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湖南女婿 陈诚
推荐阅读:星际最强大脑、怪猎:猎人的笔记、吞噬进化:我重生成了北极狼、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名门第一儿媳、从机械猎人开始、天灾降临:我靠捡破烂当大佬、我也是异常生物、收到未来短信,我赚百亿很合理吧、
陈诚,字辞修,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第二期。1919年以备取生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直皖战争爆发后,军校一度停办,遂南下广州,在新建粤军第一师第三团服役,并加入中国国民党。1922年6 月从保定军校毕业后,入浙军。同年12月投奔邓演达,任粤军连长,担负孙中山大元帅府的警卫。1 923年在西江战役中受伤,受到蒋介石的慰问。次年黄埔军校正式成立,随邓演达到军校 ,陈诚黄埔军校因背诵“三民主义”结识浙江老乡蒋介石。
蒋介石信奉曾国藩的识人术和御人术。他与部下见面、交谈,习惯于观察这人五官是否端正,是否大气,交谈中,凡阿谀奉承者、在他面前唯唯诺诺者、其貌不扬者,都很难被重用。他用他的识人术,得了很多人才,但也漏了些英才。
陈诚陆续担任教育副官、炮兵科教官、炮兵队区队长等职。在参加二次东征战役中,东征危急时刻陈诚连发三炮,皆中敌军大本营,阻止了敌人的进攻,受到蒋介石的赞赏,人称陈诚“三炮起家”。1 925年任黄埔军校炮兵科科长、第一补充师筹备处处长兼第三团团长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时,率第六十三团(由第三团改称)参加东路军,进攻浙、苏、皖。因战功及师长严重的推荐,升为第二十一师代师长。
陈诚因撤换作战不力的六十一团团长李树森,引起黄埔同学不满。他们联合起来到何应钦处倒陈陈诚。何应钦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在黔军任职时为“士官系”首领,与军中“保定系”形同水火;何应钦在黄埔军校时任总教官,与任教育长的“保定系”邓演达教育观点相左,而陈诚是邓演达的亲信,因此何应钦心理上对陈诚比较排斥。
1927年夏天,北伐军与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在龙潭激战,正巧陈诚胃病发作,痛疼不已。可他深知龙潭一役重要,毅然带病上战场,坐在轿子上指挥21师作战。期间,因为形势紧张,他数次从轿中跌落。龙潭大胜后,论功行赏,有人向何应钦告发陈诚坐轿子打仗。何应钦不作调查,就以“军人坐轿指挥作战斗,成何体统”为由,撤去陈诚21师师长之职。
陈诚带病作战,几乎丢了性命,未受嘉奖,还被撤了职,气得卧床不起,从此两人产生芥蒂。后来,在蒋介石亲自过问下,陈诚才恢复原职。不久,蒋介石下野,何应钦毫不客气地再次撤掉陈诚师长之职。让何应钦想不到的是,仅仅4个月,蒋介石卷土重来。重新掌权后,蒋介石任命陈诚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中将警卫司令,不仅如此,蒋介石还解掉了何应钦第一路军总司令之职。
看到何应钦落此下场,陈诚得意地宣称:“我是与领袖共进退的人,不象有人,落井下石。”何应钦听了,气得七窍生烟。
自此,他们结相互杠上了。陈诚与何应钦之间的矛盾,蒋介石心里面清楚,乐见其争,左右平衡,这正是他的驭人之术。何应钦吃亏时,老蒋就给他一些补偿;当陈诚受委曲时,蒋介石又给陈一点甜头。老蒋的权术是扶弱抑强,防人做大,纵使你有一身本领,也不得不仰委员长之鼻息,离他不得。
1930年5月,中原大战时,刘峙的侄子刘天泽在陈诚手下任团长,阵地被冯玉祥部队冲垮而后退,陈诚要枪毙刘团长。何应钦受托为刘天泽求情,陈诚声言:“莫说是刘峙的侄子,就是何部长的亲生儿子,我也照样枪毙!”
