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开辟新阵地
推荐阅读: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退下,让朕来、谁让他玩游戏王的!、死灵法师、火爆波长、裂天空骑、黄泉逆行、为什么它永无止境、黜龙、我也是异常生物、
阿托利亚看着木床上这位布衣的老人, 困惑地问:“很残酷吗?”
“他们杀了这么多人!”
“有谁不该死吗?”
老人慢慢松开了儿子的手,不可思议地瞪着他。
阿托利亚一如往常地开始他每天的工作, 不受一点影响。
战争残酷吗?当然的, 如果失败的是玛希城。
审判残忍吗?也是当然的。毕竟那么多的村民审判后被吊死,烧死, 被腰斩, 被挖心剖腹而死, 被马蹄践踏, 在砾石上拖死, 在他们的亲人和孩子面前被杀死……伯爵大人在赐予别人死亡恩典时真是大方又讲究。
他是一个贵族, 更是一个屠夫。他可以让别人去死, 那为什么别人不能杀了他呢?
劳博德说他正在变得像外邦人, 这对阿托利亚来说已经不能算指责,他确实在努力让自己像一个外邦人。比起更关心他能够占据什么位置,同什么人接触的父亲相比, 他更喜欢接纳他, 宽恕他,教导他并且赋予他责任的外邦人,他喜欢自己的师长和同伴, 同时也喜欢自己的工作。
他在拯救人。他从工作中确实地感受到这一点。
每天都有那么多的灾民来到新玛希城, 男人,女人,孩子和老人,每一天的灾民都比昨天的更虚弱, 更困苦,可想而知如今城外的灾情已经发展到了何等地步。他的工作组组长工作起来既严肃又充满同情,在她的带领下,阿托利亚的心肠也没有在繁琐的工作中变得坚硬,工业城输送的援助是这样稳定可靠,盲目信赖的他也完全没有粮食不足的忧虑,接待的灾民越多,他和其他人就越怜悯人们的苦难——如果没有“外邦人”,玛希城也未必能比他们好运,洪水、疫病、干旱和人祸,即便他们背靠布伯河,又能得到多少次命运的豁免?
他们是幸运的,而这份幸运并非来自旧玛希城人的虔诚和努力——也许那些归入新组织的兄弟盟和姐妹会成员有资格这么说,但其他人不过是随风飘萍。战争带来的惊恐和惶惑过去后,玛希城的旧居民发现他们比过去的任何时候都要更依赖“外邦人”了,他们没有直接面对过伯爵的残酷暴虐,却能够体会到一些那些迁居来此的村民的感情:伯爵是为杀人而来的。他要杀死外邦人,将他们彻底驱逐出去,还要将依附外邦人,为他们干过活的人都变作奴隶,而且是最下等的,连“人”都不算的——“我允诺给他们每人发一个奴隶。不需要用任何食物喂养,这些是可以吃的牲畜。”
而且他不是做不到——如果外邦人不是这般不讲道理的强大。
在过去,乡间的教士教导人们对神虔诚,对领主忠诚,奉捐和纳税都是他们生而为人应尽的义务;只要他们尽到足够的义务,领主自然就会庇护他们不受盗匪和邪魔侵犯;倘若能表达出足够的虔诚,教会也会帮助一位勤劳诚实的农民升入天国。在城市里他们干的事也差不多。
人的身份天生注定,一切秩序早已分明。世界就是这样运转的。
然而外邦人破坏了这种秩序和这种运转。他们并没有创造出一个新的神明去取代什么,他们只是给人们一个其他的选择,让在他们寒冷的时候,疾病的时候,饥饿和干渴的时候,除了死亡还有别的选择。
虽然人们并不是主动去选择了外邦人,但这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被选中了。
不过如果站在另一种立场上看,与其说他们是被选择了,不如说他们是被卷入了——当那个穿越空间和时间而来的灵魂决定实现他的意志时,或者说自他踏上这个星球的土地开始,风暴便已开始酝酿,并且如今仍在酝酿之中,它还在匀速地积累量变的能量,远未达到设计者期望的基础条件。只是将观察的尺度从广泛的人类社会缩小到具体的群体和个人时,身处其中的人由于精神的很大一部分要用于应对正在急剧变化的环境,很多人将那些“基础条件”当做了领导者以自身为标准设立的“理想目标”,可望但必须通过长久奋斗去触及,在他们仍保留着传统印记的思维中,工业联盟今日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将来它会更为强大,这种强大必将自行成长为圆满,既不需要再开拓也不需要再延伸,它会给予身处其中的人们永久的幸福,成为历史的最终形态。
“走到更广大的人群中去”是出于道德的动机而不是规律的必然,不是一种事物发展不可避免、不可或缺的过程。
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认知上的局限不会成为发展的阻碍,工业联盟会用它内在的发展需求改变人们思考的方式,同时要伴随大胆的尝试和正确的引导,所以云深问范天澜“人心是什么”。作为被他寄予了深切期待的“人”,范天澜要给他一个正式的回答。
