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对攻局面
推荐阅读:穿越者大联盟、我的神秘赶山异闻、犁汉、大明与新罗马与无限神机、诡秘之主:瑶光、刚毅坚卓的他们、机战:从高达OO开始、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斗罗:萧炎穿越成唐三兄弟、这无限的世界、
白华伟此时同样是万分头痛。
在干掉第53特混舰队,并且确认该舰队没有航母,只有3艘伪装成超级航母的快速集装箱货轮之后,已经能够推断出,第51特混舰队就在北东望洋,而且在中转岛的北面,在之前发现的那艘航母的前方。
其实,纽兰舰队的战术已无秘密可言。
以3艘“尼兹”级超级航母为主的第51特混舰队顶在前面,并负责支持陆战队攻打中转岛。由2艘“纽兰”级大型航母为核心的第52特混舰队跟在后面,为第51特混舰队提供掩护,顺带压制北面的阿留群岛。如果有需要,第52特混舰队也会南下参与攻打霍瓦依群岛的作战行动。
关键就是,两支特混舰队离得并不远。
按白华伟推断,不会超过1000千米,在f14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之内。
只有这样,才能够相互提供掩护。
这意味着,如果白华伟率领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返回,纽兰舰队就会在摧毁附近岛屿上的基地之后,南下跟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决战。第51特混舰队肯定冲锋在前,第52特混舰队也会跟上来。
到时就要面对两支特混舰队!
更加糟糕的是,纽兰军队已经登上中转岛,而且是精锐的第1陆战师。
没有舰队支持,就算岛上的官兵全力以赴,也只能坚持数日。即便空军会派轰炸机持续不断的袭击登陆场,削弱纽兰军队向中转岛投送兵力物资的能力,守岛的2000余名官兵最多只能坚持十来天。
局势十分凶险,根本没时间可以耽搁。
所幸的是,并非全是坏消息。
确认纽兰海军第51特混舰队在北东望洋活动之后,海军司令部已经下达命令,让镇守西南东望洋的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火速北上,驰援孤军奋战的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并且听从第四舰队的指挥。
也就是听白华伟的指挥。
关键还有,在9月下旬,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就离开了努美阿军港,前往汤加群岛与克马德克群岛海域巡逻,其实是执行警戒任务,搜寻在该方向活动的纽兰潜艇,为保护海运航线打下基础。
这也是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常规”任务。
按照帝国海军做的部署,镇守西南东望洋的第六舰队有3个主要任务。一是支援与策应第四舰队,应付来自纽兰海军的威胁。二是屏护梵炎洋,充当第五舰队的后盾。三是守护奥洲与分布在西南东望洋上的众多群岛,确保通往帝国本土的航线畅通无阻。相对的,第三个才是主要任务。
正是如此,第六舰队拥有帝国海军大约三分之一的反潜护航战舰。
就拿第六十一特混舰队来说,除了有2艘“薛远征”级超级航母,以及组成航母战斗群的4艘防空巡洋舰、4艘通用驱逐舰、6艘反潜护卫舰之外,还有2支由驱逐舰跟护卫舰组成的护航编队。
结果就是,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战舰数量,比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还多!