1930年,北伐结束后,何应钦负责裁兵编遣。在整编过程中,以陈诚的两个警卫团和第十七军的四个步兵团组成第11师。蒋介石原想任命陈诚为师长,但遭到何应钦的反对,何应钦何认为陈诚资历太浅,难以与刘峙、顾祝同等资深将领平起平坐为由,只能任副师长。陈诚得知这一消息后,一气之下跑到上海,不肯就任副师长之职。何应钦、陈诚交恶从此开始。
后陈诚经蒋介石派人劝说,才勉强到任。
11师战斗序列为师长曹万顺,副师长陈诚,参谋长罗卓英,
第31旅,旅长桂永清,第61团,团长关麟征,第62团,团长萧乾; 第32旅,旅长林 蔚/殷祖绳,第63团,团长吴良琛,第64团,团长霍揆彰;
第33旅,旅长余仲麒,第65团,团长李明,66团,团长滕云。
陈诚,罗卓英想方设法排挤师长曹福顺,一心要取而代之。
时任第11师31旅少将旅长的桂永清是黄埔一期毕业生,1927年作为团长,随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部驻守杭州时,与何应钦的侄女何相银结婚,何应钦是证婚人,蒋介石还特地送上五百银元作为贺礼。陈诚,罗卓英遭到桂永清为首的部分黄埔将领的抵触。
桂永清到任后,推荐他的好友邱清泉任副旅长,但蒋介石却另派李默庵任副旅长。
李默庵去见桂永清时,桂永清正在打麻将,对李默庵态度较为傲慢,说道:“我已向校长推荐了副旅长人选。”李默庵碰了钉子,并不善罢甘休,回去后就向蒋介石告状,说桂永清如何抗拒校长的命令,整天打牌,骄横自大等等。蒋介石让陈诚提交报告,陈诚旁敲侧击,蒋介石立即将其撤职。委任李默庵为31旅旅长.
何应钦为桂永清说情,1931年春,桂永清到达德国首都柏林,进入德步兵专科学院。这期间,他结识了戈林上将、巴德将军等一批德军高级将领。毕业后,桂永清留在德国使馆担任武官。
第11师参谋长罗卓英秉承陈诚的旨意,想联合在第11师任团长的黄埔一期毕业生李默庵、萧乾、关麟征等,联名向上级推举陈诚任师长,撵走曹福顺。1928年,关麟征任南京警备司令部第2团团长时,是警备司令陈诚的部下,不久,关麟征调任新成立的第11师第61团团长。关麟征看不惯陈诚的那一套,当罗卓英征求他的意见时,性格直率的关麟征口无遮拦地说:“陈矮子并不比曹福顺高明,可能比曹福顺还坏。”不肯在信上签名。罗卓英把这件事告诉陈诚,陈诚对支持桂永清的关麟征早就怀怨在心,从此关麟征、陈诚结怨。
关麟征非常崇尚关羽,平日里也喜欢以“关云长”自许。与同是黄埔一期的第31旅旅长李默庵、第62团闭长萧乾关系最好,三个人说话十分投机,朝夕相处,无话不谈。关麟征遂向李默庵、萧乾提出要效法三国时的刘备、关羽、张飞的义薄云天、情同手足的精神,他称李默庵为大哥,自居为老二,称萧乾为三弟。他们虽没有正式结拜,但关麟征一直与李默庵、萧乾以兄弟相称。为了关麟征升任独立旅旅长的事,三人曾经一度联手排挤11师副师长陈诚,搞得陈诚很狼狈。
1929年6月,在副师长陈诚因公前往汉口出差的时候,发生了师长曹万顺因委派私人前往62团任职、遭到团长萧乾及其他黄埔出身的军官抵制的事件。事情传到武汉行营后,蒋介石便以此将师长曹万顺调职,陈诚正式接任了第11师的师长。
陈诚在出任第11师师长后不久,有一次谒见蒋介石时,说一大堆关麟征的坏话,想借蒋介石之手惩办关麟征。不料,蒋介石听后反而训斥陈诚一通,批评他不会容人。蒋介石之所以信任关麟征是有原因的。1927午8月,蒋介石第一次被迫下野时,返回奉化溪口老家,当时,正任总部补充第7团团长的关鳞征听到消息后,立即赶到溪口晋见蒋介石。蒋介石见关麟征在患难之时赶来拜见,很是感动。在与关麟征谈起下野原因时,他竟挥动拳头愤怒地骂道:“告诉你们同学,何应钦反叛了我!娘希匹!你们去当土匪,我当土匪头子。”