这份答卷不是写在纸上的,它不会是一些单纯的生产数据,在玛希城,在布伯平原,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在“外邦人”带着使命而来,并开始践行之后,发生在这里所有生存和死亡,发展和败落都将是这份答卷的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人对他们正在参与的事业不会有明确的自觉,这是一种正常的情况,但正常并非合理——正常是规律发展到不同阶段时出现的状况,合理是人们想要将发展导向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在公审大会结束的第十日,第十三批支建人员到达的第三日,《学习报》正式在新玛希城发行。
初步发行三千份,内容落后工业城一至二期,发行对象是面向所有人。
奥比斯的贵族之子,赫曼·福格斯将是新玛希城实习记者之一。
由于时隔久远,大家可能已经忘了这个过场人物,所以下面对他的情况有一些赘述——
《学习报》是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份报纸,“记者”也是第一个出现在这世上的职业。作为一个奥比斯人,赫曼·福格斯成为记者有一些偶然,又有一些命运的必然。
新玛希城的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工业城的各项事务也在循序渐进,作为春季班的学生之一,刚刚结束考试的赫曼在外遣名录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那个时候他是有点意外的。申请书确实是他自己填写的,不过在心里他不认为自己能这么快来到新玛希城,就算他对工业城的了解还很粗浅,也知道能被挑中的必然是出色人物,好用□□速控制玛希城,就算对实习生的要求不那么高,他的身份也比他人多了一层阻碍:在工业城,他的贵族出身毫无意义,只是随船来得较早,比其他同样通过开拓支队来到联盟的奥比斯人多了一点时间,实质接受的仍是一样的教育,在冬季学期开始前,他的国家因为耻辱的战败不得不同工业联盟签订暂时的和平契约,他那还未真正起过作用就已被挑明的潜伏使命就更为尴尬了。
就算之前几个月他在生产队伍里的表现还过得去,离着称为“自己人”还差着不知道几千万里呢,何况他还没有对联盟表现过任何形式的忠诚。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联盟不考验人们的忠诚,联盟人自己似乎也不太在乎赫曼这些奥比斯人的忠诚,这让他们一开始有些战战兢兢,不过总的来说,他们在联盟内的生活并不算痛苦。被要求学习新的语言和文字,然后使用这两种工具学习更多复杂知识的痛苦不是真的痛苦。有很多人学得很艰难,因为来到联盟之前他们没有一点识字的基础,脑袋空如枯井,对世界的认识仅限于自己生存的小小环境,就算丢给他们一把磨快的镰刀,他们也不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赫曼也曾被割伤过小腿,却不妨碍他对这些人感到优越,他在语言和数学上是学得很快的,只有文字很难把握,可他既年轻又有求知的精神,总能够克服这些障碍,其他人可比他难多了。
只是这种小小的优越时常被联盟人耐心细致的扫盲工作压制。联盟有许多聪明又能干的人,赫曼时常服气他们的头脑和手脚,但他们没有一点骄傲,不仅乐意同人分享他们的学识和经验,对那些愚笨的人也从不轻易放弃,就像赫曼待过的生产队伍的那位队长,他也是田间扫盲班的老师,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教那些奴隶从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开始z,到能够计算出自己应得的酬劳。虽然他们也不是全然的和善,他们对那些贪懒又顽固的人也很有一套折腾的手段,赫曼倒是从来不觉得那些手段有什么残酷的,他只是感到困惑。
这样地去帮助他人,他们能得到什么额外的报酬吗?诚然这会让他们上头的人对他们多一些赞扬,但如此费心费力,能让他们多一些富贵和权力吗?
他的队长像看小孩子一样看着他,“如果非得那么说的话……你可以认为是的,我们能。”
赫曼狐疑地接受了他的说法,因为在他的观察中,他们的态度同常人为了利益的奋斗有相当的不同,他们那种帮助他人的热忱几乎是宗教式的,包括他们的言语也是。赫曼听那些老师和生产队伍的老手说,若不是术师将他智慧的光芒带到人间,他们也不过是这样蒙昧的人罢了,因此看见这些来到联盟的新人就像看见当初的自己——赫曼禁止自己去思考这种信仰,转而更加努力,很快就通过考试获得了进入工业城的资格。
虽然只是冬季的短学期,对他仍然是重要一步。然后他再接再厉,顺利升入下一学期,在春季期开始前,他们找到了他,温和地问他:“你还在给家里写信吗?”
