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百年国运+
推荐阅读:长夜君主、太平令、长生,从养鸡杂役开始、圣杯战争?龙珠战争!、重生另嫁小叔,夫妻联手虐渣、成为诺亚后,选择伽古拉、说好电竞童子功,你谈恋爱夺冠?、无敌从我看见BOSS血条开始、全球降临:带着嫂嫂末世种田、残血玩家、
“刘煦一行,已然启程北上了吧!”刘皇帝又提起一事。
闻问,刘旸平静地答道:“是的!昨日向爹辞行后,便已上路,我差十弟代我送行。”
“走了啊!”刘皇帝轻轻地叹了口气,语气稍显复杂:“这一去,又不知多久方能再见......”
“既然爹不舍,何不多留大哥他们一些时日。”刘旸问道。
刘皇帝摇了摇头:“他三十五岁了,不是三、五岁,有什么舍不得的!”
作为刘皇帝的长子,秦王刘煦是乾右二年生人,到今年,已经整整三十五岁,并且在东京过的生日,呼朋唤友,举行了一场颇为隆重的宴会。
话是这般说,但刘旸能够从刘皇帝的语气里听出一些言不由衷,不论如何,对于自己第一个儿子,刘皇帝多少有些特殊感情,再加上对其母耿辰妃的亏欠心理,那感情就更加复杂了。
“回京近半年,也差不多了,他这个安东都督,岂能久离职守!”刘皇帝又说了句,随即嘴角挂着点笑容,道:“刘光义家的小娘子,我听你娘提过,温良贤淑,极有教养,是个良配,文渊那小子,也是好福气!”
“是!”刘旸应和着:“一个天家麟子,一个名门淑女,确为良缘。”
就在今年四月的时候,秦王世子刘文渊娶海宁侯刘光义女,这是第一个皇孙成亲,极有意义,得到朝野瞩目,刘皇帝为此也颇为开怀,与符皇后亲自到场。
“这一晃,我孙儿辈都成家了,时光易逝啊......”
刘旸在旁应付着刘皇帝,但是脑中却不由得念头杂生,刘皇帝这嘴里,那么多感慨,句句不离刘煦那家子,究竟想说什么?
沉吟了下,刘皇帝突然扭头,看着刘旸:“对安东......”
刘皇帝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但生生按捺住了,迟疑了下,说道:“此番借榆林动乱,安东那边,招揽了多少移民?”
刘旸眼睑微垂,禀道:“前前后后,约有三万六千余人吧,最先一批,已然抵达安东,最后一批仍逗留在关内未发。为了这些人,榆林那边有些怨气,此前张齐贤还上表,希望能将余下未迁的人口,送还榆林。”
闻言,刘皇帝笑了笑:“看来张齐贤是真急了啊!不过这些事,你去协调吧!各有各的难处,如何平衡,就看你的手段了!”
“是!”
“你皇叔他们下南洋,已经差不多一年了吧!”刘皇帝又想起了代天出海南巡的雍王刘承勋一行,说道:“这么久了,也不知是什么情况了。还有刘昀与文海,南洋气候湿热多瘴,条件恶劣危险,疾病丛生,也不知他们是否安好,是否有水土不服......”
刘旸道:“根据上个月收到的南洋汇报,皇叔目前在三佛齐国,他们已然在南洋主要据点巡视过一圈,真腊、蒲甘、三佛齐、故临、阇婆诸国都已经拜访,一切安好。
倒是五弟,随南洋水军西出,准备前往西大食海,拜访大食诸国......目前,尚不知情况如何!”
“刘昀倒是颇有胆量啊!这沧海巨澜,竟是一点不惧,跑南洋还不算,还想走得更远?”刘皇帝两眼微亮,吩咐道:“有他们的消息,立刻来报我!”
“是!”
自从当年,郭良平奉命组建横海舰队,向西拓展,拜访波斯地区回归后,向西探索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了。
在经过与三佛齐的小规模战事,打服三佛齐,震慑南洋诸国,巩固大汉的超然地位后,郭良平便有准备起二次西航的事情。
而趁着雍王南巡这股风,在今年春,郭良平再度上表请求舰队西往,朝廷准许。这一次的规模不像前一次那般大,但也有三百余艘战舰、商船,而目标则要更远。
按照郭良平的计划,是要走到非洲,甚至探一探那传说中的“西大食海”,并与大食诸国取得联系。事实上,随着这些年大汉对西方的探索,对于西方的了解,已不像过去那般混沌,至少知道,天竺以西,并非尽属大食。
在此前的认知中,大食可是把整个欧洲都给囊括进去的,而所谓的西大食海,指的就是地中海、及大西洋,而郭良平打算跑到大西洋去看看,在苏尹士运河不存在的情况下,显然不大可能。
但是,在前次的基础上,进一步往西深入探索,还是能做到的。至于收获如何,就得看结果了。
“这海外探索,动辄经年累月,且海上危机重重,非勇士难以克服啊!”刘皇帝感慨了一句,道:“郭良平他们对西方的探索,该当予以支持,但朝廷对海外的经营,目前重点还得放在南洋。此天赐大汉,眼下或许还看不明显,但百年之后,那或许就是朝廷泄洪释难的宝地啊!”