这是蒋介石第一次在部下和学生面前无所顾忌的袒露心迹,可见,他那时即已把关麟征当成一个心腹,此后蒋对关麟征一直十分器重和信任。陈诚见无法借蒋之手惩治关麟征,便采用“明升暗降”的手段,以保举关麟征升任新编第5师副师长为名,把他排挤出第11师。
但实际上所谓的第5师其实不过是训练新兵的临时机构,关麟征上任没多久第5师就编散去了各军,关麟征顿时没了饭碗,后来花了不少银子,托了不少关系,才被调到中央军校当了一个大队长,总算是保住了军职。随后又安排关麟征任教导第2师的团长。关麟征本来已经当到了旅长,又由副师长跌成团长,经此一事,关麟征对陈诚恨之入骨。关麟征和陈诚形同水火,李默庵也和陈诚保持距离。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主要依靠的是广东人。他手下的干将如胡汉民、汪精卫、陈炯明、许崇智、朱执信、廖仲恺都出生于广东。由于孙中山重用广东人和只注重在广东发动革命,以至引起黄兴、宋教仁这些广东以外的革命党人的不满。
蒋介石用人,一看派系,二看服从和人身依附,白崇禧为国民党军中少见的统帅型的将领,因不是蒋介石的亲信,聪明才智不能得以发挥。
在蒋介石时代的国民党中央和地方主要军政人员中,除山西、广西、云南等地外,出任军政首脑的,或是保定军校、日本士官学校或黄埔军校毕业;或属浙江出生;或是蒋介石的亲族或威族;或在蒋身边或黄埔军校任过职,这4个条件,除极少数人而外,大都具备一条两条。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条件具备得越多,也就表明与蒋介石的关系越密切,当然也就越受蒋介石的重视和青睐了。
蒋氏国民政府中,除了装饰了一些国民党元老如谭延闿、程潜、蔡元培、于右任、张静江等之外,其主体主要是三部分人:
一是蒋氏戚族。此类人包括孔祥熙、宋子文、蒋经国、俞飞鹏、俞大维等。因蒋介石与陈其美是拜把兄弟,陈果夫、陈立夫是陈其美之侄,二陈也应属此类。
二是浙江同乡。如陈诚、陈仪、陈果夫、陈立夫、陈布雷、汤恩伯、胡宗南、戴笠等。蒋介石虽是奉化溪口人,但溪口随他发迹的人几乎没有,这可能与蒋幼时饱受邻里之欺有关。所谓"雷响溪口,雨落奉化",是说蒋介石起于溪口,沾光的却是奉化人。蒋介石重用浙系亲信,如胡宗南只是一个师长、旅长的才能和气局,却被蒋当作统帅用。胡宗南可称得“天子门生”第一人,受到蒋介石的器重,乃至踌躇满志,野心勃勃,狂妄自大,抗战时避居西北拥兵称王,内但他志大才疏,不懂战略,对蒋介石盲目服从、不辨善恶。
三是日本士官学校、保定军校、黄埔军校出身的学生。蒋介石曾就读于保定军校、日本士官学校,当过黄埔军校校长,和这三个学校都有相当亲密的关系,这些地方出来的人又多,所以在蒋氏国民政府中,以这些地方出身的人最多,构成了蒋氏政府的基干。
在国民政府要员中,保定军校和日本士官学校出身的主要有:蒋介石、何应钦、程潜、唐生智、阎锡山、陈诚、张治中、顾祝同、刘峙、朱绍良、蒋鼎文、陈仪、白崇禧、上官云相、傅作义、徐永昌、林蔚、罗卓英、汤恩伯、何成浚、张群等等。
构成国民党统治上层的主要是保定军校和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生。