赫曼口干舌燥,心跳如擂鼓。
所幸他们没有让他惊慌得太久,“你可以继续写下去,这不要紧。不过……”
他们说他既然已经有了在联盟生活的基础,可以把信写得更长一点。并且除了写信,他还可以选择另一种方式,让他的家族乃至奥比斯的整个统治阶层更多地了解联盟。
“把你的见闻和感受写成文字,我们会把它印在报纸上。他们都会看到的。”
那一天的谈话回来后,一整个晚上,赫曼握笔的手都在发抖。
报纸……他当然知道报纸是什么!它在工业城随处可见!
常见,然而绝非平凡。对赫曼来说,他所了解的报纸不仅仅是一份集合了文字和图画的出版物,一个“信息的载体”,它更是工业联盟这个异形文明伸进人们思想的触须,将人们的灵魂照它需要的样子重新塑造,即使它的大多数内容看起来是相当无害的。
在离开奥比斯之前,赫曼接受了王国最聪明的人的教导,他们灌输给他洞查人心的智慧,使他能够看破虚妄,无论目睹什么样的光怪陆离都坚守本心,不受异端邪说侵袭。所以,即使赫曼把做间谍的事业干得相当失败,他的意志依旧顽强,不像那些愚痴之人,蒙受一点恩惠就盲目崇拜,将过去的一切都抛弃。虽然从生产队来到工业城后,他也曾为这座城市震撼,既为这座城市本身的宏伟梦幻,也为秩序井然地生活在此地的诸色人等——他从未见过这样多的种族能在一个地方平等共处,并齐心协力去完成一项事业。这座威严又美丽的城市向他呈现了许多在奥比斯难以想象的气象,但她诸多的不可思议中,最令他动摇,又最令他困扰的,还是联盟的学校。
“知识是高贵者的花园”,总是被身份和财富的高墙环绕,在生产队时,赫曼还能安慰自己扫盲教育最终不过是为了更多地获取奴隶的产出,但当他直面那座从稚子到老妪都平等授予知识的庞大建筑时,他灵魂深处的顽固壁垒动摇了。
任何创建了这座学校的人都是伟大的。承认那位术师大人及其追随者的强大非常容易,但是要赫曼承认那些侵略了自己国家的人拥有比他们更高的道德,对他来说不啻于对国家和家族的背叛,这是他绝不退让的底限,他可以不惜性命去守护。但不知联盟人是否有窥视人心的异能,赫曼这份誓血的决心同样没有一点表现的机会,他们要赫曼为报纸写作,却并不是要他用文字表示对他们的臣服。
他们既不要他的忏悔,也不要他的歌颂,他们只要他的“真实”。
他在这里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他在这里生活了好多个月,觉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他在劳动和学习中见到了这么多联盟改造人和自然的工作,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又为什么认为这是对的,那是错的?他什么都可以写,像写日记那样写,像写信那样写,也可以像写书那样写,他还可以像代表他的国家那样写。
赫曼几乎窒息——
——天啦!代表他的国家!
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小小的,奥比斯某个不十分紧要家族的平凡次子而已啊!联盟人登陆奥比斯之前,他人生最高远的理想,也不过是用一生去完成一本见闻录,能够在家族传承两百年,有几百人读过,在他活着的时候或者死后,某些法师或者学者撰写著作时会引用他的一两条记述而已,他怎么敢望妄想这个孱弱无知的自己能代表国王和所有的贵族去评述联盟人呢?赫曼羞怯了,退缩了。
但是他没有拒绝。
他不承认自己受联盟影响,不知不觉有了转变,可是——可是,如果放下那点精心维护的仇恨去想一想,哪怕只作为赫曼这样一个单纯的个人的身份,能让自己的文字没有阻碍地出现在这世界的第一份印刷刊物上,而这份刊物每一期至少要制作一万份,被数量比这至少多两倍的人反复阅读,这难道不是另一种留名历史的方式吗?在和平的契约签订后,《学习报》已经进入了奥比斯,他可能不再是一个家族里的异类,他的言语和思想能够进入数以万计的头脑,并在那些被联盟人控制的领域投下自己的影子。一想到这一点,赫曼的内心就被激昂奋进的情绪充斥,但谨慎犹疑的本能又在拉扯着他的手脚,终于在得知联盟人也向其他奥比斯的新移民约稿时,他放下了最后的矜持。
赫曼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学习报》的特约作者。
