出了军舰拦截,结果自然是遭到了伴随护航的中国海军舰艇的强烈反对,甚至进行了实威胁xngshe击,而随船的芬兰人也是极力解释,最后才算是通过了英法海军的拦截。
于此同时中国向苏俄提出了最严肃的外交抗议,不过斯大林这次也是赖了,对中国的威胁不管不问,直接对芬兰出兵。当然出兵芬兰的时候,苏俄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上百万大军也是处于战备状态,随时应对中国可能发动的进攻。
但是中国却是没有主动进攻,而是向芬兰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同时一支三百多人的军事顾问团也是乘坐飞机紧急经过数个国家的中转运输并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就是抵达了芬兰,这一批由中国现役军官组成的顾问团一抵达芬兰后,立即就是到了芬兰各部队中出谋划策。
论起和苏俄人的作战经验,这个世界上也就是中国人最有经验了,而这支军官顾问团几乎都是从西伯利亚、哈萨克地区的部队从紧急`抽调的,他们之前的工作就是整天研究着怎么打苏俄人。
除了来自中国、瑞典、德国方面的援助外,实际上芬兰人自身部队战斗力也是非常强悍,尤其是他们在雪地作战中所表现出来的强悍战斗力,让中国的军官顾问们都是觉得不可思议,对国内提交的报告中大力赞赏了芬兰人的战斗力强悍,如果国内能够对芬兰持续提供援助补给,那么就能够让苏俄在芬兰的冰天雪地上留下数的尸体。
开战半个月,苏俄就因为损失惨重而不得不停下进攻的步伐,不得不从后方持续抽调兵力准备下一波的进攻,苏芬的这场冬季战争,让斯大林第一次知道大清洗过后的苏军已经是虚弱到不堪一击的地步了,而正是这场战争让斯大林开始了军队改革,由此才诞生了二战中的那支苏军,而同样是这场战争中苏军的低劣表现让希特勒有了击败苏俄的信心。
spn1939年的7月25号,德国向波兰发动正式进攻,这一次英法两国并没有和之前的奥地利、捷克时候选择了忍受,而是终于选择了正面面对德国的挑战,短短几天内,英法德三国相继宣战,欧洲正式进入大战时期。
不过尽管宣战了,但是欧洲西线的战争气氛却是很平淡,德国是为了再战争早期避免两线作战,德国国防军参谋部那边制定的作战方案是在西线保持最大限度的防守态势,而且严令不准主动发起进攻。至于英法两国,按照后世历史学家对此的分析就是英法用心险恶,意图祸水东引,所以才坐看波兰灭亡而置之不理。
原本时空里的真实情况是如何陈敬云是不知道的,但是这个年代里七月二十五号德国对波兰宣战后,英法两国立即就是发出了最强烈的外交抗议,并发出战争通牒,要求德军在二十四个小时内撤出波兰,不然英法两国就会对德国宣战,希特勒那疯子自然是不搭理的,于是乎七月的二十八号英法两国正式对德国宣战。
事情进行到了这里,基本上已经可以看到英法两国这个时候已经是下定了决心要阻止德国扩张的步伐,至少在战争初期这一两个月内是这样的。不过纵然宣战了,但是英法两国也不可能说一夜之间就拉出好几百万的大军用于进攻德国本土,德国在西线的兵力虽然不多,但是也有几十个师,而且也有着修建多年的工事防线,这条工事防御带虽然不如马奇诺防线那么出名,但也是货真价实的永久工事防线。短时间内丹靠前线的一部分法军是绝对法突破德军防线的。
法国需要时间,他需要时间来动员扩张国内的部队,需要时间把其他地方的部队调到战场上,而所需要的时间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做到的。英国那边同样如此,英国需要组建远征军团登陆法国作战,也不是一天两天所需要的时间。[
按照寻常的军事目光来看,那就是英法希望波兰能够坚持住,等英法完成动员并纠结了重兵后,一举突破德军在西线的防线,最后直捣柏林。
毕竟按照传统的眼光来看,波兰作为欧洲的一个排的上号的国家,军事力量并不弱,好说好歹也有几十万的军队呢,就算再差那么打上个几个月也不成问题。
但是他们都没有想到,德国的闪电战战术竟然如此快速而有效,德军进攻波兰不过一个礼拜,就已经是完成了至关重要的左右穿插,并消灭了波兰的诸多前线兵团,接下来的战斗几乎毫可描述的地方,因为那完全就是一场行军式的战争,波兰的抵抗几乎等于零。别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波兰就已经陷入绝境快要完蛋了。
而这个时候,苏俄也根据和德国签署的密约出兵波兰,以报当年波兰出兵苏联的仇。这接下来的事情已经是相当明了了,在苏德两国的夹击下,波兰快速覆灭,让英法两国反应都反应不过来。
