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错位姻缘 2
推荐阅读:穿越者大联盟、我的神秘赶山异闻、犁汉、大明与新罗马与无限神机、诡秘之主:瑶光、刚毅坚卓的他们、机战:从高达OO开始、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斗罗:萧炎穿越成唐三兄弟、这无限的世界、
二
多年以后,当我翻开何氏族谱时,发现有一处黄页是空白的。我捧着族谱追问我的老祖母这是怎么回事,她总是茫然地摇着老椰子壳一样的头颅,不发一语,似乎那些死去的人们和故事,与已无关,高高挂起。然残缺的族谱让我起了疑问,像长瘤似在心里越长越大,决定去追寻这段淹没的家史。可当我走访海口城那些风烛残年的百岁以上老人时,他们也是一头雾水,那些活宝级老人的记忆像是被海水洗过的沙滩,不要说蛛丝马迹,就连当年发生在这座城里的诸多大事,更是说不上话来,这让我内心无比悲伤。一点儿微不足道的家史,都要被岁月这样无情淹没,那煌煌一部中国历史,到底有有多少真相可以昭示人间?
我老祖母已经近百岁了,干瘪的身子就像风中枯枝,行将入木。尽管她眼瞎耳聋,然而数十年来仍然不改老习惯,一大清早就像一具陈年物什,摆到临街展览般地沉默枯坐,一个人静静地眺望着远方,好像在等待什么。街上人来人往,没人搭理她,可她似乎又听见什么或者看见什么似的,一脸坦然。有时候对街的剃头匠无事可做,俩人就坐到一块,吱吱地调着一架破败的收音机,收听海南戏。俩人又像是根本没认识过,谁也不说一句话,剃头匠听完戏,拿起收音机就走。
这是海口老街博爱北路,某处一角隅的风景之图。那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阳光,普照这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令人目眩。这城市日新月异,老城街中的人们正逐渐被遗忘,被抛弃,新城市人却以史无前例的破坏力和创造力,改变着这城市的建筑和街道,于是乎搞得两个老人也不知道是他们遗忘了历史,还是历史遗忘了他们。
这一天,有一个穿戴整齐,却顶着一头白发的,抛五十奔六十的老年人,走到我曾祖母面前,弯腰问道:“请问您是王亚菊吗?”
仿佛有一片风刮过曾祖母的脸,她略微抬高脸,向上望着,脸部像在倾听,一动不动。
那老人一眼就看到曾祖母的眼睛,像被挖掉似的,空洞阴森,顿生伤感,不知从哪里问起。这时,对街无所事听的剃头匠走过来,打开收音机,在我家活宝老人身边斜躺下来。太阳西落,红艳艳的光茫扑到他身上,却仍然热掩不住他表情的寂寞与孤独。他也看到了站在我曾祖母身边的问路老人,却置若罔闻,调着海南台听着他的海南戏。
那老人走过两步,指着我曾祖母背后的破落的骑楼,问剃头匠:“请问这是王亚菊家吗?”
剃头匠没好声气地回道:“你找王亚菊?”
那老人一脸笑意,点头应着。
剃头匠斜着身子,一手指着我老祖母说道:“她就是王亚菊。”
那老人一脸尴尬,说:“她好像听不见了?”
剃头匠说道:“她早就听不见了。”
那老人又问:“她家里还有人在吗?我想打听点事。”
那时,我在小院里听到外头有人说话,走了出来。那老人见我,两眼放光,急问道:“请问您是王亚菊的家人吗?”
数十年来,我从没听见有人上门来找过我曾祖母,今天听见有人叫她的名字,顿感陌生而刺耳,奇怪地问道:“您有什么事?”
对方着急地说道:“请问您是不是姓何?”
我点点头。
“请问您的曾祖父,是不是叫何牧人。”
我一脸惊奇,问道:“你是谁,你怎么认识我的老祖宗?”