他一共在五期报纸上发表了五篇文章,每一次的写作都十分艰辛——大量地阅读(联盟人几乎完全复制了奥比斯的国家图书馆),惶恐地选题,辛勤地写作,忍着羞耻心讨教,一次又一次修改,连吃饭都心不在焉,夜夜辗转反侧,最终忐忑不安地捧出成品。他努力让自己显得像一个有学识的人,既是有品格的贵族,又是有理性的信徒,想让联盟人看到奥比斯人既不愚昧,也不狭隘,他们有自己的对世界的认识,他们生活在对他们来说最稳定的秩序之中。
他的这些奋斗也确实是有成效的,作为《学习报》第一个非联盟立场的作者,赫曼那些为奥比斯辩护,评议开拓支队的文章确实在城市中引起了一些波澜,每当他在路上听到有人在谈论他的文章时,脚步总是如逃亡般带着他离去,只有拉长的耳朵努力留在原地。即使在发表之前他已经得到了一些很宝贵的认可,对发表之后的质疑也做过反复的准备,但当非议和质疑纷至沓来时,他仍不止一次地懊悔自己的轻佻狂妄招来了这样多的烦恼,这个年轻人一生从未承受过这样大的压力,当他面对堆满桌面的来自他方的信件,其中不知道有多少驳斥和挑剔时,心情之紧张远远超过当初他从伯爵手中接受那份使命。
不过他每次懊悔都不会太久,因为他实在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首先他还得学习,一些实践他可以不必参与,日常学业却不能打一点折扣;其次,他得回信。不必全部回复,但哪怕只去反驳三四人的观点,也足够占据赫曼的大部分空闲了,何况那些被他反驳的人还会继续写信来同他辩论,有些信件第二天就能送到他的面前,毕竟工业城的交通很便捷,有些因为寄信人身处别的正在建设的城市,来得慢很多,但语气更严肃,内容更有条理,并伴有许多充满说服力的实例;其次,《学习报》三日一期,最少三期日程内他要交出下一篇文章。在提笔前,赫曼觉得心中有无数话语要像泉水一样喷涌,在落纸后,他又总是感到穷人搜刮锅底一样的窘迫,最初那些豪迈的理想得不到足够的信心滋养,越来越萎缩,已经在精神的角落奄奄一息,而每当赫曼脑力贫瘠,那些信件,那些同样刊载在报纸上的“异端邪说”就会对他的心灵趁虚而入。
他想要固守的那些观念在宗教和王权共同统治的旧世界里是能够自圆其说的,但在术师为人们打开的这个新世界里,几乎没有一条能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在精神上,这里的人们既不承认自己生负罪孽,否认有一个全然超脱的全能存在(“术师说他认为没有,那就是没有”),也不接受任何的血脉学说,他们嘲讽国王最重要的器官不是大脑而是“那根能立起来就行的玩意儿”;在物质上,在工业城和工业联盟这样动力澎湃的庞然大物面前,所有“不合常理”“不是正途”“不可长久”的论述都是虚弱的自我欺瞒。因为他写作的需要,联盟人给赫曼提供了一些书本和课堂上没有的数据,并允许他亲身去验证某些资料的真实。赫曼可以不相信联盟人的话语,却不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许多事物常因未知而可怕,工业联盟却让人越了解越觉得可怕。
这样多的粮食,和这样多的钢铁……哪一个普通人站在那群山般的仓库前不会颤抖呢?倘若不是理智仍存,赫曼简直要质问那带他来到这里的联盟人,他们如果不是想征服世界,为何要积累这样丧心病狂的力量?并且这力量还在无止境地增长!
因而他的文章越写越畏怯,越写越艰难。无论落在纸上的统治模型如何完美,思想只有通过物质的杠杆才能撬动世界,哪怕赫曼还能够反击联盟人明明是用“术师”取代了正信,却认为人的灵魂不需要非凡力量的支撑是自欺欺人,但他也不能够再说服自己,相信一个用“正确”方式治理的国家在任何一个地方能胜过如今的工业联盟。这种矛盾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他的文字中,他的笔友感觉到了,更热情地在信中劝他放下成见,拥抱真理;奥比斯那些支持他的贵族也同样感觉到了,他们对他的不堪造就十分恼火,甚至派人去开拓支队的营地,通过无线电通讯将赫曼传过去无情斥责了一顿。再然后,他们告诉赫曼不必再写了,要他将“正信人”这个名字交给奥比斯真正有智慧的人,由他们来同联盟人战斗。
赫曼羞愧不已,但千斤重担被人接过,他又觉得轻松。然后他看着“真正的奥比斯人”一边抵抗工业联盟的经济和领土侵略,一边对抗他们的思想腐蚀,就像看着手握□□的骑士对抗钢铁机械。
……如果我能去新玛希城,也许能得到一些问题的解答,和暂时的解脱。
赫曼想。
然后联盟人又问他:“你觉得做一个记录者如何?”