波兰一覆灭后,德国和苏联就是瓜分了波兰,然后两国又是签署了条约,英法等国寄望于德国和苏联爆发战争的期待落空了,而更关键的是,原本用于进攻波兰的德军主力快速被调到了西线,当英法两国好不容易完成了战争准备后,德军已经把大批主力调到了西线,这个时候英法两军根本没有任何的希望突破德军的防线。
这个时候德军也需要时间来准备,一方面是巩固波兰等后方,另外一方便也是准备着进行下一场大规模战役所需要的物资。
于是乎德军和英法两国就在西线上僵持了下来,再没有把握之前双方都不会主动去进攻对方的稳固方向的,因为那样注定不可能获得胜利,带给自己的只有惨重比的伤亡和失败。
以上这些因素加起来,才是造成英法德宣战后西线战事的原因,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波兰被灭的太快,一个月不到就完蛋了。
而德军所表现出来的强悍战斗力让英法两国的将领们也都是心里发咻,表面不说,但还是缺乏和德军硬拼的勇气的,这个年代的法军已经不是拿破仑时代时的法军,而英军中海军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陆军嘛就是缺乏很多,远征军也就那么点,主力还是得依靠法军,法军自己没有信心,英军就更没信心了。
于是乎法军所选择的战略是被动防守,试图依托耗资众多的马奇诺防线来达到阻挡德军进攻的目的。
不得不说,法军的将领实在太渣,这都1939年了还沉浸在一战时期的那种僵硬战术里头,这说起英法两军的坦克,他们实际上都不少,但是他们对于坦克的使用依旧停留在一战的观念。
但是德国那边对于坦克的使用理念却是学习了中国,对于坦克是集中使用,并建立快速步兵部队来伴随坦克部队快速突进,而德国人自称的闪电战战术实际上就是中国在二十年代早期盛行的快速突进理论。
不过后来中国陆军持续把快速突进的理论改进,发展出了大纵深突击理论,而这种理论基本就是为苏俄量身定做的,而时间上也只有苏俄那广阔的领土才能够让中国陆军有空间实施大纵深突击战术,这要是换了个地方根本就用不起来,没有俄罗斯的那些广阔平原,那数十万计的装甲部队可施展不开来。所以中国陆军的各种战术理论实际上比较多的,一般来说可以大体上分为南方和北方,这个从这两个地区的部队中装备的装备都不同就可以看的出来,中国部署在两广云贵地区的部队讲究的是轻步兵战术,演练的丛林战术,而部署在北方地区的部队则是讲究大型装甲兵团的战术,所以对于中国陆军的诸多战术理论,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各国跟在中国后面也算是玩了二十几年的坦克了,但是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也就德国学到了中国坦克战术的jng髓,而其他国家哪怕是中国的老对手苏俄也没有做到,他们虽然也编立了不少的装甲师,但是苏军的自身战略理论还没有成熟,还需要实战来完善。
法国和英国对于坦克的使用观念还停留在一战时期,这样不思进取的军队要是还能够挡住德军那可就真是奇迹了。
欧洲西线保持平静的同时,欧洲的其他地方却是不平静,苏联和德国瓜分了波兰后,扩张的步伐比德军还要快,刚结束波兰战事就是迫不及待的向芬兰发出了最后的战争通牒。
芬兰之前是沙皇俄国的附属国,被征服后的芬兰一直都在谋求ul,而这种ul需求在一战中终于得到了机会,1917年俄国发生革命后,芬兰趁机进行了ul,而俄国革命后发生了分裂,社工党所统治的苏俄和由中美英法等国支持的俄罗斯共和国进行了长达四五年的内战,而俄国内战也是给予了芬兰最大的ul机会,摆脱了来自俄国的控制。而这个过程中,芬兰不可避免的和苏俄发生了严重的冲突,1918年苏俄挑动芬兰革命,被芬兰zhengfu严厉的镇压了,1919年,芬兰派兵参加了尤登尼奇的白`军进攻彼得格勒,1921年数千芬兰人参与了苏俄卡雷利地区的暴`乱活动。
这些因素加起来,就让苏俄和芬兰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张,而芬兰更是把苏俄视为宿敌,而且为了寻找外援积极联系外国,英法美德这几个国家几乎都是芬兰的支持者,但是说到最大的支持者,还是中国,因为两国的敌人都是苏俄,所以这两国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密切1925年,中国和芬兰就是签订了中芬南京通商条约,这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商业上的合作,但如果看看里面的商业贸易都是什么内容的时候,那么就会知道这个条约并不是简单的商贸条约,而是一份军事援助合同,合同中,中国向芬兰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伺候芬兰和中国的关系r益密切。