黄埔军校共毕业二十三期学员,但他最器重的,还是大革命时期的前五期。他对第一期和第四期又最具感情,第一期是他的开山大弟子,那时他一心扑在军校的建设上,与学员朝夕相处,耳提面命,真是亲如父子。用他自己的话说:
“第一期学生可说由我亲自指导出来的多,其中虽不能完全照预定计划做到,但只在精神上说,差不多有十分之八,做到原来的希望了。”他报起黄埔一期生来,孙元良、桂永清、关麟征、杜聿明、陈明仁、宋希濂、胡宗南、黄杰、 黄 维 甘丽初、 贺衷寒、 袁朴、郑洞国、徐向前、钟彬、李延年、李玉堂、陈赓、霍揆彰、蒋先云、余程万、李默庵、范汉杰、李仙洲……一个个都如数家珍,那神色得意极了。
至于二期生和三期生,因为他们一入学就赶上了两次东征,蒋介石戎马倥偬,也没有时间过多关心,所以那感情自然淡了点。到了第四期,因为东征的胜利,广东形势又趋于稳定,他又能经常光顾黄埔岛了,恰逢第四期学生开始招生,选拔了不少优秀青年,张灵甫、胡琏、阙汉骞、潘裕昆、刘志丹、高吉人、彭士量、高魁元、林 彪、刘玉章、李 弥、谢晋元、袁国平,这些军界的佼佼者,都毕业于黄埔四期。
黄埔学生中,抗战爆发前以胡宗南、黄杰、关麟征、霍揆彰地位最高。以后,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范汉杰、郑洞国等也取得了相当高的地位。
陈诚毕业于保定军校,是黄埔军校的教官,浙江人,蒋介石最看中同乡关系,1932年,陈诚与谭祥(前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之女、宋美龄的干女儿)结婚,成为蒋介石的“干女婿”, 谭祥父亲谭延闿和蒋介石关系非同一般。这几层关系让陈诚与蒋介石关系非同寻常,从此受到另眼眼相待。
陈诚性格倔强,精明过人,不讲求享受,热衷权势,他重视部队的军事训练,善于笼络人才标榜“人事公开、经济公开、意见公开”,素有“四干将军(苦干、硬干、强干、快干)”之称。陈诚第十八军第十一师,其以黄埔为主的军官成为“土木系”的基干力量,不吃空缺加上适度接受下属意见,因此军队的战力自抗战以前就有一定名声,在抗战中多次与日军恶战,形成中央军中一大派系-----“土木系”。土木系的四大金刚:罗卓英、周至柔、林蔚、郭忏,十三太保:方天、刘云瀚、裸子闿、杨业孔、石祖黄、吕文贞、赵桂森、郭汝槐、刘劲恃、车蕃如、洪懋祥、李仲辛、吴仲直,黄埔一期的黄维、夏楚中、李树正、张鼎铭、萧乾、李及兰、霍揆彰、李树森、彭善,三期方天、吴继光、李精一、宋瑞珂、史克思,四期胡琏等一大批的悍将。
蒋介石信奉曾国藩的识人术和御人术。他与部下见面、交谈,习惯于观察这人五官是否端正,是否大气,交谈中,凡阿谀奉承者、在他面前唯唯诺诺者、其貌不扬者,都很难被重用。他用他的识人术,得了很多人才,但也漏了些英才。
陈诚陆续担任教育副官、炮兵科教官、炮兵队区队长等职。在参加二次东征战役中,东征危急时刻陈诚连发三炮,皆中敌军大本营,阻止了敌人的进攻,受到蒋介石的赞赏,人称陈诚“三炮起家”。1 925年任黄埔军校炮兵科科长、第一补充师筹备处处长兼第三团团长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时,率第六十三团(由第三团改称)参加东路军,进攻浙、苏、皖。因战功及师长严重的推荐,升为第二十一师代师长。