那老人惊喜地说道:“我姓郑,叫郑卓越,刚从马来西亚回来寻根,想修订族谱,没想到真问对人了,请问您有何氏族谱吗?”
我想起了何氏族谱上那空白的黄页,立即引他进门,搬出族谱。那老人戴起老花镜,在院子里一页页认真的翻着,像在研究着一件旷世奇宝。当他翻到那空白的黄页时,眼睛顿时湿润了,嘴里喃喃自语地说道:“找到了,真的找到了。”
我也眼睛一亮,有些激动地望着他。
“多少年了,我做梦都在想着它,真的找到了。”那老人抹了一脸的泪水,昂起头无限伤感地对我说道:“其实我们就是一家人,我的祖父就是你的曾祖父,咱们隔整整一代啊。”
我迷惑不解地说道:“你不是姓郑吗,怎么跟我同一个祖宗?”
那老人摇头叹息:“我们是同一个祖宗,但不同一个老祖母,我祖母叫郑兰兰,因为历史原因,我们跟了她的姓,所以姓郑。你们何家可能不知道有一个叫郑兰兰的名字,如果问王亚菊老人,估计她能知道的。”
我望了望枯坐于门外的老祖母,叹息道:“她是个值钱的老古董,可惜早听不见了,看也看不见了。”
老人沉吟良久,说道:“或许有个办法,她能认得。你找块木板,拿把刻刀给我,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传说我老祖宗当年在海口城可是声名显赦,富甲一方的人物,然而到了我父亲这一代,却沦为木匠,专门替人做门框为生。所以木板与刻刀,这些都是现成的。我把一小块木板和一把小刻刀给郑氏老人,他两话不说就用刻刀在木板上刻下了两个名字:何牧人和郑兰兰。
刻完以后,他急不可耐地冲到门口,把木板放在我奶奶的手里,说道:“老人家,你摸摸,你摸摸。”那老人一边说着,一边将我曾祖母的手放在他刻的名字上。在他的引导下,我曾祖母不停地摸索着,他突然摸到了什么,拿起木板凑到脸前仔细端祥。好半天,老人家仿佛不相信似的,又认真摸着那刻字,又放到眼前摇晃着。
我突然发现,一行浊泪从她的眼里流出来。那个郑卓越老人也激动了起来,着急地问道:“老人家,你摸出来了,你摸出来了?”
我曾祖母颤抖着嘴唇,说了一句:“你是咱家郑姐姐的后人?”
那老人紧紧地握着我曾祖母的手,猛烈地点着头。我曾祖母眼眶里双滑出两行热泪,继续颤抖着,说道:“多少年了,我天天坐在这里,终于把你们盼回来了。”
只见我曾祖母抖索着从怀里,掏出一块四方形的软包,打开一看,里面裹着一张精致的丝巾,密密麻麻地写着许多浅红小字。她把写满字的丝巾放到郑氏老人手里,说道:“这是当年何牧人下闯南洋时,给郑姐姐写下的血书。郑姐姐走之前,托我保管,今天我终于把它还给你们了。”
我眼睛睁得圆大,追问着:“老祖母,郑兰兰是我们老祖宗的第几个女人,你又是第几个,他一生到底有多少个女人?”