1932年的时候,芬兰和苏俄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是芬兰人并没有感到丝毫的安全感,反而是加大了和中国的军事合作,这种合作甚至超越了中国和伊朗之间的合作。[
芬兰可是欧洲中首个装备中国t6坦克和f3战斗机的国家,至于西班牙那边的不算,这些重型装备中国送过去只是测试居多,并没有卖给他们多少,和西班牙那边最大的军火贸易还是枪支火炮这些传统武器,另外更多的就是消耗类的物资,比如炮和子,军用罐头,医药产品等。
基于两个国家都有着同一敌人的因素,加上芬兰的对外关系比较简单,不像波兰和匈牙利那边形势复杂,一旦插手就容易惹得一身so,所以进入三十年代后中国对芬兰的扶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1935年的时候,芬兰甚至派人来要和中国签订对苏攻守同盟的条约,芬兰人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拉着中国一起对抗苏俄,准备对苏俄来个两面夹击。当时的陈敬云心里头是有这个意思的,但是陈敬云却是没有立即答应,而是转而和芬兰人签订了另外一个商贸条约,加大了对芬兰的军事援助,并且陈敬云亲口对来华的芬兰使者说:“芬兰作为一个ul的民族,任何改变这种事实的人对我来说都是法接受的。”
这种口头上的话基本上就可以代表陈敬云给予了芬兰的ul保证。尽管这种口头上的保证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但是芬兰人也是知道中国就是陈敬云的一言堂,只要能够获得陈敬云的好感和同情,那么这种口头上的保证也就和实际上的同盟条约没有太大的差别。
南京总统府,芬兰大使一脸急se的跟在燕井邝的后头,等他们来到一个扇房门前,芬兰大使深吸了口气,平顺着自己心中的气躁,他作为芬兰的代表,他需要向陈敬云证明芬兰人是有能力抵抗苏俄的进攻的,只有这样芬兰才能够获得来自中国的支持。
这个世界上,中国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尽管1939年时中国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越了英法德三国,登上了世界第二的位置,仅次于美国之后,但是中国在国际上给其他国家的影响是远远没有第二的地位,顶多也就是第二梯队里的领头羊,第五第六的样子,人们眼中的第一梯队还是英法德苏这些强国。不过做这些判断的时候,他们都是选择xng忘记了中国拥有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庞大陆军,拥有世界上第四大吨位的海军,单纯比较海军战斗力而言,中国海军是不是第一不好说,但是中国海军目前的这支庞大航空母舰编队,足以粉碎任何国家的舰队。
对于芬兰来说,中国是不是最强大的国家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中国和苏俄是死对头,和芬兰拥有同一个敌人,而且两国之间还没有那怕一丁点的利益冲突。所以尽管距离远了些,但中国实际上就是芬兰的最佳盟友选择。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芬兰只是几个盟友之一,同样的国家还有伊朗,甚至俄罗斯共和国和朝鲜共和国都是类似的情况。
现在芬兰正在面临着来自苏俄最后的战争通牒,芬兰人也是不知道中国会不会冒着和苏俄开战的风险向苏俄提出干涉,要想让中国直接出兵苏俄的可能xng太小,芬兰人暂时也没有指望这个,他们所需要的就是中国对苏俄提出威胁,迫使苏俄打消进攻芬兰的心思,如果苏俄执意要进攻芬兰的话,那么芬兰方面就希望获得来自中国的军事援助。
门开了,芬兰大使此时已经是一脸平静面带微笑走进了陈敬云的办公室,当他看到同样面露微笑伸出手欢迎他的陈敬云时,他心中已经是平静了下来,脑海中已经开始斟酌着该用什么样的言辞来获取陈敬云的同情和帮助。
看着进门而来的芬兰大使,陈敬云自然是知道他为什么会过来,苏俄向芬兰发出了最后的战争通牒,中国的情报部门第一时间就是传回了消息,苏芬战争在后世里也不算什么小战争了,陈敬云自然也是有所耳闻,但是他以为这个时空里的苏俄战略形势那么差,应该不会和历史上一样主动进攻芬兰啊,难道斯大林就真的不怕自己在他们打的激烈的时候,在西伯利亚上给它捅一刀吗?