为了便于执行作战任务,第六十一特混舰队还把家搬到了努美阿。
最初,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母港是奥洲的西尼,而且第六舰队司令部与奥洲驻军司令部也在这里。
此外,西尼还是南方战区的第二司令部所在地。
在波伊战争结束后,帝国海军以调整部署为由,把第六十一特混舰队派去了努美阿,此后一直以努美阿为母港。
这么做的主要原因,其实是西尼的驻军费用太昂贵。
西尼是西南东望洋地区的第一大城市,不但拥有数百万居民,还有来自十几个东方集团成员国的数万驻军官兵,以及上百个国家的领事馆。至于西尼港,更是奥洲的第一大港,非常的繁忙。
如果第六十一特混舰队驻扎在西尼港,帝国海军每年要支出20亿金元的勤务津贴。
去努美阿,这笔开支能降低到10亿金元以内。
道理也很简单,帝国海军是按照驻军所在地的物价支付海外部署勤务津贴,西尼的物价比努美阿高了一倍以上。
部署在努美阿还有一个好处,不需要跟商船抢码头。
当然,舰队的日常活动由此变得更加方便。
在大战爆发后,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立即进入无线电静默状态,此后一直在各个群岛之间奔波。不是在掩护运输船队,而是在躲避纽兰共和国的潜艇。就算还没有参与战斗,舰队也必须保持隐蔽。
现在,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在吉尔伯特群岛附近。
如果全速航行,能够在5天之后赶到。哪怕以巡航速度航行,也能够在9天之后到达中转岛西南。
考虑到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已经出海半个月,而且只有1艘快速战斗支援舰,以及2艘速度很慢的舰队油船,所以按9天计算更加靠谱,毕竟除2艘超级航母,其他战舰的续航力都不怎么样。
要说的话,这也算是帝国海军的一个顽症。
早在战列舰的时代,帝国海军的主力舰就以航程偏短而出名。
比如,在第一次全球大战中,纽兰战列舰的航程超过10000海里,确保在战时能横跨东望洋,帝国海军的战列舰通常仅6000,最多7500海里的续航力,在远征作战的时候得带上油船。
到第二次全球大战,这种情况并没有改善。最为典型的就是,在数次海战当中,都因为战舰的续航力不足,让舰队指挥官在做战术安排的时候处处受到掣肘,很多时候甚至得铤而走险。
当然,这也是情有可原。
说得直接一点,战舰的基本性能跟海军的战略使命挂钩。
客观的讲,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前,帝国海军其实是一支区域海军,任务范围比主要对手,即布兰皇家海军与纽兰海军小得多,主要集中在西东望洋、东南地区与北梵炎洋,主要任务是守护几条战略航线。
在根源上,其实是帝国没有需要海军守护的殖民地,也就不存在得向远离本土的地方派遣舰队的需要。
关键还有,在帝国海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内,有众多基地与港口为舰队提供服务。
因为暂时不存在走向全球的可能,所以在那个时期,帝国海军并不是很重视战舰的续航能力。
到第二次全球大战后期,这种局面发生了变化。
在需要横跨东望洋,甚至要到北夕落洋西部海域作战的时候,帝国海军才发现,战舰的续航力确实太短了。
不进军港,一支航母战斗群从那球港到纽兰西海岸外海,需要在航行途中进行6次燃油补给,航行时间至少会因此延长48小时。把燃油补给减少3次,就能够提前1天到达。不进行燃油补给,能提前2天到达。
在战斗中,别说是2天,有时2个小时就能决定一场海战的胜负。
关键还有,在击败所有对手之后,帝国海军已经成为全球海洋的霸主,名副其实的全球海军。
为了实现全球部署,战舰肯定需要足够的航程。
可惜的是,新的难题出现了。
导弹时代到来,帝国海军不得不承认,让战舰全都具有10000海里以上的航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太不划算了。
就拿“青州”级防空巡洋舰来说,排水量超过10000吨,可是搭载的电子设备、舰炮与导弹、两架反潜直升机、以及其他的作战系统,总共超过了3500吨,在除掉舰体、动力系统等必要设备之后,留给燃油的余量不到1000吨,因此就算是超载,最大航程也只有可怜的7500海里。
要往根本上讲,其实是“航程与吨位”的矛盾,或者说是“续航力跟造价”的矛盾。
显然,在能够满足日常训练、部署与作战需求的情况下,帝国海军并不愿意为全球到达的续航力买单。
依靠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同样能做到全球到达!