我曾祖母久久望着天上,历史仿佛重生于眼前,一切仍然那么清晰生动,明亮燥动,却又无比感伤。隔了好久,她才悠悠地说道“他一生的女人,何止我们两个啊……”
何牧人走后,郑氏宅院里顿然失去生气,倍觉空洞寂寞。郑兰兰整天闭门不出,躲在屋里哭哭啼啼,不进饮食,闹腾得很。其实她不知道,放走何牧人,那当爸的郑佑承,心里可是多么的悲伤难过。都说女儿是爹的心头肉,捏紧了都叫痛,这种痛入心扉的感觉,唯有当爹的一人知道。为了缓解内心极度伤悲,郑佑承打破数十年的禁忌,学会了饮酒。频频以看望干孙子的名义,到刘财来那里闲坐,有时候一坐就是一整天,想到要回家,心里都一阵阵地揪紧。
这一天,郑佑承又到刘氏宅院闲坐。刘财来知道他苦闷,陪他吃酒。俩人你一杯,我一杯,喝得苦闷至极的老神医招架不住,趴在桌上一动不动。
刘财来马上派人腾出一间软卧,准备让老神医夜宿安息。没想到,老神医突然从桌上悠悠醒来,孱弱地叫道:“来人,备轿。送我回家。”
刘财来更慌了,连连叫道:“郑举人,你别这样,你要走了,那张春堞不要我的命才怪。”
郑佑承摇摇手,说:“你才是真要我的命呢,我要不回去,我家兰儿不心急死才怪。”
刘财来手足无措,连忙喊道:“春堞,春堞。”
张春堞正在哄儿子入睡,听到喊声连忙跑出来,刘财来哭丧着脸着对她说道:“你干爹说要回去,这叫我咋办?”
张春堞横了刘财来一眼,径直走过来对郑佑承道:“干爹,我知道您心里挂着咱家小妹了,要不这样,您在这里好好歇息,我派个人去捎个话,让她安个心,如何?”
郑佑承像个孩子顽固地摇头,说道:“三姨太,别为难老夫了,老夫这辈子从未无缘无故在外夜宿,今晚要出了宿醉的事,丢死我这张老脸了。赶紧叫人送我回去,改天老夫再登门来陪咱干孙。”
张春堞拗不过,只好扭头对刘财来说道:“当家的,赶紧备轿,送咱干爹回去。”
抬轿的已经在院子里候着了,刘财来和张春堞扶着郑佑承入轿,张春堞一百个不放心,叫刘财来亲自护轿回新埠岛。到了横沟溪的时候,一阵冷风吹进轿里,郑佑承的酒一下全醒了。正如他所料,郑氏宅子里正点着灯,郑兰兰正在屋子里等着她阿爸回家,多少年了,雷打不动的。当郑兰兰听到门外响声,跑出去开门,只见阿爸一脸酒气冲着她而来,心头不禁发了紧。刘财来进屋,对郑兰兰陪了十不是,百不是,郑佑承对他摇摇手,这才回去了。
屋厅中间的供桌上,点着硕大的油灯,灯光明亮,照着两个寂寞的身影。郑佑承坐在椅子上,端着茶杯,久久地发呆。
好一会儿,他才对郑兰兰说:“回去歇息吧。”
郑兰兰站着一动不动,问道:“阿爸,你为什么学会吃酒了。”
郑佑承叹息着说道:“阿爸心疼你。”
郑兰兰忍着眶里要敞出来的泪水,说道:“阿爸是不是觉得委屈了兰儿。”
郑佑承沉默着,一动不动。
郑兰兰泪水止不住的流了出来,说道:“阿爸您别这样想,兰儿长大了,升万别挂念,一切都会过去的。”
郑佑承望着女儿,心酸地说道:“想开了就好,你也知道,在咱这海岛上,从来都是闯荡男,留守妇。”
“不!”郑兰兰惊叫道,“他留给我的只有伤,无情无义,我不是他的留守妇。”
郑佑承眼露吃惊,呆呆地望着郑兰兰。
郑兰兰哽咽道:“阿爸,兰儿也长大了,您要有空,就帮我物色门亲事,把我嫁出去,以后兰儿再也不会烦阿爸了。”
郑佑承本来被吹醒了头,现在酒气好像又上了头,他老泪不禁又涌了出来,说道:“兰儿是不是嫌阿爸老了。”
郑兰兰再也止不住自己了,扑到郑佑承面前,凄凉地叫道:“阿爸,您千万别这样说,兰儿只是不想拖累您。”
郑佑承摇着头甩着泪,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好久,突然又说道:“你不用多说,阿爸全明白了,你的事阿爸会放在心上。”他轻轻地推开郑兰兰,怆怆地站起来,拖着悲伤的背影,掩门进屋去了。
多年以后,当我翻开何氏族谱时,发现有一处黄页是空白的。我捧着族谱追问我的老祖母这是怎么回事,她总是茫然地摇着老椰子壳一样的头颅,不发一语,似乎那些死去的人们和故事,与已无关,高高挂起。然残缺的族谱让我起了疑问,像长瘤似在心里越长越大,决定去追寻这段淹没的家史。可当我走访海口城那些风烛残年的百岁以上老人时,他们也是一头雾水,那些活宝级老人的记忆像是被海水洗过的沙滩,不要说蛛丝马迹,就连当年发生在这座城里的诸多大事,更是说不上话来,这让我内心无比悲伤。一点儿微不足道的家史,都要被岁月这样无情淹没,那煌煌一部中国历史,到底有有多少真相可以昭示人间?
