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周始皇 > 第四十七章 大梁司土

第四十七章 大梁司土

推荐阅读:我在大夏窃神权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开局赠送天生神力落崖三载后我父刘玄德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横推武道:从虎啸金钟罩开始横推武道:从龙象镇狱开始从魂动机开始姬械化斗罗

    浑然不顾下列公子东强的忐忐,魏侯又继续问道,“听闻当初齐人攻城时,濮阳西边城墙因大雨倒塌了几丈,但却在一夜之间被修补完毕,此事是如何为之?”

    看来魏侯也是好奇宝宝,不过这件事若是放在后世水泥工地上,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而在这个时代,的确有些令人感到震惊了,因为大雨过后,泥巴什么的都太湿了,夯土绝对不可能,用砖砌石灰和粘土一时又干不了。

    所以听见魏侯发问,周扁也好奇的集中注意力起来。

    只见卫君先是一愣,然后拱手答道,“回侯爷,用的是稻米。”

    此话一出,魏侯是一愣,而周扁却是一惊,魏侯不知道,周扁难道也不知道么,在后面一些封建王朝,经常有用糯米或者糯米汁拌着石灰一起砌城墙的,这样的城墙据说坚固堪比水泥,只是这费用实在是太高了。却没想这个时代,也有人想到了。

    眼见魏侯表情不佳,卫君慌忙又补充道,“用煮熟的稻米,搅成糊后,砌在烘烤过后的城砖之中,一夜之间,便可修补好那几丈城墙,使其坚固如初。”

    听到此魏侯点头似有所思,而周扁却是恍然,果然还是借用了稻米中含有的丰富淀粉,不过这普通的未经过改良的稻米中,淀粉含量毕竟没有后世的糯米要高,所以齐军一阵猛攻之下,这几丈城墙最后还是倒塌了。

    不过由此却是可见,战国时期,能存活下来,谁也不容忽视,哪怕是小小的卫国,只剩濮阳一城,竟也有如此能人,能想出如此高招。

    魏侯似乎还是将信将疑,“卫君,让人取些煮熟的稻米和稻米糊来,与寡人一观吧。”

    “遵命!”卫君立即就吩咐了下去。

    “不知是何人想到这招?怎么寡人以前从未听过此法。”魏侯追问道。

    “是子东强,最近方才想出,所以侯爷以前未曾听闻。”卫君老实答道。

    谁也没有想到,居然是这位悍勇的公子,魏侯皱眉向子东强看去,周扁也好奇的看了过去。

    “东强,你是怎么想到的?”魏侯显然并没有怀疑卫君会欺骗自己,所以没有废话,直接开口问道。

    闻声,周扁也将目光投向了子东强。

    “回侯爷,是东强在食用稻米饭时,不慎漏了一点,用手去拣时,却发现这稻米煮熟之后,与其他的黍米和稷米等大为不同,轻轻一捏,就粘在了手指头之上,东强当时就暗暗记在心中。”

    “当前些日子,我濮阳西城被大雨冲垮了几丈之后,想到夯土来不及,砌砖恐不结实,东强当时便提出用煮熟的稻米糊在墙砖之间,一试果然结实,请示过君父之后,东强便下令先煮熟稻米做成糊糊,将城墙外侧先用墙砖砌好,再在中层垫土,果然一夜功夫,那几丈城墙便恢复如初,只是稻米尚未干透,又或者干后粘性不大,所以被齐军攻打之后,这一段城墙竟又塌了。”

    公子东强恭敬答道,这番话说的不仅魏侯连连点头,就连周扁也在心中默默称赞,这倒是个人才,观察力极强,联想力也很丰富,只可惜是个卫国公子。

    魏侯也开口称赞,“若果真如此,东强倒是不错。卫君,你倒是生了个好儿子。”

    “不敢,不敢!”卫君慌忙摆手,也不知这不敢是说儿子好不敢,还是说自己生的好而不敢,又或者两者皆有。

    殿中正说着话,殿外便有脚步声响起,很快一名卫宫小内侍跑了进来,捧着一个陶碗。很快,这个陶碗便被魏侯亲信接过,摆在了魏侯面前。

    望着面前碗中这白乎乎的一块,魏侯疑惑的伸出一个手指沾了沾,然后食指和拇指相互捏了捏,果然有些粘手,于是魏侯不禁叹道,“寡人也曾用过稻米饭,却从未发现稻米糊竟如此粘性,可叹啊!”

    “取两块城砖来!”