“他们杀了这么多人!”
“有谁不该死吗?”
老人慢慢松开了儿子的手,不可思议地瞪着他。
阿托利亚一如往常地开始他每天的工作, 不受一点影响。
战争残酷吗?当然的, 如果失败的是玛希城。
审判残忍吗?也是当然的。毕竟那么多的村民审判后被吊死,烧死, 被腰斩, 被挖心剖腹而死, 被马蹄践踏, 在砾石上拖死, 在他们的亲人和孩子面前被杀死……伯爵大人在赐予别人死亡恩典时真是大方又讲究。
他是一个贵族, 更是一个屠夫。他可以让别人去死, 那为什么别人不能杀了他呢?
劳博德说他正在变得像外邦人, 这对阿托利亚来说已经不能算指责,他确实在努力让自己像一个外邦人。比起更关心他能够占据什么位置,同什么人接触的父亲相比, 他更喜欢接纳他, 宽恕他,教导他并且赋予他责任的外邦人,他喜欢自己的师长和同伴, 同时也喜欢自己的工作。
他在拯救人。他从工作中确实地感受到这一点。
每天都有那么多的灾民来到新玛希城, 男人,女人,孩子和老人,每一天的灾民都比昨天的更虚弱, 更困苦,可想而知如今城外的灾情已经发展到了何等地步。他的工作组组长工作起来既严肃又充满同情,在她的带领下,阿托利亚的心肠也没有在繁琐的工作中变得坚硬,工业城输送的援助是这样稳定可靠,盲目信赖的他也完全没有粮食不足的忧虑,接待的灾民越多,他和其他人就越怜悯人们的苦难——如果没有“外邦人”,玛希城也未必能比他们好运,洪水、疫病、干旱和人祸,即便他们背靠布伯河,又能得到多少次命运的豁免?
他们是幸运的,而这份幸运并非来自旧玛希城人的虔诚和努力——也许那些归入新组织的兄弟盟和姐妹会成员有资格这么说,但其他人不过是随风飘萍。战争带来的惊恐和惶惑过去后,玛希城的旧居民发现他们比过去的任何时候都要更依赖“外邦人”了,他们没有直接面对过伯爵的残酷暴虐,却能够体会到一些那些迁居来此的村民的感情:伯爵是为杀人而来的。他要杀死外邦人,将他们彻底驱逐出去,还要将依附外邦人,为他们干过活的人都变作奴隶,而且是最下等的,连“人”都不算的——“我允诺给他们每人发一个奴隶。不需要用任何食物喂养,这些是可以吃的牲畜。”
而且他不是做不到——如果外邦人不是这般不讲道理的强大。
在过去,乡间的教士教导人们对神虔诚,对领主忠诚,奉捐和纳税都是他们生而为人应尽的义务;只要他们尽到足够的义务,领主自然就会庇护他们不受盗匪和邪魔侵犯;倘若能表达出足够的虔诚,教会也会帮助一位勤劳诚实的农民升入天国。在城市里他们干的事也差不多。
人的身份天生注定,一切秩序早已分明。世界就是这样运转的。
然而外邦人破坏了这种秩序和这种运转。他们并没有创造出一个新的神明去取代什么,他们只是给人们一个其他的选择,让在他们寒冷的时候,疾病的时候,饥饿和干渴的时候,除了死亡还有别的选择。
虽然人们并不是主动去选择了外邦人,但这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被选中了。
不过如果站在另一种立场上看,与其说他们是被选择了,不如说他们是被卷入了——当那个穿越空间和时间而来的灵魂决定实现他的意志时,或者说自他踏上这个星球的土地开始,风暴便已开始酝酿,并且如今仍在酝酿之中,它还在匀速地积累量变的能量,远未达到设计者期望的基础条件。只是将观察的尺度从广泛的人类社会缩小到具体的群体和个人时,身处其中的人由于精神的很大一部分要用于应对正在急剧变化的环境,很多人将那些“基础条件”当做了领导者以自身为标准设立的“理想目标”,可望但必须通过长久奋斗去触及,在他们仍保留着传统印记的思维中,工业联盟今日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将来它会更为强大,这种强大必将自行成长为圆满,既不需要再开拓也不需要再延伸,它会给予身处其中的人们永久的幸福,成为历史的最终形态。
“走到更广大的人群中去”是出于道德的动机而不是规律的必然,不是一种事物发展不可避免、不可或缺的过程。
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认知上的局限不会成为发展的阻碍,工业联盟会用它内在的发展需求改变人们思考的方式,同时要伴随大胆的尝试和正确的引导,所以云深问范天澜“人心是什么”。作为被他寄予了深切期待的“人”,范天澜要给他一个正式的回答。
