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孤岛
推荐阅读:女帝座下第一走狗、两界:别叫我邪魔!、我有一枚命运魔骰、饮食男女、大道之上、你们修仙,我种田、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北朝帝业、旧神之巅、万灵仙族:御兽长生、
联军的指挥权问题终于在彼得退让而瑞典军队增兵的情况下,暂且告一段落。值得庆幸的是,波兰立陶宛王国依旧还未被雨格·李奥纳说服,目前仍旧保持中立。
不过据说雨格·李奥纳是一个从不轻易屈服的人,返回法国后目前正在游说路易十四,请求路易十四给予波兰立陶宛王国更大的好处,让他有足够的筹码说动波兰人加入法国一方。
然而路易十四认为波兰立陶宛王国已经是东欧举足轻重的大国了,尤其是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率军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虽说土耳其人势微,但是也不得不说波兰军队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如今波兰在巴尔干半岛获得了扩张,在欧洲也赢得了抗击异教徒的名声。这对于法国在欧洲好不容易树立的霸权,是一个隐形的挑战。
因此,路易十四反倒认为波兰立陶宛眼下乱成一团,反倒符合法国利益。路易十四要想波兰加入法国一方,就必须先得帮扬·索别斯基把国被的乱局处理了。只有国内安稳了,波兰才能够出兵。而路易十四可不愿意帮助波兰稳定国内局势,他还巴不得波兰继续乱下去。
而瑞典军队增兵的消息传来,也终于让路易十四决定往勃兰登堡一线增加兵力,又是三万人的法国军队向着北线开进。让人们不得不感慨法国军力的强大以及路易十四的魄力。同时,路易十四命令孔代亲王继续加强攻击,彻底将荷兰围困。
荷兰的邻国就是明斯特主教区,这是一个天主教区,而荷兰是新教国家.法国却是天主教保护国之一,任谁也知道选择谁了。因此得到法国给予的一笔金钱补偿,明斯特大主教很轻易的就让法军进入领地。而荷兰其他与之接壤的上尼德兰地区,早就是法国的领地了。因此,荷兰实际上已经彻底被孔代亲王指挥法军围困住。而海洋上的封锁,也让荷兰的船只无法出港。眼下,荷兰已经彻底变成了一个孤岛了。
法国军队向着北线开进,而俄瑞联军也是南下行军。因为波兰立陶宛王国现在保持中立,显然他们也不愿意轻易得罪如此庞大的军队。因此俄瑞联军很轻易的借道波兰立陶宛,沿着波罗的海沿岸前进。而他们第一个障碍,就是普鲁士公国。
勃兰登堡选帝侯拥有勃兰登堡和普鲁士公国两块地盘,但是毕竟土地狭小.人口不多,因此麾下的常备军不过五万人而已。而这也已经是勃兰登堡穷兵黩武的表现了,要不是勃兰登堡四周强敌环绕,又有谁愿意花费巨大的财政供养如此庞大的军队。
而这其实也跟这位勃兰登堡选帝侯的经历有关。腓特烈·威廉小时候,勃兰登堡其实一直是处在外国人的管控之下,丹麦军队.瑞典军队.波兰军队.法国军队,都曾践踏过这片土地。
尤其是最近的一次,第一次法荷战争,这位选帝侯很幸运的击败了南下的瑞典国王,因此获得了东波美拉尼亚。然而因为当时瑞典王国是法国一方,而勃兰登堡是荷兰一方,所以法军赶来又重新击败了勃兰登堡军队,东波美拉尼亚重新回到瑞典人的手里。而法军就驻扎在勃兰登堡。
这也是为什么第一次法荷战争之后,勃兰登堡会投入到法国人的怀抱的一个很大的因素。这位国王一方面不耻于荷兰抛弃勃兰登堡私自与法国媾和。一方面也是需要向法国示好。投靠到法国一方,法军方才撤军。随后法国通过外交迫使瑞典又将东波美拉尼亚归还。
也正因为有如此屈辱的经历,也让这位选帝侯深刻意识到只有强大的军队才可以保卫国家,也只有强大的实力才是根本。否则就是赢得了胜利,最后还是失败的。也正因为勃兰登堡实力弱小,所以荷兰抛弃勃兰登堡私自媾和,一点儿也不担心其报复。
所以,这位选帝侯在法军撤退以后,积极的把普鲁士公国和勃兰登堡选帝侯国置于同一政府的管辖之下,力求高效率地处理政务,同时也积极组建军队,这才方有了这五万明显超出勃兰登堡承载力的军队。
勃兰登堡的东方.波罗的海沿岸便是普鲁士公国,而普鲁士公国南面就是波兰。俄瑞联军虽然借道波兰,但是还不至于横穿整个波兰进入德意志地区。