我老祖母已经近百岁了,干瘪的身子就像风中枯枝,行将入木。尽管她眼瞎耳聋,然而数十年来仍然不改老习惯,一大清早就像一具陈年物什,摆到临街展览般地沉默枯坐,一个人静静地眺望着远方,好像在等待什么。街上人来人往,没人搭理她,可她似乎又听见什么或者看见什么似的,一脸坦然。有时候对街的剃头匠无事可做,俩人就坐到一块,吱吱地调着一架破败的收音机,收听海南戏。俩人又像是根本没认识过,谁也不说一句话,剃头匠听完戏,拿起收音机就走。
这是海口老街博爱北路,某处一角隅的风景之图。那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阳光,普照这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令人目眩。这城市日新月异,老城街中的人们正逐渐被遗忘,被抛弃,新城市人却以史无前例的破坏力和创造力,改变着这城市的建筑和街道,于是乎搞得两个老人也不知道是他们遗忘了历史,还是历史遗忘了他们。
这一天,有一个穿戴整齐,却顶着一头白发的,抛五十奔六十的老年人,走到我曾祖母面前,弯腰问道:“请问您是王亚菊吗?”
仿佛有一片风刮过曾祖母的脸,她略微抬高脸,向上望着,脸部像在倾听,一动不动。
那老人一眼就看到曾祖母的眼睛,像被挖掉似的,空洞阴森,顿生伤感,不知从哪里问起。这时,对街无所事听的剃头匠走过来,打开收音机,在我家活宝老人身边斜躺下来。太阳西落,红艳艳的光茫扑到他身上,却仍然热掩不住他表情的寂寞与孤独。他也看到了站在我曾祖母身边的问路老人,却置若罔闻,调着海南台听着他的海南戏。
那老人走过两步,指着我曾祖母背后的破落的骑楼,问剃头匠:“请问这是王亚菊家吗?”
剃头匠没好声气地回道:“你找王亚菊?”
那老人一脸笑意,点头应着。
剃头匠斜着身子,一手指着我老祖母说道:“她就是王亚菊。”
那老人一脸尴尬,说:“她好像听不见了?”
剃头匠说道:“她早就听不见了。”
那老人又问:“她家里还有人在吗?我想打听点事。”
那时,我在小院里听到外头有人说话,走了出来。那老人见我,两眼放光,急问道:“请问您是王亚菊的家人吗?”
数十年来,我从没听见有人上门来找过我曾祖母,今天听见有人叫她的名字,顿感陌生而刺耳,奇怪地问道:“您有什么事?”
对方着急地说道:“请问您是不是姓何?”
我点点头。
“请问您的曾祖父,是不是叫何牧人。”
我一脸惊奇,问道:“你是谁,你怎么认识我的老祖宗?”
那老人惊喜地说道:“我姓郑,叫郑卓越,刚从马来西亚回来寻根,想修订族谱,没想到真问对人了,请问您有何氏族谱吗?”
