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武昌府(一)
推荐阅读: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退下,让朕来、谁让他玩游戏王的!、死灵法师、火爆波长、裂天空骑、黄泉逆行、为什么它永无止境、黜龙、我也是异常生物、
1698年9月2日,南市码头。
贺统一脸疲惫地进了一座临街的宅子。宅子位于黄金地段,附近商铺、酒肆、客栈云集,各地乃至各国商人云集,大量货物和金钱在此流通,是武昌城一等一的繁华所在。
贺统的宅子不大,年岁也有些久远,是他父亲贺道宁还在世时置办的。那会南市码头还没这么繁荣,地价较低——当然也只是相对现在而言——在买下了这块原本是一家油铺的宅子后,贺家便花钱将其推平,盖了一座前后两进的宅子,供自家人来往居住。
在那个年代,贺家为了采购东岸军械的事情,经常跑南市码头。作为贺家的长子,贺统常年领兵在外,与清军在秦、楚、豫三省交界处捉迷藏,时不时打一些规模在数百人、数千人的战斗。偶有几次闲暇,他也亲自带人到南市码头,与经营军火贸易的台湾银行的代表聊一聊,顺便看看新来的大炮的成色。
那时贺统就住在这座宅子内。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夜色降临后,登上自家宅子三楼的房顶,俯瞰码头附近的万家灯火。在那一刻,他仿佛觉得自己是这座城市的主人一般,那感觉无法用语言描述。
只是他也知道这是在臆想。武昌府是袁家的地盘,传了两代人了,兵强马壮,豪富无比。当然与川中的刘家以及长沙的李家比起来,袁家也好,贺家也罢,其实都是小角色。听起来很伤人,但却是实话。
袁家老爷子袁保已经去世了。现在接管家业的是二子袁金忠,他是在兄长病死于云南之后上位的,被朝廷任命为右营权将军、陈国公。袁金忠那个英明神武的兄长死于云南,当时他跟着郝平讨伐云南叛乱,因为水土不服而病死。对这件事,老陈国公袁保在世时一直心气难平,却也无可奈何,毕竟袁家没有实力与长沙掰腕子。
贺、袁两家的关系一直非常好,两位老爷子年轻时一起去宁波接受东国人军事训练,随后在漫长的岁月里又互相扶持,可谓世交。贺统与袁金忠关系也不错,一起喝过几次酒,也在北方战场合作战斗过。贺统这次从长沙回来,路过武昌时,去陈国公府上拜会,不过却没见到人,因为袁金忠去江北巡视诸寨去了。
贺统并不失望,以两家如今同病相怜的关系,不需要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随后他在南市码头住了下来,期间与台湾银行的代表见了两次面,订下了八十门火炮的生意,并付了三分之一的定金。
郧阳府地处前线,境内山多地少,较为贫穷。买这八十门火炮,其实也是咬牙硬撑的。没办法,现在军队就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没有军队,他什么都不是。说不得,朝廷就把郧阳府收归直辖了。别以为这没有可能,这几年,长沙方面借口南征耗费太多,停了一半对郧阳府的协饷及军事物资的发放。这还不算,皇帝还亲自下旨,把贺家名下顶峰时近五万人的军队给缩编成了三万余。贺统新上位,根基不是很稳,再加上也没实力跟朝廷叫板,因此最后生生忍下了这口气。
军队数量变少了,那么质量可就要提上去了,不然以后还不是随意任人揉捏?对于这一点,贺统认识得非常清楚。因此,这次与东岸人做生意,他私人也补贴了不少,务求麾下军队整体实力不至于下降得过快。
这还不算,他还请求台湾银行帮忙递话,请求登莱方面协助建立一所军事培训机构,培养自己的军官。这也是他去长沙后生出的主意,因为他参观了长沙陆军中学,对这所大顺兵部创立的学校非常感慨。
该校招收了1520岁学生500人,开设外语、步兵操典、野外要务令、工作教范、技击、泅水、马术、野外工作、打把等科目,每天上课8小时,学制四年半(其中入营实习半年),以大批量培养合格的基层军事人才。
此外,李来亨还下令军中各部撤销随营学校编制,统一整合起来,创办了南昌将弁学堂,科目、学制与长沙陆军中学相仿,学员数量为600人。毫无疑问,这又是一所培养基层军官的机构,一旦大成的话,每年可以为大顺朝廷提供千余名军事人才,充实各部之中。不但可以缓解新式军事人才不足的窘境,还可以加强朝廷对各部的控制力,可谓一举两得。