难道这些社工党人的思维就跟r本人一样是难以理解的,这明明战略形势那么差,竟然还主动去挑起一场战争?陈敬云有些难以理解。
他自然不知道,这个时空里的苏俄之所以战略形势会那么差,那全都是因为中国的影响,中国在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的大军就像是一把砍头大刀,时不刻都悬在苏俄人头上,苏俄人为了在西伯利亚地区保持平衡,可是投入了大量的力量,可是三十年代后,中国在伊朗和芬兰的军事援助进一步加剧了苏俄局势的劣势,这也的确是,如果在苏俄和中国发生大战的时候,芬兰和伊朗都出兵苏俄的话,那时候苏俄就得跳脚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苏俄在这个时空里之所以还坚持进攻芬兰,为的就是打破这种战略上的劣势,西伯利亚那边改变不了,伊朗那边局势太复杂,但是芬兰可就在彼得格勒的边上,苏俄要进攻的话预计也费不了什么力气,而把芬兰拿下来后也就能够保障苏俄的西北部国境的安全。
所以说,这个时空里苏俄冒险进攻芬兰,至少有一本原因是中国造成的。
面对苏俄要进攻芬兰,陈敬云自然是要跳出来大力反对的,这个和芬兰人能不能保持民族ul关,也和他对芬兰人的同情关,实际上这些对于芬兰人很重要的东西对于陈敬云而言屁都不是,他想的是让苏俄在芬兰那边吃的大大的苦头。
所以在芬兰大使担忧了半天后,陈敬云就是表示中国将会对苏俄意图侵略芬兰表达最强烈的抗议,随后又表示中国会对芬兰进一步加大军事援助。
大批军火开始从中国各大港口装船,然后将会奔赴北欧,然后交付芬兰,由于欧洲那边是战区,而且波罗的海那边也有着苏俄的海军舰队,所以这些军械武器在奔赴芬兰的时候也是配属了一支舰队进行护航,免的让那些欧洲交战国给扣留了,要知道欧洲那边战争爆发后,中国向德国运输的商船已经被扣留了数个船队的物资,虽然为了避免激怒中国英法都会按照高价收购这些被扣物资,但是这对于中国的对德贸易来说还是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不得已之下中国只好通过中立国进行对德贸易,比如瑞士、比如瑞典,还有此时尚未参战的意大利。
和德国的贸易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向德国持续输送工业原料,延续德国的生命力,让德国能够坚持的更久一些,而这些向德国输送的物资中,以各种工业原料为主,此外最大宗的物资就是石油了。德国作为一个贫油国,虽然能够从罗马尼亚那边获得数量不菲的石油,但是对于德国的庞大石油消耗量来说还是远远不足的,而中国的石油产量是严重过剩的,1939年的石油产量产量为四千万吨,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就连拥有广阔殖民地的英国以及拥有巴库油田的苏俄都比不上。
中国的工业产值虽然也高,但是国民的民间石油用量实际并不算大,汽车拥有量还是不如美国那边那么变态,要知道美国的石油年产量可是高达两亿多吨,地球的其他国家加起来的石油产量都比不上美国一家多。而美国那庞大的石油产量实际上并不说明了什么,中国如果有足够的市场和需求,石油产量也能够迅速攀升到上亿吨,国内的数大油田都已经发现就等着随时开发了,但关键的是没有足够的市场了,短时间内开采了那么多石油卖给谁去啊,国内民间的石油消耗量并不是太多,而中**方的石油消耗也是有个限量的,按照二战标准实际上中国哪怕只有一千万吨的石油产量基本就能够支撑得起一场世界大战了。美国那边最恐怖的不是石油产量,而是石油的消耗量,这年代美国几乎消耗了全球几乎一半的石油产量,于此相对应的就是美国一家的工业产值占据了全球的一半,加上美国的人口不少,这些工业潜能就能够完全的转化为军事力量潜力。
如果说中国能够和美国有着边境接触的话,哪怕陈敬云也不会担心太多,大不了上千万陆军过去就是了,但关键的是美国所处的北美两边都是海洋,这样战略上的优势几乎让美国处于了不败之地。
