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1.第940章 士子李慕白,贪墨国库
推荐阅读:斗罗:我,霍雨浩,在修仙、火影教书变强,改变悲剧、给大帝收尸,我暴涨万年修为!、80年代剽悍土著女、特摄:从迪迦奥特曼开始、傀儡帝王?开局召唤三千玄甲军、从机械猎人开始、数学教授重回日常、影视:开局获得阿尔法狗、穿越之农门长媳成长记、
数月后,江南大旱得以缓解,灾民生活逐渐恢复。朱瀚与朱标的努力得到了百姓的广泛赞誉与感激。
随着赈灾工作的圆满结束,朱瀚与朱标又将目光投向了朝中的其他改革事宜。
朱瀚在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坚毅的面庞。他缓缓展开科举制度改革的详细方案,目光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许。这时,书房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进来。”朱瀚沉声道。
门缓缓推开,朱标步入书房,神色中带着几分急迫。“瀚王叔,我有要事与您商议。”
朱瀚放下手中的方案,示意朱标入座。“标儿,何事如此焦急?”
朱标坐下后,语气凝重地说:“瀚王叔,近日我在朝中听闻,有几位重臣对科举制度改革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此举会动摇朝中旧有的权力格局,恐引发动荡。”
朱瀚闻言,眉头微皱,沉吟片刻后道:“改革之路,向来不会一帆风顺。这些重臣的顾虑虽不无道理,但科举制度的弊端已日益显现,若不及时改革,我大明的人材选拔将更加僵化,于国不利。”
朱标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瀚王叔所言极是,但如何说服这些重臣,让他们看到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却是个难题。”
朱瀚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说服之道,在于以理服人。我们可邀请几位持反对意见的重臣,共同商讨科举改革的细节,让他们亲身体会到改革带来的好处。”
朱标眼睛一亮,道:“此计甚妙!若能让他们亲眼见到改革方案的周全与公正,或许能转变他们的态度。”
朱瀚点头赞同,继续道:“此外,我们还可借助舆论的力量,让朝野上下都知晓科举改革的必要性。可命人撰写文章,阐述科举制度的弊端及改革后的益处,广为传播。”
朱标补充道:“瀚王叔所言极是,舆论的力量不可小觑。我即刻安排人手,撰写文章,并分发至各地学府与书院,让士子们也能参与到讨论中来。”
朱瀚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深邃:“很好,标儿。你不仅要关注朝中的动态,还需留意民间的反应。科举制度关乎国家未来的人才选拔,必须得到广泛的支持与认同。”
朱标郑重点头,眼中闪烁着决心:“瀚王叔放心,标儿定当竭尽全力,确保科举改革顺利进行。”
两人商议既定,朱瀚又将话题转回了科举改革的具体方案上。“标儿,关于增设实践考核一节,你有何看法?”
朱标沉吟片刻,道:“实践考核确能更全面地评估士子的能力,但我担心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不公。如何确保考核的公正性,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朱瀚微微一笑,解释道:“公正性乃是考核之根本。我们可设立由多位德高望重的官员组成的评审团,共同参与实践考核的评判,以减少个人偏见的影响。”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瀚王叔考虑周全,此计甚妙。此外,我认为还可引入地方士绅与学界名流的意见,以增加考核的多元性和公正性。”
朱瀚点头,眼中闪烁着赞赏:“此计甚好,地方士绅与学界名流对地方情况了解更为深入,他们的意见定能为考核增添不少参考价值。”
两人继续深入探讨科举改革的每一个细节,从考核内容到评判标准,再到监督机制,无不一一细致商议。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两人专注而坚定的面容。
随着夜色渐深,两人的讨论也接近尾声。朱瀚站起身,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标儿,科举改革关乎国家未来,务必谨慎行事。你我叔侄需齐心协力,共同应对一切挑战。”
朱标躬身行礼,眼中闪烁着决心与信心:“瀚王叔教诲的是,标儿定当铭记于心。明日一早,我便着手安排文章撰写与分发事宜,并邀请那些持反对意见的重臣共商改革大计。”
朱瀚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中满是欣慰与期许。“标儿,你能如此迅速领会并付诸行动,实为难得。记住,改革之路虽长且艰,但只要心怀百姓,脚踏实地,必能克服一切困难。”
朱标站起身来,躬身一礼,语气坚定:“瀚王叔的教诲,标儿时刻铭记在心。标儿定当不负所托,为大明江山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瀚微微一笑,拍了拍朱标的肩膀:“去吧,早些休息。明日还有诸多事务等待处理,需养足精神。”
朱标再次躬身行礼,随后缓缓退出书房。朱瀚望着朱标离去的背影,心中既有欣慰也有期待。
次日清晨,朱瀚早早起身,步入书房,准备继续审阅关于科举改革的方案。书房内静谧无声,只有烛光摇曳,映照着他专注的面容。
正当朱瀚沉浸在案头的文牍之中时,一名侍从匆匆进来禀报:“殿下,有位名叫李慕白的士子求见,自称有关于科举改革的重要建议。”
朱瀚闻言,微微挑眉,心中略感好奇。李慕白这个名字,他在士子中略有耳闻,据说此人学识渊博,见解独到。“请他进来。”朱瀚吩咐道。
不久,一位身着青衫、面容清癯的青年步入书房,躬身行礼:“晚生李慕白,参见瀚王殿下。”
朱瀚抬手示意免礼,目光锐利地打量着眼前的青年:“李慕白,你有何关于科举改革的建议?”