陈诚因撤换作战不力的六十一团团长李树森,引起黄埔同学不满。他们联合起来到何应钦处倒陈陈诚。何应钦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在黔军任职时为“士官系”首领,与军中“保定系”形同水火;何应钦在黄埔军校时任总教官,与任教育长的“保定系”邓演达教育观点相左,而陈诚是邓演达的亲信,因此何应钦心理上对陈诚比较排斥。
1927年夏天,北伐军与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在龙潭激战,正巧陈诚胃病发作,痛疼不已。可他深知龙潭一役重要,毅然带病上战场,坐在轿子上指挥21师作战。期间,因为形势紧张,他数次从轿中跌落。龙潭大胜后,论功行赏,有人向何应钦告发陈诚坐轿子打仗。何应钦不作调查,就以“军人坐轿指挥作战斗,成何体统”为由,撤去陈诚21师师长之职。
陈诚带病作战,几乎丢了性命,未受嘉奖,还被撤了职,气得卧床不起,从此两人产生芥蒂。后来,在蒋介石亲自过问下,陈诚才恢复原职。不久,蒋介石下野,何应钦毫不客气地再次撤掉陈诚师长之职。让何应钦想不到的是,仅仅4个月,蒋介石卷土重来。重新掌权后,蒋介石任命陈诚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中将警卫司令,不仅如此,蒋介石还解掉了何应钦第一路军总司令之职。
看到何应钦落此下场,陈诚得意地宣称:“我是与领袖共进退的人,不象有人,落井下石。”何应钦听了,气得七窍生烟。
自此,他们结相互杠上了。陈诚与何应钦之间的矛盾,蒋介石心里面清楚,乐见其争,左右平衡,这正是他的驭人之术。何应钦吃亏时,老蒋就给他一些补偿;当陈诚受委曲时,蒋介石又给陈一点甜头。老蒋的权术是扶弱抑强,防人做大,纵使你有一身本领,也不得不仰委员长之鼻息,离他不得。
1930年5月,中原大战时,刘峙的侄子刘天泽在陈诚手下任团长,阵地被冯玉祥部队冲垮而后退,陈诚要枪毙刘团长。何应钦受托为刘天泽求情,陈诚声言:“莫说是刘峙的侄子,就是何部长的亲生儿子,我也照样枪毙!”
1930年,北伐结束后,何应钦负责裁兵编遣。在整编过程中,以陈诚的两个警卫团和第十七军的四个步兵团组成第11师。蒋介石原想任命陈诚为师长,但遭到何应钦的反对,何应钦何认为陈诚资历太浅,难以与刘峙、顾祝同等资深将领平起平坐为由,只能任副师长。陈诚得知这一消息后,一气之下跑到上海,不肯就任副师长之职。何应钦、陈诚交恶从此开始。
后陈诚经蒋介石派人劝说,才勉强到任。
11师战斗序列为师长曹万顺,副师长陈诚,参谋长罗卓英,
第31旅,旅长桂永清,第61团,团长关麟征,第62团,团长萧乾; 第32旅,旅长林 蔚/殷祖绳,第63团,团长吴良琛,第64团,团长霍揆彰;
第33旅,旅长余仲麒,第65团,团长李明,66团,团长滕云。
陈诚,罗卓英想方设法排挤师长曹福顺,一心要取而代之。
时任第11师31旅少将旅长的桂永清是黄埔一期毕业生,1927年作为团长,随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部驻守杭州时,与何应钦的侄女何相银结婚,何应钦是证婚人,蒋介石还特地送上五百银元作为贺礼。陈诚,罗卓英遭到桂永清为首的部分黄埔将领的抵触。
桂永清到任后,推荐他的好友邱清泉任副旅长,但蒋介石却另派李默庵任副旅长。
李默庵去见桂永清时,桂永清正在打麻将,对李默庵态度较为傲慢,说道:“我已向校长推荐了副旅长人选。”李默庵碰了钉子,并不善罢甘休,回去后就向蒋介石告状,说桂永清如何抗拒校长的命令,整天打牌,骄横自大等等。蒋介石让陈诚提交报告,陈诚旁敲侧击,蒋介石立即将其撤职。委任李默庵为31旅旅长.
