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大叛贼 > 第七百八十四章 一言不发

第七百八十四章 一言不发

推荐阅读:长夜君主太平令长生,从养鸡杂役开始圣杯战争?龙珠战争!重生另嫁小叔,夫妻联手虐渣成为诺亚后,选择伽古拉说好电竞童子功,你谈恋爱夺冠?无敌从我看见BOSS血条开始全球降临:带着嫂嫂末世种田残血玩家

    “三万对十万,奴才以为兵力少了些,一旦被明军冲破关口,关中可谓一马平川。”淳亲王有些担心地说道,他的担忧也是建兴皇帝所想的一样,如果函谷关守不住,难道西安城就能守住么?到时候明军一旦打过来,靠着手中这些部队能保得住西安城?
    如果到了那时候,自己难道又要再跑一次,到时候恐怕除了往四川跑也只有向北跑了。四川那边建兴皇帝是绝对不会去的,虽说川中号称天府之国,易守难攻,但是熟读史书的建兴皇帝从未听说过以川中为基业然后再夺得天下之事。
    虽然眼下大清已日落西山,可是建兴皇帝心中依旧有着复兴大清的想法,假如退往四川,充其量就是在川中守成而已,到时候非但无法夺回天下,等待他们的也只有彻底灭国的结果。
    至于向北倒是一条道路,向北就是山西,再往北就是蒙古,这些地盘眼下都是清军掌握之中,而且还有鄂尔泰掌握的精锐部队在。如果去了那边,至少依旧能够立足,可是一旦向北的话,等于就把整个陕西、四川包括西南的三省全部丢掉了,这也是建兴皇帝不愿意看见的。
    对了,他还有另外一条路,那就是往甘肃跑,甚至跑到西域去。但是建兴皇帝绝对不会那么做,这么一跑和前者又有什么区别呢,再说相比山西等地,西域那边清军并未完全控制住地方,何况那边各族众多,矛盾激烈,再加上清军刚刚在那边烧杀抢掠,实在是不安全。
    所以想来想去,建兴皇帝觉得这陕西必须得守,而且要一定守住。因为只有牢牢守住陕西,大清还依旧是原来的大清,一旦丢了陕西,那么大清就彻底没有希望了。
    关中兵力不足,建兴皇帝第一个想法就是调兵增援,至于调动哪里的兵力无非也就是四川、山西和西域了。
    如今已是冬季,西域一来一回不仅太过遥远,再加上冰天雪地路也不好走,所以从西域调兵这个想法是不可能的。那么也只有从四川和山西调兵。
    “你们商议一下,是从山西调兵还是从四川调兵?调多少兵力合适。”建兴皇帝想了下开口说道。
    耿额执掌兵部,当然是他先说:“皇上,奴才以为可从山西调兵,一来山西入关中比较便利,而来鄂大人所部荡平漠北后骑兵不少,行动也快捷些,其三,山西和蒙古的兵力较多,奴才以为调山西兵勤王比较合适。”
    “耿大人,那你觉得调多少兵力合适?”马齐在一旁问道。
    耿额想了想道:“奴才以为应调五万之众……。”
    “不可!”耿额的话还没说完,淳亲王就反对道:“山西兵力原本不多,再加上蒙古各部充其量最多也就十数万而已,而且之前进军西域已调走了部分兵力,如今鄂尔泰手中能用兵恐怕连八万都不到吧?如果调兵五万,那山西又如何守?别忘了明廷在北方有重兵驻扎,一旦明廷乘虚而入,让鄂尔泰拿什么抵挡?再者,皇上,这漠北还有罗刹人在,自漠北之战后罗刹人一直态度不明,不可不防啊!”
    “这……。”建兴皇帝一时间沉思起来,淳亲王说的没错,鄂尔泰的部队主要任务就是驻扎山西,一方面四压制蒙古各部,另一方面是防范在直隶的明军。自满清丢掉北京城后,如今直隶早就是大明的地盘,山西作为直隶通往西北的重要通道,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再加上满清日渐西下,蒙古各部早就有所异心,之前也是因为漠北一战这才强压住蒙古各部,使得这些蒙古人不敢有背叛大清的想法。不过这些都是建立在武力压制的基础上,一旦大清在山西和蒙古的兵力压制不住,那么天知道这些蒙古人会不会有所异动?
    再者,鄂尔泰的主力一旦调至西安,大明那边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如果大明这时候由直隶出兵攻击山西,难道说还要鄂尔泰再带兵回援不成?
    至于淳亲王说的罗刹国,一提到它建兴皇帝就气不打一出来,这些罗刹人出尔反尔,占了便宜就翻脸不认人。当初谈的好好的,以漠北之地交换罗刹国对满清的支持,可是现在呢?这些罗刹人推三阻四,始终不肯出兵,就连火器的支援也只是以买卖方式合作,简直把堂堂大清当成傻子耍了。
    正是因为如此,鄂尔泰在防范明军的同时也防范着罗刹人。假如这时候抽调他的兵力,天知道罗刹人会不会动什么歪脑筋,建兴皇帝是绝对不敢冒这风险的。
    那么不调鄂尔泰的兵,建兴皇帝也只有唯一的选择了,那就是调四川的部队。眼下四川的部队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原本四川的清军,这部分清军大多是当年岳钟琪收复四川后留下的兵马。第二部分是由中原大战后撤入四川休整的清军,这部分清军由隆科多和诚亲王两部为主。至于第三部分就是这一年来编练的新军了。
    这三部分部队,现在基本都归隆科多和诚亲王统帅,但是不要忘记诚亲王前不久刚刚上了折子,他正带了一万五千精锐由川入贵,协助平定贵州战乱。所以说眼下能够动用的也只有隆科多的部队了。
    想到这,建兴皇帝深皱起了眉头,考虑着究竟怎么安排才算妥当。
    一直以来,未说话的有两人,一人是张廷玉,另一人是直亲王。
    张廷玉未开口那是因为对于兵事他并不熟悉,如果是在以前的情况下,作为首席上书房大臣自然可以给皇帝参谋一下,但那种参谋是在大清政治稳固的基础上,而非现在这种情况。要知道张廷玉从来没有带过兵,更没打过仗,性格谨慎的他知道这时候自己应该藏拙才对。
    至于直亲王,实际上在场中人他是最有发言权的,要知道他当年是大阿哥的时候就跟着康熙征战多次,当年南方初乱的时候,直亲王更是统帅清军南下剿匪,足以可见他在军事方面的能力。
    不过直亲王之所以不开口,那是他考虑到自己尴尬的处境,对于他的使用建兴皇帝是既用又防,为避免引起建兴皇帝误会,还是不出一言的更好。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65819/189264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