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没有胜者
推荐阅读:LOL:什么叫自爆型打野啊?、序列大明、综网:终焉的守望之无尽词缀、科技公司,我成国产之光!、玩家重载、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港综世界的警察、我也是异常生物、退下,让朕来、人在综墓,卸岭盗魁、
这次大典没有任何意外之事,全程都异常顺利。
三屯营之战,除三明首功直接获取爵位赏赐之外,其余军将没有任何一人得到爵位封赐,其中佼佼者同样不少。
例如归降前来三屯营助战的前大顺武威将军张鼐,这次就得立甲例一等功,因功被升授为永平总兵,常驻距山海关城几十里外的永平卫城。
虽然永平总兵不过是个杂号,但胜在位置重要,比之一般的各地诸多杂号而言,却也是在上等之列,崇祯皇帝的用意,实则在用他来牵制吴三桂。
张鼐的永平府隔在山海关和蓟镇、三屯营之间,若吴三桂有什么不善之举,此地首当其冲,换一个方向来看,这也正表明了崇祯皇帝的用人不疑。
这次叙功大典,崇祯皇帝对蔺养成、张鼐这些投降流贼将领不计前嫌,只要立功,一概重用,使得大部分归降后立新功的流贼将领,都十分拥戴。
至此以后,起码在名义上,整个永平府都归张鼐统管,当然兀良哈镇不算在内,不知身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得知这个消息,又会作何感想。
又有战死王光恩之弟王光泰、王昌二人,分立甲例一等功、三等功。
王光泰先前为杂号,此次升授为朝廷正选太原总兵,率部西进,移镇太原城,加封卫指挥使,五军都督府右都督。
王昌比其兄略有不及,升授为居庸关参将,率部北上,镇守居庸关。
崇祯皇帝将刚刚光复的重镇太原和要地居庸关交给这两位,一是考虑到后世历史上这两个都是夔东十三家之一,从历史上投清都肯为自己挡刀去死的王光恩这一点来看,只要自己用好了,这两兄弟绝对都值得信任。
另外有汉阳总兵马进忠,三屯营战中立甲例一等功,平定诸藩中又立乙例二等功,前功并叙,升授朝廷正选密云总兵,兼管渤海千户所,加封卫指挥使,五军都督府右都督。
大典过后,马进忠将率部北上,镇守古北口,加固边卫。
马进忠同样是投降后归降的农民军,起初他聚众十万,号称“混十万”,自从被招抚后,先是隶于左良玉部,是左部少有不扰民的队伍。
此战马进忠毅然率部北上援剿,其实也和张鼐一样,有背水一战,脱离左良玉那股贼军的意思,所幸崇祯没有让他失望,这次的加封,足以令他感恩戴德。
这些是投降农民军中表现突出者,其余前来援剿的朝廷军将,立大功者同样不少,其中要属四川参将秦翼明、新戚家军游击戚元辅、戚元弼还有常德总兵马爌为主。
秦翼明立甲例一等功,升授四川副总兵,卫指挥使,率所部白杆军回石柱协助秦良玉对抗西贼。
秦良玉之孙游击马万年,立丙例一等功,升授四川参将,加封卫指挥佥事,率部跟随秦翼明回四川。
戚家小将戚元辅、戚元弼二人,各立甲例一等功、二等功,又在平定藩王的战斗中表现突出,擒斩叛军六百余级,分立甲例三等功、五等功。
戚元辅升授参将,加封神武右卫指挥佥事,戚元弼则升授游击将军,兄弟二人同驻灵寿城,由戚元辅协领真定府西路兵马、粮饷、军械等事。
这个时候的戚家三兄弟大哥戚元功,中了武举人以后,正在跟状元徐彦琦一同在京师进修,据说现在的他,已经和从前有着天差地别,说起话来,颇有些儒将风范。
常德总兵马爌,本为杂号,名将马芳之后,三屯营战中,身先士卒,奋勇当先,生擒鞑清镶白旗贝勒一员,阵斩正蓝旗、正红旗贝勒两人,军中直呼为“小庞德”,添立甲例一等功两次。