只是,在全球大战的背景下,战舰依然需要具备足够的航程。
在这种情况下,帝国海军只能退而求其次。
简单的说,就是必须保证航母有足够大的航程,并且让航母搭载为护航战舰提供燃油补给的设备。
也就是说,可以让航母在航行途中为护航战舰提供燃油补给,从而提高护航战舰与战斗群的航程。
帝国海军的大型航母与超级航母,最大航程都在12000海里以上,“薛远征”级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6000海里。如果不考虑燃油的经济性,也没有作战任务,甚至能够使用航空燃料来提高航程。
当然,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
只是,在大战时期,“航程与吨位”的矛盾就不存在了。
帝国海军已对“青州”级之后的新式防空巡洋舰的性能指标做出调整,直接就把满载排水量提高到2万吨,而且允许再增加10%,也就是达到22000吨,以此获得更强的防空作战能力,以及至少达到16000海里,跟“薛远征”级相当的续航力,从而能全程陪同超级航母执行作战任务。
此外,新式通用驱逐舰也提高到10000吨以上,远洋护卫舰则放宽到7000吨。
至于造价,在战时显然不是首要因素。
可问题是,这些战舰最快也要2年之后才能够建成服役。
现在能依靠的,也就是第六十一特混舰队。
其实,只要第六十一特混舰队能够在9天之后赶到,就肯定能够帮上大忙,说不定还有机会歼灭纽兰舰队。
关键其实是怎么打这场海战。
显然,这也是最让白华伟头痛的地方。
不是他不善于进攻,而是如何才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歼灭纽兰舰队。
能够肯定的是,纽兰海军的目的不止是打下中转岛,还包括歼灭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甚至算上了第六十一特混舰队。
果真如此,贸然赶过去决战,就有可能正中敌人的下怀。
不要忘了,霍瓦依群岛遭到了高强度轰炸,包括华莱士空军基地在内的众多军事基地均处于瘫痪状态。
虽然依靠野战机场等临时性质的辅助基地,部署在霍瓦依群岛上的航空兵,还具备一定的战斗力,但是这种局面没办法一直持续下去,最多也就10天,即储存在辅助基地的物资会在10天内耗光。
此外,大部分作战飞机在连续出动10天之后,也需要进行全面维护保养。
显然,在野战机场肯定没办法为作战飞机进行全面维护保养。
这个时间点就在10月15日左右。
如果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在9天后到达,就是10月16日。
也就是说,恰好在岸基航空兵的战斗力降到谷底的时候!
到时,两支特混舰队能够依靠的,也就只有部署在威岛,甚至是管岛的远程轰炸机。
换句话说,如果需要获得岸基航空兵掩护,那么两支特混舰队就只能在中转岛西南,也就是靠近威岛与管岛的方向活动。如果没有在这片海域,那么两支特混舰队就别想获得岸基航空兵的掩护。
准确的说,“支援”更合适一些。
可见,不管部署在哪里,都存在不足,也就必然会战术选择产生影响。
关键还有,没有岸基航空兵掩护,又要跟纽兰舰队决战,很容易推测出两支特混舰队的行踪。
如此一来,按照常规方式打这场舰队决战,胜算并不大。
当然,其中的关键,白华伟看得非常清楚。
需要进攻,或者说准备发起进攻,通过进攻获得胜利的不止是白华伟,还有纽兰舰队指挥官。
这并不是过去演习当中的攻防战,而是对攻战!
在海洋战场上,基本都是对攻战。所谓的攻防,其实只存在于战略层面上,而在战术上都以进攻为主。
让白华伟头痛的还有一件事。
到现在都没有拿到纽兰舰队指挥官的相关情报!
在白华伟率领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出港之前,负责协助的情报官员只告诉他,纽兰海军派了一名很年轻的高级军官去迭戈军港,出任第5舰队的作战参谋,可能已经升任第51特混舰队的参谋长,并负责第51特混舰队的指挥工作。至于其他的,连军情局都没有拿到可靠情报。
这个高级军官到底是谁?