李慕白直起身子,语气诚恳:“殿下,晚生以为,科举制度虽为国家选拔人才之根本,但现行制度偏重理论,忽视了士子的实践能力。晚生建议,在科举中增设实务考察环节,让士子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现自己的才能。”
朱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个建议与他和朱标之前的讨论不谋而合,显然李慕白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有着深刻的认识。“你此议甚合我心。不过,实务考察如何具体实施,还需细细筹划。”
李慕白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一卷文稿,双手呈上:“晚生已草拟了一份实务考察的实施方案,请殿下过目。”朱瀚接过文稿,细细阅读起来。文稿中详细列出了实务考察的内容、标准、评判方式等,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朱瀚读罢,不禁点头称赞:“此方案周全且可行,你果然是个有才之人。”
李慕白谦逊地低头:“多谢殿下夸奖,晚生只是尽己所能,为大明的人才选拔贡献一份力量。”
朱瀚微微一笑,心中已有了计较:“李慕白,你既有此才,本王岂能埋没?本王欲聘你为科举改革顾问,专门负责实务考察环节的筹划与实施,你可愿意?”
李慕白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感激,连忙跪拜谢恩:“晚生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厚望。”
朱瀚扶起李慕白,拍了拍他的肩膀:“很好,你即刻着手准备,与本王的心腹幕僚共同商议实务考察的具体细节。本王期待你的佳音。”
与此同时,朱标也在朝中积极筹备科举改革的舆论宣传工作。他命人撰写了一系列文章,阐述科举制度的弊端及改革后的益处,并分发至各地学府与书院。这些文章迅速在士子中引起了广泛讨论与反响。
一日清晨,朱瀚在书房内审阅着最新的改革进展报告,心中满是欣慰。这时,一名侍从匆匆进来禀报:“殿下,太子殿下求见。”
朱瀚放下手中的报告,吩咐侍从请朱标进来。不久,朱标步入书房,面带喜色:“瀚王叔,科举改革的舆论宣传工作进展顺利,士子们对实务考察环节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期待。”
朱瀚闻言,微微一笑:“此乃意料之中。实务考察既能全面评估士子的能力,又能激励他们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此乃一举两得之策。”
朱标点头赞同:“瀚王叔所言极是。此外,我还邀请了几位持反对意见的重臣共商科举改革事宜,他们听后也表示愿意支持改革。”
朱瀚满意地点了点头:“标儿,你能如此迅速地说服这些重臣,实为难得。不过,改革之路仍需谨慎行事,不可掉以轻心。”
朱标躬身行礼:“瀚王叔放心,标儿定当谨记在心。不知瀚王叔对下一步的改革工作有何指示?”
朱瀚沉吟片刻,缓缓说道:“下一步,我们需着手准备实务考察的具体实施工作。李慕白已为本王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你需与他紧密合作,确保实务考察的顺利进行。”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李慕白?此人我略有耳闻,据说是个有才之士。有他相助,科举改革定能事半功倍。”
朱瀚微微一笑:“正是如此。你即刻与李慕白商议实务考察的具体细节,并着手准备相关事宜。本王相信,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科举改革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朱标闻言,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决心,躬身行礼道:“瀚王叔放心,标儿定当全力以赴,与李慕白先生紧密合作,确保实务考察的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
朱瀚点了点头,目光中满是赞许:“很好,标儿,你办事我向来放心。不过,实务考察只是科举改革的一部分,我们还需要在其他方面同步推进,比如监考制度的完善、阅卷流程的公正性保障等,这些都需要你亲自过问。”
朱标郑重应道:“瀚王叔所言极是,标儿会一一安排妥当。另外,关于科举舞弊的问题,标儿以为,除了加强监考力度,还应设立更为严格的惩罚机制,让那些心存侥幸之徒无所遁形。”
朱瀚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标儿,你的见解颇为深刻。舞弊之风,实乃科举之大敌。我们不仅要严惩舞弊者,更要从源头上预防,比如加强对考生的诚信教育,让他们明白科举的真正意义所在。”
朱标点头表示赞同:“瀚王叔教诲的是,标儿会着手安排相关事宜,确保科举考试的每一个环节都公正透明。”
两人正谈论间,一名侍从匆匆进来禀报:“殿下,户部尚书张大人求见,似有要事相商。”
朱瀚闻言,与朱标对视一眼,随即道:“请他进来。”
不一会儿,户部尚书张大人步入书房,面色凝重,行礼后道:“瀚王殿下,太子殿下,臣有急事禀报。近来,臣在核查国库账目时,发现一笔巨额银两去向不明,疑似有人中饱私囊。”
朱瀚与朱标闻言,面色皆是一沉。朱瀚沉声道:“张大人,此事非同小可,你可有确凿证据?”
