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章 主动出击(二)
推荐阅读:吞火天尊、道君,从蓬莱筑基开始、光明之路、娘子,护驾!、太一道果、我有一枚命运魔骰、从斩妖除魔开始长生不死、食仙主、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修炼从悟性通天开始、
由坦克为主力的装甲部队之所以能够在二战时期成为各**队的主力部队,并起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影响,其最重要的就是坦克把火力、防护、机动这三者都结合了起来,而坦克的发展也使得骑兵彻底退出了战争的舞台。
一战时期各国都还保持了大量的骑兵部队,甚至在欧战东线以及亚洲战争上,骑兵依旧是能够决定战争胜负的力量,这种情况在坦克出现都的最初阶段也依旧如此,二十年代期间的数战争中,包括俄国内战,中日战争,波兰以及苏俄的战争等局部战争中,尽管骑兵的作用已经不能说和以前相提并论,但是骑兵还是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然而这种情况在三十年代后,尤其是第二次中日战争后,骑兵可谓是彻底退出了战争的舞台。
这一次战争后,作为各国陆军中依旧抱有大量骑兵力量的日`本陆军以及中国陆军都相继裁撤骑兵部队,以中国为例子,之前每个步兵师可都是有着一个约六百余骑的骑兵营,然后三十年代后这个骑兵营就是被由半履带装甲车、吉普车等装甲车辆所组成的侦查营所取代。仅剩余少数特定地区的部队还保持了师属骑兵编制。
而中国陆军所拥有的四大骑兵师,也是被相继改编为摩托化骑兵师,而进入1941年后,陆军更是直接把第一骑兵师改装为机械化师,所以这几个骑兵师虽然挂着骑兵的名头,但是早就已经变成了摩托化部队了。
骑兵的改革也让中国陆军拥有的数十万骑兵缩水到了仅剩下数万骑。
到了现在除了少数特定区域外,基本是不可能看见成规模的中国骑兵对敌军发起冲锋了骑兵的消失,代表的就是装甲部队的崛起。
某种程度上来说,坦克就是战马的代替者,由坦克形成的装甲部队也就取代了骑兵部队的战略定位。
如果说以往看见成千上万的骑兵发起冲锋的场面是让人惊叹的话,那么到了现在数以百计的坦克以及装甲车辆朝着敌军发起冲击的时候,场面更加状况和血腥。
无数的炮弹落在坦克群中,如果是换成骑兵的话,那么一发炮弹下去就会掀翻好几个骑兵,然而这些炮弹除非直接击中坦克,不然的话根本无法对这些冲锋中的坦克造成什么威胁,远处的俄军重机枪在临时构筑的阵地上向外头扫射着,密集的子弹对于以往的骑兵来说几乎是不可逾越的屏障,但是对于坦克来说,这些子弹打在坦克的装甲上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顶多也就是听几声清脆的叮叮声。
李玉挺站在吉普车上,直接站在车盖上的他用着望远镜观察着前方的冲锋,第三师所辖的一个坦克营高达六十多辆坦克,加上第三师的全履带步兵战车,半履带战车,甚至还有部分轮式带有装甲的车辆,数以百计的各式作战车辆形成了一到洪流冲向了远处的俄军。
眼前的这个俄军很明显是处于行军状态的时候被突袭的,前后长达数公里的队列几乎是被拦腰而段。
一个坦克营在一个机步营的配合下发起的冲锋,可不是随便什么不对都能够抵挡的,尤其还是在平整地形上的冲锋,声势可比数千骑兵还要庞大,坦克带着后方的步兵战车几乎是一碾压的状态冲过俄军的阵地,坦克上的主炮和机枪,装甲车辆上的重机枪连接不断的喷出道道火舌,打的别说俄军反击了,甚至连抬头都抬不起来。