这份答卷不是写在纸上的,它不会是一些单纯的生产数据,在玛希城,在布伯平原,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在“外邦人”带着使命而来,并开始践行之后,发生在这里所有生存和死亡,发展和败落都将是这份答卷的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人对他们正在参与的事业不会有明确的自觉,这是一种正常的情况,但正常并非合理——正常是规律发展到不同阶段时出现的状况,合理是人们想要将发展导向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在公审大会结束的第十日,第十三批支建人员到达的第三日,《学习报》正式在新玛希城发行。
初步发行三千份,内容落后工业城一至二期,发行对象是面向所有人。
奥比斯的贵族之子,赫曼·福格斯将是新玛希城实习记者之一。
由于时隔久远,大家可能已经忘了这个过场人物,所以下面对他的情况有一些赘述——
《学习报》是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份报纸,“记者”也是第一个出现在这世上的职业。作为一个奥比斯人,赫曼·福格斯成为记者有一些偶然,又有一些命运的必然。
新玛希城的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工业城的各项事务也在循序渐进,作为春季班的学生之一,刚刚结束考试的赫曼在外遣名录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那个时候他是有点意外的。申请书确实是他自己填写的,不过在心里他不认为自己能这么快来到新玛希城,就算他对工业城的了解还很粗浅,也知道能被挑中的必然是出色人物,好用□□速控制玛希城,就算对实习生的要求不那么高,他的身份也比他人多了一层阻碍:在工业城,他的贵族出身毫无意义,只是随船来得较早,比其他同样通过开拓支队来到联盟的奥比斯人多了一点时间,实质接受的仍是一样的教育,在冬季学期开始前,他的国家因为耻辱的战败不得不同工业联盟签订暂时的和平契约,他那还未真正起过作用就已被挑明的潜伏使命就更为尴尬了。
就算之前几个月他在生产队伍里的表现还过得去,离着称为“自己人”还差着不知道几千万里呢,何况他还没有对联盟表现过任何形式的忠诚。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联盟不考验人们的忠诚,联盟人自己似乎也不太在乎赫曼这些奥比斯人的忠诚,这让他们一开始有些战战兢兢,不过总的来说,他们在联盟内的生活并不算痛苦。被要求学习新的语言和文字,然后使用这两种工具学习更多复杂知识的痛苦不是真的痛苦。有很多人学得很艰难,因为来到联盟之前他们没有一点识字的基础,脑袋空如枯井,对世界的认识仅限于自己生存的小小环境,就算丢给他们一把磨快的镰刀,他们也不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赫曼也曾被割伤过小腿,却不妨碍他对这些人感到优越,他在语言和数学上是学得很快的,只有文字很难把握,可他既年轻又有求知的精神,总能够克服这些障碍,其他人可比他难多了。
只是这种小小的优越时常被联盟人耐心细致的扫盲工作压制。联盟有许多聪明又能干的人,赫曼时常服气他们的头脑和手脚,但他们没有一点骄傲,不仅乐意同人分享他们的学识和经验,对那些愚笨的人也从不轻易放弃,就像赫曼待过的生产队伍的那位队长,他也是田间扫盲班的老师,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教那些奴隶从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开始z,到能够计算出自己应得的酬劳。虽然他们也不是全然的和善,他们对那些贪懒又顽固的人也很有一套折腾的手段,赫曼倒是从来不觉得那些手段有什么残酷的,他只是感到困惑。
这样地去帮助他人,他们能得到什么额外的报酬吗?诚然这会让他们上头的人对他们多一些赞扬,但如此费心费力,能让他们多一些富贵和权力吗?
他的队长像看小孩子一样看着他,“如果非得那么说的话……你可以认为是的,我们能。”
赫曼狐疑地接受了他的说法,因为在他的观察中,他们的态度同常人为了利益的奋斗有相当的不同,他们那种帮助他人的热忱几乎是宗教式的,包括他们的言语也是。赫曼听那些老师和生产队伍的老手说,若不是术师将他智慧的光芒带到人间,他们也不过是这样蒙昧的人罢了,因此看见这些来到联盟的新人就像看见当初的自己——赫曼禁止自己去思考这种信仰,转而更加努力,很快就通过考试获得了进入工业城的资格。
虽然只是冬季的短学期,对他仍然是重要一步。然后他再接再厉,顺利升入下一学期,在春季期开始前,他们找到了他,温和地问他:“你还在给家里写信吗?”
