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3.录制现场(3)
推荐阅读:这群玩家比诡更诡、LOL:我夺冠了,你什么冠军?、魂殿第一玩家、从鼠人到战争神王、庆余年:范府大宗师、海贼:从洛克斯时代成就世界之王、全职高手:枪魂、人在斗罗:靠模拟面板成神、年代:我家后院是万界垃圾场、撞在了电竞大神的心上、
黄金渔村 作者:全金属弹壳
1533.录制现场(3)
第二天上午的时候,镇高官吕志超亲自把摄制组给送了过来。
敖沐阳带了姜晓玉、敖文昌几个人去接应,接到人后吕志超先给双方做介绍,摄制组的导演叫毕贤杰,都叫他毕导,主持人是名人,红洋名主播杨秋莎,两位录像师分别叫做毛一通和丁少珍。
双方握手寒暄后,敖沐阳展开手道:“各位贵宾,咱们先去会议室坐坐吧,我已经泡好茶了,咱们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摄制组倒是好说话,一个个怀里抱着暖宝宝、穿着棉大衣,连连摇头说他们不冷。
吕志超说道:“拍节目这事咱们不着急,不能赶时间,大家先去暖和暖和,慢工出细活么?待会天转暖了再去村里转转,同时你们也给我们小敖同志指导一下,看看该怎么配合你们。”
毕贤杰笑道:“这些我会叮嘱敖主任,其实没什么难的,到时候主要是由他找个不怯场、口舌伶俐的人来给介绍点关于鱼鲞的内容。”
敖沐阳拍了拍身边的敖文昌说道:“找来了,不管中文英文,我这兄弟都能给你们搞定,要是需要法语的话那也没事,我上!”
摄制组以为他在说俏皮话调节氛围,便配合着他笑了起来。
姜晓玉补充了一句:“大家可别笑呀,别看我们村长学历不高,但法语说的可好了,去年夏天的时候有法国旅游团来村里来着,就是我们村长接待的。”
这时候毛一通用法语问了句话,对老敖来说这是小儿科,他轻松的跟他攀谈起来。
聊了几句之后,毛一通面露讶异:“呀,敖主任是深藏不露,法语说的真好。”
敖沐阳低调的笑道:“就会那么几句常用的,还是毛小哥说的更好。”
毛一通说道:“我是在巴黎第五大学上了四年的学才练出这么个口语水平,敖主任您是在哪个学校上的?”
敖沐阳说道:“我没去过法国,我这是跟巴黎一位大厨学的,他是我打工时候的老师,我给他打下手,他平时没事干就教我学法语。”
“社会就是最好的大学。”毕贤杰赞赏的说道,“我早就听说过敖主任年轻有为,没想到也是多才多艺。”
商业互吹模式打开了,吕志超给他提前说过摄制组的情况,他查过这些人员的履历,其中特意查了毕贤杰这位导演的作品,所以吹起来毫不费劲。
喝着热茶吹着牛,这是渔家人冬季最喜欢干的事了,一会就吹的全身暖烘烘,这时候就可以开工干活了。
村里家家户户在晒鱼鲞,敖沐阳带着一帮人先去拍摄这个场景。
两位摄影师中毛一通擅长的是使用长镜头做近距离取景,丁少珍则操控无人飞行器,从高空变换镜头纵览全局。
他们先围绕全村拍了一会,毕贤杰看着电脑屏幕上传回来的镜头指指点点:“俯瞰一下,让镜头稍微低一点,嗯,这边给个特写,看,这里有雪有狗,多有渔家的风采……”
敖文昌和杨秋莎聚在一起商量稿子,待会杨秋莎要对前者进行采访。
杨秋莎是名主播,文采斐然,在她的主持下很快就做出了一份通稿,待会敖文昌按照上面的指示来介绍鱼鲞即可。
不过她能给出的都是套话,具体细则还是得来询问敖沐阳。
等敖文昌背诵稿子的时候,她走过来找到敖沐阳问道:“敖主任,我刚才听文昌先生说,你们渔家认为最好吃的鱼鲞是船上晒出来的,是吗?”
敖沐阳说道:“这点确有其事,在渔船上晒鱼鲞用的鱼是最新鲜的,捞上来后宰杀了立马用海水过滤一遍,再用干净的淡水洗一洗,然后晾在船舱通风的地方就行了。用文艺点的话来说,那样晒出来的鱼鲞带着海水原有的味道,有一点点咸,有恰到好处的鲜味。”
“还有一点哩,”来看热闹的敖千文补充道,“晒鱼鲞不能靠光照,得靠阴干和风吹,你在院子里晒只能被动的等风来,你在船上晒的话,那风多给力?能更快的把鱼给晒干透,而且里外干透的均匀,这样不就更好吃了?”