一个坦克营加上一个机步营,他们的总兵力虽然说只有那么千把人,但是装甲机械化部队的战斗力实际上已经和人员的数量并没有直接联系,一个中国传统步兵师高达一万八千人,但是他们是绝对打不过只有一万五千人的一个机械化步兵师的,现在考量一支机械化部队的战斗力如此,最简单的就是看他们的重型装备了,人员的多寡实际已经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现今第三师的一个坦克营加上一个机步营,其实可以说已经占据第三机步师的大半力量,要知道第三师一共也就一个坦克营而已,而坦克比机步师多的装甲师也不过三个坦克营而已。
不过别看坦克营的数量非常少,但是中国机械化部队,不管是装甲师还是机步师实际上都已经摆脱了以往的师、团、营等传统作战模式,作战过程中不会说是一个团一个团为基本战术单位,目前中国的机械化部队在行动的时候,基本都是以营为单位为核心,辅以其他部队组成,尤其是坦克部队更是如此,具体战役中,能够出动一个坦克营进行密集冲锋就已经是非常少见的,更多的时候是几辆,十几辆坦克在步兵的协同下作战。
毕竟中国的坦克营编制非常大,和苏军的三四十辆坦克一个坦克营的模式不同,中国陆军由于早期受限于番号不足,就导致了各级的编制非常大,比起世界各国陆军来,各级编制都普遍偏大,师级部队如此,团也是差不多,而具体到营也是如此。
而到了三十年代后期中国进行扩军,并放松了师级番号的限制后,虽然增加了很多师级番号,步兵师就一下子从六十六个增加到了九十多个,装甲师也从以往的六个增加到了如今的十三个,师级番号可以说是不缺了,想加就加,完全不同于以往。
但是师级番号增加后,虽然陆军的大佬们也在着手缩小步兵师的编制,但是多年的传统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中国陆军的众多现有战术都是建立在大编制之上的,编制上的改变就代表着以往的很多战术都需要改变,而在短时间内也会影响部队的战斗力,所以陆军对于编制的改变还是相当谨慎的,至少目前来说并没有大规模改动编制的行动。
除了众多现有战术的影响外,继续让陆军保持大编制的还有另外一个陆军作战理念的影响,那就是合成营模式。
从以往的作战经验中,中国陆军发现在机械化部队作战中,具体战役规模是越来越小,别说一整个师一次性投入了,甚至都用不上团级部队的投入,一个战役的发动往往只有一个营左右的兵力而已,也就是说,师级部队在具体作战的时候,并不是和一战以及间战期间那样,用团级部队核心,加强辅助部队后充当主攻任务。而是缩小为以营级部队为核心,服役其他辅助部队充当战役任务。
一个机步师在一条战线中,除开了必要的预备队外,实际上也就只能形成三四个营级战斗群。
这种情况是随着机械化进程的加速而出现的,中国陆军也是适当的根据这种情况而做出的师级战斗理论的变化,以一个装甲师为例子,他并不是和以往一样只有一个师级指挥部,也不是用装甲团、机步团这样的机构来直接指挥,而是师部下成立两个到三个临时战斗群,一般由上校级别的军官担任指挥官,而这些战斗群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情况的不同配属若干营级部队。
最为标准的一个装甲师战斗群有一个坦克营,一个机步营,一个自行炮兵营加上一个辎重营以及工程、通讯等部队所组成,这样的一支合成部队具备了独立作战的能力。
这种战斗群在规模上和以往的团差不多,但它却不是单一兵种的团,而是一个多兵种的合成部队。
而这种合成部队的理念就迫使中国陆军加强营级部队的战斗力了,最后形成的就是大营编制,并直接导致中国陆军中的坦克营所辖有的坦克数量逐渐增加,从最初的四十多辆变成五十多辆,再到现今的七十辆。
