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铺天盖地
推荐阅读:星际最强大脑、怪猎:猎人的笔记、吞噬进化:我重生成了北极狼、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名门第一儿媳、从机械猎人开始、天灾降临:我靠捡破烂当大佬、我也是异常生物、收到未来短信,我赚百亿很合理吧、
帝国争霸 作者:闪烁
荒漠深处。
道路尽头,一支规模庞大的军用车队已经停了下来。
其实,荒漠里面根本就没有道路,所谓的道路,其实就是碾压出来的车辙。
在警卫部队散开后,车队里的官兵才忙碌起来,主要就是展开八轴载重卡车搭载的对空搜索雷达。
要让雷达正常工作,还需要其他辅助车辆,比如电力供应车。
这套机动部署对空搜索雷达,去年才花巨资从迢曼帝国引进,主要用途就是填补防空网上的漏洞。
其实,这部雷达是伊拉克军队拥有的少数从迢曼帝国进口的先进装备之一。
伊军的大部分主战装备,都是从骆沙民主共和国或者洛克国进口,此外还从罗利王国购买了一些。
究其原因,无非是迢曼帝国的武器装备都非常昂贵,很多还是“非卖品”。
如果不是迫切需要,而且其他国家的雷达满足不了需求,伊拉克也不会花巨资引进这部雷达。
简单的说,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军队的防空系统全都针对波伊国,防空雷达沿着北部边境线部署,而面对南边,朝着沙乌地与科威特这边,数百千米的边境线上,就没有几部防空雷达。
在两伊战争期间也不需要提防南面的邻国。
正是如此,在决定入侵科威特的时候,伊拉克才采购了4套机动部署雷达,用来堵住防空网上的漏洞。
迄今为止,交付的就只有这一部,另外3部还没有到货。
这部雷达的价值就体现在“机动部署”上。
在理论上,这套雷达系统需要部署在预先设置的阵地上,不过在实战当中,往往是临时设置阵地。
当然,在伊拉克的荒漠里面,并不存在预设阵地的说法。
即便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之下,也只需半个小时,就能够让雷达从行军状态转为工作状态。
关键还有,雷达车能够在15分钟内撤离部署阵地。
由此带来的最为巨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雷达在需要的时候开机,在不需要的时候保持隐蔽状态。
如果有遭到袭击的可能,还可以频繁转移部署阵地。
只是,阿卜杜拉很清楚,这部雷达必然是敌人的眼中钉与肉中刺。
做为该营的指挥官,阿卜杜拉在去年去了迢曼帝国,接受了大半年的培训,其中就包括基本战术。
在回国前,他还以观察员身份到迢曼军队实习了三个月,参与了联合军事演习。
关键就是,在迢曼军队当中,这种机动部署的防空雷达,其实都是编在集团军的防空部队里,执行的野战防空任务,在突击的时候为装甲突击部队提供防空掩护,并不是用来执行要地防空任务。
由此导致的问题是,该雷达的持续工作时间并不长,可靠性偏低。
这就对战术使用提出了要求,不能让雷达长时间的处于工作状态,最好能够在其他防空系统的配合下使用。
显然,在迢曼军队当中,这不是问题。
迢曼军队有足够的远程搜索雷达,还有大量预警指挥机,并不需要让集团军的防空雷达充当主力。
通常都是在收到预警之后再启动。
在伊拉克军队,根本不存在这种可能。
正是如此,伊拉克防空部队才在迢曼顾问的帮助下,总结了一套全新战术。
简单的说,就是不定时开机,在搜寻十五分钟到半个小时之后就转移部署阵地,避免在一处地点呆得太久。
除非处于交战状态,不然雷达在一处阵地停留的时间绝不能超过一个小时。
即便爆发战斗,也就是发现了敌人的来袭机群,也要尽最大努力,把部署时间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之内。
哪怕对手有强大的电子侦查能力,也很难及时发起攻击。
这套战术说起来很简答,可是具体实施的难度却非常大。
关键就是,在很多时候,在一处阵地上的部署时间,不是由阿卜杜拉决定,是由上级指挥官决定。
如果战斗已经打响,附近又没有支援力量,上级指挥官肯定会让雷达继续工作。
其实,之前的几天一直如此。