何应钦为桂永清说情,1931年春,桂永清到达德国首都柏林,进入德步兵专科学院。这期间,他结识了戈林上将、巴德将军等一批德军高级将领。毕业后,桂永清留在德国使馆担任武官。
第11师参谋长罗卓英秉承陈诚的旨意,想联合在第11师任团长的黄埔一期毕业生李默庵、萧乾、关麟征等,联名向上级推举陈诚任师长,撵走曹福顺。1928年,关麟征任南京警备司令部第2团团长时,是警备司令陈诚的部下,不久,关麟征调任新成立的第11师第61团团长。关麟征看不惯陈诚的那一套,当罗卓英征求他的意见时,性格直率的关麟征口无遮拦地说:“陈矮子并不比曹福顺高明,可能比曹福顺还坏。”不肯在信上签名。罗卓英把这件事告诉陈诚,陈诚对支持桂永清的关麟征早就怀怨在心,从此关麟征、陈诚结怨。
关麟征非常崇尚关羽,平日里也喜欢以“关云长”自许。与同是黄埔一期的第31旅旅长李默庵、第62团闭长萧乾关系最好,三个人说话十分投机,朝夕相处,无话不谈。关麟征遂向李默庵、萧乾提出要效法三国时的刘备、关羽、张飞的义薄云天、情同手足的精神,他称李默庵为大哥,自居为老二,称萧乾为三弟。他们虽没有正式结拜,但关麟征一直与李默庵、萧乾以兄弟相称。为了关麟征升任独立旅旅长的事,三人曾经一度联手排挤11师副师长陈诚,搞得陈诚很狼狈。
1929年6月,在副师长陈诚因公前往汉口出差的时候,发生了师长曹万顺因委派私人前往62团任职、遭到团长萧乾及其他黄埔出身的军官抵制的事件。事情传到武汉行营后,蒋介石便以此将师长曹万顺调职,陈诚正式接任了第11师的师长。
陈诚在出任第11师师长后不久,有一次谒见蒋介石时,说一大堆关麟征的坏话,想借蒋介石之手惩办关麟征。不料,蒋介石听后反而训斥陈诚一通,批评他不会容人。蒋介石之所以信任关麟征是有原因的。1927午8月,蒋介石第一次被迫下野时,返回奉化溪口老家,当时,正任总部补充第7团团长的关鳞征听到消息后,立即赶到溪口晋见蒋介石。蒋介石见关麟征在患难之时赶来拜见,很是感动。在与关麟征谈起下野原因时,他竟挥动拳头愤怒地骂道:“告诉你们同学,何应钦反叛了我!娘希匹!你们去当土匪,我当土匪头子。”
这是蒋介石第一次在部下和学生面前无所顾忌的袒露心迹,可见,他那时即已把关麟征当成一个心腹,此后蒋对关麟征一直十分器重和信任。陈诚见无法借蒋之手惩治关麟征,便采用“明升暗降”的手段,以保举关麟征升任新编第5师副师长为名,把他排挤出第11师。
但实际上所谓的第5师其实不过是训练新兵的临时机构,关麟征上任没多久第5师就编散去了各军,关麟征顿时没了饭碗,后来花了不少银子,托了不少关系,才被调到中央军校当了一个大队长,总算是保住了军职。随后又安排关麟征任教导第2师的团长。关麟征本来已经当到了旅长,又由副师长跌成团长,经此一事,关麟征对陈诚恨之入骨。关麟征和陈诚形同水火,李默庵也和陈诚保持距离。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主要依靠的是广东人。他手下的干将如胡汉民、汪精卫、陈炯明、许崇智、朱执信、廖仲恺都出生于广东。由于孙中山重用广东人和只注重在广东发动革命,以至引起黄兴、宋教仁这些广东以外的革命党人的不满。
蒋介石用人,一看派系,二看服从和人身依附,白崇禧为国民党军中少见的统帅型的将领,因不是蒋介石的亲信,聪明才智不能得以发挥。
在蒋介石时代的国民党中央和地方主要军政人员中,除山西、广西、云南等地外,出任军政首脑的,或是保定军校、日本士官学校或黄埔军校毕业;或属浙江出生;或是蒋介石的亲族或威族;或在蒋身边或黄埔军校任过职,这4个条件,除极少数人而外,大都具备一条两条。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条件具备得越多,也就表明与蒋介石的关系越密切,当然也就越受蒋介石的重视和青睐了。
蒋氏国民政府中,除了装饰了一些国民党元老如谭延闿、程潜、蔡元培、于右任、张静江等之外,其主体主要是三部分人:
一是蒋氏戚族。此类人包括孔祥熙、宋子文、蒋经国、俞飞鹏、俞大维等。因蒋介石与陈其美是拜把兄弟,陈果夫、陈立夫是陈其美之侄,二陈也应属此类。
