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8.第957章 朱瀚的两步走计划
推荐阅读:斗罗:我,霍雨浩,在修仙、火影教书变强,改变悲剧、给大帝收尸,我暴涨万年修为!、80年代剽悍土著女、特摄:从迪迦奥特曼开始、傀儡帝王?开局召唤三千玄甲军、从机械猎人开始、数学教授重回日常、影视:开局获得阿尔法狗、穿越之农门长媳成长记、
这时,一位中年幕僚赵大人插话道:“殿下,臣以为,我们还可利用京城的商贾网络。商贾往来频繁,消息灵通,且不易引起注意。我们可暗中与他们合作,获取更多市井中的小道消息。”
朱标闻言,眉头微展:“赵大人所言极是,市井之中往往隐藏着最真实的民情与动向。此事便交由你去安排,务必谨慎行事。”
赵大人躬身领命:“臣遵旨,定不负殿下所托。”
讨论继续深入,气氛愈发热烈。这时,李墨再次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兴奋:“殿下,除了情报收集,我们还可在朝中制造一些正面舆论,提升太子在朝臣心中的形象。”
朱标饶有兴趣地问道:“哦?李墨有何高见?”
李墨微微一笑,解释道:“殿下可借此次出使匈奴之功,大张旗鼓地宣扬和平外交的成果,让朝臣们看到太子的远见卓识与外交才能。同时,也可在朝中推广一些仁政措施,如减免赋税、兴修水利等,让百姓受益,自然也会赢得朝臣们的支持。”
朱标听后,眼中闪烁着赞赏:“此计甚好,既能彰显太子的功绩,又能惠及百姓,一举两得。李墨,此事便由你全权负责,务必让朝野上下都能感受到太子的仁德与智慧。”
李墨躬身应命,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厚望。”
随着讨论的深入,各项对策逐渐成形。朱标望着眼前的幕僚们,心中充满了感激与信心。
正当众人准备散去之时,朱标突然想起了什么,转头对陈先生说道:“陈先生,关于那些心怀不轨的朝臣,我们是否也应有所防备?”
陈先生沉吟片刻,答道:“殿下所虑极是。对于那些图谋不轨的朝臣,我们需暗中监视,一旦发现他们有异动,便立即采取行动。同时,也可利用朝中的清流势力,形成对他们的牵制与制衡。”
朱标微微点头,目光中透出一丝冷峻:“陈先生言之有理,我们不仅要防身立命,更要主动出击,让那些心怀不轨之徒无所遁形。”
这时,一位年轻而机敏的幕僚钱大人站了出来,他平日里以智谋著称,此刻他沉声道:“殿下,臣有一计,或许可以不动声色地将那些奸佞之徒一一揪出。”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趣:“钱大人有何妙计,速速道来。”
钱大人微微躬身,缓缓说道:“殿下,我们可以利用朝中的文书传递系统,故意在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公文中夹带一些隐秘的标记或暗语。这些标记只有我们事先约定的少数几人知晓其含义。一旦这些公文流转到某些人的手中后,我们便可暗中观察他们的反应,看是否有异常举动。”
朱标听罢,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此计甚妙,既不会引起他们的警觉,又能有效地监视他们的动向。钱大人,此事便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谨慎行事,不可泄露半点风声。”
钱大人躬身领命,眼中闪烁着坚定:“臣定当不负殿下所托,定会将此事办得滴水不漏。”
讨论继续,气氛愈加热烈。这时,负责财政的孙尚书提出了另一个担忧:“殿下,朝中局势动荡,若那些奸臣趁机贪墨国库,该如何是好?”