赫曼口干舌燥,心跳如擂鼓。
所幸他们没有让他惊慌得太久,“你可以继续写下去,这不要紧。不过……”
他们说他既然已经有了在联盟生活的基础,可以把信写得更长一点。并且除了写信,他还可以选择另一种方式,让他的家族乃至奥比斯的整个统治阶层更多地了解联盟。
“把你的见闻和感受写成文字,我们会把它印在报纸上。他们都会看到的。”
那一天的谈话回来后,一整个晚上,赫曼握笔的手都在发抖。
报纸……他当然知道报纸是什么!它在工业城随处可见!
常见,然而绝非平凡。对赫曼来说,他所了解的报纸不仅仅是一份集合了文字和图画的出版物,一个“信息的载体”,它更是工业联盟这个异形文明伸进人们思想的触须,将人们的灵魂照它需要的样子重新塑造,即使它的大多数内容看起来是相当无害的。
在离开奥比斯之前,赫曼接受了王国最聪明的人的教导,他们灌输给他洞查人心的智慧,使他能够看破虚妄,无论目睹什么样的光怪陆离都坚守本心,不受异端邪说侵袭。所以,即使赫曼把做间谍的事业干得相当失败,他的意志依旧顽强,不像那些愚痴之人,蒙受一点恩惠就盲目崇拜,将过去的一切都抛弃。虽然从生产队来到工业城后,他也曾为这座城市震撼,既为这座城市本身的宏伟梦幻,也为秩序井然地生活在此地的诸色人等——他从未见过这样多的种族能在一个地方平等共处,并齐心协力去完成一项事业。这座威严又美丽的城市向他呈现了许多在奥比斯难以想象的气象,但她诸多的不可思议中,最令他动摇,又最令他困扰的,还是联盟的学校。
“知识是高贵者的花园”,总是被身份和财富的高墙环绕,在生产队时,赫曼还能安慰自己扫盲教育最终不过是为了更多地获取奴隶的产出,但当他直面那座从稚子到老妪都平等授予知识的庞大建筑时,他灵魂深处的顽固壁垒动摇了。
任何创建了这座学校的人都是伟大的。承认那位术师大人及其追随者的强大非常容易,但是要赫曼承认那些侵略了自己国家的人拥有比他们更高的道德,对他来说不啻于对国家和家族的背叛,这是他绝不退让的底限,他可以不惜性命去守护。但不知联盟人是否有窥视人心的异能,赫曼这份誓血的决心同样没有一点表现的机会,他们要赫曼为报纸写作,却并不是要他用文字表示对他们的臣服。
他们既不要他的忏悔,也不要他的歌颂,他们只要他的“真实”。
他在这里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他在这里生活了好多个月,觉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他在劳动和学习中见到了这么多联盟改造人和自然的工作,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又为什么认为这是对的,那是错的?他什么都可以写,像写日记那样写,像写信那样写,也可以像写书那样写,他还可以像代表他的国家那样写。
赫曼几乎窒息——
——天啦!代表他的国家!
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小小的,奥比斯某个不十分紧要家族的平凡次子而已啊!联盟人登陆奥比斯之前,他人生最高远的理想,也不过是用一生去完成一本见闻录,能够在家族传承两百年,有几百人读过,在他活着的时候或者死后,某些法师或者学者撰写著作时会引用他的一两条记述而已,他怎么敢望妄想这个孱弱无知的自己能代表国王和所有的贵族去评述联盟人呢?赫曼羞怯了,退缩了。
但是他没有拒绝。
他不承认自己受联盟影响,不知不觉有了转变,可是——可是,如果放下那点精心维护的仇恨去想一想,哪怕只作为赫曼这样一个单纯的个人的身份,能让自己的文字没有阻碍地出现在这世界的第一份印刷刊物上,而这份刊物每一期至少要制作一万份,被数量比这至少多两倍的人反复阅读,这难道不是另一种留名历史的方式吗?在和平的契约签订后,《学习报》已经进入了奥比斯,他可能不再是一个家族里的异类,他的言语和思想能够进入数以万计的头脑,并在那些被联盟人控制的领域投下自己的影子。一想到这一点,赫曼的内心就被激昂奋进的情绪充斥,但谨慎犹疑的本能又在拉扯着他的手脚,终于在得知联盟人也向其他奥比斯的新移民约稿时,他放下了最后的矜持。
赫曼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学习报》的特约作者。
他一共在五期报纸上发表了五篇文章,每一次的写作都十分艰辛——大量地阅读(联盟人几乎完全复制了奥比斯的国家图书馆),惶恐地选题,辛勤地写作,忍着羞耻心讨教,一次又一次修改,连吃饭都心不在焉,夜夜辗转反侧,最终忐忑不安地捧出成品。他努力让自己显得像一个有学识的人,既是有品格的贵族,又是有理性的信徒,想让联盟人看到奥比斯人既不愚昧,也不狭隘,他们有自己的对世界的认识,他们生活在对他们来说最稳定的秩序之中。