或者,什么样的年轻高级军官才有资格“空降”到第5舰队,而且成为第51特混舰队的指挥官。
在纽兰海军里,参谋长是最高指挥官,舰队司令官往往都是挂名担任。
毫无疑问,这个年轻高级军官肯定不简单。没有出色的能力,纽兰总统也不会把最强大的舰队交给他。
就白华伟所知,在纽兰海军当中,就只有几名年轻军官具有这个能力。
到底是谁,就不好说了。
在干掉第53特混舰队,并且确认该舰队没有航母,只有3艘伪装成超级航母的快速集装箱货轮之后,已经能够推断出,第51特混舰队就在北东望洋,而且在中转岛的北面,在之前发现的那艘航母的前方。
其实,纽兰舰队的战术已无秘密可言。
以3艘“尼兹”级超级航母为主的第51特混舰队顶在前面,并负责支持陆战队攻打中转岛。由2艘“纽兰”级大型航母为核心的第52特混舰队跟在后面,为第51特混舰队提供掩护,顺带压制北面的阿留群岛。如果有需要,第52特混舰队也会南下参与攻打霍瓦依群岛的作战行动。
关键就是,两支特混舰队离得并不远。
按白华伟推断,不会超过1000千米,在f14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之内。
只有这样,才能够相互提供掩护。
这意味着,如果白华伟率领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返回,纽兰舰队就会在摧毁附近岛屿上的基地之后,南下跟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决战。第51特混舰队肯定冲锋在前,第52特混舰队也会跟上来。
到时就要面对两支特混舰队!
更加糟糕的是,纽兰军队已经登上中转岛,而且是精锐的第1陆战师。
没有舰队支持,就算岛上的官兵全力以赴,也只能坚持数日。即便空军会派轰炸机持续不断的袭击登陆场,削弱纽兰军队向中转岛投送兵力物资的能力,守岛的2000余名官兵最多只能坚持十来天。
局势十分凶险,根本没时间可以耽搁。
所幸的是,并非全是坏消息。
确认纽兰海军第51特混舰队在北东望洋活动之后,海军司令部已经下达命令,让镇守西南东望洋的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火速北上,驰援孤军奋战的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并且听从第四舰队的指挥。
也就是听白华伟的指挥。
关键还有,在9月下旬,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就离开了努美阿军港,前往汤加群岛与克马德克群岛海域巡逻,其实是执行警戒任务,搜寻在该方向活动的纽兰潜艇,为保护海运航线打下基础。
这也是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常规”任务。
按照帝国海军做的部署,镇守西南东望洋的第六舰队有3个主要任务。一是支援与策应第四舰队,应付来自纽兰海军的威胁。二是屏护梵炎洋,充当第五舰队的后盾。三是守护奥洲与分布在西南东望洋上的众多群岛,确保通往帝国本土的航线畅通无阻。相对的,第三个才是主要任务。
正是如此,第六舰队拥有帝国海军大约三分之一的反潜护航战舰。
就拿第六十一特混舰队来说,除了有2艘“薛远征”级超级航母,以及组成航母战斗群的4艘防空巡洋舰、4艘通用驱逐舰、6艘反潜护卫舰之外,还有2支由驱逐舰跟护卫舰组成的护航编队。
结果就是,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战舰数量,比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还多!