朱标眉头紧锁,沉吟片刻后道:“孙尚书所虑极是,国库乃大明之根本,绝不容有失。我们需加强国库管理,同时派遣可信之人,对各地赋税征收进行严格监督,确保每一笔收入都能准确无误地入库。”
孙尚书点头赞同:“殿下英明,臣即刻着手安排,加强国库监管。”
接着,一位负责司法的周御史站了出来,声音中带着几分严厉:“殿下,对于那些已经查实的奸臣,我们绝不能姑息养奸。必须依法严惩,以儆效尤。”
朱标点头,目光中透出一丝冷峻:“周御史所言极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谁,只要触犯律法,都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此事也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做到公正严明,不枉不纵。”
周御史躬身领命,眼中闪烁着正义的光芒:“臣定当秉公执法,绝不辜负殿下厚望。”
随着夜色渐深,书房内的讨论也逐渐接近尾声。朱标望着眼前的幕僚们,心中充满了感激与信心。
“诸位大人,今日之议,关乎大明安危,望诸位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朱标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待此事平息,本宫定当论功行赏,绝不亏待任何一位有功之臣。”
夜色已深,东宫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朱瀚深邃的面容。他坐在案前,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决定。门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一名心腹侍卫匆匆步入,躬身行礼道:“王爷,李大人求见。”
朱瀚微微点头,示意侍卫让李大人进来。片刻后,一位中年文士步入书房,正是李侍郎。他面容略显疲惫,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与忠诚。
“瀚王爷,深夜打扰,实属无奈。”李侍郎一入书房,便开门见山地说道,“朝中局势日益复杂,微臣恐有变故,特来向王爷请教对策。”
朱瀚站起身来,走到李侍郎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沉声道:“李大人不必客气,如今朝局动荡,我等自当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两人在案前坐下,朱瀚沉吟片刻,问道:“李大人,依你之见,朝中局势究竟如何?”
李侍郎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朝中各派势力蠢蠢欲动,尤其是那些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之人,更是暗中勾结,意图不轨。微臣担心,若不及时应对,恐生大乱。”
朱瀚点了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忧虑:“不错,太子之位关乎大明江山稳固,绝不容有失。我们需步步为营,既要巩固太子的地位,又要防范那些心怀不轨之徒。”
李侍郎点头赞同,随即又问道:“王爷可有良策?”
朱瀚沉思片刻,缓缓说道:“首先,我们需加强情报收集,对朝中各派势力的动向了如指掌。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李侍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敬佩:“王爷所言极是,微臣即刻着手安排,加强情报网络的建设。”
朱瀚微微点头,继续说道:“其次,我们需在朝中制造正面舆论,提升太子的威望。可以借此次出使匈奴的成功,大肆宣扬太子的仁德与智慧,让朝臣们看到太子的治国才能。”李侍郎点头表示赞同,但又有些担忧地问道:“只是,朝中那些对太子心怀不满之人,恐怕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
朱瀚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们若敢轻举妄动,我自有办法应对。不过,在此之前,我们需先稳固太子的根基,让他在朝中的地位无可撼动。”
李侍郎闻言,心中稍安,随即又问道:“王爷,那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行动?”
朱瀚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接下来,我们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加强太子与朝中清流派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同时,暗中扶持一些有识之士,形成一股支持太子的力量。”
李侍郎点头表示明白,随即又问道:“那第二步呢?”
朱瀚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第二步,便是主动出击,揭露那些心怀不轨之徒的阴谋,让他们无所遁形。同时,借助朝中的清流势力,形成对他们的牵制与制衡。”
李侍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敬佩:“王爷此计甚妙,微臣即刻着手安排。”
朱瀚微微点头,随即又叮嘱道:“李大人,此事关系重大,务必谨慎行事。切记,不可打草惊蛇,更不可让太子殿下卷入其中。”
李侍郎躬身领命,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微臣明白,定当不负王爷重托。”
言罢,李侍郎转身欲走,却又被朱瀚叫住:“李大人,还有一事需你留意。朝中那些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之人中,尤以燕王朱棣最为棘手。此人文武双全,在军中威望颇高,不可小觑。”
李侍郎闻言,脸色微变,点头道:“微臣明白。只是,朱棣此人行事谨慎,深藏不露,要揭露他的阴谋,恐怕不易。”
朱瀚冷笑一声,眼中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不易也要做。我们不仅要揭露他的阴谋,更要让明白,太子之位,绝非他所能觊觎。你可暗中调查他的动向,同时加强与其他朝臣的联系,争取更多的支持。”
李侍郎躬身应命,转身离去。朱瀚望着他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但随即又坚定下来。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朱瀚的书案上。他早早起身,开始处理朝中事务。不久,一名侍卫匆匆步入书房,躬身禀报道:“王爷,太子殿下求见。”
朱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连忙说道:“快请太子殿下进来。”
片刻后,朱标步入书房,面色凝重,显然是有要事相商。他向朱瀚行礼后,直奔主题:“瀚王叔,朝中局势日益紧张,我恐生变故,特来请教王叔对策。”
朱瀚微微一笑,示意朱标坐下,然后缓缓说道:“标儿不必担忧,我已与李侍郎等人商议过对策。我们决定分两步走,一是加强情报收集,稳固太子的根基;二是主动出击,揭露那些心怀不轨之徒的阴谋。”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敬佩:“王叔此计甚妙,只是朱棣此人行事谨慎,深藏不露,恐难对付。”
朱瀚冷笑一声,眼中闪烁着冷冽的光芒:“朱棣虽狡滑,但并非无懈可击。我们只需暗中调查他的动向,同时加强与其他朝臣的联系,争取更多的支持,定能让他无所遁形。”
朱标点头表示赞同,随即又问道:“那朝中清流派的支持,又该如何争取?”