我想起了何氏族谱上那空白的黄页,立即引他进门,搬出族谱。那老人戴起老花镜,在院子里一页页认真的翻着,像在研究着一件旷世奇宝。当他翻到那空白的黄页时,眼睛顿时湿润了,嘴里喃喃自语地说道:“找到了,真的找到了。”
我也眼睛一亮,有些激动地望着他。
“多少年了,我做梦都在想着它,真的找到了。”那老人抹了一脸的泪水,昂起头无限伤感地对我说道:“其实我们就是一家人,我的祖父就是你的曾祖父,咱们隔整整一代啊。”
我迷惑不解地说道:“你不是姓郑吗,怎么跟我同一个祖宗?”
那老人摇头叹息:“我们是同一个祖宗,但不同一个老祖母,我祖母叫郑兰兰,因为历史原因,我们跟了她的姓,所以姓郑。你们何家可能不知道有一个叫郑兰兰的名字,如果问王亚菊老人,估计她能知道的。”
我望了望枯坐于门外的老祖母,叹息道:“她是个值钱的老古董,可惜早听不见了,看也看不见了。”
老人沉吟良久,说道:“或许有个办法,她能认得。你找块木板,拿把刻刀给我,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传说我老祖宗当年在海口城可是声名显赦,富甲一方的人物,然而到了我父亲这一代,却沦为木匠,专门替人做门框为生。所以木板与刻刀,这些都是现成的。我把一小块木板和一把小刻刀给郑氏老人,他两话不说就用刻刀在木板上刻下了两个名字:何牧人和郑兰兰。
刻完以后,他急不可耐地冲到门口,把木板放在我奶奶的手里,说道:“老人家,你摸摸,你摸摸。”那老人一边说着,一边将我曾祖母的手放在他刻的名字上。在他的引导下,我曾祖母不停地摸索着,他突然摸到了什么,拿起木板凑到脸前仔细端祥。好半天,老人家仿佛不相信似的,又认真摸着那刻字,又放到眼前摇晃着。
我突然发现,一行浊泪从她的眼里流出来。那个郑卓越老人也激动了起来,着急地问道:“老人家,你摸出来了,你摸出来了?”
我曾祖母颤抖着嘴唇,说了一句:“你是咱家郑姐姐的后人?”
那老人紧紧地握着我曾祖母的手,猛烈地点着头。我曾祖母眼眶里双滑出两行热泪,继续颤抖着,说道:“多少年了,我天天坐在这里,终于把你们盼回来了。”
只见我曾祖母抖索着从怀里,掏出一块四方形的软包,打开一看,里面裹着一张精致的丝巾,密密麻麻地写着许多浅红小字。她把写满字的丝巾放到郑氏老人手里,说道:“这是当年何牧人下闯南洋时,给郑姐姐写下的血书。郑姐姐走之前,托我保管,今天我终于把它还给你们了。”
我眼睛睁得圆大,追问着:“老祖母,郑兰兰是我们老祖宗的第几个女人,你又是第几个,他一生到底有多少个女人?”
我曾祖母久久望着天上,历史仿佛重生于眼前,一切仍然那么清晰生动,明亮燥动,却又无比感伤。隔了好久,她才悠悠地说道“他一生的女人,何止我们两个啊……”
何牧人走后,郑氏宅院里顿然失去生气,倍觉空洞寂寞。郑兰兰整天闭门不出,躲在屋里哭哭啼啼,不进饮食,闹腾得很。其实她不知道,放走何牧人,那当爸的郑佑承,心里可是多么的悲伤难过。都说女儿是爹的心头肉,捏紧了都叫痛,这种痛入心扉的感觉,唯有当爹的一人知道。为了缓解内心极度伤悲,郑佑承打破数十年的禁忌,学会了饮酒。频频以看望干孙子的名义,到刘财来那里闲坐,有时候一坐就是一整天,想到要回家,心里都一阵阵地揪紧。
这一天,郑佑承又到刘氏宅院闲坐。刘财来知道他苦闷,陪他吃酒。俩人你一杯,我一杯,喝得苦闷至极的老神医招架不住,趴在桌上一动不动。
刘财来马上派人腾出一间软卧,准备让老神医夜宿安息。没想到,老神医突然从桌上悠悠醒来,孱弱地叫道:“来人,备轿。送我回家。”
刘财来更慌了,连连叫道:“郑举人,你别这样,你要走了,那张春堞不要我的命才怪。”
郑佑承摇摇手,说:“你才是真要我的命呢,我要不回去,我家兰儿不心急死才怪。”
刘财来手足无措,连忙喊道:“春堞,春堞。”
张春堞正在哄儿子入睡,听到喊声连忙跑出来,刘财来哭丧着脸着对她说道:“你干爹说要回去,这叫我咋办?”