因为面向沙乌地的雷达太少,而且遭到了梁夏空军那些电子侦察机的干扰,导致附近几部固定部署的雷达无法正常工作,也就需要阿卜杜拉的这部雷达执行警戒任务,所以在每处阵地的部署时间超过了6个小时,而且转移距离也不是很远,或者说雷达的活动范围受到了严格限制。
要说的话,其实也就是在4处阵地上转圈。
正是如此,阿卜杜拉一直在担心,梁夏空军已经掌握了部署规律,因此继续留在该地的风险极大。
为此,阿卜杜拉还在下午的时候发出请求,希望把部署位置向北移动50千米。
可惜的是,该请求被否决了。
傍晚,巴士拉那边就发来了消息,所有的外交努力都已宣告失败,联合部队在凌晨发起打击的可能性极大。
为此,作战部队都必须及时进入战备状态。
往北转移,得花费几个小时,无法在凌晨进入战备状态。
阿卜杜拉已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做了最大努力,在收到命令之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之前从来没有去过的5号阵位。
按照他的判断,如果联合部队在凌晨发起空中打击,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摧毁由他指挥的这部雷达。
其实,这个判断没有错。
可惜的是,阿卜杜拉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全都在监视之中。
在南面200多千米之外,与沙乌地的边境往南,在大约11000米的高空,唯一部署到位的那架“指-10a”正沿着跟边境平行的航向飞行,用合成孔径雷达搜索北面荒漠,而且早就发现了那支车队。
只是,在雷达合成的图像上,分辨不出是雷达载车,或者是坦克战车
不过,也不需要“指-10a”做出判断。
在发现了这支车队之后,“指-10a”就已发出消息,联系了在2天前秘密进入伊拉克境内的特种部队。
该部队的任务,就是寻找那部机动部署的防空警戒雷达。
陆军的几架大型直升机通过转场飞行,在8月3日夜间,把特种部队与4辆越野车送入了伊拉克境内。
为了保密,这些隶属特种部队司令部的直升机,没在沙乌地境内停留,而且在往返途中各进行了一次空中加油。因为直升机的飞行速度慢,所以空军还专门抽调了4架特种加油机提供支持。
这阵仗可不是一般的大!
碰巧的是,这支特种部队恰好就在伊军的雷达阵地附近。
正是如此,在车队停下,并且开始展开雷达的时候,特种部队就已经赶到,而且确认就是寻找的目标。
此时,已经是5日夜间11点30分了。
往南,陆战队2号临时据点。
在经过几天的紧张建设之后,据点已经升级为前进基地,还开辟出了一块能够同时供十几架直升机起降的场地。
在之前的几天里面,一样是靠直升机在向前线运送装备物资。
只是现在,部署在这里的是陆军航空兵的一支航空突击部队。
率领该部队的,就是廉明阳。
昨天这个时候,他还在帝国本土。
在接到任务后,他立即率领部队登上空军的战略运输机,在今天上午到达沙乌地的哈立德国王军事城。
完成准备工作之后,他就率领部队直飞代号“蹦床”的前进基地,即陆战队的2号临时据点。
结果,在见到了刘尊山之后,他才知道陆战队已经在几天前打了一仗,还取得了完胜的战绩。大概觉得廉明阳不会相信,刘尊山还带他去“参观”了在战斗中被敌坦克击中,不过已经修复的“zt-99al”,并且向廉明阳展示了几件私人保存的战利品,包括一把在战场上拣到的佩刀。
当然,廉明阳知道,刘尊山是在故意向他炫耀。
晚上,他就收到了来自联合部队司令部的作战命令。
跟之前在“西进”演习中采取的战术一样,在行动开始之火,廉明阳的航空突击部队将在特种部队的协助之下,摧毁敌人的防空雷达,在敌人的防空网上打开突破口,让其他空中力量发起攻击。
此外,作战命令只提到了大致的作战区域,没有提到目标的具体情况。
原因也很简单,那是一部机动部署的防空雷达,特种部队还没有找到,没法提前告知目标的具体位置。
廉明阳的任务,也就是确保战术突击部队做好准备,在收到消息之后立即出发。
总共就只有6架直升机,其中4架是“直-10a”武装直升机,另外2架是执行侦查任务的“直-13a”。
此外,需要出动的是4架武装直升机。
直升机的状态没有什么好多说的,在到达“蹦床”基地之后,廉旭升他们抓紧时间检查维护了4架武装直升机。
真正的问题其实是出击距离。
超过250千米,而且有可能达到300千米!