朱瀚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标儿可亲自拜访那些清流派的朝臣,展现你的仁德与智慧,让他们看到你的治国才能。同时,也可借助一些公开场合,如诗会、宴会等,与他们交流思想,增进了解。”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多谢王叔指点迷津,标儿定当铭记于心。”
朱瀚与朱标并肩走在通往皇宫的石板路上,两人的步伐稳健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晨光初照,金色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为这庄严的朝圣之旅增添了几分神圣感。
朱瀚转头看向身旁的朱标,眼中满是慈爱与期许:“标儿,今日面圣,你需保持镇定,展现出你的才华与决心。父皇虽年迈,但眼光依旧锐利,不容丝毫懈怠。”
朱标微微点头,神色凝重而坚定:“瀚王叔放心,标儿定当全力以赴,不负父皇与瀚王叔的厚望。”
两人步入皇宫,穿过一道道宫门,最终来到了御书房前。侍卫们见是朱瀚与朱标,连忙躬身行礼,让开了道路。
朱瀚轻敲御书房的门扉,朗声道:“臣弟朱瀚,携太子朱标求见陛下。”
门内传来朱元璋沉稳的声音:“进来吧。”
朱瀚与朱标推门而入,只见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面容威严而不失慈祥。他的目光在两人身上扫过,最终停留在朱标身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感。
“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朱标跪下行礼,声音洪亮而清晰。
“瀚弟也免礼吧。”朱元璋抬手示意朱瀚起身,随后将目光重新转向朱标,“标儿,你有何事要奏?”
朱标站起身来,拱手道:“启禀父皇,儿臣此次前来,一是为了向父皇禀报近期朝中事务的处理情况;二是想与父皇商讨如何进一步巩固太子之位,确保大明江山稳固。”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几分赞许:“标儿,你能有此心志,朕甚感欣慰。朝中局势复杂多变,你需时刻保持警惕,不可有丝毫大意。”
朱瀚在一旁补充道:“陛下所言极是。臣弟以为,巩固太子之位,需从多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加强太子的学识与修养,展现其治国才能;另一方面,也需在朝中广结善缘,争取更多朝臣的支持。”(本章完)
朱标闻言,眉头微展:“赵大人所言极是,市井之中往往隐藏着最真实的民情与动向。此事便交由你去安排,务必谨慎行事。”
赵大人躬身领命:“臣遵旨,定不负殿下所托。”
讨论继续深入,气氛愈发热烈。这时,李墨再次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兴奋:“殿下,除了情报收集,我们还可在朝中制造一些正面舆论,提升太子在朝臣心中的形象。”
朱标饶有兴趣地问道:“哦?李墨有何高见?”
李墨微微一笑,解释道:“殿下可借此次出使匈奴之功,大张旗鼓地宣扬和平外交的成果,让朝臣们看到太子的远见卓识与外交才能。同时,也可在朝中推广一些仁政措施,如减免赋税、兴修水利等,让百姓受益,自然也会赢得朝臣们的支持。”
朱标听后,眼中闪烁着赞赏:“此计甚好,既能彰显太子的功绩,又能惠及百姓,一举两得。李墨,此事便由你全权负责,务必让朝野上下都能感受到太子的仁德与智慧。”
李墨躬身应命,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厚望。”
随着讨论的深入,各项对策逐渐成形。朱标望着眼前的幕僚们,心中充满了感激与信心。
正当众人准备散去之时,朱标突然想起了什么,转头对陈先生说道:“陈先生,关于那些心怀不轨的朝臣,我们是否也应有所防备?”
