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汝窑莲花温碗
推荐阅读:洪荒:悟性逆天,我为截教第一仙、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战锤:向虚空领主致敬!、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横推武道:从降妖伏魔开始、皇帝替身:我的体质每天增加一点、艾尔登法环,但是带着风灵月影、领主:序列主宰、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重生之传奇农夫 作者:盘古斧
第三章 汝窑莲花温碗
明月镇位于玉都县的西南位置,已经邻县天武县的位置交界,下辖一共有十七个村委会,和一个居委会,因为地理位置,多年来一直都是玉都治下最的贫穷的镇子之一。
而丰盛村对于明月镇来说,若有若无,虽然是一个村委会的建制,但是人口比人家一个生产小队都不如。
最重要的是丰盛村的位置实在是太偏僻了,周围都是大山,重重叠叠的山峦,不见天日,而且在这西北之地,大多都是黄土高原,唯这丰盛村可是少有的青山绿水。
丰盛村的地方也很大,就好像大山之中的一块盆地,周围都是属于丰盛村了,包括周围一些山林也是丰盛村的,耕地足足可以媲美五六个村子。
可就是交通不便。
前面有一座大山死死的挡死了路,丰盛村想要出去,要么走炎水河,可炎水河激流不稳,普通竹排木筏有些难走,除非是轮船,但轮船也不走这里啊。
要么只能走山路。
但是想要从山路绕路出去,起码要走三里的山地,走出去都一个小时了。
这就是丰盛村最难地方。
丰盛村始建于明朝末年,明末清军入关,有些汉人不甘剃头,一家丰的大户带着亲朋好友,长工佃户,上百人,迁徒至此,在这里开垦建祠,安身立命。
宋家是外来户,是清朝中期之后,因为犯案,被刑部下了灭族之令,宋家当家才带着一家逃难,迁徒而来,得丰家接应,便再次安了家,建了宗祠。
两族人一直都是丰盛村的主流,后来清末民初,天下大乱,到处都是兵荒马乱,又有不少人迁徒而来,形成了今时今日的丰盛村人口。
丰盛村在战乱的时候算是一个世外桃源,可在盛世的时候,就是化外蛮夷。
一座山,隔绝了丰盛村对外的发展。
丰盛村又没有愚公移山的想法和坚持,所以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自给自足,新华国成立之后,才有政府注意到了丰盛村,把丰盛村划入明月镇的管治之中。
但是这么多年,丰盛村的路太难走了,哪怕是政府视察一次都艰难的很,所以一直属于没人管的后娘养,好的政策落实不到,在这九七年,家家户户年均收入不到六百块钱,可想而知的穷。
正因为穷,前世的宋山才想要奋力的读书,他坚信读书能改变命运,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丰盛村的命运。
但是最后他做不到。
读书是可以改变命运,不去读大学,宋山从来不知道,世界的广阔,不知道潮流的发展,读完大学之后,他还是记得自己的使命。
是从什么时候,他忘记了曾经的誓言,或许是在他考上的公务员之后,无依无靠的被仍在办公区里面坐的两年冷板凳,然后为了仕途,又被迫娶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女人……
从他的心中只剩下仕途的时候,他已经忘记了很多东西。
……………………………………
……
丰盛村的夕阳是很美的,斜阳从西边的山坡映照而下,映在了炎水河里面,有一种让人陶醉的美感。
这美轮美奂的景色,让宋山有些陶醉。
所以一直到天黑了之后,他才从河岸离开,沿着伸手不见五指的村田小路回到了村里面,期间还滑脚好几次,摔下去了田埂里面,摔的他一头包,让他有些无语。
这些路,要是他小时候,闭着眼睛都不会摔跤。
说到底还是他太久太久没有回来了,这里的一切,对他来说,除了朦朦胧胧的熟悉感,只剩下陌生。
刚回到家就被唠叨了。
“你这孩子去哪里了,也不说一声,让我你和爸到处找……”
陈如惠担心了一晚上,正想骂几句,一看到他鼻青脸肿的,又有些心疼起来了:“这是咋了,你和人家打架了?”
“没有!”宋山苦笑的道:“就在田里面摔的!”