说实话,贺统对此还是有些担心的。别看四川的刘忠贵现在搞得风生水起的,但朝廷的实力一直在稳步增长,不单单是经济上的,军事上也越来越呈现对各路诸侯的碾压态势。朝廷控制的后营、中营及前营三部,目前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人,且多有战斗经验,装备精良,士气不错。四川的左营,别看也有十万之众,声势不小,且战斗经验也很丰富,但就装备及军队正规化建设而言,还是大大不如的。尤其是这个军队正规化建设,大家学的都是东国人,但因为要耗费巨额资金建立包括陆军小学、陆军中学、参谋学校、军事研究院、军事情报学校等机构,除了长沙朝廷外,各路诸侯都做不到这一点。
以贺统的郧阳府为例,至今只有几所陆军小学,教员水平也不高,多是军中退下来的干部,打字不是一个,脾气还暴躁,更没耐心教学,这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贺统不是不懂这里面的道理,但他没钱,也没教学资源,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廷在这方面越走越远。
说到底,一切要靠钱来说话。地盘不大,经济不行,干什么都不成!武昌还好,坐拥长江水运之便利,“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南洋、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呈现出南北商货对流的繁盛气象。正如时人所描述的,“(湖北)其地跨有江汉,武昌为都会,郧襄上通秦梁德黄,下临吴越,襟顾巴蜀,屏捍云贵郴桂,通五岭入八闽,其民寡于积聚,多行贾四方,四方之贾亦云集焉”。但即便是拥有武昌这么一块风水宝地,右营权将军、陈国公袁金忠亦觉得很吃力。他不但要养着麾下六七万军队,还要在江北与清军对峙,经济上捉襟见肘。不然的话,当初也不会铁了心入股大发永航运字号赚钱了,实在是穷!
与贺统所部一样,袁金忠这两年收到的来自长沙的枪炮、甲具、子药、布帛、马匹的援助是一年不如一年,饷银也直降四成,军费亏空甚大。据说,他最近也在酝酿着裁军,把总兵力控制到五万人左右,以减少一点财政上的压力。但这其实无异于饮鸩止渴,军队少了,朝廷还能对你像以前那么客气吗?就像朝廷最近想向刘忠贵控制的半个云南派遣知县、知府一样,一旦你右营不行了,焉知朝廷不会想着吞下武昌府这块肥肉?
都难啊!贺统叹了口气。那边的战事早就平息了,大批朝廷官军已陆续返回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下一步,待休养生息数年后,北伐的动议就又要被人提起了吧?到了那时候,郧阳、武昌、四川三个与清国接壤的地方割据政权,大概是第一个倒霉的。届时,一旦与屯驻在襄阳、汉中的清军交火,他们这十几万人马,必然是第一轮遭殃的,人员死伤惨重自不必说,这物资消耗也会大得惊人。真到了那地步,长沙朝廷想拿捏他们就更简单了。单一个物资援助,就可以卡住他们脖子,让他们不得不屈服。
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啊!贺统又深深地叹了口气,父祖两代人传下来的基业,搞不好就在这场大战中灰飞烟灭了。但不打也不行,长沙方面握有大义名份,各地绅民也会对他们踟蹰不进有意见。真到了那地步,朝廷直接拿下他贺统,换个人来统兵又如何?你还能投降了鞑清不成?
要知道,现在可不比以前了,朝廷多年来一直大肆宣扬满清的无道,打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以至于各地民众对此都颇为认可。尤其是这些年各地大办新政,读书的人是越来越多,这人一读书啊,就对所谓的家国大义越是推崇。像眼前的武昌府,很多年轻一点的军人、巡警、官员都是从新式学堂毕业的,他们对恢复汉家山河可是十万分的同意呢,这基本上就堵死了你投降满清的道路。更何况,贺统也不想投降满清,他只是想做过割据的土霸王罢了。
满清刚刚剿灭噶尔丹,正在休养生息之中。我大顺也刚刚灭了南明,同样在休养生息之中。但这种休养生息,其实用不了太长时间的,或许三年,或许五年,南北大战总要爆发的。在这汹汹大势之下,他一个民穷地瘠的郧阳府,又怎么能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呢?
