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接管汉中
推荐阅读: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退下,让朕来、谁让他玩游戏王的!、死灵法师、火爆波长、裂天空骑、黄泉逆行、为什么它永无止境、黜龙、我也是异常生物、
夏侯渊和曹洪的尸体会不会腐烂?究竟会腐烂到什么程度?
曹操对此一点办法都没有,这完全是刘循说了算,即便刘循对尸体真的做一些手脚,让其加速腐烂,他也可以理直气壮的把责任推给曹操,对外宣称“是曹操耽误的时间太久,以致尸体严重腐烂!”
这一夜,曹操一夜难眠,翻来覆去,脑海中总是不停的想起汉中惨败的景象,只要一闭上眼睛,脑海中满是鲜血淋漓的厮杀,很快曹操就想到了夏侯渊,他被自己抛弃,困守阳平关,心中是何等的不甘和失望,夏侯渊的死,曹操至少要负一半的责任。
到了后半夜,曹操猛然惊出一身冷汗,一想到如果自己拒绝了刘循,那么夏侯渊的尸骨就会埋在汉中,将会被刘循永远的踩在脚下,曹操顿时睡意全无。
披上衣服来到院中,夏热的夜晚虫儿杂乱的叫个不停,让人心情愈发烦躁,曹操背负着双手,心情颇为沉重,“妙才!你放心,无论如何,我都要把你的尸骨送回故里!”
曹操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决定答应刘循的条件。因为他不想一直背负着内疚,夏侯惇、还有夏侯渊的子侄现在都在曹操的身边,即使他们没有说什么,心中也多多少少有所不满,曹操必须做点什么,弥补内心对夏侯渊的亏欠。
把尸体接回来,不仅对死人有交代,对活着的人也是一种安慰,何况,曹操也不希望曹彰死在刘循的手里。
转过天来,曹操再次召见费观,让他速速回汉中复命,曹操答应交换人质。
如果曹操不答应,那些被抓的人也不会被刘循送回来,刘循的冷静和果断,曹操深信不疑,他相信刘循即使招降不了那些人,也不会好心的把人送回来的。
费观快马加鞭,返回汉中,与此同时,魏延、法正也带兵来到了阳平关,跟刘循顺利汇合。
如此一来,刘循便再无后顾之忧,把魏延和大队人马留在阳平关,轻车简从,前往南郑。
路上不少人对刘循的做法有所担心,王平便是其中的一个,“主公!这么做是不是有些冒险啊?我们此行只带了三千人马,可是张鲁的身边的兵力尚有四五万,若他心怀不轨,对我们突然发难,后果不堪设想。”
“说的也是,小心驶得万年船!”狐笃对此也表示赞同。
刘循摆了摆手,解释道:“对付张鲁,三千人马足矣,有魏延镇守阳平关,就算借给张鲁十个胆子,谅他也不敢跟我们翻脸。再说了,汉中的百姓一向比较拥护张鲁,如果我们冒然率大军前往南郑,动静太大,必然会搞的人心惶惶,民众不安。此番接收汉中,不宜再动刀兵,张鲁虽说答应归顺,多少也会心怀忐忑,越是这样,我们越要表现的大度一些。”
刘循和庞统郑度之前反复商议了好久,虽然有些冒险,可也总比直接把大队人马开到南郑要强得多,阳平关是汉中的门户,只要刘循牢牢的控制着阳平关,张鲁即使想耍弄什么手段,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当刘循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王平几人后,他们心里从松了口气。
沿途路上,刘循三令五申,不让队伍扰民,所过之处秋毫无犯,刘循的做法多少减轻了汉中军民的敌意。
早有斥候禀报张鲁,得知刘循只带了三千人马,张鲁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张鲁提前命人做好准备,打开城门,黄土铺路,净水泼街,汉中大小的文臣武将也都被召集在一起。
当刘循来到南郑南门外,张鲁早已恭候多时,城门口围满了人,以张鲁为首的汉中官员全部换上崭新的衣服,恭恭敬敬的站成一队,想接受检阅的队伍。
刘循早早的翻身跳下马,在庞统郑度的陪同下,笑着走了过来,张任、庞德、王平等人,也都紧随其后,不忘保持警戒,表情严肃的注视着四周,哪怕张鲁举城投降,大伙也不会彻底的放松戒备。
“罪臣张鲁,拜见州牧大人!”