“你这娃,在田里面走都能摔,还能不能好好走路了!”陈如惠有些心痛,赶紧去翻箱倒柜找些药来给他揉,揉了一些药之后,这淤血才渐渐散去。
晚饭吃馍馍,馍馍夹菜,素的荤的都可以,这是村里面一贯的吃法,多半人喜欢面食,但是也有人喜欢大米,村里面倒是不缺粮食,缺钱而已。
“妈,明天不吃馍馍了,煮大米饭吃吧!”宋山在外多年,已经养成了吃饭的习惯了,面食对他来说,只是辅食,饭菜他才合胃口,有时候来上几碗臊子面他也喜欢。
“你想要吃大米饭啊,好啊!”
陈如惠点头,道:“咱家那米你爸挑出去卖掉了,但是你六婶家应该还有些!”
宋家以面食为主,种的稻谷每年都会挑出去卖掉的。
“爸,哥现在还在镇里面吗?”
“嗯!”
宋父向来是沉默寡言的,吃完馍馍,直接担着烟枪,坐在槐树下,抽了几口,听到宋山问,才说道:“你哥这手艺学的不错,前几天我去看他,那老师傅说,再给两年,他就能出师了!”
“哥在镇子哪里啊?”
“你问这个干吗?”
“我准备去一趟镇子,找哥有点事情!”
想要发家致富,他不是没有办法,九十年代遍地黄金,机会还是有的,但是他需要第一桶金,这第一桶金他可是想的很久很久,刚才在河岸上就在寻思。
现在已经想好怎么赚了,但是需要帮手,大哥宋江,绝对是他最信任的人,没有之一。
“在家里面闷了这么多年,出去走走也好!”
宋父想了想,从裤袋里面掏出两张皱巴巴的天蓝色钞票,都是一百元钞,可是对于宋山来说,这钞票可是属于老古董了。
二十一世纪用了都是第五套人民币,一百元币俗称红牛。
而现在用的还是第四套的人民币,一百元币是蓝色的,上面是四个领袖的人头像。
“这钱拿着!”宋父把钱递给了宋山。
宋山也没客气,接了过来,揣入了裤兜里面,他正需要这钱。
…………………………
……
第二天早上一起来,宋山洗涮了之后,喝了一碗粥,然后匆匆忙忙的离开了。
“山子,去哪里?”
“去镇子上,这几天我在哥哪里,不用给我煮饭了!”
宋山留下一句话,一溜烟就跑了。
他并没有立刻沿着村口的路走,而是背向而行。
去哪里。
去宗祠。
宋氏宗祠,这是清朝留下来的建筑,而且都是用石头彻起来了,红墙金瓦,雕龙刻凤,好不气派。
宋家当年是逃难北上,好像来自江南,所以这宗祠的布局有很重的江南的风俗,正门进去是天井,四方门楼,正位入内乃是供祖先灵牌,红烛燃四方,长命灯不灭。
现在是清晨,早上起来的人都在地里面干活,这宗祠没什么人,门也没有锁,宗祠不锁门,谁也不敢造次的。
宋山好像一个小老鼠一般溜进去了。
他可没有去打扰祖先们。
而是去的偏厢,这是平时放一些碗碟的地方,宋家哪家有什么喜事,都喜欢在宗祠外面摆宴,宗祠外面是打谷场,地方大,而且迎着宗祠迎着祖先。
他在这些碗碗碟碟之中翻了很久,才翻出了一个大碗。
“果然在这里?”
