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绝不议和!(为月票满200加
推荐阅读:洪荒:悟性逆天,我为截教第一仙、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战锤:向虚空领主致敬!、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横推武道:从降妖伏魔开始、皇帝替身:我的体质每天增加一点、艾尔登法环,但是带着风灵月影、领主:序列主宰、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官家。”李纲突然跪倒在了地上。
“官家,政和二年,老臣从无锡背着一书篓,跋山涉水,从无锡到了汴京,那年,臣唱名东华门外,穿花戴红,骑高头大马,在汴京城转了一圈。无比荣耀。”
“当时老臣就在想,大宋拥兵三百余万,禁军六十余万,厢军两百余万。为何迟迟拿不下一个燕云!”
“雍熙年丧师!景德年丧师!咸平年丧师!”
“遇契丹败!遇大理败!遇西夏败!就连遇到前唐静海军节度使的李朝!我们大宋也是一败再败!”
“臣当时就曾立下凌云壮志,若他日成为大宋宰执!定要清朝纲,定社稷,再造大宋!臣当时年轻啊,年轻时候的凌云壮志,被大宋的官场磨平了棱角。”
“臣开始以为是武备不振,七年的时间,臣扎在武库和军器监,改良军器,改良军备。可是遇金人,我大宋又败了。”
“大宋开国百年,兵越来越多,胜仗却越来越少,老臣一直在想,为何?”
赵桓看着突然跪倒在地的李纲,不知道他要说些什么,大宋一败再败的原因,其实那个驴车皇帝要背很大的锅。
大宋是一个很讲祖宗之法的朝代,而这个祖宗,当然不是赵匡胤,而是他赵光义。
赵桓并不知道李纲要表达什么。
“直到今天,直到遇到了官家,臣才知道,原来我大宋是可以胜的。”李纲突然抬起头看,目光炯炯的看着赵桓,眼神中有一些狂热。
嗯?
赵桓被这个眼神吓到了,那是一种专注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枯木逢春的希望。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到了大宋这五个月多,做了这些事,在他的思维里,他做这些事,很平常。
非常符合后世五好少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但是在宋人眼里,赵桓做这些事,打破了无数的常规,怕不仅仅是一个中兴之主那么简单的了。
“夫皇天难亲,唯才是辅,兹欲兴适致治,必当革故鼎新!官家既怀有凌云之志,已复燕云!当征塞北,开阡陌,治万民!愿官家有守国之远图,经邦之长策,使我大宋再复陈汤之盛!”
李纲再次抬起头说道:“臣愿有生之年得望,官家君临北庭!”
嘶,君临北庭啊!
【历史翻译机:李纲说你是老天爷选出来的人才,只要寻找良才辅政,那么用适当合适的政策,就可以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你既然有凌云之志,并且收复了燕云,就应该征塞北,开阡陌,治理万民,使我大宋再现当初陈汤那样的盛况。】
【开阡陌乃是商鞅之法,废井田,开阡陌。特指再起军功爵均田制。】
【陈汤:西汉大将,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留下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赵桓看着李纲,觉得他绝对不是为了拍马屁而拍马屁,作为一个皇帝,要时刻面对所有人的马屁而不怡然自得。
不管是客观的、还是吹出来的马屁,就当没听过。
这是一个皇帝的基本素质,如果没有这样的素质,就很容易被谗言所蛊惑。
所以赵桓看着李纲,在等待着李纲后面真正的图穷匕见。
“官家,三年,大宋可拥有十万精兵,三万飞军,到那时,李朝、大理、西夏、残辽、金国,没有一个是我大宋的对手!官家,议和只是为了更大的胜利。”李纲再次俯首说道。
他的议和和朝堂其他人同意议和不太相同。
在他的理解里,军阵应该是一波接一波的征伐,既然拿下了燕云之地,那就应该小心经略,三年将民心收束,再图谋更多。
果然,赵桓叹气,还是要议和。
连李纲都无法理解自己的想法吗?
澶渊之盟把皇帝的定义,从天下唯一的君主,变成了一国之君的定义。
而划定的拒马河为界,把中国变成了一个有疆域,有界限的国度。这种惯性已经超过了一百年的时间。
大宋就应该如此,如果能够收复燕云那就是意外之喜。
连李纲对大宋的期待也是如此,收复燕云,仅此而已。
大宋的臣民对大宋的期待也仅限于收复燕云而已。
从来如此。
从来如此,就对吗?