张鲁抢步上前,来到刘循面前,一躬到底,态度异常谦卑恭顺。
他不仅是降臣,更曾经背叛过刘焉,所以一上来,张鲁便拿出了最卑微的姿态,向刘循示好。
刘循笑着把张鲁搀扶起来,安慰道:“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此番你句众归降,重归益州,让黎民免战乱,让汉中免受刀兵之苦,实在是功德无量的一件喜事,我还要感激你,现在我宣布,由你继续担任汉宁太守,以后许多事情还许多多多仰仗你。”
刘循不仅客气,还非常大度,让张鲁心中一块石头彻底落了地。
王平和狐笃两人彼此对视了一眼,都摇了摇头,对刘循的做法有些不理解。
张鲁坐镇汉中长达三十年,根基深厚,很显然,或多或少的会对主公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按说即便不能杀他,也不能让他继续担任汉宁太守。
庞统和郑度,倒是没有太过意外,他们可不相信刘循会毫无戒心,把汉中这块宝地继续交给张鲁掌管,不过刘循初来乍到,立足未稳,事情总得需要一个缓冲,一个过渡!
一旦等刘循在汉中竖立起自己的威信,那么张鲁也就没必要继续占据要职了。
张鲁非常高兴,主动走在前面,引刘循进城,一路上,都在满脸堆笑的向刘循汇报这边的情况。
刘循的三千人马也全部开进南郑,对此没人反对,因为相比来说,张鲁的兵力远远的超过刘循,即便真翻脸,在汉中文武的眼里,吃亏的也是刘循。
在城中逛了一圈,刘循欣慰的点点头,张鲁虽然背叛了刘焉,割据一方,独霸汉中三十年,虽然没什么建树,却把这里治理的井井有条,军民安居乐业,府库钱粮充足,街道整齐,一切都井然有序,每隔一段距离,路边都设有米舍,摆放着新鲜的米肉,别人可以免费取用,但却没有人贪心多取,听张鲁介绍,城中所有的道路,都是有犯罪之人义务修筑。
曹操对此一点办法都没有,这完全是刘循说了算,即便刘循对尸体真的做一些手脚,让其加速腐烂,他也可以理直气壮的把责任推给曹操,对外宣称“是曹操耽误的时间太久,以致尸体严重腐烂!”
这一夜,曹操一夜难眠,翻来覆去,脑海中总是不停的想起汉中惨败的景象,只要一闭上眼睛,脑海中满是鲜血淋漓的厮杀,很快曹操就想到了夏侯渊,他被自己抛弃,困守阳平关,心中是何等的不甘和失望,夏侯渊的死,曹操至少要负一半的责任。
到了后半夜,曹操猛然惊出一身冷汗,一想到如果自己拒绝了刘循,那么夏侯渊的尸骨就会埋在汉中,将会被刘循永远的踩在脚下,曹操顿时睡意全无。
披上衣服来到院中,夏热的夜晚虫儿杂乱的叫个不停,让人心情愈发烦躁,曹操背负着双手,心情颇为沉重,“妙才!你放心,无论如何,我都要把你的尸骨送回故里!”
