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袁绍出逃
推荐阅读:女帝座下第一走狗、两界:别叫我邪魔!、我有一枚命运魔骰、饮食男女、大道之上、你们修仙,我种田、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北朝帝业、旧神之巅、万灵仙族:御兽长生、
? 曹聚无罪释放,而且还是官复原职,使得朝堂震动。
在袁氏和杨家的带头下,朝廷里反对董卓的呼声越来越高,只不过,所有大臣都忌惮董卓的军权,暂时没有人跟董卓玩硬的。
士族的力量还是很可怕的,面对着如此的反对呼声,董卓终于下定狠心,准备出,废掉刘辨,改立陈留王刘协。
董卓听从李儒的建议,派人将司隶校尉袁绍请入他的府,商议废立之事。
士族,是袁氏和杨家为首,但是,袁氏领头之人是袁隗和袁逢两个老东西,而袁绍和袁术这种少壮派,思路自然跟老家伙们不一样,尤其是袁绍。
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当初袁隗和袁逢有意让袁绍为官,但袁绍就是不听,却在家里豢养了不少死士,使得十常侍在汉灵帝跟前进言,吓得袁绍才急忙应了何进的征辟,到大将军府为官。
袁绍的箭伤也已经好了个八八,虽然还不能用尽全力,但已经能够舞剑弄刀,骑马也不怎么受影响了。
接了董卓的邀请,袁绍有点惊疑不定,搞不清董卓突然邀请他是什么用意,便将此事告诉了袁隗和袁逢,担心董卓会加害于他。
袁隗想了想道:“应该不会,董卓军权在握,若想灭我袁家,易如反掌耳,然则,我袁氏乃是天下士族之首也,董卓岂能轻易相动,本初勿忧,但去无妨。”
听了袁隗之言,袁绍这才放下心来,骑着马,带了颜良和丑二将一起,前往董卓的府上。
虽然袁隗说了董卓不会加害于他,但袁绍还是有点担心,直到进了董卓府,并无发现有什么异样,这才慢慢放下心来。
董卓的态度很亲切,拉着袁绍的,先是嘘寒问暖一番,直让袁绍受宠若惊。
双方坐下之后,董卓直接就开门见山问道:“本初,你我皆系大将军故人,今又同掌朝政,孤欲行一大事,不知本初意下如何?”
当初,袁绍是力主召董卓进京,但他没想到董卓的实力膨胀得如此迅速,使得他再也没有任何会掌权,心自然是懊恼之极,悔不该为何进想出召董卓进京的馊点子。
然而此时,袁绍是悔之晚矣,时势把董卓这一个赳赳武夫早就成了不可一世的大人物,眼下,袁绍听董卓有大事跟他商量,便不露声色问道:“不知明公所指何事,但凡有利于朝廷,吾惟明公马首是瞻。”
见袁绍的回答不卑不亢,董卓隐约觉得袁绍未必会同意,微微一笑,略微停顿,但却是话到嘴边,不得不说了:“吾欲与君共行除旧布新之大事,以救国活民。今上冲暗,不合为万乘之主,天下之主当有贤明有德者为之。董侯年齿虽幼,而德智有过人之处,如能废史立董,这刘氏江山尚有兴之望也。”
说罢,董卓和颜悦色地注视着袁绍,问道:“本初,不知汝意下如何也?”
刘辨幼年之时,曾经被何太后寄养于一个姓史的道人处,年之久,所以,不少人私下喊刘辨为史侯。而刘协呢,在其母王美人被何太后鸩杀之后,汉灵帝担心何太后不放过刘协,便让其母董太后抚养,所以,不少人私下喊刘协为董侯。
见董卓请自己过来的原因竟然是要议论废立大事,袁绍登时变了颜色,沉吟片刻,也觉得无路可退,便正色直言道:“明公所言,绍实在不敢苟同也。汉家君临天下,垂恩四百余年,恩泽深厚,兆民仰戴,明公欲废嫡立庶,只怕群臣不服,百姓不安,绍难从公议,还望明公思而行也。”
董卓见袁绍态度坚决,不肯听他的,一句话回得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又不给他转弯的余地,不禁心恼火。况且,董卓的话已经出口,无法再收回,只有从气势上压服袁绍,逼着他顺从,便忿然作色道:“天下之事皆操之于吾也,吾欲废立,谁敢不从?”