一切,都是命!
贺统一脸疲惫地进了一座临街的宅子。宅子位于黄金地段,附近商铺、酒肆、客栈云集,各地乃至各国商人云集,大量货物和金钱在此流通,是武昌城一等一的繁华所在。
贺统的宅子不大,年岁也有些久远,是他父亲贺道宁还在世时置办的。那会南市码头还没这么繁荣,地价较低——当然也只是相对现在而言——在买下了这块原本是一家油铺的宅子后,贺家便花钱将其推平,盖了一座前后两进的宅子,供自家人来往居住。
在那个年代,贺家为了采购东岸军械的事情,经常跑南市码头。作为贺家的长子,贺统常年领兵在外,与清军在秦、楚、豫三省交界处捉迷藏,时不时打一些规模在数百人、数千人的战斗。偶有几次闲暇,他也亲自带人到南市码头,与经营军火贸易的台湾银行的代表聊一聊,顺便看看新来的大炮的成色。
那时贺统就住在这座宅子内。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夜色降临后,登上自家宅子三楼的房顶,俯瞰码头附近的万家灯火。在那一刻,他仿佛觉得自己是这座城市的主人一般,那感觉无法用语言描述。
只是他也知道这是在臆想。武昌府是袁家的地盘,传了两代人了,兵强马壮,豪富无比。当然与川中的刘家以及长沙的李家比起来,袁家也好,贺家也罢,其实都是小角色。听起来很伤人,但却是实话。
袁家老爷子袁保已经去世了。现在接管家业的是二子袁金忠,他是在兄长病死于云南之后上位的,被朝廷任命为右营权将军、陈国公。袁金忠那个英明神武的兄长死于云南,当时他跟着郝平讨伐云南叛乱,因为水土不服而病死。对这件事,老陈国公袁保在世时一直心气难平,却也无可奈何,毕竟袁家没有实力与长沙掰腕子。
贺、袁两家的关系一直非常好,两位老爷子年轻时一起去宁波接受东国人军事训练,随后在漫长的岁月里又互相扶持,可谓世交。贺统与袁金忠关系也不错,一起喝过几次酒,也在北方战场合作战斗过。贺统这次从长沙回来,路过武昌时,去陈国公府上拜会,不过却没见到人,因为袁金忠去江北巡视诸寨去了。
贺统并不失望,以两家如今同病相怜的关系,不需要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随后他在南市码头住了下来,期间与台湾银行的代表见了两次面,订下了八十门火炮的生意,并付了三分之一的定金。
郧阳府地处前线,境内山多地少,较为贫穷。买这八十门火炮,其实也是咬牙硬撑的。没办法,现在军队就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没有军队,他什么都不是。说不得,朝廷就把郧阳府收归直辖了。别以为这没有可能,这几年,长沙方面借口南征耗费太多,停了一半对郧阳府的协饷及军事物资的发放。这还不算,皇帝还亲自下旨,把贺家名下顶峰时近五万人的军队给缩编成了三万余。贺统新上位,根基不是很稳,再加上也没实力跟朝廷叫板,因此最后生生忍下了这口气。
军队数量变少了,那么质量可就要提上去了,不然以后还不是随意任人揉捏?对于这一点,贺统认识得非常清楚。因此,这次与东岸人做生意,他私人也补贴了不少,务求麾下军队整体实力不至于下降得过快。
这还不算,他还请求台湾银行帮忙递话,请求登莱方面协助建立一所军事培训机构,培养自己的军官。这也是他去长沙后生出的主意,因为他参观了长沙陆军中学,对这所大顺兵部创立的学校非常感慨。
该校招收了1520岁学生500人,开设外语、步兵操典、野外要务令、工作教范、技击、泅水、马术、野外工作、打把等科目,每天上课8小时,学制四年半(其中入营实习半年),以大批量培养合格的基层军事人才。
此外,李来亨还下令军中各部撤销随营学校编制,统一整合起来,创办了南昌将弁学堂,科目、学制与长沙陆军中学相仿,学员数量为600人。毫无疑问,这又是一所培养基层军官的机构,一旦大成的话,每年可以为大顺朝廷提供千余名军事人才,充实各部之中。不但可以缓解新式军事人才不足的窘境,还可以加强朝廷对各部的控制力,可谓一举两得。
说实话,贺统对此还是有些担心的。别看四川的刘忠贵现在搞得风生水起的,但朝廷的实力一直在稳步增长,不单单是经济上的,军事上也越来越呈现对各路诸侯的碾压态势。朝廷控制的后营、中营及前营三部,目前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人,且多有战斗经验,装备精良,士气不错。四川的左营,别看也有十万之众,声势不小,且战斗经验也很丰富,但就装备及军队正规化建设而言,还是大大不如的。尤其是这个军队正规化建设,大家学的都是东国人,但因为要耗费巨额资金建立包括陆军小学、陆军中学、参谋学校、军事研究院、军事情报学校等机构,除了长沙朝廷外,各路诸侯都做不到这一点。