杨秋莎若有所思的说道:“哦,还有这说法呀。”
敖沐阳问敖千文道:“千文叔,今年咱们船上有晒的鱼鲞吗?”
敖千文说道:“有,咋没有呢?十一月的时候我晒了好些。”
敖沐阳说道:“待会去挑拣点好的给毕导和杨老师他们带上,让他们回去尝尝咱龙头村的海船鱼鲞。”
杨秋莎急忙摆手道:“不用不用,敖主任您是误会我的意思了,我只是想以此来做个话题进行讲解而已。”
毕贤杰也说道:“敖主任,我们有规矩的,下乡的时候不能随便拿百姓的东西。不过你们要是有晒好的鱼鲞那准备一下,待会做几道菜展示一下,到时候我们剪辑一下,可以帮你们做个宣传。”
“这没问题。”敖沐阳痛快的说道,“拍节目的早准备出来了,我现在让人去给你们准备点做礼物拿回去,这也是给我们村里做宣传嘛。”
杨秋莎又问了一些关于晒制鱼鲞的窍门,敖沐阳说晒这东西没什么技术,只要天气合适、选址合适就行。
听了这话杨秋莎摇头,说不能这么介绍,必须得搞得接地气又有牌面才行。
敖沐阳想了想说这简单:“晒鱼鲞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要晒制出好鱼鲞,那得掌握非同一般的晒制技巧,晒得太干了会发油,失去原有香味,晒得湿了会回潮,保存时会长虫子。”
杨秋莎微笑道:“对,就是这样。”
丁少珍继续进行各种航拍,另外还找了两家晒场布置最像样的来做特写拍摄,毛一通开机,杨秋莎开始进行采访。
首先是介绍鱼鲞的来源,敖文昌侧对着摄像机侃侃而谈:“鱼鲞在渔家的饮食历史中出现很早,其制作史始于2500年前的吴王制鲞一说。”
“根据史书记载,公元前时期,吴王阖闾起兵征剿东夷人,在东沙洋面交战数月,军粮断绝。吴王命人焚香祈祷,只见东风起后,战船四周围满了数不尽的黄鱼,从而解了绝粮之危。回朝后,吴王思念黄鱼的鲜美。将士将晒干的黄鱼蒸上,大臣们一吃果然香美,纷纷问吴王这是何物?吴王也说不上来,他便写出了‘美下着鱼’四字,始创了‘鲞’字。就此,鱼鲞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1533.录制现场(3)
1533.录制现场(3)
第二天上午的时候,镇高官吕志超亲自把摄制组给送了过来。
敖沐阳带了姜晓玉、敖文昌几个人去接应,接到人后吕志超先给双方做介绍,摄制组的导演叫毕贤杰,都叫他毕导,主持人是名人,红洋名主播杨秋莎,两位录像师分别叫做毛一通和丁少珍。
双方握手寒暄后,敖沐阳展开手道:“各位贵宾,咱们先去会议室坐坐吧,我已经泡好茶了,咱们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摄制组倒是好说话,一个个怀里抱着暖宝宝、穿着棉大衣,连连摇头说他们不冷。
吕志超说道:“拍节目这事咱们不着急,不能赶时间,大家先去暖和暖和,慢工出细活么?待会天转暖了再去村里转转,同时你们也给我们小敖同志指导一下,看看该怎么配合你们。”
毕贤杰笑道:“这些我会叮嘱敖主任,其实没什么难的,到时候主要是由他找个不怯场、口舌伶俐的人来给介绍点关于鱼鲞的内容。”
敖沐阳拍了拍身边的敖文昌说道:“找来了,不管中文英文,我这兄弟都能给你们搞定,要是需要法语的话那也没事,我上!”
摄制组以为他在说俏皮话调节氛围,便配合着他笑了起来。
姜晓玉补充了一句:“大家可别笑呀,别看我们村长学历不高,但法语说的可好了,去年夏天的时候有法国旅游团来村里来着,就是我们村长接待的。”
这时候毛一通用法语问了句话,对老敖来说这是小儿科,他轻松的跟他攀谈起来。
聊了几句之后,毛一通面露讶异:“呀,敖主任是深藏不露,法语说的真好。”
敖沐阳低调的笑道:“就会那么几句常用的,还是毛小哥说的更好。”
毛一通说道:“我是在巴黎第五大学上了四年的学才练出这么个口语水平,敖主任您是在哪个学校上的?”