宋山两眼发亮。
碗呈莲花瓣。
表面上暗灰色,看似都是泥巴,其实是放久了,尘土覆盖,明珠蒙尘而已,只要洗干净了,就发现与众不同了。
这是一个汝窑莲花温碗。
一个古董。
上一世,这温碗一直被埋没,一直到了二零零八年,丰家在外面做生意的一个族人,带回来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是一个古董商,恰逢宋家一户人做酒席,请来喝酒,他发现了这温碗,而且悄然无声的带走了。
后来在西京一个汝窑莲花温碗现世。
宋山也是后来才从文物局的一个同事那里才听闻这事情,这温碗虽然色泽光彩皆不如在故宫里面的珍品,算不上国宝,但是也是宝物之一,卖出了三千万的高价。
他那时候也对古董有了一点兴趣,就去打听了一下,打听了之后,还通过文物局的朋友,结识了这古董商,这古董商喝醉了,才说漏嘴了,他才知道,这碗居然还是从丰盛村拿走了。
这事情他多多少少有些耿耿于怀。
所以当他想起了第一桶金的时候,他就想到了这温碗。
第三章 汝窑莲花温碗
第三章 汝窑莲花温碗
明月镇位于玉都县的西南位置,已经邻县天武县的位置交界,下辖一共有十七个村委会,和一个居委会,因为地理位置,多年来一直都是玉都治下最的贫穷的镇子之一。
而丰盛村对于明月镇来说,若有若无,虽然是一个村委会的建制,但是人口比人家一个生产小队都不如。
最重要的是丰盛村的位置实在是太偏僻了,周围都是大山,重重叠叠的山峦,不见天日,而且在这西北之地,大多都是黄土高原,唯这丰盛村可是少有的青山绿水。
丰盛村的地方也很大,就好像大山之中的一块盆地,周围都是属于丰盛村了,包括周围一些山林也是丰盛村的,耕地足足可以媲美五六个村子。
可就是交通不便。
前面有一座大山死死的挡死了路,丰盛村想要出去,要么走炎水河,可炎水河激流不稳,普通竹排木筏有些难走,除非是轮船,但轮船也不走这里啊。
要么只能走山路。
但是想要从山路绕路出去,起码要走三里的山地,走出去都一个小时了。
这就是丰盛村最难地方。
丰盛村始建于明朝末年,明末清军入关,有些汉人不甘剃头,一家丰的大户带着亲朋好友,长工佃户,上百人,迁徒至此,在这里开垦建祠,安身立命。
宋家是外来户,是清朝中期之后,因为犯案,被刑部下了灭族之令,宋家当家才带着一家逃难,迁徒而来,得丰家接应,便再次安了家,建了宗祠。
两族人一直都是丰盛村的主流,后来清末民初,天下大乱,到处都是兵荒马乱,又有不少人迁徒而来,形成了今时今日的丰盛村人口。
丰盛村在战乱的时候算是一个世外桃源,可在盛世的时候,就是化外蛮夷。
一座山,隔绝了丰盛村对外的发展。
丰盛村又没有愚公移山的想法和坚持,所以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自给自足,新华国成立之后,才有政府注意到了丰盛村,把丰盛村划入明月镇的管治之中。
但是这么多年,丰盛村的路太难走了,哪怕是政府视察一次都艰难的很,所以一直属于没人管的后娘养,好的政策落实不到,在这九七年,家家户户年均收入不到六百块钱,可想而知的穷。
正因为穷,前世的宋山才想要奋力的读书,他坚信读书能改变命运,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丰盛村的命运。
但是最后他做不到。
读书是可以改变命运,不去读大学,宋山从来不知道,世界的广阔,不知道潮流的发展,读完大学之后,他还是记得自己的使命。
是从什么时候,他忘记了曾经的誓言,或许是在他考上的公务员之后,无依无靠的被仍在办公区里面坐的两年冷板凳,然后为了仕途,又被迫娶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女人……
从他的心中只剩下仕途的时候,他已经忘记了很多东西。
……………………………………
……
丰盛村的夕阳是很美的,斜阳从西边的山坡映照而下,映在了炎水河里面,有一种让人陶醉的美感。
这美轮美奂的景色,让宋山有些陶醉。
所以一直到天黑了之后,他才从河岸离开,沿着伸手不见五指的村田小路回到了村里面,期间还滑脚好几次,摔下去了田埂里面,摔的他一头包,让他有些无语。
这些路,要是他小时候,闭着眼睛都不会摔跤。
说到底还是他太久太久没有回来了,这里的一切,对他来说,除了朦朦胧胧的熟悉感,只剩下陌生。
刚回到家就被唠叨了。
“你这孩子去哪里了,也不说一声,让我你和爸到处找……”
陈如惠担心了一晚上,正想骂几句,一看到他鼻青脸肿的,又有些心疼起来了:“这是咋了,你和人家打架了?”
“没有!”宋山苦笑的道:“就在田里面摔的!”