朝廷议后,决意升授马爌为正选保定总兵,节制保定府各路兵马钱粮,驻保定府城,考虑到从前诸多功勋与祖宗勋德,特加封太子少保,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兼领中屯卫指挥使。
大典过后,马爌率本部随崇祯一同北上回京,顺道前往保定府城赴任。
除了三屯营之战以外,在大典的第二天和第三天,主要宣布了藩王之乱期间,各地留守军将奉公守法,为朝廷平定叛乱的佼佼者。
蓟镇总兵黄得功,奉旨南下平乱,先后平定潞王、秦王、庆王等多王之乱,率部南北转战,功勋卓著,议定平乱之首功,加封靖南候,太子太傅,仍驻蓟镇。
宣镇总兵高杰,但使贼一见宣府军“高”字旗号,尽皆闻风丧胆,一路望风披靡,逼降叛贼六万余众,议定平乱之次功,加封兴平候,仍驻蓟镇。
神武军都督周经武,率先南下平乱,稳定局势,功不可没,为此战从功,加封平南伯,太子太保,五军都督府左都督。
考虑到神武军多数为南直隶人士,崇祯皇帝命周经武充任南京守备,率神武军长期屯驻南京。
除以上三人之外,各地军将中也有表现突出者。
例如大同总兵白广恩,大同军此战多是跟在蓟镇和宣镇军的后面不断捡漏,竟也立得甲子一等功,白广恩因此而加封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
又有天津海防都督张名振,第一时间率天津水师赶到南京,加固水城,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立甲子三等功,加封天津海防总督,太子少保。
京师禁军三大总兵吴启华、常世隆、胡海龙,从周经武南下与杭州叛军作战,是第一支投入平乱的官兵,同样立下不少功劳。
三人按功勋高低,分别加封为卫指挥佥事,卫指挥使和卫指挥同知。
京师禁军六名坐营官表现同样突出,李逍遥更是激斩叛军千总一员,添立丙例一等功,被总兵吴启华点名提功。
兵部议定,升授李逍遥为禁军千总,统带两名坐营官,部下近一千禁军。
除此之外,南京京营虽然糜烂,却同样有人表现突出,京营提督官郭尚友,虽是文士出身,杭州乱起之时,却投笔从戎,杀贼两人,立有功勋。
南京京营两名千总与几名百总在作战中异常奋勇,堪为典范,对待这些人,崇祯皇帝各自均有封赏。
大典的最后阶段,主要是进行战后得失统计和阵亡、杀敌汇总。
第一场战争,是明清之间一场堪称转折点的战斗,虽然在自家地盘,但却缴获了无数清军的精锐衣甲、辎重和旗牌,甚至三门红夷大炮也被多尔衮扔下,来不及带走。
除此之外,清军沿途劫掠所得,半数多都扔在了三屯营之外,他们撤退匆忙,实际上是被崇祯皇帝亲自率领的明军内外夹击而击溃,自然无法携带太多物资。
这些牛羊和人口,都已经被崇祯皇帝妥善安置,但清军沿途皆被其三光,百姓因此流离失所,死难者甚重。
据倪元璐上疏称,算上兵士升赏,这事后抚恤花费是一笔巨款,可以说有得有失,但这场战斗胜利的意义远比得失重要,崇祯可以说是自己赚到了。
可接下来这场旷日持久的诸王之乱,从最起初东林余孽拥戴朱常淓称帝开始,一直到黄得功平定最后一个称帝的庆王凯旋回到南京城之后,持续了足有半年多的时间。
虽然崇祯皇帝借助战胜清虏之威,迅速扫除了各地羽翼未丰的叛军,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大明朝廷却是空有损耗,毫无所得。
半年多的时间,叛军几乎席卷了整个东南,江南的不少州府同样惨遭劫掠,官军获得大体胜利,但是叛军也同样在攻城略地。
这场战争只有无尽的内耗,没有胜者。
虽然平定了内乱,但是崇祯皇帝觉得是自己一败涂地,因为这两场战争下来,尤其是第二场,对大明朝的影响不亚于万历三大征,崇祯已经无力再去管那些流贼了。
