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五章 粮饷从何而来
推荐阅读: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退下,让朕来、谁让他玩游戏王的!、死灵法师、火爆波长、裂天空骑、黄泉逆行、为什么它永无止境、黜龙、我也是异常生物、
“卢象升奉命率领三万新军围剿流寇,并在三个月前斩杀了流寇首领王嘉胤,流寇势力因此大减,就在我等以为流寇不日就要剿灭时,流寇却又拥立了一名叫做高迎祥的人为首领。
此人在流寇中颇有名望,在其统领下,原本已然要崩溃的流寇又开始死灰复燃。
高迎祥此人极为狡诈,从来不与官军正面交锋,而是率领流寇四处流窜,为此卢象升不得不率领大军在陕、晋两地来回辗转。
就在上个月,卢象升原本已经上报将高迎祥逼入了陕西境内,正打算一鼓作气将其拿下。不料这股流寇不知何故流窜到了山西,号称二十万大军,相继攻克了宁乡、石楼、稷山、闻喜、河涧诸州县,并有向洛阳流窜的迹象,卢象升不得已上报朝廷,请求朝廷再行增兵。”
听着孙承宗将战况娓娓道来,杨峰浓眉紧,很是不悦的说道:“卢象升自身就有三万新军,陕西、山西两地官兵虽然糜烂日久,但怎么说也应该能拉出数万可战之兵,怎么会让流寇连克数城?现在居然让他朝着洛阳而去,当地官兵都是饭桶吗?”
孙承宗、朱国桢一脸的尴尬,就连韩爌也默然不语,历史虽然因为杨峰的到来而转了一个弯,但有些事情却依旧按照原有的惯性而前进,譬如朝廷各地卫所和诸军便是如此。
国内的卫所就不说了,早已沦为一群农民,让他们种地没有问题,可让他们打仗的话还是算了吧。当地的驻军或许能强点,但也强得有限,指望这些人拦住那些饿得两眼发绿的流寇那纯粹是做梦。
这时,朱由校说话了,“不管如何,洛阳绝不能有失。信国公,此次朕之所以将你从南阳召回,便是因为担心流寇坐大,如今朕的担心果真应验了,现在朕想知道,信国公你需要多久才能召集起人马前往陕晋两地剿灭流寇?”
大老板发了话,杨峰就不能再象刚才那样爱理不理了,他想了想回答道:“微臣麾下的江宁军如今有三万人远征吕宋,这一部分兵马是万万不能召回的,否则先前的努力便会付诸流水。
福建虽然尚有两万人马,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不说,若是贸然将这部分召回,福建恐有不稳,某些人也会生出异心。”
“嗯,确实如此。”朱由校也点了点头。
一旁的孙承宗、朱国桢和韩爌三人对视了一眼,他们自然知道杨峰说的“有些人”是谁,不过此刻他们却只能装傻。但听到杨峰麾下人马大部分都不能调动时,他们的心里也满是失望。
如今的大明,虽然号称有百万大军,但大部分都是早已蜕变成农民的卫所兵,能打的就那么几支。代表性的就是杨峰的江宁军、卢象升的新军、京营以及辽东军。
京营和辽东军是不能动的,毕竟一个要护卫皇帝一个要坐镇辽东,杨峰的江宁军又在福建和吕宋不能脱身,这下就有些麻烦了。
“不过嘛……”杨峰微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本公在金陵还是还有一支留守兵马可以调动。”
孙承宗三人眼睛就是一亮,对啊,杨峰原本就是在金陵起家的,现在他还有一个金陵总兵的头衔呢,自家的老巢怎么可能没有人手。
其实这也不能怪孙承宗等人忘记,而是这两年杨峰在福建搞得热火朝天的,并且陆续将兵马抽调到福建,是以世人都忘了这厮的老巢其实就在南京。
“有多少人?”韩爌赶紧问道。
杨峰扫了他一眼,这才对众人道:“如今本公在金陵尚有三万步卒和五千骑兵,原本是作为拱卫金陵的力量,既然如今陕晋有变,那么也可以抽调一部分前往陕晋剿灭流寇。”
孙承宗皱眉道:“金陵尚有三万步卒和五千骑兵,此时老夫等人为何不知晓?”