他的这些奋斗也确实是有成效的,作为《学习报》第一个非联盟立场的作者,赫曼那些为奥比斯辩护,评议开拓支队的文章确实在城市中引起了一些波澜,每当他在路上听到有人在谈论他的文章时,脚步总是如逃亡般带着他离去,只有拉长的耳朵努力留在原地。即使在发表之前他已经得到了一些很宝贵的认可,对发表之后的质疑也做过反复的准备,但当非议和质疑纷至沓来时,他仍不止一次地懊悔自己的轻佻狂妄招来了这样多的烦恼,这个年轻人一生从未承受过这样大的压力,当他面对堆满桌面的来自他方的信件,其中不知道有多少驳斥和挑剔时,心情之紧张远远超过当初他从伯爵手中接受那份使命。
不过他每次懊悔都不会太久,因为他实在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首先他还得学习,一些实践他可以不必参与,日常学业却不能打一点折扣;其次,他得回信。不必全部回复,但哪怕只去反驳三四人的观点,也足够占据赫曼的大部分空闲了,何况那些被他反驳的人还会继续写信来同他辩论,有些信件第二天就能送到他的面前,毕竟工业城的交通很便捷,有些因为寄信人身处别的正在建设的城市,来得慢很多,但语气更严肃,内容更有条理,并伴有许多充满说服力的实例;其次,《学习报》三日一期,最少三期日程内他要交出下一篇文章。在提笔前,赫曼觉得心中有无数话语要像泉水一样喷涌,在落纸后,他又总是感到穷人搜刮锅底一样的窘迫,最初那些豪迈的理想得不到足够的信心滋养,越来越萎缩,已经在精神的角落奄奄一息,而每当赫曼脑力贫瘠,那些信件,那些同样刊载在报纸上的“异端邪说”就会对他的心灵趁虚而入。
他想要固守的那些观念在宗教和王权共同统治的旧世界里是能够自圆其说的,但在术师为人们打开的这个新世界里,几乎没有一条能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在精神上,这里的人们既不承认自己生负罪孽,否认有一个全然超脱的全能存在(“术师说他认为没有,那就是没有”),也不接受任何的血脉学说,他们嘲讽国王最重要的器官不是大脑而是“那根能立起来就行的玩意儿”;在物质上,在工业城和工业联盟这样动力澎湃的庞然大物面前,所有“不合常理”“不是正途”“不可长久”的论述都是虚弱的自我欺瞒。因为他写作的需要,联盟人给赫曼提供了一些书本和课堂上没有的数据,并允许他亲身去验证某些资料的真实。赫曼可以不相信联盟人的话语,却不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许多事物常因未知而可怕,工业联盟却让人越了解越觉得可怕。
这样多的粮食,和这样多的钢铁……哪一个普通人站在那群山般的仓库前不会颤抖呢?倘若不是理智仍存,赫曼简直要质问那带他来到这里的联盟人,他们如果不是想征服世界,为何要积累这样丧心病狂的力量?并且这力量还在无止境地增长!
因而他的文章越写越畏怯,越写越艰难。无论落在纸上的统治模型如何完美,思想只有通过物质的杠杆才能撬动世界,哪怕赫曼还能够反击联盟人明明是用“术师”取代了正信,却认为人的灵魂不需要非凡力量的支撑是自欺欺人,但他也不能够再说服自己,相信一个用“正确”方式治理的国家在任何一个地方能胜过如今的工业联盟。这种矛盾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他的文字中,他的笔友感觉到了,更热情地在信中劝他放下成见,拥抱真理;奥比斯那些支持他的贵族也同样感觉到了,他们对他的不堪造就十分恼火,甚至派人去开拓支队的营地,通过无线电通讯将赫曼传过去无情斥责了一顿。再然后,他们告诉赫曼不必再写了,要他将“正信人”这个名字交给奥比斯真正有智慧的人,由他们来同联盟人战斗。
赫曼羞愧不已,但千斤重担被人接过,他又觉得轻松。然后他看着“真正的奥比斯人”一边抵抗工业联盟的经济和领土侵略,一边对抗他们的思想腐蚀,就像看着手握□□的骑士对抗钢铁机械。
……如果我能去新玛希城,也许能得到一些问题的解答,和暂时的解脱。
赫曼想。
然后联盟人又问他:“你觉得做一个记录者如何?”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48522/290536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