张大人从袖中取出一叠账册和密信,双手呈上:“殿下,这是臣暗中搜集的证据,账册上清晰记录了这笔银两的流动路径,而密信中则提及了相关官员的勾结情况。”
朱瀚接过证据,细细翻阅,眉头紧锁。朱标则在一旁仔细阅读密信内容,脸色愈发凝重。片刻后,朱瀚放下账册,沉声道:“张大人,你做得很好。此事必须彻查到底,绝不能让贪腐之徒逍遥法外。”
张大人躬身道:“臣遵命,定当全力配合殿下彻查此事。”
朱瀚点了点头,目光转向朱标:“标儿,此事就交给你负责,务必查清真相,严惩不贷。”
朱标躬身应命:“侄儿遵旨,定当竭尽全力,查清此事。”
朱瀚微微点头,又对张大人道:“张大人,你继续暗中调查此事,若有新发现,立即上报。同时,加强国库的管理与监控,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张大人躬身领命,随即退下。书房内,朱瀚与朱标再次陷入沉思。朱瀚缓缓开口道:“标儿,看来朝中的贪腐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我们不仅要查清个案,更要从制度上找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朱标点头表示赞同:“瀚王叔所言极是。标儿以为,我们可以借鉴前朝经验,设立更为严格的审计与监察制度,确保每一笔国库开支都透明可查。同时,加强对官员的考核与培训,提高他们的廉洁意识与行政能力。”
朱瀚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赞许:“标儿,你成长得很快。这些建议都很中肯,我会考虑将它们纳入改革方案之中。”(本章完)
随着赈灾工作的圆满结束,朱瀚与朱标又将目光投向了朝中的其他改革事宜。
朱瀚在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坚毅的面庞。他缓缓展开科举制度改革的详细方案,目光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许。这时,书房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进来。”朱瀚沉声道。
门缓缓推开,朱标步入书房,神色中带着几分急迫。“瀚王叔,我有要事与您商议。”
朱瀚放下手中的方案,示意朱标入座。“标儿,何事如此焦急?”
朱标坐下后,语气凝重地说:“瀚王叔,近日我在朝中听闻,有几位重臣对科举制度改革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此举会动摇朝中旧有的权力格局,恐引发动荡。”
朱瀚闻言,眉头微皱,沉吟片刻后道:“改革之路,向来不会一帆风顺。这些重臣的顾虑虽不无道理,但科举制度的弊端已日益显现,若不及时改革,我大明的人材选拔将更加僵化,于国不利。”
朱标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瀚王叔所言极是,但如何说服这些重臣,让他们看到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却是个难题。”
朱瀚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说服之道,在于以理服人。我们可邀请几位持反对意见的重臣,共同商讨科举改革的细节,让他们亲身体会到改革带来的好处。”
朱标眼睛一亮,道:“此计甚妙!若能让他们亲眼见到改革方案的周全与公正,或许能转变他们的态度。”
朱瀚点头赞同,继续道:“此外,我们还可借助舆论的力量,让朝野上下都知晓科举改革的必要性。可命人撰写文章,阐述科举制度的弊端及改革后的益处,广为传播。”
朱标补充道:“瀚王叔所言极是,舆论的力量不可小觑。我即刻安排人手,撰写文章,并分发至各地学府与书院,让士子们也能参与到讨论中来。”
朱瀚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深邃:“很好,标儿。你不仅要关注朝中的动态,还需留意民间的反应。科举制度关乎国家未来的人才选拔,必须得到广泛的支持与认同。”
朱标郑重点头,眼中闪烁着决心:“瀚王叔放心,标儿定当竭尽全力,确保科举改革顺利进行。”
两人商议既定,朱瀚又将话题转回了科举改革的具体方案上。“标儿,关于增设实践考核一节,你有何看法?”