“是!”刘旸颔首。
对于这一点,刘旸还是比较认可,也与刘皇帝多作探讨,也跟得上刘皇帝的思路。并且,已经看到了他美好的前景。
至少,在这些年,在海外贸易不断兴起的过程中,给朝廷给民间带来巨大利益,同时,内部滋生的矛盾也得到了不小的缓解。
大量沿海贫民踊跃出海闯荡,尤其是像福建道这样多山少地的地区,闯荡精神更加激情。很多人,出海前是一穷二白的穷三代,闯荡个三两年,回国之后往往都有余钱,能够成为乡绅了。
虽然事实上,出海并不意味着暴富,很多人在海上就遇难了,又或者死于海盗袭击,又或者得病而亡,又或者在与土着的冲突中丢了性命。
但是,不论官方宣传,还是民间的口口相传,南洋就是一块宝地,遍地财富,树上挂着白银,河流里淌着黄金。
对朝廷而言,需要通过这样的宣传手段给国内释压,而出海得利的商民,也需要籍此吸引人手,增加实力,一起闯荡。
下南洋,不抱团是不行的,而不说得得夸张些,玄乎些,也做不到吸引人的目的。而对国内的普通人来说,对那些想发财的人来说,他们也切切实实地看得到那些通过闯南洋富起来的人,那些人与事,也是实实在在的,骗不了人,于他们而言,倘若在国内种地活得辛苦、抑或活不下去,也有了一条可选择的出路,还是得到官府支持。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虽然只是这么一条不怎么起眼的选择,从大的方面来讲,却能增强国运,延续国祚。至少刘皇帝是这样想的,自东西汉之后,没有哪一朝能有三百年国运,刘皇帝不求他的大汉帝国能千秋万载,但若能善加经营南洋,以其为壑,增加个一百年,不是没有可能吧......
闻问,刘旸平静地答道:“是的!昨日向爹辞行后,便已上路,我差十弟代我送行。”
“走了啊!”刘皇帝轻轻地叹了口气,语气稍显复杂:“这一去,又不知多久方能再见......”
“既然爹不舍,何不多留大哥他们一些时日。”刘旸问道。
刘皇帝摇了摇头:“他三十五岁了,不是三、五岁,有什么舍不得的!”
作为刘皇帝的长子,秦王刘煦是乾右二年生人,到今年,已经整整三十五岁,并且在东京过的生日,呼朋唤友,举行了一场颇为隆重的宴会。
话是这般说,但刘旸能够从刘皇帝的语气里听出一些言不由衷,不论如何,对于自己第一个儿子,刘皇帝多少有些特殊感情,再加上对其母耿辰妃的亏欠心理,那感情就更加复杂了。
“回京近半年,也差不多了,他这个安东都督,岂能久离职守!”刘皇帝又说了句,随即嘴角挂着点笑容,道:“刘光义家的小娘子,我听你娘提过,温良贤淑,极有教养,是个良配,文渊那小子,也是好福气!”
“是!”刘旸应和着:“一个天家麟子,一个名门淑女,确为良缘。”
就在今年四月的时候,秦王世子刘文渊娶海宁侯刘光义女,这是第一个皇孙成亲,极有意义,得到朝野瞩目,刘皇帝为此也颇为开怀,与符皇后亲自到场。
“这一晃,我孙儿辈都成家了,时光易逝啊......”
刘旸在旁应付着刘皇帝,但是脑中却不由得念头杂生,刘皇帝这嘴里,那么多感慨,句句不离刘煦那家子,究竟想说什么?
沉吟了下,刘皇帝突然扭头,看着刘旸:“对安东......”
刘皇帝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但生生按捺住了,迟疑了下,说道:“此番借榆林动乱,安东那边,招揽了多少移民?”