二是浙江同乡。如陈诚、陈仪、陈果夫、陈立夫、陈布雷、汤恩伯、胡宗南、戴笠等。蒋介石虽是奉化溪口人,但溪口随他发迹的人几乎没有,这可能与蒋幼时饱受邻里之欺有关。所谓"雷响溪口,雨落奉化",是说蒋介石起于溪口,沾光的却是奉化人。蒋介石重用浙系亲信,如胡宗南只是一个师长、旅长的才能和气局,却被蒋当作统帅用。胡宗南可称得“天子门生”第一人,受到蒋介石的器重,乃至踌躇满志,野心勃勃,狂妄自大,抗战时避居西北拥兵称王,内但他志大才疏,不懂战略,对蒋介石盲目服从、不辨善恶。
三是日本士官学校、保定军校、黄埔军校出身的学生。蒋介石曾就读于保定军校、日本士官学校,当过黄埔军校校长,和这三个学校都有相当亲密的关系,这些地方出来的人又多,所以在蒋氏国民政府中,以这些地方出身的人最多,构成了蒋氏政府的基干。
在国民政府要员中,保定军校和日本士官学校出身的主要有:蒋介石、何应钦、程潜、唐生智、阎锡山、陈诚、张治中、顾祝同、刘峙、朱绍良、蒋鼎文、陈仪、白崇禧、上官云相、傅作义、徐永昌、林蔚、罗卓英、汤恩伯、何成浚、张群等等。
构成国民党统治上层的主要是保定军校和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生。
黄埔军校共毕业二十三期学员,但他最器重的,还是大革命时期的前五期。他对第一期和第四期又最具感情,第一期是他的开山大弟子,那时他一心扑在军校的建设上,与学员朝夕相处,耳提面命,真是亲如父子。用他自己的话说:
“第一期学生可说由我亲自指导出来的多,其中虽不能完全照预定计划做到,但只在精神上说,差不多有十分之八,做到原来的希望了。”他报起黄埔一期生来,孙元良、桂永清、关麟征、杜聿明、陈明仁、宋希濂、胡宗南、黄杰、 黄 维 甘丽初、 贺衷寒、 袁朴、郑洞国、徐向前、钟彬、李延年、李玉堂、陈赓、霍揆彰、蒋先云、余程万、李默庵、范汉杰、李仙洲……一个个都如数家珍,那神色得意极了。
至于二期生和三期生,因为他们一入学就赶上了两次东征,蒋介石戎马倥偬,也没有时间过多关心,所以那感情自然淡了点。到了第四期,因为东征的胜利,广东形势又趋于稳定,他又能经常光顾黄埔岛了,恰逢第四期学生开始招生,选拔了不少优秀青年,张灵甫、胡琏、阙汉骞、潘裕昆、刘志丹、高吉人、彭士量、高魁元、林 彪、刘玉章、李 弥、谢晋元、袁国平,这些军界的佼佼者,都毕业于黄埔四期。
黄埔学生中,抗战爆发前以胡宗南、黄杰、关麟征、霍揆彰地位最高。以后,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范汉杰、郑洞国等也取得了相当高的地位。
陈诚毕业于保定军校,是黄埔军校的教官,浙江人,蒋介石最看中同乡关系,1932年,陈诚与谭祥(前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之女、宋美龄的干女儿)结婚,成为蒋介石的“干女婿”, 谭祥父亲谭延闿和蒋介石关系非同一般。这几层关系让陈诚与蒋介石关系非同寻常,从此受到另眼眼相待。
陈诚性格倔强,精明过人,不讲求享受,热衷权势,他重视部队的军事训练,善于笼络人才标榜“人事公开、经济公开、意见公开”,素有“四干将军(苦干、硬干、强干、快干)”之称。陈诚第十八军第十一师,其以黄埔为主的军官成为“土木系”的基干力量,不吃空缺加上适度接受下属意见,因此军队的战力自抗战以前就有一定名声,在抗战中多次与日军恶战,形成中央军中一大派系-----“土木系”。土木系的四大金刚:罗卓英、周至柔、林蔚、郭忏,十三太保:方天、刘云瀚、裸子闿、杨业孔、石祖黄、吕文贞、赵桂森、郭汝槐、刘劲恃、车蕃如、洪懋祥、李仲辛、吴仲直,黄埔一期的黄维、夏楚中、李树正、张鼎铭、萧乾、李及兰、霍揆彰、李树森、彭善,三期方天、吴继光、李精一、宋瑞珂、史克思,四期胡琏等一大批的悍将。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66588/1087021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