陈先生沉吟片刻,答道:“殿下所虑极是。对于那些图谋不轨的朝臣,我们需暗中监视,一旦发现他们有异动,便立即采取行动。同时,也可利用朝中的清流势力,形成对他们的牵制与制衡。”
朱标微微点头,目光中透出一丝冷峻:“陈先生言之有理,我们不仅要防身立命,更要主动出击,让那些心怀不轨之徒无所遁形。”
这时,一位年轻而机敏的幕僚钱大人站了出来,他平日里以智谋著称,此刻他沉声道:“殿下,臣有一计,或许可以不动声色地将那些奸佞之徒一一揪出。”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趣:“钱大人有何妙计,速速道来。”
钱大人微微躬身,缓缓说道:“殿下,我们可以利用朝中的文书传递系统,故意在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公文中夹带一些隐秘的标记或暗语。这些标记只有我们事先约定的少数几人知晓其含义。一旦这些公文流转到某些人的手中后,我们便可暗中观察他们的反应,看是否有异常举动。”
朱标听罢,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此计甚妙,既不会引起他们的警觉,又能有效地监视他们的动向。钱大人,此事便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谨慎行事,不可泄露半点风声。”
钱大人躬身领命,眼中闪烁着坚定:“臣定当不负殿下所托,定会将此事办得滴水不漏。”
讨论继续,气氛愈加热烈。这时,负责财政的孙尚书提出了另一个担忧:“殿下,朝中局势动荡,若那些奸臣趁机贪墨国库,该如何是好?”
朱标眉头紧锁,沉吟片刻后道:“孙尚书所虑极是,国库乃大明之根本,绝不容有失。我们需加强国库管理,同时派遣可信之人,对各地赋税征收进行严格监督,确保每一笔收入都能准确无误地入库。”
孙尚书点头赞同:“殿下英明,臣即刻着手安排,加强国库监管。”
接着,一位负责司法的周御史站了出来,声音中带着几分严厉:“殿下,对于那些已经查实的奸臣,我们绝不能姑息养奸。必须依法严惩,以儆效尤。”
朱标点头,目光中透出一丝冷峻:“周御史所言极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谁,只要触犯律法,都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此事也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做到公正严明,不枉不纵。”
周御史躬身领命,眼中闪烁着正义的光芒:“臣定当秉公执法,绝不辜负殿下厚望。”
随着夜色渐深,书房内的讨论也逐渐接近尾声。朱标望着眼前的幕僚们,心中充满了感激与信心。
“诸位大人,今日之议,关乎大明安危,望诸位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朱标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待此事平息,本宫定当论功行赏,绝不亏待任何一位有功之臣。”
夜色已深,东宫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朱瀚深邃的面容。他坐在案前,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决定。门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一名心腹侍卫匆匆步入,躬身行礼道:“王爷,李大人求见。”
朱瀚微微点头,示意侍卫让李大人进来。片刻后,一位中年文士步入书房,正是李侍郎。他面容略显疲惫,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与忠诚。
“瀚王爷,深夜打扰,实属无奈。”李侍郎一入书房,便开门见山地说道,“朝中局势日益复杂,微臣恐有变故,特来向王爷请教对策。”
朱瀚站起身来,走到李侍郎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沉声道:“李大人不必客气,如今朝局动荡,我等自当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两人在案前坐下,朱瀚沉吟片刻,问道:“李大人,依你之见,朝中局势究竟如何?”
李侍郎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朝中各派势力蠢蠢欲动,尤其是那些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之人,更是暗中勾结,意图不轨。微臣担心,若不及时应对,恐生大乱。”
朱瀚点了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忧虑:“不错,太子之位关乎大明江山稳固,绝不容有失。我们需步步为营,既要巩固太子的地位,又要防范那些心怀不轨之徒。”
李侍郎点头赞同,随即又问道:“王爷可有良策?”
朱瀚沉思片刻,缓缓说道:“首先,我们需加强情报收集,对朝中各派势力的动向了如指掌。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李侍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敬佩:“王爷所言极是,微臣即刻着手安排,加强情报网络的建设。”
朱瀚微微点头,继续说道:“其次,我们需在朝中制造正面舆论,提升太子的威望。可以借此次出使匈奴的成功,大肆宣扬太子的仁德与智慧,让朝臣们看到太子的治国才能。”李侍郎点头表示赞同,但又有些担忧地问道:“只是,朝中那些对太子心怀不满之人,恐怕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
朱瀚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们若敢轻举妄动,我自有办法应对。不过,在此之前,我们需先稳固太子的根基,让他在朝中的地位无可撼动。”
李侍郎闻言,心中稍安,随即又问道:“王爷,那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行动?”
朱瀚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接下来,我们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加强太子与朝中清流派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同时,暗中扶持一些有识之士,形成一股支持太子的力量。”
李侍郎点头表示明白,随即又问道:“那第二步呢?”