敖沐阳说道:“我没去过法国,我这是跟巴黎一位大厨学的,他是我打工时候的老师,我给他打下手,他平时没事干就教我学法语。”
“社会就是最好的大学。”毕贤杰赞赏的说道,“我早就听说过敖主任年轻有为,没想到也是多才多艺。”
商业互吹模式打开了,吕志超给他提前说过摄制组的情况,他查过这些人员的履历,其中特意查了毕贤杰这位导演的作品,所以吹起来毫不费劲。
喝着热茶吹着牛,这是渔家人冬季最喜欢干的事了,一会就吹的全身暖烘烘,这时候就可以开工干活了。
村里家家户户在晒鱼鲞,敖沐阳带着一帮人先去拍摄这个场景。
两位摄影师中毛一通擅长的是使用长镜头做近距离取景,丁少珍则操控无人飞行器,从高空变换镜头纵览全局。
他们先围绕全村拍了一会,毕贤杰看着电脑屏幕上传回来的镜头指指点点:“俯瞰一下,让镜头稍微低一点,嗯,这边给个特写,看,这里有雪有狗,多有渔家的风采……”
敖文昌和杨秋莎聚在一起商量稿子,待会杨秋莎要对前者进行采访。
杨秋莎是名主播,文采斐然,在她的主持下很快就做出了一份通稿,待会敖文昌按照上面的指示来介绍鱼鲞即可。
不过她能给出的都是套话,具体细则还是得来询问敖沐阳。
等敖文昌背诵稿子的时候,她走过来找到敖沐阳问道:“敖主任,我刚才听文昌先生说,你们渔家认为最好吃的鱼鲞是船上晒出来的,是吗?”
敖沐阳说道:“这点确有其事,在渔船上晒鱼鲞用的鱼是最新鲜的,捞上来后宰杀了立马用海水过滤一遍,再用干净的淡水洗一洗,然后晾在船舱通风的地方就行了。用文艺点的话来说,那样晒出来的鱼鲞带着海水原有的味道,有一点点咸,有恰到好处的鲜味。”
“还有一点哩,”来看热闹的敖千文补充道,“晒鱼鲞不能靠光照,得靠阴干和风吹,你在院子里晒只能被动的等风来,你在船上晒的话,那风多给力?能更快的把鱼给晒干透,而且里外干透的均匀,这样不就更好吃了?”
杨秋莎若有所思的说道:“哦,还有这说法呀。”
敖沐阳问敖千文道:“千文叔,今年咱们船上有晒的鱼鲞吗?”
敖千文说道:“有,咋没有呢?十一月的时候我晒了好些。”
敖沐阳说道:“待会去挑拣点好的给毕导和杨老师他们带上,让他们回去尝尝咱龙头村的海船鱼鲞。”
杨秋莎急忙摆手道:“不用不用,敖主任您是误会我的意思了,我只是想以此来做个话题进行讲解而已。”
毕贤杰也说道:“敖主任,我们有规矩的,下乡的时候不能随便拿百姓的东西。不过你们要是有晒好的鱼鲞那准备一下,待会做几道菜展示一下,到时候我们剪辑一下,可以帮你们做个宣传。”
“这没问题。”敖沐阳痛快的说道,“拍节目的早准备出来了,我现在让人去给你们准备点做礼物拿回去,这也是给我们村里做宣传嘛。”
杨秋莎又问了一些关于晒制鱼鲞的窍门,敖沐阳说晒这东西没什么技术,只要天气合适、选址合适就行。
听了这话杨秋莎摇头,说不能这么介绍,必须得搞得接地气又有牌面才行。
敖沐阳想了想说这简单:“晒鱼鲞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要晒制出好鱼鲞,那得掌握非同一般的晒制技巧,晒得太干了会发油,失去原有香味,晒得湿了会回潮,保存时会长虫子。”
杨秋莎微笑道:“对,就是这样。”
丁少珍继续进行各种航拍,另外还找了两家晒场布置最像样的来做特写拍摄,毛一通开机,杨秋莎开始进行采访。
首先是介绍鱼鲞的来源,敖文昌侧对着摄像机侃侃而谈:“鱼鲞在渔家的饮食历史中出现很早,其制作史始于2500年前的吴王制鲞一说。”
“根据史书记载,公元前时期,吴王阖闾起兵征剿东夷人,在东沙洋面交战数月,军粮断绝。吴王命人焚香祈祷,只见东风起后,战船四周围满了数不尽的黄鱼,从而解了绝粮之危。回朝后,吴王思念黄鱼的鲜美。将士将晒干的黄鱼蒸上,大臣们一吃果然香美,纷纷问吴王这是何物?吴王也说不上来,他便写出了‘美下着鱼’四字,始创了‘鲞’字。就此,鱼鲞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1533.录制现场(3)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43093/902877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