这差不多是“直-10a”的极限作战半径了。
如果行动当中发生意外,恐怕就没法返回基地,因此就得尽最大的可能降低发生意外的概率。
此外,还需要提高直升机的作战半径。
按廉旭升做的安排,用副油箱替换2具火箭发射巢,把航程提高150千米。
此外还有,让陆战队在边境线附近设置紧急接应点。
简单的说,如果在完成任务之后无法返回“蹦床”基地,就在飞过边境后着陆,等待陆战队接应。
刘尊山已经答应了下来,还保证亲自执行接应任务。
至于攻击战术,反到没什么奇特之处。
廉明阳他们的任务,就是驾驶直升机飞到距离目标8千米的地方,在与前出的特种部队取得联系之后,按照特种部队的指示,把挂载的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发射出去,然后就转向返航。
至于其他,全都是特种部队的事。
简单的说,就是由特种部队负责用激光指示器照射目标,并甄别攻击效果,以及确认是否需要进行第二轮攻击。
当然,关键就是这一点。
如果要发起第二轮攻击,就得让“替补”的2架直升机投入战斗。
为此,廉明阳让4架直升机分成2个梯队,保持15分钟的间隔,确保在第一梯队攻击失手之后,第二梯队能跟上发起攻击。
只有在出现极端情况的时候,才需要4架直升机杀上去,用安装在机鼻下的30毫米机关炮完成任务。
虽然武装直升机号称是“飞行坦克”,拥有厚实的装甲,战场生存力非常强大,但是没有哪个飞行员愿意冒险,只要能够用导弹在敌人的防空火力之外摧毁目标,就没必要使用机关炮。
以往训练,主要就是如何使用反坦克导弹。
至于宣传30毫米机关炮发射的钨芯穿甲弹能够打穿坦克的顶甲,那只是宣传,更像是噱头。
因为不用突前,所以接应特种部队的行动,跟廉明阳他们没有多大的关系。
最让廉明阳感到痛苦的,其实就是出发之前的等待。
虽然早就知道,第二轮打击行动的预计开始时间为6日凌晨0点,但是联合部队司令部没有把话说死,在下达的命令中,也要求所有的作战部队在5日夜间10点之前就做好战斗准备。
结果就是,廉明阳在10点之前就坐进了“直-10a”的驾驶舱。
他是航空突击部队的指挥官,也是“直-10a”的机长与战术编队的长机飞行员。
在之前的一个多小时里,他已经耐心的核对了由空军提供的数字地图。
没有办法,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
在漆黑的夜晚,驾驶直升机在距离地面不到20米的高度上,以每小时250千米以上的速度飞行,飞行员不但要有猫头鹰一般的眼睛,还需要一份准确无误,且绝对可靠的高精度数字地图。
其实,也就是有了数字地图,才让武装直升机在复杂地形条件下以“树梢高度”执行突击任务具备了可操作性。
以往演习,没什么好担心的。
不说别的,至少对演习场地了如指掌。
现在实战,肯定得小心一些,毕竟空军提供的数字地图未必准确无误。
11点过三刻,刘尊山亲自发来消息,已经收到由联合部队司令部转发的信息,特种部队确认了目标。
代号“撑杆跳”的突击行动正式开始!