“朝廷岂无公论?”袁绍也一阵斗气上翻,竟然丝毫不惧董卓,喝道,“公不宜专断,绍亦须禀明太傅,方可报命。”
太傅,就是袁隗,袁绍这句话其实就是脱身之计,先离开董卓府上再说,其实就是担心董卓在暴怒之下会害了他的性命。
但是,让袁绍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董卓一把抽出佩剑,怒声喝道:“竖子敢尔,尔谓我董卓刃不利乎?”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袁绍也没有任何退路,总不能马上就跪地求饶吧,那样也太丢袁氏四世公的脸面了,以后他袁绍还能再见人吗。
立即,袁绍也一股热血冲上脑门,既然已经如此,还能顾得上什么身家性命,总不能引颈受戮吧,若是能就此除掉董卓,也算是为朝廷做下一件利国利民之大好事也,同时也能出他胸的一口恶气。
于是,袁绍也用同样高的语调回应董卓:“天下健夫,岂独董公?”说着,袁绍也抽出佩刀,高举在,双眼死死盯着董卓,只要董卓的再动一下,他就挥刀砍向董卓。
依董卓的脾气,非得当场格杀袁绍不可,但是,他转而一想,自己虽然军权在握,但毕竟新来,根基浅薄,并无任何名望足以服众。而袁氏是世族大家,根深蒂固,不宜一下子干得太绝,若引发众怒,也不太好办。
两人大眼瞪小眼地对峙了好一会儿,袁绍见董卓并没有动之意,便朗声说道:“明公,绍箭伤未愈,还需回府上药,就此告辞也。”说罢,袁绍持佩刀,倒退到门口,然后就一个转身出门去了。
袁绍走后,董卓心怒火难消,持佩剑,将身边的桌子砍下一角来,怒声道:“袁本初,吾必杀汝。”
过了一会儿,董卓的怒火渐渐消除,便喊来两个下,让他们赶紧出府,跟随袁绍其后,打探袁绍会有什么动作。
没多久,董卓就得到回报了,袁绍带着颜良和丑二人,从洛阳城东门走出,解去印绶节符,选在自家门楣,往冀州方向而去了。
在袁氏和杨家的带头下,朝廷里反对董卓的呼声越来越高,只不过,所有大臣都忌惮董卓的军权,暂时没有人跟董卓玩硬的。
士族的力量还是很可怕的,面对着如此的反对呼声,董卓终于下定狠心,准备出,废掉刘辨,改立陈留王刘协。
董卓听从李儒的建议,派人将司隶校尉袁绍请入他的府,商议废立之事。
士族,是袁氏和杨家为首,但是,袁氏领头之人是袁隗和袁逢两个老东西,而袁绍和袁术这种少壮派,思路自然跟老家伙们不一样,尤其是袁绍。
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当初袁隗和袁逢有意让袁绍为官,但袁绍就是不听,却在家里豢养了不少死士,使得十常侍在汉灵帝跟前进言,吓得袁绍才急忙应了何进的征辟,到大将军府为官。
袁绍的箭伤也已经好了个八八,虽然还不能用尽全力,但已经能够舞剑弄刀,骑马也不怎么受影响了。
接了董卓的邀请,袁绍有点惊疑不定,搞不清董卓突然邀请他是什么用意,便将此事告诉了袁隗和袁逢,担心董卓会加害于他。
袁隗想了想道:“应该不会,董卓军权在握,若想灭我袁家,易如反掌耳,然则,我袁氏乃是天下士族之首也,董卓岂能轻易相动,本初勿忧,但去无妨。”
听了袁隗之言,袁绍这才放下心来,骑着马,带了颜良和丑二将一起,前往董卓的府上。
虽然袁隗说了董卓不会加害于他,但袁绍还是有点担心,直到进了董卓府,并无发现有什么异样,这才慢慢放下心来。
董卓的态度很亲切,拉着袁绍的,先是嘘寒问暖一番,直让袁绍受宠若惊。
双方坐下之后,董卓直接就开门见山问道:“本初,你我皆系大将军故人,今又同掌朝政,孤欲行一大事,不知本初意下如何?”