哪怕是短时间内处于劣势,哪怕美国的士兵都是少爷兵,但是只要敌国法打击他们的本土工业基地,基本上就不可能战胜美国,毕竟人家一个人开两辆坦克,一个人开两架飞机,还打个毛啊![
真正要战胜美国,实际上办法就是一个,那就是等核大规模量产后,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说核研发出来就可以了,而是说核量产化,也就是说需要的核不是一枚两枚,而是几百枚几千枚,这些核轮着扔下去后把美国炸成废墟基本就可以取得胜利了。当然了里头还涉及一个核小型化以及洲际导的事情。不过这都不是必要的,哪怕核法小型化也弄不出来洲际道导,但是把核装上超远程轰炸机一样可以用,凭借中国目前的航空技术,弄出一款航程达到上万公里的轰炸机不算什么难事,只是现在没有这个需求而已。
发展核打击力量中,最难的不是核研发,不是超远程轰炸机,也不是洲际导,而是核的量产化,核的量产化所需要的技术就不用提了,更关键的是几乎海量的资源投入,不是顶级的国家国根本就玩不起来,以二战时期的技术,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弄一两枚核没什么问题,但是要弄出几百枚核来,四十年代里就有些难度了,历史上美国那么顺利而且在冷战的威胁下才在五十年代后期完成核的量产化,那个时候美苏的核威慑才成为现实。
在那之前,核不过就是大点的炸,而且还是扔掉了就没第二颗的那种。
因为中国和德国有着众多的贸易,战争爆发后中国通过中立国向德国运输大量物资的事情也是瞒不了人,不过他们对此也没有办法,这一次向芬兰运输军事物资,英法两国害怕这些物资是运输到德国去的,也是派出了军舰拦截,结果自然是遭到了伴随护航的中国海军舰艇的强烈反对,甚至进行了实威胁xngshe击,而随船的芬兰人也是极力解释,最后才算是通过了英法海军的拦截。
于此同时中国向苏俄提出了最严肃的外交抗议,不过斯大林这次也是赖了,对中国的威胁不管不问,直接对芬兰出兵。当然出兵芬兰的时候,苏俄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上百万大军也是处于战备状态,随时应对中国可能发动的进攻。
但是中国却是没有主动进攻,而是向芬兰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同时一支三百多人的军事顾问团也是乘坐飞机紧急经过数个国家的中转运输并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就是抵达了芬兰,这一批由中国现役军官组成的顾问团一抵达芬兰后,立即就是到了芬兰各部队中出谋划策。
论起和苏俄人的作战经验,这个世界上也就是中国人最有经验了,而这支军官顾问团几乎都是从西伯利亚、哈萨克地区的部队从紧急`抽调的,他们之前的工作就是整天研究着怎么打苏俄人。
除了来自中国、瑞典、德国方面的援助外,实际上芬兰人自身部队战斗力也是非常强悍,尤其是他们在雪地作战中所表现出来的强悍战斗力,让中国的军官顾问们都是觉得不可思议,对国内提交的报告中大力赞赏了芬兰人的战斗力强悍,如果国内能够对芬兰持续提供援助补给,那么就能够让苏俄在芬兰的冰天雪地上留下数的尸体。
开战半个月,苏俄就因为损失惨重而不得不停下进攻的步伐,不得不从后方持续抽调兵力准备下一波的进攻,苏芬的这场冬季战争,让斯大林第一次知道大清洗过后的苏军已经是虚弱到不堪一击的地步了,而正是这场战争让斯大林开始了军队改革,由此才诞生了二战中的那支苏军,而同样是这场战争中苏军的低劣表现让希特勒有了击败苏俄的信心。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9590/4885223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