为了便于执行作战任务,第六十一特混舰队还把家搬到了努美阿。
最初,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母港是奥洲的西尼,而且第六舰队司令部与奥洲驻军司令部也在这里。
此外,西尼还是南方战区的第二司令部所在地。
在波伊战争结束后,帝国海军以调整部署为由,把第六十一特混舰队派去了努美阿,此后一直以努美阿为母港。
这么做的主要原因,其实是西尼的驻军费用太昂贵。
西尼是西南东望洋地区的第一大城市,不但拥有数百万居民,还有来自十几个东方集团成员国的数万驻军官兵,以及上百个国家的领事馆。至于西尼港,更是奥洲的第一大港,非常的繁忙。
如果第六十一特混舰队驻扎在西尼港,帝国海军每年要支出20亿金元的勤务津贴。
去努美阿,这笔开支能降低到10亿金元以内。
道理也很简单,帝国海军是按照驻军所在地的物价支付海外部署勤务津贴,西尼的物价比努美阿高了一倍以上。
部署在努美阿还有一个好处,不需要跟商船抢码头。
当然,舰队的日常活动由此变得更加方便。
在大战爆发后,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立即进入无线电静默状态,此后一直在各个群岛之间奔波。不是在掩护运输船队,而是在躲避纽兰共和国的潜艇。就算还没有参与战斗,舰队也必须保持隐蔽。
现在,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在吉尔伯特群岛附近。
如果全速航行,能够在5天之后赶到。哪怕以巡航速度航行,也能够在9天之后到达中转岛西南。
考虑到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已经出海半个月,而且只有1艘快速战斗支援舰,以及2艘速度很慢的舰队油船,所以按9天计算更加靠谱,毕竟除2艘超级航母,其他战舰的续航力都不怎么样。
要说的话,这也算是帝国海军的一个顽症。
早在战列舰的时代,帝国海军的主力舰就以航程偏短而出名。
比如,在第一次全球大战中,纽兰战列舰的航程超过10000海里,确保在战时能横跨东望洋,帝国海军的战列舰通常仅6000,最多7500海里的续航力,在远征作战的时候得带上油船。
到第二次全球大战,这种情况并没有改善。最为典型的就是,在数次海战当中,都因为战舰的续航力不足,让舰队指挥官在做战术安排的时候处处受到掣肘,很多时候甚至得铤而走险。
当然,这也是情有可原。
说得直接一点,战舰的基本性能跟海军的战略使命挂钩。
客观的讲,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前,帝国海军其实是一支区域海军,任务范围比主要对手,即布兰皇家海军与纽兰海军小得多,主要集中在西东望洋、东南地区与北梵炎洋,主要任务是守护几条战略航线。
在根源上,其实是帝国没有需要海军守护的殖民地,也就不存在得向远离本土的地方派遣舰队的需要。
关键还有,在帝国海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内,有众多基地与港口为舰队提供服务。
因为暂时不存在走向全球的可能,所以在那个时期,帝国海军并不是很重视战舰的续航能力。
到第二次全球大战后期,这种局面发生了变化。
在需要横跨东望洋,甚至要到北夕落洋西部海域作战的时候,帝国海军才发现,战舰的续航力确实太短了。
不进军港,一支航母战斗群从那球港到纽兰西海岸外海,需要在航行途中进行6次燃油补给,航行时间至少会因此延长48小时。把燃油补给减少3次,就能够提前1天到达。不进行燃油补给,能提前2天到达。
在战斗中,别说是2天,有时2个小时就能决定一场海战的胜负。
关键还有,在击败所有对手之后,帝国海军已经成为全球海洋的霸主,名副其实的全球海军。
为了实现全球部署,战舰肯定需要足够的航程。
可惜的是,新的难题出现了。
导弹时代到来,帝国海军不得不承认,让战舰全都具有10000海里以上的航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太不划算了。
就拿“青州”级防空巡洋舰来说,排水量超过10000吨,可是搭载的电子设备、舰炮与导弹、两架反潜直升机、以及其他的作战系统,总共超过了3500吨,在除掉舰体、动力系统等必要设备之后,留给燃油的余量不到1000吨,因此就算是超载,最大航程也只有可怜的7500海里。
要往根本上讲,其实是“航程与吨位”的矛盾,或者说是“续航力跟造价”的矛盾。
显然,在能够满足日常训练、部署与作战需求的情况下,帝国海军并不愿意为全球到达的续航力买单。
依靠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同样能做到全球到达!