随后,廉明阳确认了由预警指挥机发来的作战命令。
5分钟后,由廉明阳驾驶的“直-10a”升空。
到11点50分,4架武装直升机全部起飞。
此时,后方的哈立德国王军事城,4架“攻-11”也开始加油与装弹,准备在半个小时之后升空。
代号“铺天盖地”的第二阶段作战行动即将开始。
荒漠深处。
道路尽头,一支规模庞大的军用车队已经停了下来。
其实,荒漠里面根本就没有道路,所谓的道路,其实就是碾压出来的车辙。
在警卫部队散开后,车队里的官兵才忙碌起来,主要就是展开八轴载重卡车搭载的对空搜索雷达。
要让雷达正常工作,还需要其他辅助车辆,比如电力供应车。
这套机动部署对空搜索雷达,去年才花巨资从迢曼帝国引进,主要用途就是填补防空网上的漏洞。
其实,这部雷达是伊拉克军队拥有的少数从迢曼帝国进口的先进装备之一。
伊军的大部分主战装备,都是从骆沙民主共和国或者洛克国进口,此外还从罗利王国购买了一些。
究其原因,无非是迢曼帝国的武器装备都非常昂贵,很多还是“非卖品”。
如果不是迫切需要,而且其他国家的雷达满足不了需求,伊拉克也不会花巨资引进这部雷达。
简单的说,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军队的防空系统全都针对波伊国,防空雷达沿着北部边境线部署,而面对南边,朝着沙乌地与科威特这边,数百千米的边境线上,就没有几部防空雷达。
在两伊战争期间也不需要提防南面的邻国。
正是如此,在决定入侵科威特的时候,伊拉克才采购了4套机动部署雷达,用来堵住防空网上的漏洞。
迄今为止,交付的就只有这一部,另外3部还没有到货。
这部雷达的价值就体现在“机动部署”上。
在理论上,这套雷达系统需要部署在预先设置的阵地上,不过在实战当中,往往是临时设置阵地。
当然,在伊拉克的荒漠里面,并不存在预设阵地的说法。
即便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之下,也只需半个小时,就能够让雷达从行军状态转为工作状态。
关键还有,雷达车能够在15分钟内撤离部署阵地。
由此带来的最为巨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雷达在需要的时候开机,在不需要的时候保持隐蔽状态。
如果有遭到袭击的可能,还可以频繁转移部署阵地。
只是,阿卜杜拉很清楚,这部雷达必然是敌人的眼中钉与肉中刺。
做为该营的指挥官,阿卜杜拉在去年去了迢曼帝国,接受了大半年的培训,其中就包括基本战术。
在回国前,他还以观察员身份到迢曼军队实习了三个月,参与了联合军事演习。
关键就是,在迢曼军队当中,这种机动部署的防空雷达,其实都是编在集团军的防空部队里,执行的野战防空任务,在突击的时候为装甲突击部队提供防空掩护,并不是用来执行要地防空任务。
由此导致的问题是,该雷达的持续工作时间并不长,可靠性偏低。
这就对战术使用提出了要求,不能让雷达长时间的处于工作状态,最好能够在其他防空系统的配合下使用。
显然,在迢曼军队当中,这不是问题。
迢曼军队有足够的远程搜索雷达,还有大量预警指挥机,并不需要让集团军的防空雷达充当主力。
通常都是在收到预警之后再启动。
在伊拉克军队,根本不存在这种可能。
正是如此,伊拉克防空部队才在迢曼顾问的帮助下,总结了一套全新战术。
简单的说,就是不定时开机,在搜寻十五分钟到半个小时之后就转移部署阵地,避免在一处地点呆得太久。
除非处于交战状态,不然雷达在一处阵地停留的时间绝不能超过一个小时。
即便爆发战斗,也就是发现了敌人的来袭机群,也要尽最大努力,把部署时间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之内。
哪怕对手有强大的电子侦查能力,也很难及时发起攻击。
这套战术说起来很简答,可是具体实施的难度却非常大。
关键就是,在很多时候,在一处阵地上的部署时间,不是由阿卜杜拉决定,是由上级指挥官决定。
如果战斗已经打响,附近又没有支援力量,上级指挥官肯定会让雷达继续工作。
其实,之前的几天一直如此。
因为面向沙乌地的雷达太少,而且遭到了梁夏空军那些电子侦察机的干扰,导致附近几部固定部署的雷达无法正常工作,也就需要阿卜杜拉的这部雷达执行警戒任务,所以在每处阵地的部署时间超过了6个小时,而且转移距离也不是很远,或者说雷达的活动范围受到了严格限制。