朱瀚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第二步,便是主动出击,揭露那些心怀不轨之徒的阴谋,让他们无所遁形。同时,借助朝中的清流势力,形成对他们的牵制与制衡。”
李侍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敬佩:“王爷此计甚妙,微臣即刻着手安排。”
朱瀚微微点头,随即又叮嘱道:“李大人,此事关系重大,务必谨慎行事。切记,不可打草惊蛇,更不可让太子殿下卷入其中。”
李侍郎躬身领命,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微臣明白,定当不负王爷重托。”
言罢,李侍郎转身欲走,却又被朱瀚叫住:“李大人,还有一事需你留意。朝中那些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之人中,尤以燕王朱棣最为棘手。此人文武双全,在军中威望颇高,不可小觑。”
李侍郎闻言,脸色微变,点头道:“微臣明白。只是,朱棣此人行事谨慎,深藏不露,要揭露他的阴谋,恐怕不易。”
朱瀚冷笑一声,眼中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不易也要做。我们不仅要揭露他的阴谋,更要让明白,太子之位,绝非他所能觊觎。你可暗中调查他的动向,同时加强与其他朝臣的联系,争取更多的支持。”
李侍郎躬身应命,转身离去。朱瀚望着他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但随即又坚定下来。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朱瀚的书案上。他早早起身,开始处理朝中事务。不久,一名侍卫匆匆步入书房,躬身禀报道:“王爷,太子殿下求见。”
朱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连忙说道:“快请太子殿下进来。”
片刻后,朱标步入书房,面色凝重,显然是有要事相商。他向朱瀚行礼后,直奔主题:“瀚王叔,朝中局势日益紧张,我恐生变故,特来请教王叔对策。”
朱瀚微微一笑,示意朱标坐下,然后缓缓说道:“标儿不必担忧,我已与李侍郎等人商议过对策。我们决定分两步走,一是加强情报收集,稳固太子的根基;二是主动出击,揭露那些心怀不轨之徒的阴谋。”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敬佩:“王叔此计甚妙,只是朱棣此人行事谨慎,深藏不露,恐难对付。”
朱瀚冷笑一声,眼中闪烁着冷冽的光芒:“朱棣虽狡滑,但并非无懈可击。我们只需暗中调查他的动向,同时加强与其他朝臣的联系,争取更多的支持,定能让他无所遁形。”
朱标点头表示赞同,随即又问道:“那朝中清流派的支持,又该如何争取?”
朱瀚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标儿可亲自拜访那些清流派的朝臣,展现你的仁德与智慧,让他们看到你的治国才能。同时,也可借助一些公开场合,如诗会、宴会等,与他们交流思想,增进了解。”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多谢王叔指点迷津,标儿定当铭记于心。”
朱瀚与朱标并肩走在通往皇宫的石板路上,两人的步伐稳健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晨光初照,金色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为这庄严的朝圣之旅增添了几分神圣感。
朱瀚转头看向身旁的朱标,眼中满是慈爱与期许:“标儿,今日面圣,你需保持镇定,展现出你的才华与决心。父皇虽年迈,但眼光依旧锐利,不容丝毫懈怠。”
朱标微微点头,神色凝重而坚定:“瀚王叔放心,标儿定当全力以赴,不负父皇与瀚王叔的厚望。”
两人步入皇宫,穿过一道道宫门,最终来到了御书房前。侍卫们见是朱瀚与朱标,连忙躬身行礼,让开了道路。
朱瀚轻敲御书房的门扉,朗声道:“臣弟朱瀚,携太子朱标求见陛下。”
门内传来朱元璋沉稳的声音:“进来吧。”
朱瀚与朱标推门而入,只见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面容威严而不失慈祥。他的目光在两人身上扫过,最终停留在朱标身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感。
“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朱标跪下行礼,声音洪亮而清晰。
“瀚弟也免礼吧。”朱元璋抬手示意朱瀚起身,随后将目光重新转向朱标,“标儿,你有何事要奏?”
朱标站起身来,拱手道:“启禀父皇,儿臣此次前来,一是为了向父皇禀报近期朝中事务的处理情况;二是想与父皇商讨如何进一步巩固太子之位,确保大明江山稳固。”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几分赞许:“标儿,你能有此心志,朕甚感欣慰。朝中局势复杂多变,你需时刻保持警惕,不可有丝毫大意。”
朱瀚在一旁补充道:“陛下所言极是。臣弟以为,巩固太子之位,需从多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加强太子的学识与修养,展现其治国才能;另一方面,也需在朝中广结善缘,争取更多朝臣的支持。”(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9634/4887393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