以贺统的郧阳府为例,至今只有几所陆军小学,教员水平也不高,多是军中退下来的干部,打字不是一个,脾气还暴躁,更没耐心教学,这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贺统不是不懂这里面的道理,但他没钱,也没教学资源,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廷在这方面越走越远。
说到底,一切要靠钱来说话。地盘不大,经济不行,干什么都不成!武昌还好,坐拥长江水运之便利,“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南洋、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呈现出南北商货对流的繁盛气象。正如时人所描述的,“(湖北)其地跨有江汉,武昌为都会,郧襄上通秦梁德黄,下临吴越,襟顾巴蜀,屏捍云贵郴桂,通五岭入八闽,其民寡于积聚,多行贾四方,四方之贾亦云集焉”。但即便是拥有武昌这么一块风水宝地,右营权将军、陈国公袁金忠亦觉得很吃力。他不但要养着麾下六七万军队,还要在江北与清军对峙,经济上捉襟见肘。不然的话,当初也不会铁了心入股大发永航运字号赚钱了,实在是穷!
与贺统所部一样,袁金忠这两年收到的来自长沙的枪炮、甲具、子药、布帛、马匹的援助是一年不如一年,饷银也直降四成,军费亏空甚大。据说,他最近也在酝酿着裁军,把总兵力控制到五万人左右,以减少一点财政上的压力。但这其实无异于饮鸩止渴,军队少了,朝廷还能对你像以前那么客气吗?就像朝廷最近想向刘忠贵控制的半个云南派遣知县、知府一样,一旦你右营不行了,焉知朝廷不会想着吞下武昌府这块肥肉?
都难啊!贺统叹了口气。那边的战事早就平息了,大批朝廷官军已陆续返回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下一步,待休养生息数年后,北伐的动议就又要被人提起了吧?到了那时候,郧阳、武昌、四川三个与清国接壤的地方割据政权,大概是第一个倒霉的。届时,一旦与屯驻在襄阳、汉中的清军交火,他们这十几万人马,必然是第一轮遭殃的,人员死伤惨重自不必说,这物资消耗也会大得惊人。真到了那地步,长沙朝廷想拿捏他们就更简单了。单一个物资援助,就可以卡住他们脖子,让他们不得不屈服。
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啊!贺统又深深地叹了口气,父祖两代人传下来的基业,搞不好就在这场大战中灰飞烟灭了。但不打也不行,长沙方面握有大义名份,各地绅民也会对他们踟蹰不进有意见。真到了那地步,朝廷直接拿下他贺统,换个人来统兵又如何?你还能投降了鞑清不成?
要知道,现在可不比以前了,朝廷多年来一直大肆宣扬满清的无道,打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以至于各地民众对此都颇为认可。尤其是这些年各地大办新政,读书的人是越来越多,这人一读书啊,就对所谓的家国大义越是推崇。像眼前的武昌府,很多年轻一点的军人、巡警、官员都是从新式学堂毕业的,他们对恢复汉家山河可是十万分的同意呢,这基本上就堵死了你投降满清的道路。更何况,贺统也不想投降满清,他只是想做过割据的土霸王罢了。
满清刚刚剿灭噶尔丹,正在休养生息之中。我大顺也刚刚灭了南明,同样在休养生息之中。但这种休养生息,其实用不了太长时间的,或许三年,或许五年,南北大战总要爆发的。在这汹汹大势之下,他一个民穷地瘠的郧阳府,又怎么能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呢?
一切,都是命!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48630/2832105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