朱国桢和韩爌的脸色也很不好看,他们作为内阁首辅和阁老,协助皇帝管理国家,可以说整个大明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多,可现在居然冒出了一支他们不知道的精锐兵马,这让他们感到有种被人蒙在鼓里的感觉。
杨峰冷哼了一声:“孙阁老,大明律,内阁并无权利掌管兵事,那本公为何要将此事告知内阁?”
“这……”
三人不禁有些哑口无言。
明朝的内阁在成立之初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作为内阁阁老的大学士们很少有参决的机会,这种情况一直到了明朝中期,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后才有了改变,内阁才一跃成为压制六部堪比宰相的存在。
但即便如此,内阁也只有拟票的权利,从来没有在法律意义上变成以前那种名正言顺可以替皇帝统领百官的权利,而兵权作为最敏感的东西,向来只有皇帝才是最高的领袖,内阁自然就更没有机会染指了,所以杨峰才会这样毫不客气的反问。
杨峰的话没有毛病,如今的内阁已经是除了黄帝外最有权利的一个部门了,整个大明的民生诸多事物他们都可以过问,现在连军权也想染指,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尽管知道这个道理,但三人心情还是有些不甘。韩爌更是想跟朱由校说两句,只是只是当他看到朱由校只是静静的坐在椅子上不说话时,他的心里突然就是咯噔一下,感情这事皇帝早就知道了,只是没有告诉他们而已,这里面可以联想的东西就太多了。
一想到这里,韩爌原本想要说出口的话就咽了回去,再看看一旁的孙承宗和朱国桢,发现两人似乎也有同样的表情,看来他们都想到一块了。
不过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现在有兵总比没兵强,更何况还是三万大明最精锐的江宁军。
原本总是把心悬着的孙承宗长舒了口气。
他捋须道:“信国公既然在金陵还有一支兵马,那事情就简单了,请陛下即可下旨,调遣这支精兵赶赴陕晋平叛,老夫相信有了这三万精兵,区区流寇不足为虑。”
杨峰的声音悠悠响起:“孙大人,调兵自然是没问题的,可将士们出征的粮饷呢,从何而来?”
此人在流寇中颇有名望,在其统领下,原本已然要崩溃的流寇又开始死灰复燃。
高迎祥此人极为狡诈,从来不与官军正面交锋,而是率领流寇四处流窜,为此卢象升不得不率领大军在陕、晋两地来回辗转。
就在上个月,卢象升原本已经上报将高迎祥逼入了陕西境内,正打算一鼓作气将其拿下。不料这股流寇不知何故流窜到了山西,号称二十万大军,相继攻克了宁乡、石楼、稷山、闻喜、河涧诸州县,并有向洛阳流窜的迹象,卢象升不得已上报朝廷,请求朝廷再行增兵。”
听着孙承宗将战况娓娓道来,杨峰浓眉紧,很是不悦的说道:“卢象升自身就有三万新军,陕西、山西两地官兵虽然糜烂日久,但怎么说也应该能拉出数万可战之兵,怎么会让流寇连克数城?现在居然让他朝着洛阳而去,当地官兵都是饭桶吗?”
孙承宗、朱国桢一脸的尴尬,就连韩爌也默然不语,历史虽然因为杨峰的到来而转了一个弯,但有些事情却依旧按照原有的惯性而前进,譬如朝廷各地卫所和诸军便是如此。
国内的卫所就不说了,早已沦为一群农民,让他们种地没有问题,可让他们打仗的话还是算了吧。当地的驻军或许能强点,但也强得有限,指望这些人拦住那些饿得两眼发绿的流寇那纯粹是做梦。
这时,朱由校说话了,“不管如何,洛阳绝不能有失。信国公,此次朕之所以将你从南阳召回,便是因为担心流寇坐大,如今朕的担心果真应验了,现在朕想知道,信国公你需要多久才能召集起人马前往陕晋两地剿灭流寇?”