否则,刚刚平定下来的内省,势必又要再起波澜。
三屯营之战,除三明首功直接获取爵位赏赐之外,其余军将没有任何一人得到爵位封赐,其中佼佼者同样不少。
例如归降前来三屯营助战的前大顺武威将军张鼐,这次就得立甲例一等功,因功被升授为永平总兵,常驻距山海关城几十里外的永平卫城。
虽然永平总兵不过是个杂号,但胜在位置重要,比之一般的各地诸多杂号而言,却也是在上等之列,崇祯皇帝的用意,实则在用他来牵制吴三桂。
张鼐的永平府隔在山海关和蓟镇、三屯营之间,若吴三桂有什么不善之举,此地首当其冲,换一个方向来看,这也正表明了崇祯皇帝的用人不疑。
这次叙功大典,崇祯皇帝对蔺养成、张鼐这些投降流贼将领不计前嫌,只要立功,一概重用,使得大部分归降后立新功的流贼将领,都十分拥戴。
至此以后,起码在名义上,整个永平府都归张鼐统管,当然兀良哈镇不算在内,不知身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得知这个消息,又会作何感想。
又有战死王光恩之弟王光泰、王昌二人,分立甲例一等功、三等功。
王光泰先前为杂号,此次升授为朝廷正选太原总兵,率部西进,移镇太原城,加封卫指挥使,五军都督府右都督。
王昌比其兄略有不及,升授为居庸关参将,率部北上,镇守居庸关。
崇祯皇帝将刚刚光复的重镇太原和要地居庸关交给这两位,一是考虑到后世历史上这两个都是夔东十三家之一,从历史上投清都肯为自己挡刀去死的王光恩这一点来看,只要自己用好了,这两兄弟绝对都值得信任。
另外有汉阳总兵马进忠,三屯营战中立甲例一等功,平定诸藩中又立乙例二等功,前功并叙,升授朝廷正选密云总兵,兼管渤海千户所,加封卫指挥使,五军都督府右都督。
大典过后,马进忠将率部北上,镇守古北口,加固边卫。
马进忠同样是投降后归降的农民军,起初他聚众十万,号称“混十万”,自从被招抚后,先是隶于左良玉部,是左部少有不扰民的队伍。
此战马进忠毅然率部北上援剿,其实也和张鼐一样,有背水一战,脱离左良玉那股贼军的意思,所幸崇祯没有让他失望,这次的加封,足以令他感恩戴德。
这些是投降农民军中表现突出者,其余前来援剿的朝廷军将,立大功者同样不少,其中要属四川参将秦翼明、新戚家军游击戚元辅、戚元弼还有常德总兵马爌为主。
秦翼明立甲例一等功,升授四川副总兵,卫指挥使,率所部白杆军回石柱协助秦良玉对抗西贼。
秦良玉之孙游击马万年,立丙例一等功,升授四川参将,加封卫指挥佥事,率部跟随秦翼明回四川。
戚家小将戚元辅、戚元弼二人,各立甲例一等功、二等功,又在平定藩王的战斗中表现突出,擒斩叛军六百余级,分立甲例三等功、五等功。
戚元辅升授参将,加封神武右卫指挥佥事,戚元弼则升授游击将军,兄弟二人同驻灵寿城,由戚元辅协领真定府西路兵马、粮饷、军械等事。
这个时候的戚家三兄弟大哥戚元功,中了武举人以后,正在跟状元徐彦琦一同在京师进修,据说现在的他,已经和从前有着天差地别,说起话来,颇有些儒将风范。
常德总兵马爌,本为杂号,名将马芳之后,三屯营战中,身先士卒,奋勇当先,生擒鞑清镶白旗贝勒一员,阵斩正蓝旗、正红旗贝勒两人,军中直呼为“小庞德”,添立甲例一等功两次。
朝廷议后,决意升授马爌为正选保定总兵,节制保定府各路兵马钱粮,驻保定府城,考虑到从前诸多功勋与祖宗勋德,特加封太子少保,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兼领中屯卫指挥使。
大典过后,马爌率本部随崇祯一同北上回京,顺道前往保定府城赴任。