张春堞横了刘财来一眼,径直走过来对郑佑承道:“干爹,我知道您心里挂着咱家小妹了,要不这样,您在这里好好歇息,我派个人去捎个话,让她安个心,如何?”
郑佑承像个孩子顽固地摇头,说道:“三姨太,别为难老夫了,老夫这辈子从未无缘无故在外夜宿,今晚要出了宿醉的事,丢死我这张老脸了。赶紧叫人送我回去,改天老夫再登门来陪咱干孙。”
张春堞拗不过,只好扭头对刘财来说道:“当家的,赶紧备轿,送咱干爹回去。”
抬轿的已经在院子里候着了,刘财来和张春堞扶着郑佑承入轿,张春堞一百个不放心,叫刘财来亲自护轿回新埠岛。到了横沟溪的时候,一阵冷风吹进轿里,郑佑承的酒一下全醒了。正如他所料,郑氏宅子里正点着灯,郑兰兰正在屋子里等着她阿爸回家,多少年了,雷打不动的。当郑兰兰听到门外响声,跑出去开门,只见阿爸一脸酒气冲着她而来,心头不禁发了紧。刘财来进屋,对郑兰兰陪了十不是,百不是,郑佑承对他摇摇手,这才回去了。
屋厅中间的供桌上,点着硕大的油灯,灯光明亮,照着两个寂寞的身影。郑佑承坐在椅子上,端着茶杯,久久地发呆。
好一会儿,他才对郑兰兰说:“回去歇息吧。”
郑兰兰站着一动不动,问道:“阿爸,你为什么学会吃酒了。”
郑佑承叹息着说道:“阿爸心疼你。”
郑兰兰忍着眶里要敞出来的泪水,说道:“阿爸是不是觉得委屈了兰儿。”
郑佑承沉默着,一动不动。
郑兰兰泪水止不住的流了出来,说道:“阿爸您别这样想,兰儿长大了,升万别挂念,一切都会过去的。”
郑佑承望着女儿,心酸地说道:“想开了就好,你也知道,在咱这海岛上,从来都是闯荡男,留守妇。”
“不!”郑兰兰惊叫道,“他留给我的只有伤,无情无义,我不是他的留守妇。”
郑佑承眼露吃惊,呆呆地望着郑兰兰。
郑兰兰哽咽道:“阿爸,兰儿也长大了,您要有空,就帮我物色门亲事,把我嫁出去,以后兰儿再也不会烦阿爸了。”
郑佑承本来被吹醒了头,现在酒气好像又上了头,他老泪不禁又涌了出来,说道:“兰儿是不是嫌阿爸老了。”
郑兰兰再也止不住自己了,扑到郑佑承面前,凄凉地叫道:“阿爸,您千万别这样说,兰儿只是不想拖累您。”
郑佑承摇着头甩着泪,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好久,突然又说道:“你不用多说,阿爸全明白了,你的事阿爸会放在心上。”他轻轻地推开郑兰兰,怆怆地站起来,拖着悲伤的背影,掩门进屋去了。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71734/123486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