朱标沉吟片刻,道:“实践考核确能更全面地评估士子的能力,但我担心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不公。如何确保考核的公正性,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朱瀚微微一笑,解释道:“公正性乃是考核之根本。我们可设立由多位德高望重的官员组成的评审团,共同参与实践考核的评判,以减少个人偏见的影响。”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瀚王叔考虑周全,此计甚妙。此外,我认为还可引入地方士绅与学界名流的意见,以增加考核的多元性和公正性。”
朱瀚点头,眼中闪烁着赞赏:“此计甚好,地方士绅与学界名流对地方情况了解更为深入,他们的意见定能为考核增添不少参考价值。”
两人继续深入探讨科举改革的每一个细节,从考核内容到评判标准,再到监督机制,无不一一细致商议。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两人专注而坚定的面容。
随着夜色渐深,两人的讨论也接近尾声。朱瀚站起身,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标儿,科举改革关乎国家未来,务必谨慎行事。你我叔侄需齐心协力,共同应对一切挑战。”
朱标躬身行礼,眼中闪烁着决心与信心:“瀚王叔教诲的是,标儿定当铭记于心。明日一早,我便着手安排文章撰写与分发事宜,并邀请那些持反对意见的重臣共商改革大计。”
朱瀚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中满是欣慰与期许。“标儿,你能如此迅速领会并付诸行动,实为难得。记住,改革之路虽长且艰,但只要心怀百姓,脚踏实地,必能克服一切困难。”
朱标站起身来,躬身一礼,语气坚定:“瀚王叔的教诲,标儿时刻铭记在心。标儿定当不负所托,为大明江山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瀚微微一笑,拍了拍朱标的肩膀:“去吧,早些休息。明日还有诸多事务等待处理,需养足精神。”
朱标再次躬身行礼,随后缓缓退出书房。朱瀚望着朱标离去的背影,心中既有欣慰也有期待。
次日清晨,朱瀚早早起身,步入书房,准备继续审阅关于科举改革的方案。书房内静谧无声,只有烛光摇曳,映照着他专注的面容。
正当朱瀚沉浸在案头的文牍之中时,一名侍从匆匆进来禀报:“殿下,有位名叫李慕白的士子求见,自称有关于科举改革的重要建议。”
朱瀚闻言,微微挑眉,心中略感好奇。李慕白这个名字,他在士子中略有耳闻,据说此人学识渊博,见解独到。“请他进来。”朱瀚吩咐道。
不久,一位身着青衫、面容清癯的青年步入书房,躬身行礼:“晚生李慕白,参见瀚王殿下。”
朱瀚抬手示意免礼,目光锐利地打量着眼前的青年:“李慕白,你有何关于科举改革的建议?”
李慕白直起身子,语气诚恳:“殿下,晚生以为,科举制度虽为国家选拔人才之根本,但现行制度偏重理论,忽视了士子的实践能力。晚生建议,在科举中增设实务考察环节,让士子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现自己的才能。”
朱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个建议与他和朱标之前的讨论不谋而合,显然李慕白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有着深刻的认识。“你此议甚合我心。不过,实务考察如何具体实施,还需细细筹划。”
李慕白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一卷文稿,双手呈上:“晚生已草拟了一份实务考察的实施方案,请殿下过目。”朱瀚接过文稿,细细阅读起来。文稿中详细列出了实务考察的内容、标准、评判方式等,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朱瀚读罢,不禁点头称赞:“此方案周全且可行,你果然是个有才之人。”
李慕白谦逊地低头:“多谢殿下夸奖,晚生只是尽己所能,为大明的人才选拔贡献一份力量。”
朱瀚微微一笑,心中已有了计较:“李慕白,你既有此才,本王岂能埋没?本王欲聘你为科举改革顾问,专门负责实务考察环节的筹划与实施,你可愿意?”