卡尔十一世的作战部署也很是简单,击败普鲁士公国,占据勃兰登堡选帝侯国,把这两地作为后方根据地,通过波罗的海和瑞典庞大的舰队,将后勤物资运送到此地。而保证了大军后勤供应,那么俄瑞联军就继续向西进发,先击败丹麦,迫使丹麦退出这场战争,然后南下荷兰,与法军决战,最后一战定胜负。
基板上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也就是稳扎稳打的战略。然而,其实稳扎稳打才是最好的,没有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任何有理智的指挥官,都喜欢稳扎稳打,因为只有这样局面才会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关于这一点,其实中国战争兵法小说里《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诸葛亮一生谨慎,战略很保守,战术很创新。他所作出的危险动作,如空城计,都是在迫不得已之下做出的。
六出祁山,其中有一次蜀将魏延就试图说服诸葛亮走陇西,直取长安。说白一点儿就是大军不要管眼前的关关隘隘,直接从中国西边最外面那一圈儿拐一个大弯,进攻魏国本土,夺取中国西北。显然,这是一个冒险的战略,因为这其实就相当于一次类似于远征了,搞不好几年都回不来.或者压根没有机会回来。
其实这套思路还是有可行性的,那就是后来的蒙古人将之实践了。蒙古因为长江的阻隔而对长江南岸的南宋束手无策。因此为了发挥骑兵的战斗力,决定从中国西部,绕一个大圈,直击南宋大后方,避开眼前的长江之险。
因此,即便是彼得也同意卡尔十一世的想法。如今他们拥有超过二十万大军,许多都恐怕难以一次性的拿出如此庞大的兵力。因此,现在他们只要合兵一处,齐整整的平推过去,任谁敢阻挡,直接兵力碾压就好。
这样的想法原本是好的,然而早已经在普鲁士公国布置多时的法国沃邦元帅,却是结结实实的给了卡尔十一世狠狠地一击......
ps:不好意思,前文弄错了。选帝侯腓特烈·威廉的儿子是腓特烈一世,孙子是腓特烈·威廉一世,曾孙是腓特烈二世。也就是说腓特烈大帝其实是他的曾孙。这里说明一下。另外,好久都没有求票了。现在求票和求收藏,真的谢谢大家了!
不过据说雨格·李奥纳是一个从不轻易屈服的人,返回法国后目前正在游说路易十四,请求路易十四给予波兰立陶宛王国更大的好处,让他有足够的筹码说动波兰人加入法国一方。
然而路易十四认为波兰立陶宛王国已经是东欧举足轻重的大国了,尤其是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率军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虽说土耳其人势微,但是也不得不说波兰军队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如今波兰在巴尔干半岛获得了扩张,在欧洲也赢得了抗击异教徒的名声。这对于法国在欧洲好不容易树立的霸权,是一个隐形的挑战。
因此,路易十四反倒认为波兰立陶宛眼下乱成一团,反倒符合法国利益。路易十四要想波兰加入法国一方,就必须先得帮扬·索别斯基把国被的乱局处理了。只有国内安稳了,波兰才能够出兵。而路易十四可不愿意帮助波兰稳定国内局势,他还巴不得波兰继续乱下去。
而瑞典军队增兵的消息传来,也终于让路易十四决定往勃兰登堡一线增加兵力,又是三万人的法国军队向着北线开进。让人们不得不感慨法国军力的强大以及路易十四的魄力。同时,路易十四命令孔代亲王继续加强攻击,彻底将荷兰围困。
荷兰的邻国就是明斯特主教区,这是一个天主教区,而荷兰是新教国家.法国却是天主教保护国之一,任谁也知道选择谁了。因此得到法国给予的一笔金钱补偿,明斯特大主教很轻易的就让法军进入领地。而荷兰其他与之接壤的上尼德兰地区,早就是法国的领地了。因此,荷兰实际上已经彻底被孔代亲王指挥法军围困住。而海洋上的封锁,也让荷兰的船只无法出港。眼下,荷兰已经彻底变成了一个孤岛了。
法国军队向着北线开进,而俄瑞联军也是南下行军。因为波兰立陶宛王国现在保持中立,显然他们也不愿意轻易得罪如此庞大的军队。因此俄瑞联军很轻易的借道波兰立陶宛,沿着波罗的海沿岸前进。而他们第一个障碍,就是普鲁士公国。