要说的话,其实也就是在4处阵地上转圈。
正是如此,阿卜杜拉一直在担心,梁夏空军已经掌握了部署规律,因此继续留在该地的风险极大。
为此,阿卜杜拉还在下午的时候发出请求,希望把部署位置向北移动50千米。
可惜的是,该请求被否决了。
傍晚,巴士拉那边就发来了消息,所有的外交努力都已宣告失败,联合部队在凌晨发起打击的可能性极大。
为此,作战部队都必须及时进入战备状态。
往北转移,得花费几个小时,无法在凌晨进入战备状态。
阿卜杜拉已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做了最大努力,在收到命令之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之前从来没有去过的5号阵位。
按照他的判断,如果联合部队在凌晨发起空中打击,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摧毁由他指挥的这部雷达。
其实,这个判断没有错。
可惜的是,阿卜杜拉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全都在监视之中。
在南面200多千米之外,与沙乌地的边境往南,在大约11000米的高空,唯一部署到位的那架“指-10a”正沿着跟边境平行的航向飞行,用合成孔径雷达搜索北面荒漠,而且早就发现了那支车队。
只是,在雷达合成的图像上,分辨不出是雷达载车,或者是坦克战车
不过,也不需要“指-10a”做出判断。
在发现了这支车队之后,“指-10a”就已发出消息,联系了在2天前秘密进入伊拉克境内的特种部队。
该部队的任务,就是寻找那部机动部署的防空警戒雷达。
陆军的几架大型直升机通过转场飞行,在8月3日夜间,把特种部队与4辆越野车送入了伊拉克境内。
为了保密,这些隶属特种部队司令部的直升机,没在沙乌地境内停留,而且在往返途中各进行了一次空中加油。因为直升机的飞行速度慢,所以空军还专门抽调了4架特种加油机提供支持。
这阵仗可不是一般的大!
碰巧的是,这支特种部队恰好就在伊军的雷达阵地附近。
正是如此,在车队停下,并且开始展开雷达的时候,特种部队就已经赶到,而且确认就是寻找的目标。
此时,已经是5日夜间11点30分了。
往南,陆战队2号临时据点。
在经过几天的紧张建设之后,据点已经升级为前进基地,还开辟出了一块能够同时供十几架直升机起降的场地。
在之前的几天里面,一样是靠直升机在向前线运送装备物资。
只是现在,部署在这里的是陆军航空兵的一支航空突击部队。
率领该部队的,就是廉明阳。
昨天这个时候,他还在帝国本土。
在接到任务后,他立即率领部队登上空军的战略运输机,在今天上午到达沙乌地的哈立德国王军事城。
完成准备工作之后,他就率领部队直飞代号“蹦床”的前进基地,即陆战队的2号临时据点。
结果,在见到了刘尊山之后,他才知道陆战队已经在几天前打了一仗,还取得了完胜的战绩。大概觉得廉明阳不会相信,刘尊山还带他去“参观”了在战斗中被敌坦克击中,不过已经修复的“zt-99al”,并且向廉明阳展示了几件私人保存的战利品,包括一把在战场上拣到的佩刀。
当然,廉明阳知道,刘尊山是在故意向他炫耀。
晚上,他就收到了来自联合部队司令部的作战命令。
跟之前在“西进”演习中采取的战术一样,在行动开始之火,廉明阳的航空突击部队将在特种部队的协助之下,摧毁敌人的防空雷达,在敌人的防空网上打开突破口,让其他空中力量发起攻击。
此外,作战命令只提到了大致的作战区域,没有提到目标的具体情况。
原因也很简单,那是一部机动部署的防空雷达,特种部队还没有找到,没法提前告知目标的具体位置。
廉明阳的任务,也就是确保战术突击部队做好准备,在收到消息之后立即出发。
总共就只有6架直升机,其中4架是“直-10a”武装直升机,另外2架是执行侦查任务的“直-13a”。
此外,需要出动的是4架武装直升机。
直升机的状态没有什么好多说的,在到达“蹦床”基地之后,廉旭升他们抓紧时间检查维护了4架武装直升机。
真正的问题其实是出击距离。
超过250千米,而且有可能达到300千米!