可大宋的潜力,就只有一个收复燕云吗?!
赵桓以为不是。
“大宋在辽国金国,遍地都是察子,我大宋子民,遍布金国、辽国、西夏、大理、李朝,他们都是汉人,在这些地方挣扎谋生。汉人无界!则大宋无界!”赵桓扶起来了李纲。
“收复燕云只是第一步而已。朕会短暂罢兵,与民休养生息,三年也好,五年也罢。朕都能等得了。”
“但是与金国议和,绝无可能。除非先把金国皇帝的皇帝二字去了,否则依旧是不死不休!”
“太宰,你未到前线,奉圣州的军堡一旦建成,与周围民堡连成一片,那金兵想攻伐云中,根本毫无胜算,十里一堡的奉圣州,能把金人的所有韧性变成催命符。”
“平州的新关隘山海关建成,只要三万精兵,十万辅兵,就可以阻拦金兵于山海关下。”
“现在形势变了,不是他金国可以随时铁蹄南下的时候了,现在是我大宋可以随意从北古口、奉圣州出州侵扰他金国之地的时候了。李太宰。攻守之势,异也!”赵桓说道。
他要和自己的宰执达成共识,那就是休养生息可以,议和不行。
反正现在金人打不进来,大宋随时可以出击。
那王禀和孙翊可以长途奔袭数千里,拿下临潢而坐看上京,又在临潢,五千击三万,得胜归城。
也证明了赵桓对战略的估计是正确的。
李纲是个文臣,对军阵谋略的思考略显失当。
士气很重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大宋军卒连战连胜,虽然疲乏,但是士气旺盛,披荆斩棘,才拿下了胜利。
修养,操练,训练新兵,都可以让大宋的军卒知道官家壮志未泯,心中憋着一股劲儿,等待着猛兽出笼的那一天。
如果自己这头答应了议和,那军卒心气卸了,扭头看看自己分的田,还有宅子,还能有几分心气?
所以,赵桓严厉拒绝议和!可以休养生息,但是绝对不可以议和。
“哦?官家同意暂时停止征伐?只是不愿意和金人议和吗?那就好办了。”李纲这才知道自己误会了官家的意思。
休养生息乃是必然,太宗皇帝在河北挖的大坑,就得好久才能填满。还有太原城的重建,这都需要些时间。
李纲也不是非要拼命议和,只是想要争取点发展的时间而已。
“官家,政和二年,老臣从无锡背着一书篓,跋山涉水,从无锡到了汴京,那年,臣唱名东华门外,穿花戴红,骑高头大马,在汴京城转了一圈。无比荣耀。”
“当时老臣就在想,大宋拥兵三百余万,禁军六十余万,厢军两百余万。为何迟迟拿不下一个燕云!”
“雍熙年丧师!景德年丧师!咸平年丧师!”
“遇契丹败!遇大理败!遇西夏败!就连遇到前唐静海军节度使的李朝!我们大宋也是一败再败!”
“臣当时就曾立下凌云壮志,若他日成为大宋宰执!定要清朝纲,定社稷,再造大宋!臣当时年轻啊,年轻时候的凌云壮志,被大宋的官场磨平了棱角。”
“臣开始以为是武备不振,七年的时间,臣扎在武库和军器监,改良军器,改良军备。可是遇金人,我大宋又败了。”
“大宋开国百年,兵越来越多,胜仗却越来越少,老臣一直在想,为何?”
赵桓看着突然跪倒在地的李纲,不知道他要说些什么,大宋一败再败的原因,其实那个驴车皇帝要背很大的锅。
大宋是一个很讲祖宗之法的朝代,而这个祖宗,当然不是赵匡胤,而是他赵光义。
赵桓并不知道李纲要表达什么。
“直到今天,直到遇到了官家,臣才知道,原来我大宋是可以胜的。”李纲突然抬起头看,目光炯炯的看着赵桓,眼神中有一些狂热。
嗯?
赵桓被这个眼神吓到了,那是一种专注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枯木逢春的希望。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到了大宋这五个月多,做了这些事,在他的思维里,他做这些事,很平常。
非常符合后世五好少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但是在宋人眼里,赵桓做这些事,打破了无数的常规,怕不仅仅是一个中兴之主那么简单的了。
“夫皇天难亲,唯才是辅,兹欲兴适致治,必当革故鼎新!官家既怀有凌云之志,已复燕云!当征塞北,开阡陌,治万民!愿官家有守国之远图,经邦之长策,使我大宋再复陈汤之盛!”