只是,在全球大战的背景下,战舰依然需要具备足够的航程。
在这种情况下,帝国海军只能退而求其次。
简单的说,就是必须保证航母有足够大的航程,并且让航母搭载为护航战舰提供燃油补给的设备。
也就是说,可以让航母在航行途中为护航战舰提供燃油补给,从而提高护航战舰与战斗群的航程。
帝国海军的大型航母与超级航母,最大航程都在12000海里以上,“薛远征”级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6000海里。如果不考虑燃油的经济性,也没有作战任务,甚至能够使用航空燃料来提高航程。
当然,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
只是,在大战时期,“航程与吨位”的矛盾就不存在了。
帝国海军已对“青州”级之后的新式防空巡洋舰的性能指标做出调整,直接就把满载排水量提高到2万吨,而且允许再增加10%,也就是达到22000吨,以此获得更强的防空作战能力,以及至少达到16000海里,跟“薛远征”级相当的续航力,从而能全程陪同超级航母执行作战任务。
此外,新式通用驱逐舰也提高到10000吨以上,远洋护卫舰则放宽到7000吨。
至于造价,在战时显然不是首要因素。
可问题是,这些战舰最快也要2年之后才能够建成服役。
现在能依靠的,也就是第六十一特混舰队。
其实,只要第六十一特混舰队能够在9天之后赶到,就肯定能够帮上大忙,说不定还有机会歼灭纽兰舰队。
关键其实是怎么打这场海战。
显然,这也是最让白华伟头痛的地方。
不是他不善于进攻,而是如何才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歼灭纽兰舰队。
能够肯定的是,纽兰海军的目的不止是打下中转岛,还包括歼灭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甚至算上了第六十一特混舰队。
果真如此,贸然赶过去决战,就有可能正中敌人的下怀。
不要忘了,霍瓦依群岛遭到了高强度轰炸,包括华莱士空军基地在内的众多军事基地均处于瘫痪状态。
虽然依靠野战机场等临时性质的辅助基地,部署在霍瓦依群岛上的航空兵,还具备一定的战斗力,但是这种局面没办法一直持续下去,最多也就10天,即储存在辅助基地的物资会在10天内耗光。
此外,大部分作战飞机在连续出动10天之后,也需要进行全面维护保养。
显然,在野战机场肯定没办法为作战飞机进行全面维护保养。
这个时间点就在10月15日左右。
如果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在9天后到达,就是10月16日。
也就是说,恰好在岸基航空兵的战斗力降到谷底的时候!
到时,两支特混舰队能够依靠的,也就只有部署在威岛,甚至是管岛的远程轰炸机。
换句话说,如果需要获得岸基航空兵掩护,那么两支特混舰队就只能在中转岛西南,也就是靠近威岛与管岛的方向活动。如果没有在这片海域,那么两支特混舰队就别想获得岸基航空兵的掩护。
准确的说,“支援”更合适一些。
可见,不管部署在哪里,都存在不足,也就必然会战术选择产生影响。
关键还有,没有岸基航空兵掩护,又要跟纽兰舰队决战,很容易推测出两支特混舰队的行踪。
如此一来,按照常规方式打这场舰队决战,胜算并不大。
当然,其中的关键,白华伟看得非常清楚。
需要进攻,或者说准备发起进攻,通过进攻获得胜利的不止是白华伟,还有纽兰舰队指挥官。
这并不是过去演习当中的攻防战,而是对攻战!
在海洋战场上,基本都是对攻战。所谓的攻防,其实只存在于战略层面上,而在战术上都以进攻为主。
让白华伟头痛的还有一件事。
到现在都没有拿到纽兰舰队指挥官的相关情报!
在白华伟率领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出港之前,负责协助的情报官员只告诉他,纽兰海军派了一名很年轻的高级军官去迭戈军港,出任第5舰队的作战参谋,可能已经升任第51特混舰队的参谋长,并负责第51特混舰队的指挥工作。至于其他的,连军情局都没有拿到可靠情报。
这个高级军官到底是谁?
或者,什么样的年轻高级军官才有资格“空降”到第5舰队,而且成为第51特混舰队的指挥官。
在纽兰海军里,参谋长是最高指挥官,舰队司令官往往都是挂名担任。
毫无疑问,这个年轻高级军官肯定不简单。没有出色的能力,纽兰总统也不会把最强大的舰队交给他。
就白华伟所知,在纽兰海军当中,就只有几名年轻军官具有这个能力。
到底是谁,就不好说了。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54048/1614238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