大老板发了话,杨峰就不能再象刚才那样爱理不理了,他想了想回答道:“微臣麾下的江宁军如今有三万人远征吕宋,这一部分兵马是万万不能召回的,否则先前的努力便会付诸流水。
福建虽然尚有两万人马,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不说,若是贸然将这部分召回,福建恐有不稳,某些人也会生出异心。”
“嗯,确实如此。”朱由校也点了点头。
一旁的孙承宗、朱国桢和韩爌三人对视了一眼,他们自然知道杨峰说的“有些人”是谁,不过此刻他们却只能装傻。但听到杨峰麾下人马大部分都不能调动时,他们的心里也满是失望。
如今的大明,虽然号称有百万大军,但大部分都是早已蜕变成农民的卫所兵,能打的就那么几支。代表性的就是杨峰的江宁军、卢象升的新军、京营以及辽东军。
京营和辽东军是不能动的,毕竟一个要护卫皇帝一个要坐镇辽东,杨峰的江宁军又在福建和吕宋不能脱身,这下就有些麻烦了。
“不过嘛……”杨峰微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本公在金陵还是还有一支留守兵马可以调动。”
孙承宗三人眼睛就是一亮,对啊,杨峰原本就是在金陵起家的,现在他还有一个金陵总兵的头衔呢,自家的老巢怎么可能没有人手。
其实这也不能怪孙承宗等人忘记,而是这两年杨峰在福建搞得热火朝天的,并且陆续将兵马抽调到福建,是以世人都忘了这厮的老巢其实就在南京。
“有多少人?”韩爌赶紧问道。
杨峰扫了他一眼,这才对众人道:“如今本公在金陵尚有三万步卒和五千骑兵,原本是作为拱卫金陵的力量,既然如今陕晋有变,那么也可以抽调一部分前往陕晋剿灭流寇。”
孙承宗皱眉道:“金陵尚有三万步卒和五千骑兵,此时老夫等人为何不知晓?”
朱国桢和韩爌的脸色也很不好看,他们作为内阁首辅和阁老,协助皇帝管理国家,可以说整个大明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多,可现在居然冒出了一支他们不知道的精锐兵马,这让他们感到有种被人蒙在鼓里的感觉。
杨峰冷哼了一声:“孙阁老,大明律,内阁并无权利掌管兵事,那本公为何要将此事告知内阁?”
“这……”
三人不禁有些哑口无言。
明朝的内阁在成立之初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作为内阁阁老的大学士们很少有参决的机会,这种情况一直到了明朝中期,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后才有了改变,内阁才一跃成为压制六部堪比宰相的存在。
但即便如此,内阁也只有拟票的权利,从来没有在法律意义上变成以前那种名正言顺可以替皇帝统领百官的权利,而兵权作为最敏感的东西,向来只有皇帝才是最高的领袖,内阁自然就更没有机会染指了,所以杨峰才会这样毫不客气的反问。
杨峰的话没有毛病,如今的内阁已经是除了黄帝外最有权利的一个部门了,整个大明的民生诸多事物他们都可以过问,现在连军权也想染指,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尽管知道这个道理,但三人心情还是有些不甘。韩爌更是想跟朱由校说两句,只是只是当他看到朱由校只是静静的坐在椅子上不说话时,他的心里突然就是咯噔一下,感情这事皇帝早就知道了,只是没有告诉他们而已,这里面可以联想的东西就太多了。
一想到这里,韩爌原本想要说出口的话就咽了回去,再看看一旁的孙承宗和朱国桢,发现两人似乎也有同样的表情,看来他们都想到一块了。
不过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现在有兵总比没兵强,更何况还是三万大明最精锐的江宁军。
原本总是把心悬着的孙承宗长舒了口气。
他捋须道:“信国公既然在金陵还有一支兵马,那事情就简单了,请陛下即可下旨,调遣这支精兵赶赴陕晋平叛,老夫相信有了这三万精兵,区区流寇不足为虑。”
杨峰的声音悠悠响起:“孙大人,调兵自然是没问题的,可将士们出征的粮饷呢,从何而来?”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53463/140263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