“你这娃,在田里面走都能摔,还能不能好好走路了!”陈如惠有些心痛,赶紧去翻箱倒柜找些药来给他揉,揉了一些药之后,这淤血才渐渐散去。
晚饭吃馍馍,馍馍夹菜,素的荤的都可以,这是村里面一贯的吃法,多半人喜欢面食,但是也有人喜欢大米,村里面倒是不缺粮食,缺钱而已。
“妈,明天不吃馍馍了,煮大米饭吃吧!”宋山在外多年,已经养成了吃饭的习惯了,面食对他来说,只是辅食,饭菜他才合胃口,有时候来上几碗臊子面他也喜欢。
“你想要吃大米饭啊,好啊!”
陈如惠点头,道:“咱家那米你爸挑出去卖掉了,但是你六婶家应该还有些!”
宋家以面食为主,种的稻谷每年都会挑出去卖掉的。
“爸,哥现在还在镇里面吗?”
“嗯!”
宋父向来是沉默寡言的,吃完馍馍,直接担着烟枪,坐在槐树下,抽了几口,听到宋山问,才说道:“你哥这手艺学的不错,前几天我去看他,那老师傅说,再给两年,他就能出师了!”
“哥在镇子哪里啊?”
“你问这个干吗?”
“我准备去一趟镇子,找哥有点事情!”
想要发家致富,他不是没有办法,九十年代遍地黄金,机会还是有的,但是他需要第一桶金,这第一桶金他可是想的很久很久,刚才在河岸上就在寻思。
现在已经想好怎么赚了,但是需要帮手,大哥宋江,绝对是他最信任的人,没有之一。
“在家里面闷了这么多年,出去走走也好!”
宋父想了想,从裤袋里面掏出两张皱巴巴的天蓝色钞票,都是一百元钞,可是对于宋山来说,这钞票可是属于老古董了。
二十一世纪用了都是第五套人民币,一百元币俗称红牛。
而现在用的还是第四套的人民币,一百元币是蓝色的,上面是四个领袖的人头像。
“这钱拿着!”宋父把钱递给了宋山。
宋山也没客气,接了过来,揣入了裤兜里面,他正需要这钱。
…………………………
……
第二天早上一起来,宋山洗涮了之后,喝了一碗粥,然后匆匆忙忙的离开了。
“山子,去哪里?”
“去镇子上,这几天我在哥哪里,不用给我煮饭了!”
宋山留下一句话,一溜烟就跑了。
他并没有立刻沿着村口的路走,而是背向而行。
去哪里。
去宗祠。
宋氏宗祠,这是清朝留下来的建筑,而且都是用石头彻起来了,红墙金瓦,雕龙刻凤,好不气派。
宋家当年是逃难北上,好像来自江南,所以这宗祠的布局有很重的江南的风俗,正门进去是天井,四方门楼,正位入内乃是供祖先灵牌,红烛燃四方,长命灯不灭。
现在是清晨,早上起来的人都在地里面干活,这宗祠没什么人,门也没有锁,宗祠不锁门,谁也不敢造次的。
宋山好像一个小老鼠一般溜进去了。
他可没有去打扰祖先们。
而是去的偏厢,这是平时放一些碗碟的地方,宋家哪家有什么喜事,都喜欢在宗祠外面摆宴,宗祠外面是打谷场,地方大,而且迎着宗祠迎着祖先。
他在这些碗碗碟碟之中翻了很久,才翻出了一个大碗。
“果然在这里?”
宋山两眼发亮。
碗呈莲花瓣。
表面上暗灰色,看似都是泥巴,其实是放久了,尘土覆盖,明珠蒙尘而已,只要洗干净了,就发现与众不同了。
这是一个汝窑莲花温碗。
一个古董。
上一世,这温碗一直被埋没,一直到了二零零八年,丰家在外面做生意的一个族人,带回来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是一个古董商,恰逢宋家一户人做酒席,请来喝酒,他发现了这温碗,而且悄然无声的带走了。
后来在西京一个汝窑莲花温碗现世。
宋山也是后来才从文物局的一个同事那里才听闻这事情,这温碗虽然色泽光彩皆不如在故宫里面的珍品,算不上国宝,但是也是宝物之一,卖出了三千万的高价。
他那时候也对古董有了一点兴趣,就去打听了一下,打听了之后,还通过文物局的朋友,结识了这古董商,这古董商喝醉了,才说漏嘴了,他才知道,这碗居然还是从丰盛村拿走了。
这事情他多多少少有些耿耿于怀。
所以当他想起了第一桶金的时候,他就想到了这温碗。
第三章 汝窑莲花温碗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56390/85797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