勃兰登堡选帝侯拥有勃兰登堡和普鲁士公国两块地盘,但是毕竟土地狭小.人口不多,因此麾下的常备军不过五万人而已。而这也已经是勃兰登堡穷兵黩武的表现了,要不是勃兰登堡四周强敌环绕,又有谁愿意花费巨大的财政供养如此庞大的军队。
而这其实也跟这位勃兰登堡选帝侯的经历有关。腓特烈·威廉小时候,勃兰登堡其实一直是处在外国人的管控之下,丹麦军队.瑞典军队.波兰军队.法国军队,都曾践踏过这片土地。
尤其是最近的一次,第一次法荷战争,这位选帝侯很幸运的击败了南下的瑞典国王,因此获得了东波美拉尼亚。然而因为当时瑞典王国是法国一方,而勃兰登堡是荷兰一方,所以法军赶来又重新击败了勃兰登堡军队,东波美拉尼亚重新回到瑞典人的手里。而法军就驻扎在勃兰登堡。
这也是为什么第一次法荷战争之后,勃兰登堡会投入到法国人的怀抱的一个很大的因素。这位国王一方面不耻于荷兰抛弃勃兰登堡私自与法国媾和。一方面也是需要向法国示好。投靠到法国一方,法军方才撤军。随后法国通过外交迫使瑞典又将东波美拉尼亚归还。
也正因为有如此屈辱的经历,也让这位选帝侯深刻意识到只有强大的军队才可以保卫国家,也只有强大的实力才是根本。否则就是赢得了胜利,最后还是失败的。也正因为勃兰登堡实力弱小,所以荷兰抛弃勃兰登堡私自媾和,一点儿也不担心其报复。
所以,这位选帝侯在法军撤退以后,积极的把普鲁士公国和勃兰登堡选帝侯国置于同一政府的管辖之下,力求高效率地处理政务,同时也积极组建军队,这才方有了这五万明显超出勃兰登堡承载力的军队。
勃兰登堡的东方.波罗的海沿岸便是普鲁士公国,而普鲁士公国南面就是波兰。俄瑞联军虽然借道波兰,但是还不至于横穿整个波兰进入德意志地区。
卡尔十一世的作战部署也很是简单,击败普鲁士公国,占据勃兰登堡选帝侯国,把这两地作为后方根据地,通过波罗的海和瑞典庞大的舰队,将后勤物资运送到此地。而保证了大军后勤供应,那么俄瑞联军就继续向西进发,先击败丹麦,迫使丹麦退出这场战争,然后南下荷兰,与法军决战,最后一战定胜负。
基板上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也就是稳扎稳打的战略。然而,其实稳扎稳打才是最好的,没有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任何有理智的指挥官,都喜欢稳扎稳打,因为只有这样局面才会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关于这一点,其实中国战争兵法小说里《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诸葛亮一生谨慎,战略很保守,战术很创新。他所作出的危险动作,如空城计,都是在迫不得已之下做出的。
六出祁山,其中有一次蜀将魏延就试图说服诸葛亮走陇西,直取长安。说白一点儿就是大军不要管眼前的关关隘隘,直接从中国西边最外面那一圈儿拐一个大弯,进攻魏国本土,夺取中国西北。显然,这是一个冒险的战略,因为这其实就相当于一次类似于远征了,搞不好几年都回不来.或者压根没有机会回来。
其实这套思路还是有可行性的,那就是后来的蒙古人将之实践了。蒙古因为长江的阻隔而对长江南岸的南宋束手无策。因此为了发挥骑兵的战斗力,决定从中国西部,绕一个大圈,直击南宋大后方,避开眼前的长江之险。
因此,即便是彼得也同意卡尔十一世的想法。如今他们拥有超过二十万大军,许多都恐怕难以一次性的拿出如此庞大的兵力。因此,现在他们只要合兵一处,齐整整的平推过去,任谁敢阻挡,直接兵力碾压就好。
这样的想法原本是好的,然而早已经在普鲁士公国布置多时的法国沃邦元帅,却是结结实实的给了卡尔十一世狠狠地一击......
ps:不好意思,前文弄错了。选帝侯腓特烈·威廉的儿子是腓特烈一世,孙子是腓特烈·威廉一世,曾孙是腓特烈二世。也就是说腓特烈大帝其实是他的曾孙。这里说明一下。另外,好久都没有求票了。现在求票和求收藏,真的谢谢大家了!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65093/105553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