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六章 特权子弟
推荐阅读:穿越者大联盟、我的神秘赶山异闻、犁汉、大明与新罗马与无限神机、诡秘之主:瑶光、刚毅坚卓的他们、机战:从高达OO开始、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斗罗:萧炎穿越成唐三兄弟、这无限的世界、
乱清 作者:青玉狮子
第二零六章 特权子弟
唉,看来,明氏其实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至少,没有上一回白氏的“打破金钟罩”带来的那种醍醐灌顶之感。
当然,关卓凡也没有理由要求明氏必能拿出什么灵丹妙药来。
“是,嫂子说的很是,”他点了点头,“事情的利害,我都是晓得的,该做的,我都会去做,这个事儿,你们姐儿俩,就不必太挂心了。”
话说到这儿,两人都一时言尽,书房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哦,对了,”明氏打破了沉默,“有一个事儿,要跟王爷回的”
微微一顿,“家塾的两位先生,教西学的史先生,说是在他们国内的‘大学’,谋了一个教职,开了春就要回国;教国学的王先生,家里的老亲下世了,要回籍穿孝,已请了长假我看他的意思,其实就是辞差了。”
关卓凡一怔。
所谓“史先生”,大号叫做史密斯,乃是美利坚人士,“西学”水准的高低,犹在其次,关键是他会说中国话,再找一位书既教的好、又说得一口流利中国话的洋人,并不容易,可惜了!
关卓凡微感困惑:这个时代,做一个大国的掌国亲王的家庭教师,名声、地位,并不在大学教职之下,待遇就更加不必说了,关卓凡给家塾西席的“束脩”,是一年二千两银子,美国的大学,就算是名教授,也不可能拿的到这么多的薪水,何况,史密斯大约还算不得什么“名教授”。
或许,因为只有一个学生,年纪又轻,教授的东西太过简单,史先生觉得所学不得展布?家塾原先是有两个学生的,小芸出洋之后,便只剩下小虎一个学生了。
人各有志,那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了。
至于教国学的王先生
“王先生的老亲”关卓凡疑惑的说道,“我记得,他的父母,都已经亡故了呀?”
“不是父母,”明氏说道,“是一位族叔,王先生的父亲过世的早,小的时候,母子俩多承这位族叔照应的。”
“哦……”
两位西席,撞到一块儿辞差,可真是有点儿不巧了。
“我已经关照账房,”明氏说道,“两位先生,每人多致送五百两的‘束脩’王爷看看,合不合适呢?”
“合适有什么不合适的?”关卓凡说道,“这些事情,你拿主意就好了。”
略略沉吟了一下,用安慰的语气说道:“你也不必着急,过了年,再找新老师就是了,耽误不了小虎的学业。”
明氏一笑,“看王爷说的,我哪儿有着急呀?”
微微一顿,“我想,教西学、教洋文的先生,只好到外头去找,这是没有法子的;不过,,学习国学,似乎不必一定要在家塾,送小虎去旗学就好了自己请老师,一年要多花二、三千两的银子,何必呢?”
“咱们家,”关卓凡笑了笑,“倒不在意这几千两银子的……”
“不是这么说,”明氏说道,“再大的家业,该花的钱,花;不该花的钱,不花!小芸在家里的时候,她一个女孩子,不可能到外头学堂上学,自然要自己请先生;小芸出国了,就剩小虎一个人了,可以到外头学堂上学了,还花这个钱,就不值得了!”
“不能说不值得,”关卓凡说道,“不过,如果只是学习国学,家里、外头的区别,确实也不是很大……”
“可不是吗?就叫小虎去旗学吧!”
“现在的旗学……”关卓凡沉吟说道,“官学也好,义学也罢,都有些良莠不齐……”
“八旗官学是有些青黄不接,”明氏说道,“不过,景山官学、咸安宫官学,都还过的去吧?”
“这两个地方,确实要好一些,”关卓凡说道,“嗯,那是内务府办的……不过,实话实说,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就是那么回事儿……”
顿了顿,决然说道:“这样吧,小虎别去什么旗学了,去宗学吧!”
明氏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犹豫了一下,说道,“这……合适吗?”