除了三屯营之战以外,在大典的第二天和第三天,主要宣布了藩王之乱期间,各地留守军将奉公守法,为朝廷平定叛乱的佼佼者。
蓟镇总兵黄得功,奉旨南下平乱,先后平定潞王、秦王、庆王等多王之乱,率部南北转战,功勋卓著,议定平乱之首功,加封靖南候,太子太傅,仍驻蓟镇。
宣镇总兵高杰,但使贼一见宣府军“高”字旗号,尽皆闻风丧胆,一路望风披靡,逼降叛贼六万余众,议定平乱之次功,加封兴平候,仍驻蓟镇。
神武军都督周经武,率先南下平乱,稳定局势,功不可没,为此战从功,加封平南伯,太子太保,五军都督府左都督。
考虑到神武军多数为南直隶人士,崇祯皇帝命周经武充任南京守备,率神武军长期屯驻南京。
除以上三人之外,各地军将中也有表现突出者。
例如大同总兵白广恩,大同军此战多是跟在蓟镇和宣镇军的后面不断捡漏,竟也立得甲子一等功,白广恩因此而加封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
又有天津海防都督张名振,第一时间率天津水师赶到南京,加固水城,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立甲子三等功,加封天津海防总督,太子少保。
京师禁军三大总兵吴启华、常世隆、胡海龙,从周经武南下与杭州叛军作战,是第一支投入平乱的官兵,同样立下不少功劳。
三人按功勋高低,分别加封为卫指挥佥事,卫指挥使和卫指挥同知。
京师禁军六名坐营官表现同样突出,李逍遥更是激斩叛军千总一员,添立丙例一等功,被总兵吴启华点名提功。
兵部议定,升授李逍遥为禁军千总,统带两名坐营官,部下近一千禁军。
除此之外,南京京营虽然糜烂,却同样有人表现突出,京营提督官郭尚友,虽是文士出身,杭州乱起之时,却投笔从戎,杀贼两人,立有功勋。
南京京营两名千总与几名百总在作战中异常奋勇,堪为典范,对待这些人,崇祯皇帝各自均有封赏。
大典的最后阶段,主要是进行战后得失统计和阵亡、杀敌汇总。
第一场战争,是明清之间一场堪称转折点的战斗,虽然在自家地盘,但却缴获了无数清军的精锐衣甲、辎重和旗牌,甚至三门红夷大炮也被多尔衮扔下,来不及带走。
除此之外,清军沿途劫掠所得,半数多都扔在了三屯营之外,他们撤退匆忙,实际上是被崇祯皇帝亲自率领的明军内外夹击而击溃,自然无法携带太多物资。
这些牛羊和人口,都已经被崇祯皇帝妥善安置,但清军沿途皆被其三光,百姓因此流离失所,死难者甚重。
据倪元璐上疏称,算上兵士升赏,这事后抚恤花费是一笔巨款,可以说有得有失,但这场战斗胜利的意义远比得失重要,崇祯可以说是自己赚到了。
可接下来这场旷日持久的诸王之乱,从最起初东林余孽拥戴朱常淓称帝开始,一直到黄得功平定最后一个称帝的庆王凯旋回到南京城之后,持续了足有半年多的时间。
虽然崇祯皇帝借助战胜清虏之威,迅速扫除了各地羽翼未丰的叛军,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大明朝廷却是空有损耗,毫无所得。
半年多的时间,叛军几乎席卷了整个东南,江南的不少州府同样惨遭劫掠,官军获得大体胜利,但是叛军也同样在攻城略地。
这场战争只有无尽的内耗,没有胜者。
虽然平定了内乱,但是崇祯皇帝觉得是自己一败涂地,因为这两场战争下来,尤其是第二场,对大明朝的影响不亚于万历三大征,崇祯已经无力再去管那些流贼了。
否则,刚刚平定下来的内省,势必又要再起波澜。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40647/84816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