李慕白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感激,连忙跪拜谢恩:“晚生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厚望。”
朱瀚扶起李慕白,拍了拍他的肩膀:“很好,你即刻着手准备,与本王的心腹幕僚共同商议实务考察的具体细节。本王期待你的佳音。”
与此同时,朱标也在朝中积极筹备科举改革的舆论宣传工作。他命人撰写了一系列文章,阐述科举制度的弊端及改革后的益处,并分发至各地学府与书院。这些文章迅速在士子中引起了广泛讨论与反响。
一日清晨,朱瀚在书房内审阅着最新的改革进展报告,心中满是欣慰。这时,一名侍从匆匆进来禀报:“殿下,太子殿下求见。”
朱瀚放下手中的报告,吩咐侍从请朱标进来。不久,朱标步入书房,面带喜色:“瀚王叔,科举改革的舆论宣传工作进展顺利,士子们对实务考察环节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期待。”
朱瀚闻言,微微一笑:“此乃意料之中。实务考察既能全面评估士子的能力,又能激励他们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此乃一举两得之策。”
朱标点头赞同:“瀚王叔所言极是。此外,我还邀请了几位持反对意见的重臣共商科举改革事宜,他们听后也表示愿意支持改革。”
朱瀚满意地点了点头:“标儿,你能如此迅速地说服这些重臣,实为难得。不过,改革之路仍需谨慎行事,不可掉以轻心。”
朱标躬身行礼:“瀚王叔放心,标儿定当谨记在心。不知瀚王叔对下一步的改革工作有何指示?”
朱瀚沉吟片刻,缓缓说道:“下一步,我们需着手准备实务考察的具体实施工作。李慕白已为本王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你需与他紧密合作,确保实务考察的顺利进行。”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李慕白?此人我略有耳闻,据说是个有才之士。有他相助,科举改革定能事半功倍。”
朱瀚微微一笑:“正是如此。你即刻与李慕白商议实务考察的具体细节,并着手准备相关事宜。本王相信,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科举改革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朱标闻言,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决心,躬身行礼道:“瀚王叔放心,标儿定当全力以赴,与李慕白先生紧密合作,确保实务考察的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
朱瀚点了点头,目光中满是赞许:“很好,标儿,你办事我向来放心。不过,实务考察只是科举改革的一部分,我们还需要在其他方面同步推进,比如监考制度的完善、阅卷流程的公正性保障等,这些都需要你亲自过问。”
朱标郑重应道:“瀚王叔所言极是,标儿会一一安排妥当。另外,关于科举舞弊的问题,标儿以为,除了加强监考力度,还应设立更为严格的惩罚机制,让那些心存侥幸之徒无所遁形。”
朱瀚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标儿,你的见解颇为深刻。舞弊之风,实乃科举之大敌。我们不仅要严惩舞弊者,更要从源头上预防,比如加强对考生的诚信教育,让他们明白科举的真正意义所在。”
朱标点头表示赞同:“瀚王叔教诲的是,标儿会着手安排相关事宜,确保科举考试的每一个环节都公正透明。”
两人正谈论间,一名侍从匆匆进来禀报:“殿下,户部尚书张大人求见,似有要事相商。”
朱瀚闻言,与朱标对视一眼,随即道:“请他进来。”
不一会儿,户部尚书张大人步入书房,面色凝重,行礼后道:“瀚王殿下,太子殿下,臣有急事禀报。近来,臣在核查国库账目时,发现一笔巨额银两去向不明,疑似有人中饱私囊。”
朱瀚与朱标闻言,面色皆是一沉。朱瀚沉声道:“张大人,此事非同小可,你可有确凿证据?”
张大人从袖中取出一叠账册和密信,双手呈上:“殿下,这是臣暗中搜集的证据,账册上清晰记录了这笔银两的流动路径,而密信中则提及了相关官员的勾结情况。”
朱瀚接过证据,细细翻阅,眉头紧锁。朱标则在一旁仔细阅读密信内容,脸色愈发凝重。片刻后,朱瀚放下账册,沉声道:“张大人,你做得很好。此事必须彻查到底,绝不能让贪腐之徒逍遥法外。”
张大人躬身道:“臣遵命,定当全力配合殿下彻查此事。”
朱瀚点了点头,目光转向朱标:“标儿,此事就交给你负责,务必查清真相,严惩不贷。”
朱标躬身应命:“侄儿遵旨,定当竭尽全力,查清此事。”
朱瀚微微点头,又对张大人道:“张大人,你继续暗中调查此事,若有新发现,立即上报。同时,加强国库的管理与监控,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张大人躬身领命,随即退下。书房内,朱瀚与朱标再次陷入沉思。朱瀚缓缓开口道:“标儿,看来朝中的贪腐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我们不仅要查清个案,更要从制度上找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朱标点头表示赞同:“瀚王叔所言极是。标儿以为,我们可以借鉴前朝经验,设立更为严格的审计与监察制度,确保每一笔国库开支都透明可查。同时,加强对官员的考核与培训,提高他们的廉洁意识与行政能力。”
朱瀚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赞许:“标儿,你成长得很快。这些建议都很中肯,我会考虑将它们纳入改革方案之中。”(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9634/4887391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