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领主 > 第985章 华夏帝国的毛皮交易旺季

第985章 华夏帝国的毛皮交易旺季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随着六月到七月的天气回暖,西伯利亚荒原上又活跃着不少冒险者和捕捉野兽的猎人,战争仍然在继续,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们的生意。
    从华夏帝国来的毛皮商人成群结队的来到这里,一边从大清国这里收购没有抵押给华夏帝国的毛皮,一边自己动手捕捉野兽,打鱼,捉鸟,任何可以找到的野兽都是他们的猎物。
    这些人不可避免的要同流落在荒原上的大清国和日本,高句丽的野人们打交道,战斗或者合作,厮杀一点也不比正规的战场上来的更加缓和一些。
    华夏帝国虽然移民了很多人,可还是有不少人被商人们雇佣,并且成为商人们的保镖,那些退役的老兵们,那些精力旺盛的不想当兵的年轻人们,奔着财富而去的年轻人们,就这么跟随着商队来到这片荒原上,寻找财富。
    这里面当然也包括民情部和军情部,甚至是秘密的军情司的人马,自从郑家解散,澳洲被华夏帝国占领以后,那些澳洲的汉人们也被纳入了华夏帝国,对于核心区的汉人,华夏帝国是精益求精,对于海外和边缘地区的汉人,只要你拥有汉人血统,或者曾经祖上是汉人,华夏帝国也没有要求的那么苛刻,因此一些托庇军情司的南洋汉人,还是有不少生存下来的。
    他们这些在澳洲,南洋没有什么可以让他们生存下去的工作,因此只能跟随商人们,来到这里,一边干着军情司的侦查工作,一边争取自己的一份财富。
    这些人同这里的为数不多的同他们交往的大清国汉人交易,并且从他们口中套取消息,同时争取他们倒向华夏帝国,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三四年,有的七八年,如果连上他们在东北大地生活的年月,他们有十年时间了,如果连上他们在燕京附近几个州生存的年月,就是十七八年了。
    这些汉人虽然想着回到自己的故乡,但大局不会允许他们,现在军情司的人带来了华夏帝国放开他们身份的消息,他们如何能不激动,根据军情司的统计,这些有这样心思的汉人大约有三四百万人,大都是分布在赤塔,海参崴,尼布楚,贝尔加湖等地的一些穷苦人。
    越是穷苦人,越思念故乡,越爱国,越是读书人,越是富裕的人,越不想回到自己的故乡,故国,那些人都想着大清国能在这里生存下去,能站稳脚跟,能有一天打回华夏,重新统治华夏,当然统治的一定不会是汉人,一定是大清国的,他们已经以大清国满人自居了。
    对于这些人,商人们一般只是和他们做生意,并没有同他们交流,这些的下场,已经注定了,不是在西伯利亚战死,或者投降敌人,就是被敌人俘虏,要不就是最后被华夏帝国投入俘虏营,死在修路,开矿,探索荒原的各种苦难和困苦的工作中。
    商人们一路走来,不断建立自己的补给站,商站,运输线路,替后方的施工队探索道路,探索各地的地理环境,同时用马队将购买到的物资运输回华夏帝国,在自己开的工厂里面加工毛皮,制成各种毛皮商品。
    官方的毛皮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官方的工厂制造成一些粗糙的毛皮衣物,物品,发给军队,平民,或者卖给商人,一种是精加工以后高价卖出,谁买不重要,重要是能收回钱,补贴财政。
    同时要应付澳洲开发,西域开发,战争,还要开发高句丽,东北,蒙古,支援大清国同西方人的战争,不仅仅是有人就行,还得钱财到位,这么庞大的开支,华夏帝国即便再赚钱,也不能填补这个漏洞,从原先的盈利,到现在的亏损,巨耗国力,即便有巨大的金银储量,古董,物资储量,粮食储量,华夏帝国也有捉襟见肘,钱不够花,甚至亏损严重的时候。
    内阁首相米淳已经三年三次召开内阁各部大会,并且发行了达到了三十亿华夏元的债券,用来筹款,支持各地的建设和大清国同西方人的战争。
    六位副首相,年年都在叫苦,有的人已经迫不得已想要叫停支援大清国的战争,让华夏帝国休养生息下来了。
    随着地盘的扩大,人口首先赶不上移民的速度,被移民的地方,移民去的人口不是当年就能生育,当年就能增长人口,而是得休养生息好几年,全靠华夏帝国中央补贴,并且不断移民过去少量的人口,填补因为水土不服,因为环境恶劣而造成的自动的人口减员。
    毛皮贸易的利润很好的支援了财政的亏空,每年大约三个亿华夏元的利润,总体市场份额在十个亿华夏元,这每年能弥补发行到达三十个亿的华夏元的债券利息,内阁研究之后,认为可以放开商人去西伯利亚的限制,把利润收回来。
    而军方,萧飞等人觉得可以一边让商人们赚取,一边探索西伯利亚,为以后进入人口,移民,占领哪里做准备。
    于是就有了商人们前赴后继的来西伯利亚,每个商队军情部和民情部强行安排一到两人在里面,有的还官方专门组织自己的商队进行勘探。
    商队的到来,设立的商站,使得情报人员可以非常便捷的将情报一战接一战的传递到国内,在西伯利亚大清国和高句丽,日本人占领的地方构建了一张巨大的情报网络,对大清进行了很好的渗透。
    而大清国对此一无所知,他们现在正在焦头烂额的应对西方联军的进攻,虽然在一次行动中,在基廉斯克城进行了一次反击,乘着寒冷带来的效果,击退了俄罗斯人,但他们现在依然在不断的收拢物资,向前移动人口和兵力,准备再一次彻底清剿中伯利亚的俄罗斯人的残余,需要对西伯利亚进行地毯式搜索。
    同时筹划着进攻西西伯利亚,夺回乌拉尔山脉,守住哪里,而最为关键的是,他们得解决东南波利亚的奥匈帝国人,以及往哪里派遣兵马解决因为日本人全灭而造成哪里的实力空白。
    七月份,他们向东伯利亚和高句丽人的地方派遣了一百万汉民组成的汉军旗兵马,扫荡和镇压哪里的反叛和逃亡,同时迁移汉民去东伯利亚和海参崴,赤塔等地,大约有六百万人被迁移到那些地方,他们只能这样办了,因为满足人口不过一百来万了,还都是妇孺,真正的兵马不多了,不过五十来万人,这些人要控制高句丽人,日本人残余,东南亚残余百姓,南洋汉人不多的百姓,很是吃力。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66028/117393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