    随着魏侯一声令下,立即便有卫宫侍卫飞快的跑了出去。

    片刻后,还在魏侯饶有兴趣的研究着手中的米糊时,又有卫宫内侍跑了进来,递来了几块城砖。

    魏侯从亲信手中先接过一块,亲自用手舀了一大坨米糊,糊在了城砖的一面,然后再接过另一块城砖扣在了上面,使劲按了按,感觉差不多了的时候,魏侯单提了一块砖,停在了半空之中,果然另一块转牢牢的粘在了上面,好一会都没有掉下来。

    “果然是个好法子!”魏侯不由啧啧称赞。

    “却只是太浪费粮食了,稻米产量本来就很低。”殿下坐着的司马王错开了口。

    “不过终归是个好法子,可以令匠作再研究一下,坚硬结实的城墙,远比一点点粮食重要!”魏侯扫了司马错一眼,正色说道。

    “诺,臣下记下了,待回安邑之后,臣下便安排人去尝试。”司马错拱手答道。

    “嗯。”点点头后,魏侯虎目扫向了殿下低头躬身站着的公子东强。

    “东强是吧,的确不错!”

    得到了魏侯的夸奖,子东强慌忙道谢,连说不敢。

    不料魏侯的下一句话却让子东强梗在了那里。

    只听魏侯淡淡说道,“大梁之南尚还有个小邑城池未修建好,以寡人观之,公子东强善于建城,可胜任大梁司土一职,不知东强可愿否为寡人效力!”

    其实东周时期是没有司土这一职位的,显然这是魏侯临时杜撰的,从字面上看,意思倒是很好理解,就是专门干动土这个活的,并且还是个领导。

    只是这话一说出口,不仅公子东强愣住了,卫国君臣呆住了,就连周扁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不过待周扁想通了的时候,周扁忍不住垂下了眼帘,心中骂道,这魏侯分明就是怕公子东强留在濮阳,有那么一丝可能会让卫国稍稍强大一点,甚至脱离魏国的掌控,所以,魏侯要将这一丝希望摁灭在点燃之前,就像魏侯从洛阳强掳走自己一样。

    几名王室臣子的脸上都精彩起来,显然是和他们的大王想到一起去了。那些个魏人却神色如常,只有少数几个人转头看向了卫君和公子东强,好似这对他们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

    而卫君的脸色,却是变得极为难看起来了。魏侯开口就要他的公子,还是最得意的长公子,虽然卫君也觉得公子东强有些太好表现了,可是那也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不是么?

    “侯爷,东强乃是我的长公子,不方便离国而去吧!”卫君哀求道。

    魏侯一摆手,“不过是去大梁,十日路程,为寡人效力,有何不方便的?”

    “可东强是长公子啊。”情急之下,卫君差点就说出了太子这两个字,显然在卫君的心中,这个长子虽然行事冲动,但却仍然是继承君位的最佳人选。

    “你不是还有好几个公子么?再说,待大梁城邑全部修建好,公子东强还会回来的,他仍是你的长公子。”魏侯有点不耐烦了。

    “可是,我还是舍不得啊。”卫君连连作揖,只差跪下磕头了。

    到了这时,连着公子东强在内,几名卫国公子都纷纷跪下行礼,一起哀求魏侯。

    不过魏侯仍旧不为所动,反而脸色沉了下来,“我大魏乃是濮阳宗主之国,公子东强能为宗主之国效力,乃是他的福分。难道卫君不愿让你的公子为寡人效力吗?”

    面对魏侯冷冷的反问,卫君竟打了个哆嗦,一下子拱手弯下了上身,“小君不敢,只是,唉!”

    “没什么好叹气的,这事就这么定了,公子东强,待年后春上,你便来我大梁城吧。”魏侯用命令的口气吩咐道。

    “诺。”虽然万般不愿,但公子东强还是在迟疑了一下后,拱手称了声是。也不知在此时的公子东强心中,是否会在为昔日的种种出色表现而后悔,但后悔也没有用,更何况如果不是当初公子东强想出的修补城墙之法,这时的濮阳城便早已落入了齐军之手,那么魏侯还能安坐在这里么?在列国纷争的战国时期,弱国无外交这一亘古不变的原则,在强权之下只会凸显的更加透彻,结局,或许早已注定。

    这件事情终究还是魏侯一锤定音,望着脸色不假的卫国君臣,周扁竟有些同病相怜了,哎,也只能这样了,形势如此,争有什么用,没看见本王还坐在这里么?