二十年代中国一个装甲师的坦克数量不过一百五十多辆,然而到了如今,一个满编制的中型装甲师拥有中型坦克一百六十八辆,轻型坦克六十八辆,坦克总数为两百三十六辆。除了坦克外,还有全履带或者半履带式步兵战车八十七辆;一百零五毫米的自行榴弹炮六十辆,一百五十五毫米的自行榴弹炮十八辆。
而机步师的装备和装甲师是同类型的,只是具体数量上有所差别,一个1941年编制的机步师辖有的坦克为五十三辆中型坦克,十七辆轻型坦克,全履带或者半履带式步兵战车高达一百三十多辆,而自行榴弹炮也是和装甲师一样。
这里值得说明的是,中国陆军中的装甲师以及机步师中的编制也并非一层不变,而是根据各个战区的不同具体配属也不同,比如在南方地区部署的机械化部队就会多一些,而坦克营以及机步营所辖的自行榴弹炮口径也并不是105毫米,而是75毫米的自榴炮。同时一部分部队里也配属了一些105毫米的自行反坦克炮。
不过总量并不多,中国的坦克以及自行榴弹炮发展澎湃的同时,自行反坦克炮的发展却是有些滞后,这里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陆军对自行反坦克炮没有急迫的需求,在三十年代期间中国陆军所面对的是苏俄装甲部队,为了对付苏俄的重型坦克才开发了t13自行反坦克炮,但是后来作为陆军主力使用的t15坦克都配属了105毫米坦克炮后,t13自行反坦克炮很自然的也就失去了它本该有的效能,实际上不但自行反坦克炮的作用在中国陆军中退化,甚至重型坦克的作用都开始从中国陆军中退化,之前中国陆军中最为主要的t11重型坦克,所凭借的就是一门105毫米的坦克炮所形成的火力优势,但是当t15中型坦克大规模服役后,t11重型坦克的火力是对不起它的吨位和造价的,而中国陆军如果还想继续发展重型坦克,那么就得使用更大口径的坦克炮了。
然而从事实上来说,不管是现今甚至十几年后,105毫米的口径的反装甲效能已经非常足够了,尤其是中国陆军开始大规模使用钨合金穿甲弹的时候,一发105毫米的钨合金穿甲弹打过去,基本上没有什么坦克能够挡得住,包括中国自家的t15坦克、
也就是说105毫米坦克炮以及反坦克穿甲弹的技术进步使得坦克的装甲跟不上火力的发展,造成了火力过剩。
一战时期各国都还保持了大量的骑兵部队,甚至在欧战东线以及亚洲战争上,骑兵依旧是能够决定战争胜负的力量,这种情况在坦克出现都的最初阶段也依旧如此,二十年代期间的数战争中,包括俄国内战,中日战争,波兰以及苏俄的战争等局部战争中,尽管骑兵的作用已经不能说和以前相提并论,但是骑兵还是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然而这种情况在三十年代后,尤其是第二次中日战争后,骑兵可谓是彻底退出了战争的舞台。
这一次战争后,作为各国陆军中依旧抱有大量骑兵力量的日`本陆军以及中国陆军都相继裁撤骑兵部队,以中国为例子,之前每个步兵师可都是有着一个约六百余骑的骑兵营,然后三十年代后这个骑兵营就是被由半履带装甲车、吉普车等装甲车辆所组成的侦查营所取代。仅剩余少数特定地区的部队还保持了师属骑兵编制。
而中国陆军所拥有的四大骑兵师,也是被相继改编为摩托化骑兵师,而进入1941年后,陆军更是直接把第一骑兵师改装为机械化师,所以这几个骑兵师虽然挂着骑兵的名头,但是早就已经变成了摩托化部队了。
骑兵的改革也让中国陆军拥有的数十万骑兵缩水到了仅剩下数万骑。
到了现在除了少数特定区域外,基本是不可能看见成规模的中国骑兵对敌军发起冲锋了骑兵的消失,代表的就是装甲部队的崛起。
某种程度上来说,坦克就是战马的代替者,由坦克形成的装甲部队也就取代了骑兵部队的战略定位。
如果说以往看见成千上万的骑兵发起冲锋的场面是让人惊叹的话,那么到了现在数以百计的坦克以及装甲车辆朝着敌军发起冲击的时候,场面更加状况和血腥。