这差不多是“直-10a”的极限作战半径了。
如果行动当中发生意外,恐怕就没法返回基地,因此就得尽最大的可能降低发生意外的概率。
此外,还需要提高直升机的作战半径。
按廉旭升做的安排,用副油箱替换2具火箭发射巢,把航程提高150千米。
此外还有,让陆战队在边境线附近设置紧急接应点。
简单的说,如果在完成任务之后无法返回“蹦床”基地,就在飞过边境后着陆,等待陆战队接应。
刘尊山已经答应了下来,还保证亲自执行接应任务。
至于攻击战术,反到没什么奇特之处。
廉明阳他们的任务,就是驾驶直升机飞到距离目标8千米的地方,在与前出的特种部队取得联系之后,按照特种部队的指示,把挂载的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发射出去,然后就转向返航。
至于其他,全都是特种部队的事。
简单的说,就是由特种部队负责用激光指示器照射目标,并甄别攻击效果,以及确认是否需要进行第二轮攻击。
当然,关键就是这一点。
如果要发起第二轮攻击,就得让“替补”的2架直升机投入战斗。
为此,廉明阳让4架直升机分成2个梯队,保持15分钟的间隔,确保在第一梯队攻击失手之后,第二梯队能跟上发起攻击。
只有在出现极端情况的时候,才需要4架直升机杀上去,用安装在机鼻下的30毫米机关炮完成任务。
虽然武装直升机号称是“飞行坦克”,拥有厚实的装甲,战场生存力非常强大,但是没有哪个飞行员愿意冒险,只要能够用导弹在敌人的防空火力之外摧毁目标,就没必要使用机关炮。
以往训练,主要就是如何使用反坦克导弹。
至于宣传30毫米机关炮发射的钨芯穿甲弹能够打穿坦克的顶甲,那只是宣传,更像是噱头。
因为不用突前,所以接应特种部队的行动,跟廉明阳他们没有多大的关系。
最让廉明阳感到痛苦的,其实就是出发之前的等待。
虽然早就知道,第二轮打击行动的预计开始时间为6日凌晨0点,但是联合部队司令部没有把话说死,在下达的命令中,也要求所有的作战部队在5日夜间10点之前就做好战斗准备。
结果就是,廉明阳在10点之前就坐进了“直-10a”的驾驶舱。
他是航空突击部队的指挥官,也是“直-10a”的机长与战术编队的长机飞行员。
在之前的一个多小时里,他已经耐心的核对了由空军提供的数字地图。
没有办法,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
在漆黑的夜晚,驾驶直升机在距离地面不到20米的高度上,以每小时250千米以上的速度飞行,飞行员不但要有猫头鹰一般的眼睛,还需要一份准确无误,且绝对可靠的高精度数字地图。
其实,也就是有了数字地图,才让武装直升机在复杂地形条件下以“树梢高度”执行突击任务具备了可操作性。
以往演习,没什么好担心的。
不说别的,至少对演习场地了如指掌。
现在实战,肯定得小心一些,毕竟空军提供的数字地图未必准确无误。
11点过三刻,刘尊山亲自发来消息,已经收到由联合部队司令部转发的信息,特种部队确认了目标。
代号“撑杆跳”的突击行动正式开始!
随后,廉明阳确认了由预警指挥机发来的作战命令。
5分钟后,由廉明阳驾驶的“直-10a”升空。
到11点50分,4架武装直升机全部起飞。
此时,后方的哈立德国王军事城,4架“攻-11”也开始加油与装弹,准备在半个小时之后升空。
代号“铺天盖地”的第二阶段作战行动即将开始。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54048/1000469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