曹操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决定答应刘循的条件。因为他不想一直背负着内疚,夏侯惇、还有夏侯渊的子侄现在都在曹操的身边,即使他们没有说什么,心中也多多少少有所不满,曹操必须做点什么,弥补内心对夏侯渊的亏欠。
把尸体接回来,不仅对死人有交代,对活着的人也是一种安慰,何况,曹操也不希望曹彰死在刘循的手里。
转过天来,曹操再次召见费观,让他速速回汉中复命,曹操答应交换人质。
如果曹操不答应,那些被抓的人也不会被刘循送回来,刘循的冷静和果断,曹操深信不疑,他相信刘循即使招降不了那些人,也不会好心的把人送回来的。
费观快马加鞭,返回汉中,与此同时,魏延、法正也带兵来到了阳平关,跟刘循顺利汇合。
如此一来,刘循便再无后顾之忧,把魏延和大队人马留在阳平关,轻车简从,前往南郑。
路上不少人对刘循的做法有所担心,王平便是其中的一个,“主公!这么做是不是有些冒险啊?我们此行只带了三千人马,可是张鲁的身边的兵力尚有四五万,若他心怀不轨,对我们突然发难,后果不堪设想。”
“说的也是,小心驶得万年船!”狐笃对此也表示赞同。
刘循摆了摆手,解释道:“对付张鲁,三千人马足矣,有魏延镇守阳平关,就算借给张鲁十个胆子,谅他也不敢跟我们翻脸。再说了,汉中的百姓一向比较拥护张鲁,如果我们冒然率大军前往南郑,动静太大,必然会搞的人心惶惶,民众不安。此番接收汉中,不宜再动刀兵,张鲁虽说答应归顺,多少也会心怀忐忑,越是这样,我们越要表现的大度一些。”
刘循和庞统郑度之前反复商议了好久,虽然有些冒险,可也总比直接把大队人马开到南郑要强得多,阳平关是汉中的门户,只要刘循牢牢的控制着阳平关,张鲁即使想耍弄什么手段,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当刘循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王平几人后,他们心里从松了口气。
沿途路上,刘循三令五申,不让队伍扰民,所过之处秋毫无犯,刘循的做法多少减轻了汉中军民的敌意。
早有斥候禀报张鲁,得知刘循只带了三千人马,张鲁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张鲁提前命人做好准备,打开城门,黄土铺路,净水泼街,汉中大小的文臣武将也都被召集在一起。
当刘循来到南郑南门外,张鲁早已恭候多时,城门口围满了人,以张鲁为首的汉中官员全部换上崭新的衣服,恭恭敬敬的站成一队,想接受检阅的队伍。
刘循早早的翻身跳下马,在庞统郑度的陪同下,笑着走了过来,张任、庞德、王平等人,也都紧随其后,不忘保持警戒,表情严肃的注视着四周,哪怕张鲁举城投降,大伙也不会彻底的放松戒备。
“罪臣张鲁,拜见州牧大人!”
张鲁抢步上前,来到刘循面前,一躬到底,态度异常谦卑恭顺。
他不仅是降臣,更曾经背叛过刘焉,所以一上来,张鲁便拿出了最卑微的姿态,向刘循示好。
刘循笑着把张鲁搀扶起来,安慰道:“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此番你句众归降,重归益州,让黎民免战乱,让汉中免受刀兵之苦,实在是功德无量的一件喜事,我还要感激你,现在我宣布,由你继续担任汉宁太守,以后许多事情还许多多多仰仗你。”
刘循不仅客气,还非常大度,让张鲁心中一块石头彻底落了地。
王平和狐笃两人彼此对视了一眼,都摇了摇头,对刘循的做法有些不理解。
张鲁坐镇汉中长达三十年,根基深厚,很显然,或多或少的会对主公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按说即便不能杀他,也不能让他继续担任汉宁太守。
庞统和郑度,倒是没有太过意外,他们可不相信刘循会毫无戒心,把汉中这块宝地继续交给张鲁掌管,不过刘循初来乍到,立足未稳,事情总得需要一个缓冲,一个过渡!
一旦等刘循在汉中竖立起自己的威信,那么张鲁也就没必要继续占据要职了。
张鲁非常高兴,主动走在前面,引刘循进城,一路上,都在满脸堆笑的向刘循汇报这边的情况。
刘循的三千人马也全部开进南郑,对此没人反对,因为相比来说,张鲁的兵力远远的超过刘循,即便真翻脸,在汉中文武的眼里,吃亏的也是刘循。
在城中逛了一圈,刘循欣慰的点点头,张鲁虽然背叛了刘焉,割据一方,独霸汉中三十年,虽然没什么建树,却把这里治理的井井有条,军民安居乐业,府库钱粮充足,街道整齐,一切都井然有序,每隔一段距离,路边都设有米舍,摆放着新鲜的米肉,别人可以免费取用,但却没有人贪心多取,听张鲁介绍,城中所有的道路,都是有犯罪之人义务修筑。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66993/136850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