旗学大致可以分为官学、义学两类,官学是“中央办学”,八旗各有自己的官学;“义学”是“地方办学”,原则上,一佐领办一义学。
经费来源,官学全由朝廷拨款,义学则由各旗佐领、各地驻防自筹。义学的学生,亦仿佛官学的学生,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不过,没有官学学生每年二两的“膏火银”补贴。
最早的时候,是没有义学的,可是,官学的名额有限,录取率奇低,如果没有“义学”作为补充,大部分的八旗子弟,是没有书读的,因此,“义学”勃兴,遍地开花,最终成为广大普通八旗子弟最主要的进学途径。
至于景山官学、咸安宫官学,则属于官学中的“重点学校”,因为是内务府办的,经费充裕,不但师资力量非八旗官学可比,学生的待遇,也好的太多,尤其是咸安宫官学,不但免费供给学习用品以及防寒、防暑的生活必需品,学生还有每月二两的“膏火银”和每季五石三斗的俸米,简直算得上“吃皇粮”了。
留意,八旗官学的学生,也有“膏火银”的补贴,可是,那只是每年二两哦。
如果说咸安宫官学是“重点学校”,那么“宗学”就是地地道道的“贵族学校”了只收宗室子弟,待遇、师资,较之咸安宫官学,尤胜一筹。这也罢了,关键是,宗学学生的出路,不是旗学学生能比的。
每届五年,朝廷即简派大臣合试左右两翼宗学学生,由皇帝亲定名次,以会试中式注册,待会试之年,习翻译者赐“翻译进士”,以宗人府额外主事用;习汉文者与天下贡士同殿试,赐进士甲第,用为翰林或六部属官。
也就是说,宗学的毕业生,资格等同金榜题名。当然,这个“金榜”的“含金量”,不能和“正途”出身的相比,可是管他呢,反正,一毕业就有官做!
这正是明氏惊喜所在,不过,她的犹豫的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小虎可不是什么宗室子弟。
“有什么不合适?”关卓凡说道,“小虎是我的干亲,我是宗室,他自然可以算是‘宗室子弟’没什么不合适!”
明氏面上飞金,站起身来,福了一福,“多谢王爷!”
*
第二零六章 特权子弟
第二零六章 特权子弟
唉,看来,明氏其实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至少,没有上一回白氏的“打破金钟罩”带来的那种醍醐灌顶之感。
当然,关卓凡也没有理由要求明氏必能拿出什么灵丹妙药来。
“是,嫂子说的很是,”他点了点头,“事情的利害,我都是晓得的,该做的,我都会去做,这个事儿,你们姐儿俩,就不必太挂心了。”
话说到这儿,两人都一时言尽,书房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哦,对了,”明氏打破了沉默,“有一个事儿,要跟王爷回的”
微微一顿,“家塾的两位先生,教西学的史先生,说是在他们国内的‘大学’,谋了一个教职,开了春就要回国;教国学的王先生,家里的老亲下世了,要回籍穿孝,已请了长假我看他的意思,其实就是辞差了。”
关卓凡一怔。
所谓“史先生”,大号叫做史密斯,乃是美利坚人士,“西学”水准的高低,犹在其次,关键是他会说中国话,再找一位书既教的好、又说得一口流利中国话的洋人,并不容易,可惜了!
关卓凡微感困惑:这个时代,做一个大国的掌国亲王的家庭教师,名声、地位,并不在大学教职之下,待遇就更加不必说了,关卓凡给家塾西席的“束脩”,是一年二千两银子,美国的大学,就算是名教授,也不可能拿的到这么多的薪水,何况,史密斯大约还算不得什么“名教授”。
或许,因为只有一个学生,年纪又轻,教授的东西太过简单,史先生觉得所学不得展布?家塾原先是有两个学生的,小芸出洋之后,便只剩下小虎一个学生了。
人各有志,那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了。
至于教国学的王先生
“王先生的老亲”关卓凡疑惑的说道,“我记得,他的父母,都已经亡故了呀?”