当初,袁绍是力主召董卓进京,但他没想到董卓的实力膨胀得如此迅速,使得他再也没有任何会掌权,心自然是懊恼之极,悔不该为何进想出召董卓进京的馊点子。
然而此时,袁绍是悔之晚矣,时势把董卓这一个赳赳武夫早就成了不可一世的大人物,眼下,袁绍听董卓有大事跟他商量,便不露声色问道:“不知明公所指何事,但凡有利于朝廷,吾惟明公马首是瞻。”
见袁绍的回答不卑不亢,董卓隐约觉得袁绍未必会同意,微微一笑,略微停顿,但却是话到嘴边,不得不说了:“吾欲与君共行除旧布新之大事,以救国活民。今上冲暗,不合为万乘之主,天下之主当有贤明有德者为之。董侯年齿虽幼,而德智有过人之处,如能废史立董,这刘氏江山尚有兴之望也。”
说罢,董卓和颜悦色地注视着袁绍,问道:“本初,不知汝意下如何也?”
刘辨幼年之时,曾经被何太后寄养于一个姓史的道人处,年之久,所以,不少人私下喊刘辨为史侯。而刘协呢,在其母王美人被何太后鸩杀之后,汉灵帝担心何太后不放过刘协,便让其母董太后抚养,所以,不少人私下喊刘协为董侯。
见董卓请自己过来的原因竟然是要议论废立大事,袁绍登时变了颜色,沉吟片刻,也觉得无路可退,便正色直言道:“明公所言,绍实在不敢苟同也。汉家君临天下,垂恩四百余年,恩泽深厚,兆民仰戴,明公欲废嫡立庶,只怕群臣不服,百姓不安,绍难从公议,还望明公思而行也。”
董卓见袁绍态度坚决,不肯听他的,一句话回得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又不给他转弯的余地,不禁心恼火。况且,董卓的话已经出口,无法再收回,只有从气势上压服袁绍,逼着他顺从,便忿然作色道:“天下之事皆操之于吾也,吾欲废立,谁敢不从?”
“朝廷岂无公论?”袁绍也一阵斗气上翻,竟然丝毫不惧董卓,喝道,“公不宜专断,绍亦须禀明太傅,方可报命。”
太傅,就是袁隗,袁绍这句话其实就是脱身之计,先离开董卓府上再说,其实就是担心董卓在暴怒之下会害了他的性命。
但是,让袁绍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董卓一把抽出佩剑,怒声喝道:“竖子敢尔,尔谓我董卓刃不利乎?”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袁绍也没有任何退路,总不能马上就跪地求饶吧,那样也太丢袁氏四世公的脸面了,以后他袁绍还能再见人吗。
立即,袁绍也一股热血冲上脑门,既然已经如此,还能顾得上什么身家性命,总不能引颈受戮吧,若是能就此除掉董卓,也算是为朝廷做下一件利国利民之大好事也,同时也能出他胸的一口恶气。
于是,袁绍也用同样高的语调回应董卓:“天下健夫,岂独董公?”说着,袁绍也抽出佩刀,高举在,双眼死死盯着董卓,只要董卓的再动一下,他就挥刀砍向董卓。
依董卓的脾气,非得当场格杀袁绍不可,但是,他转而一想,自己虽然军权在握,但毕竟新来,根基浅薄,并无任何名望足以服众。而袁氏是世族大家,根深蒂固,不宜一下子干得太绝,若引发众怒,也不太好办。
两人大眼瞪小眼地对峙了好一会儿,袁绍见董卓并没有动之意,便朗声说道:“明公,绍箭伤未愈,还需回府上药,就此告辞也。”说罢,袁绍持佩刀,倒退到门口,然后就一个转身出门去了。
袁绍走后,董卓心怒火难消,持佩剑,将身边的桌子砍下一角来,怒声道:“袁本初,吾必杀汝。”
过了一会儿,董卓的怒火渐渐消除,便喊来两个下,让他们赶紧出府,跟随袁绍其后,打探袁绍会有什么动作。
没多久,董卓就得到回报了,袁绍带着颜良和丑二人,从洛阳城东门走出,解去印绶节符,选在自家门楣,往冀州方向而去了。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71923/124384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