无数的炮弹落在坦克群中,如果是换成骑兵的话,那么一发炮弹下去就会掀翻好几个骑兵,然而这些炮弹除非直接击中坦克,不然的话根本无法对这些冲锋中的坦克造成什么威胁,远处的俄军重机枪在临时构筑的阵地上向外头扫射着,密集的子弹对于以往的骑兵来说几乎是不可逾越的屏障,但是对于坦克来说,这些子弹打在坦克的装甲上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顶多也就是听几声清脆的叮叮声。
李玉挺站在吉普车上,直接站在车盖上的他用着望远镜观察着前方的冲锋,第三师所辖的一个坦克营高达六十多辆坦克,加上第三师的全履带步兵战车,半履带战车,甚至还有部分轮式带有装甲的车辆,数以百计的各式作战车辆形成了一到洪流冲向了远处的俄军。
眼前的这个俄军很明显是处于行军状态的时候被突袭的,前后长达数公里的队列几乎是被拦腰而段。
一个坦克营在一个机步营的配合下发起的冲锋,可不是随便什么不对都能够抵挡的,尤其还是在平整地形上的冲锋,声势可比数千骑兵还要庞大,坦克带着后方的步兵战车几乎是一碾压的状态冲过俄军的阵地,坦克上的主炮和机枪,装甲车辆上的重机枪连接不断的喷出道道火舌,打的别说俄军反击了,甚至连抬头都抬不起来。
一个坦克营加上一个机步营,他们的总兵力虽然说只有那么千把人,但是装甲机械化部队的战斗力实际上已经和人员的数量并没有直接联系,一个中国传统步兵师高达一万八千人,但是他们是绝对打不过只有一万五千人的一个机械化步兵师的,现在考量一支机械化部队的战斗力如此,最简单的就是看他们的重型装备了,人员的多寡实际已经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现今第三师的一个坦克营加上一个机步营,其实可以说已经占据第三机步师的大半力量,要知道第三师一共也就一个坦克营而已,而坦克比机步师多的装甲师也不过三个坦克营而已。
不过别看坦克营的数量非常少,但是中国机械化部队,不管是装甲师还是机步师实际上都已经摆脱了以往的师、团、营等传统作战模式,作战过程中不会说是一个团一个团为基本战术单位,目前中国的机械化部队在行动的时候,基本都是以营为单位为核心,辅以其他部队组成,尤其是坦克部队更是如此,具体战役中,能够出动一个坦克营进行密集冲锋就已经是非常少见的,更多的时候是几辆,十几辆坦克在步兵的协同下作战。
毕竟中国的坦克营编制非常大,和苏军的三四十辆坦克一个坦克营的模式不同,中国陆军由于早期受限于番号不足,就导致了各级的编制非常大,比起世界各国陆军来,各级编制都普遍偏大,师级部队如此,团也是差不多,而具体到营也是如此。
而到了三十年代后期中国进行扩军,并放松了师级番号的限制后,虽然增加了很多师级番号,步兵师就一下子从六十六个增加到了九十多个,装甲师也从以往的六个增加到了如今的十三个,师级番号可以说是不缺了,想加就加,完全不同于以往。
但是师级番号增加后,虽然陆军的大佬们也在着手缩小步兵师的编制,但是多年的传统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中国陆军的众多现有战术都是建立在大编制之上的,编制上的改变就代表着以往的很多战术都需要改变,而在短时间内也会影响部队的战斗力,所以陆军对于编制的改变还是相当谨慎的,至少目前来说并没有大规模改动编制的行动。
除了众多现有战术的影响外,继续让陆军保持大编制的还有另外一个陆军作战理念的影响,那就是合成营模式。
从以往的作战经验中,中国陆军发现在机械化部队作战中,具体战役规模是越来越小,别说一整个师一次性投入了,甚至都用不上团级部队的投入,一个战役的发动往往只有一个营左右的兵力而已,也就是说,师级部队在具体作战的时候,并不是和一战以及间战期间那样,用团级部队核心,加强辅助部队后充当主攻任务。而是缩小为以营级部队为核心,服役其他辅助部队充当战役任务。