    接下来,在司马王错的出头下,魏侯和卫君双方便开始了对齐军战后事项的讨论,包括决定与齐国谈判,双方罢战,以及欲逼迫齐国对濮阳的补偿问题,还有近十万魏军的去留问题。

    对于前面的话题,周扁只是打了打哈欠,没有仔细听,说来说去不就是以战胜者的姿势去告诉齐人么?罢战,当然要罢战了,不然这么大的雪,夜宿野外,冻都要冻死不少人了,这战还怎么打?不管是古时还是后世现代,恶劣天气都是所有人不得不考虑或者回避的困难。

    不过想到这,周扁突然想起樊馀一夜未归了,难道是在城**见什么危险了么?不过想想又不会,王室之人地位比较特殊,魏军对王室是绝对安全的,而齐人也应该不会对樊馀下狠手,并且没看见齐军整个都崩溃了么?嗯,那就一定是在追赶齐侯的过程中,走远了,夜黑进不了城。想到这,周扁又有点担心了,昨夜开始了下雪,可别冻死了。不过想想樊馀应该没那么傻,城外还有那么多魏军没有进城,怎么也能将就一夜了。

    或许天一亮,樊馀就进城了,只是现在在这里列席,不好派人去查问。

    猛然间,周扁想到了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樊馀幸运的遇见了齐侯,并且为齐侯打掩护逃亡,却被魏人发现,而起了冲突。想到这种可能,周扁顿时起了个寒战,与樊馀接触久了,在周扁的心中,樊馀已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好朋友了,如果樊馀的动作被发现,魏人虽然不会直接干掉自己,但干掉樊馀还是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所以想到这,周扁的心都紧张了起来,以至于连后面魏侯与卫君商量向齐国讨要多少赔偿都没有听清了。

    不过这一节却是与当初魏侯帮周室向韩国讨要战争赔款同出一辙,同样的,魏侯为了出头,为了充大哥,都没有为自己讨要一点利息,这些都是宁越听了个仔细,回来后说与周扁给的。

    这个时候的魏侯还是极为务实的,前面这些事情只说了不到一个时辰就说完了,很快就说到了魏军的去留,到了此时,周扁才有些回过神来,坐直了身子,听起了魏侯的安排来。

    首先是魏侯的去留,出乎意料的是,魏侯居然直接摆手拒绝了卫君请求魏侯留在濮阳过年的提议,虽然卫君的语气假惺惺的,但魏侯要回到安邑的坚决,还是吓了周扁一跳,那可是安邑,而不是大梁那么近啊,大冷冬天的,哪怕是等这场雪停,那也是够冷的了。

    而且没办法,魏侯回安邑,自己肯定是跑不了的,唉,又要跟着魏侯奔波了,还是冒着严寒。看来想回家过年的**,不仅仅后世现代人有,古人也绝不缺少热衷,至少魏侯便是如此。

    只可惜的是,周扁自己是回不了在这个时代的家,去和母后王妹一起过年了,突然,周扁又有些想他们了,算算日期和离洛阳的路程,洛阳的来信该到了吧。想到此,周扁转头望向了殿外,却只见白茫茫一片。

    在接下来魏国大军的去留问题上,双方倒是争论了好一会,这次魏侯带来了近十一万人,战死了近一万,剩下的十万人中除了还有五千魏侯亲卫军要跟随魏侯返回安邑外,还有九万多人的过年问题成了双方争论的焦点。

    要知道整个卫国也只有三十多万人,濮阳城所储存的粮食和过冬物资,是绝对支撑不了这九万多人过一个冬天的,所以卫君坚决反对甚至哀求不要让这九万人留在濮阳。而一干魏人,尤其是司马王错,则坚持要把大军留在濮阳,理由是魏军帮助了濮阳,并且还帮忙向齐国讨要了赔偿。

    但是就算有赔偿,最快也要明年春天才能送来啊!

    所以争来争去,最后还是魏侯拍了板,只留一万伤兵在濮阳过年,剩下的八万多人分批次回到大梁,或者大梁北边的桂陵、桃人等小邑,那就基本上没有给濮阳什么压力了。至于具体怎么分,以及行程怎么安排,则是魏国君臣自己讨论的事,而没有必要拿来在这大殿上说。

    不管魏国实力如何,反正现在的魏侯,已经完全具备了一个霸主的思想了,那就是作为宗主国,就决不让附庸国吃亏,难道如同后世唐明等那些大国送大于纳的现象,在魏侯这里便已有雏形吗?

    待大殿散会,已近午时,一番客套之后方才走出大殿,一出大殿,周扁便迫不及待的向自己的小殿奔去,毕竟心中还挂念着樊馀的安危呢。

    然而走出大殿没多远,便在巷子里看见了早已等候在此的樊馀,一张黑红色的脸,正笑盈盈的望向自己。

    ...

    ...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65325/1061301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