李纲再次抬起头说道:“臣愿有生之年得望,官家君临北庭!”
嘶,君临北庭啊!
【历史翻译机:李纲说你是老天爷选出来的人才,只要寻找良才辅政,那么用适当合适的政策,就可以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你既然有凌云之志,并且收复了燕云,就应该征塞北,开阡陌,治理万民,使我大宋再现当初陈汤那样的盛况。】
【开阡陌乃是商鞅之法,废井田,开阡陌。特指再起军功爵均田制。】
【陈汤:西汉大将,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留下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赵桓看着李纲,觉得他绝对不是为了拍马屁而拍马屁,作为一个皇帝,要时刻面对所有人的马屁而不怡然自得。
不管是客观的、还是吹出来的马屁,就当没听过。
这是一个皇帝的基本素质,如果没有这样的素质,就很容易被谗言所蛊惑。
所以赵桓看着李纲,在等待着李纲后面真正的图穷匕见。
“官家,三年,大宋可拥有十万精兵,三万飞军,到那时,李朝、大理、西夏、残辽、金国,没有一个是我大宋的对手!官家,议和只是为了更大的胜利。”李纲再次俯首说道。
他的议和和朝堂其他人同意议和不太相同。
在他的理解里,军阵应该是一波接一波的征伐,既然拿下了燕云之地,那就应该小心经略,三年将民心收束,再图谋更多。
果然,赵桓叹气,还是要议和。
连李纲都无法理解自己的想法吗?
澶渊之盟把皇帝的定义,从天下唯一的君主,变成了一国之君的定义。
而划定的拒马河为界,把中国变成了一个有疆域,有界限的国度。这种惯性已经超过了一百年的时间。
大宋就应该如此,如果能够收复燕云那就是意外之喜。
连李纲对大宋的期待也是如此,收复燕云,仅此而已。
大宋的臣民对大宋的期待也仅限于收复燕云而已。
从来如此。
从来如此,就对吗?
可大宋的潜力,就只有一个收复燕云吗?!
赵桓以为不是。
“大宋在辽国金国,遍地都是察子,我大宋子民,遍布金国、辽国、西夏、大理、李朝,他们都是汉人,在这些地方挣扎谋生。汉人无界!则大宋无界!”赵桓扶起来了李纲。
“收复燕云只是第一步而已。朕会短暂罢兵,与民休养生息,三年也好,五年也罢。朕都能等得了。”
“但是与金国议和,绝无可能。除非先把金国皇帝的皇帝二字去了,否则依旧是不死不休!”
“太宰,你未到前线,奉圣州的军堡一旦建成,与周围民堡连成一片,那金兵想攻伐云中,根本毫无胜算,十里一堡的奉圣州,能把金人的所有韧性变成催命符。”
“平州的新关隘山海关建成,只要三万精兵,十万辅兵,就可以阻拦金兵于山海关下。”
“现在形势变了,不是他金国可以随时铁蹄南下的时候了,现在是我大宋可以随意从北古口、奉圣州出州侵扰他金国之地的时候了。李太宰。攻守之势,异也!”赵桓说道。
他要和自己的宰执达成共识,那就是休养生息可以,议和不行。
反正现在金人打不进来,大宋随时可以出击。
那王禀和孙翊可以长途奔袭数千里,拿下临潢而坐看上京,又在临潢,五千击三万,得胜归城。
也证明了赵桓对战略的估计是正确的。
李纲是个文臣,对军阵谋略的思考略显失当。
士气很重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大宋军卒连战连胜,虽然疲乏,但是士气旺盛,披荆斩棘,才拿下了胜利。
修养,操练,训练新兵,都可以让大宋的军卒知道官家壮志未泯,心中憋着一股劲儿,等待着猛兽出笼的那一天。
如果自己这头答应了议和,那军卒心气卸了,扭头看看自己分的田,还有宅子,还能有几分心气?
所以,赵桓严厉拒绝议和!可以休养生息,但是绝对不可以议和。
“哦?官家同意暂时停止征伐?只是不愿意和金人议和吗?那就好办了。”李纲这才知道自己误会了官家的意思。
休养生息乃是必然,太宗皇帝在河北挖的大坑,就得好久才能填满。还有太原城的重建,这都需要些时间。
李纲也不是非要拼命议和,只是想要争取点发展的时间而已。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64391/1180005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