一个机步师在一条战线中,除开了必要的预备队外,实际上也就只能形成三四个营级战斗群。
这种情况是随着机械化进程的加速而出现的,中国陆军也是适当的根据这种情况而做出的师级战斗理论的变化,以一个装甲师为例子,他并不是和以往一样只有一个师级指挥部,也不是用装甲团、机步团这样的机构来直接指挥,而是师部下成立两个到三个临时战斗群,一般由上校级别的军官担任指挥官,而这些战斗群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情况的不同配属若干营级部队。
最为标准的一个装甲师战斗群有一个坦克营,一个机步营,一个自行炮兵营加上一个辎重营以及工程、通讯等部队所组成,这样的一支合成部队具备了独立作战的能力。
这种战斗群在规模上和以往的团差不多,但它却不是单一兵种的团,而是一个多兵种的合成部队。
而这种合成部队的理念就迫使中国陆军加强营级部队的战斗力了,最后形成的就是大营编制,并直接导致中国陆军中的坦克营所辖有的坦克数量逐渐增加,从最初的四十多辆变成五十多辆,再到现今的七十辆。
二十年代中国一个装甲师的坦克数量不过一百五十多辆,然而到了如今,一个满编制的中型装甲师拥有中型坦克一百六十八辆,轻型坦克六十八辆,坦克总数为两百三十六辆。除了坦克外,还有全履带或者半履带式步兵战车八十七辆;一百零五毫米的自行榴弹炮六十辆,一百五十五毫米的自行榴弹炮十八辆。
而机步师的装备和装甲师是同类型的,只是具体数量上有所差别,一个1941年编制的机步师辖有的坦克为五十三辆中型坦克,十七辆轻型坦克,全履带或者半履带式步兵战车高达一百三十多辆,而自行榴弹炮也是和装甲师一样。
这里值得说明的是,中国陆军中的装甲师以及机步师中的编制也并非一层不变,而是根据各个战区的不同具体配属也不同,比如在南方地区部署的机械化部队就会多一些,而坦克营以及机步营所辖的自行榴弹炮口径也并不是105毫米,而是75毫米的自榴炮。同时一部分部队里也配属了一些105毫米的自行反坦克炮。
不过总量并不多,中国的坦克以及自行榴弹炮发展澎湃的同时,自行反坦克炮的发展却是有些滞后,这里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陆军对自行反坦克炮没有急迫的需求,在三十年代期间中国陆军所面对的是苏俄装甲部队,为了对付苏俄的重型坦克才开发了t13自行反坦克炮,但是后来作为陆军主力使用的t15坦克都配属了105毫米坦克炮后,t13自行反坦克炮很自然的也就失去了它本该有的效能,实际上不但自行反坦克炮的作用在中国陆军中退化,甚至重型坦克的作用都开始从中国陆军中退化,之前中国陆军中最为主要的t11重型坦克,所凭借的就是一门105毫米的坦克炮所形成的火力优势,但是当t15中型坦克大规模服役后,t11重型坦克的火力是对不起它的吨位和造价的,而中国陆军如果还想继续发展重型坦克,那么就得使用更大口径的坦克炮了。
然而从事实上来说,不管是现今甚至十几年后,105毫米的口径的反装甲效能已经非常足够了,尤其是中国陆军开始大规模使用钨合金穿甲弹的时候,一发105毫米的钨合金穿甲弹打过去,基本上没有什么坦克能够挡得住,包括中国自家的t15坦克、
也就是说105毫米坦克炮以及反坦克穿甲弹的技术进步使得坦克的装甲跟不上火力的发展,造成了火力过剩。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9590/488522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