“不是父母,”明氏说道,“是一位族叔,王先生的父亲过世的早,小的时候,母子俩多承这位族叔照应的。”
“哦……”
两位西席,撞到一块儿辞差,可真是有点儿不巧了。
“我已经关照账房,”明氏说道,“两位先生,每人多致送五百两的‘束脩’王爷看看,合不合适呢?”
“合适有什么不合适的?”关卓凡说道,“这些事情,你拿主意就好了。”
略略沉吟了一下,用安慰的语气说道:“你也不必着急,过了年,再找新老师就是了,耽误不了小虎的学业。”
明氏一笑,“看王爷说的,我哪儿有着急呀?”
微微一顿,“我想,教西学、教洋文的先生,只好到外头去找,这是没有法子的;不过,,学习国学,似乎不必一定要在家塾,送小虎去旗学就好了自己请老师,一年要多花二、三千两的银子,何必呢?”
“咱们家,”关卓凡笑了笑,“倒不在意这几千两银子的……”
“不是这么说,”明氏说道,“再大的家业,该花的钱,花;不该花的钱,不花!小芸在家里的时候,她一个女孩子,不可能到外头学堂上学,自然要自己请先生;小芸出国了,就剩小虎一个人了,可以到外头学堂上学了,还花这个钱,就不值得了!”
“不能说不值得,”关卓凡说道,“不过,如果只是学习国学,家里、外头的区别,确实也不是很大……”
“可不是吗?就叫小虎去旗学吧!”
“现在的旗学……”关卓凡沉吟说道,“官学也好,义学也罢,都有些良莠不齐……”
“八旗官学是有些青黄不接,”明氏说道,“不过,景山官学、咸安宫官学,都还过的去吧?”
“这两个地方,确实要好一些,”关卓凡说道,“嗯,那是内务府办的……不过,实话实说,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就是那么回事儿……”
顿了顿,决然说道:“这样吧,小虎别去什么旗学了,去宗学吧!”
明氏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犹豫了一下,说道,“这……合适吗?”
旗学大致可以分为官学、义学两类,官学是“中央办学”,八旗各有自己的官学;“义学”是“地方办学”,原则上,一佐领办一义学。
经费来源,官学全由朝廷拨款,义学则由各旗佐领、各地驻防自筹。义学的学生,亦仿佛官学的学生,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不过,没有官学学生每年二两的“膏火银”补贴。
最早的时候,是没有义学的,可是,官学的名额有限,录取率奇低,如果没有“义学”作为补充,大部分的八旗子弟,是没有书读的,因此,“义学”勃兴,遍地开花,最终成为广大普通八旗子弟最主要的进学途径。
至于景山官学、咸安宫官学,则属于官学中的“重点学校”,因为是内务府办的,经费充裕,不但师资力量非八旗官学可比,学生的待遇,也好的太多,尤其是咸安宫官学,不但免费供给学习用品以及防寒、防暑的生活必需品,学生还有每月二两的“膏火银”和每季五石三斗的俸米,简直算得上“吃皇粮”了。
留意,八旗官学的学生,也有“膏火银”的补贴,可是,那只是每年二两哦。
如果说咸安宫官学是“重点学校”,那么“宗学”就是地地道道的“贵族学校”了只收宗室子弟,待遇、师资,较之咸安宫官学,尤胜一筹。这也罢了,关键是,宗学学生的出路,不是旗学学生能比的。
每届五年,朝廷即简派大臣合试左右两翼宗学学生,由皇帝亲定名次,以会试中式注册,待会试之年,习翻译者赐“翻译进士”,以宗人府额外主事用;习汉文者与天下贡士同殿试,赐进士甲第,用为翰林或六部属官。
也就是说,宗学的毕业生,资格等同金榜题名。当然,这个“金榜”的“含金量”,不能和“正途”出身的相比,可是管他呢,反正,一毕业就有官做!
这正是明氏惊喜所在,不过,她的犹豫的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小虎可不是什么宗室子弟。
“有什么不合适?”关卓凡说道,“小虎是我的干亲,我是宗室,他自然可以算是‘宗室子弟’没什么不合适!”
明氏面上飞金,站起身来,福了一福,“多谢王爷!”
*
第二零六章 特权子弟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54161/818277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