刘旸眼睑微垂,禀道:“前前后后,约有三万六千余人吧,最先一批,已然抵达安东,最后一批仍逗留在关内未发。为了这些人,榆林那边有些怨气,此前张齐贤还上表,希望能将余下未迁的人口,送还榆林。”
闻言,刘皇帝笑了笑:“看来张齐贤是真急了啊!不过这些事,你去协调吧!各有各的难处,如何平衡,就看你的手段了!”
“是!”
“你皇叔他们下南洋,已经差不多一年了吧!”刘皇帝又想起了代天出海南巡的雍王刘承勋一行,说道:“这么久了,也不知是什么情况了。还有刘昀与文海,南洋气候湿热多瘴,条件恶劣危险,疾病丛生,也不知他们是否安好,是否有水土不服......”
刘旸道:“根据上个月收到的南洋汇报,皇叔目前在三佛齐国,他们已然在南洋主要据点巡视过一圈,真腊、蒲甘、三佛齐、故临、阇婆诸国都已经拜访,一切安好。
倒是五弟,随南洋水军西出,准备前往西大食海,拜访大食诸国......目前,尚不知情况如何!”
“刘昀倒是颇有胆量啊!这沧海巨澜,竟是一点不惧,跑南洋还不算,还想走得更远?”刘皇帝两眼微亮,吩咐道:“有他们的消息,立刻来报我!”
“是!”
自从当年,郭良平奉命组建横海舰队,向西拓展,拜访波斯地区回归后,向西探索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了。
在经过与三佛齐的小规模战事,打服三佛齐,震慑南洋诸国,巩固大汉的超然地位后,郭良平便有准备起二次西航的事情。
而趁着雍王南巡这股风,在今年春,郭良平再度上表请求舰队西往,朝廷准许。这一次的规模不像前一次那般大,但也有三百余艘战舰、商船,而目标则要更远。
按照郭良平的计划,是要走到非洲,甚至探一探那传说中的“西大食海”,并与大食诸国取得联系。事实上,随着这些年大汉对西方的探索,对于西方的了解,已不像过去那般混沌,至少知道,天竺以西,并非尽属大食。
在此前的认知中,大食可是把整个欧洲都给囊括进去的,而所谓的西大食海,指的就是地中海、及大西洋,而郭良平打算跑到大西洋去看看,在苏尹士运河不存在的情况下,显然不大可能。
但是,在前次的基础上,进一步往西深入探索,还是能做到的。至于收获如何,就得看结果了。
“这海外探索,动辄经年累月,且海上危机重重,非勇士难以克服啊!”刘皇帝感慨了一句,道:“郭良平他们对西方的探索,该当予以支持,但朝廷对海外的经营,目前重点还得放在南洋。此天赐大汉,眼下或许还看不明显,但百年之后,那或许就是朝廷泄洪释难的宝地啊!”
“是!”刘旸颔首。
对于这一点,刘旸还是比较认可,也与刘皇帝多作探讨,也跟得上刘皇帝的思路。并且,已经看到了他美好的前景。
至少,在这些年,在海外贸易不断兴起的过程中,给朝廷给民间带来巨大利益,同时,内部滋生的矛盾也得到了不小的缓解。
大量沿海贫民踊跃出海闯荡,尤其是像福建道这样多山少地的地区,闯荡精神更加激情。很多人,出海前是一穷二白的穷三代,闯荡个三两年,回国之后往往都有余钱,能够成为乡绅了。
虽然事实上,出海并不意味着暴富,很多人在海上就遇难了,又或者死于海盗袭击,又或者得病而亡,又或者在与土着的冲突中丢了性命。
但是,不论官方宣传,还是民间的口口相传,南洋就是一块宝地,遍地财富,树上挂着白银,河流里淌着黄金。
对朝廷而言,需要通过这样的宣传手段给国内释压,而出海得利的商民,也需要籍此吸引人手,增加实力,一起闯荡。
下南洋,不抱团是不行的,而不说得得夸张些,玄乎些,也做不到吸引人的目的。而对国内的普通人来说,对那些想发财的人来说,他们也切切实实地看得到那些通过闯南洋富起来的人,那些人与事,也是实实在在的,骗不了人,于他们而言,倘若在国内种地活得辛苦、抑或活不下去,也有了一条可选择的出路,还是得到官府支持。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虽然只是这么一条不怎么起眼的选择,从大的方面来讲,却能增强国运,延续国祚。至少刘皇帝是这样想的,自东西汉之后,没有哪一朝能有三百年国运,刘皇帝不求他的大汉帝国能千秋万载,但若能善加经营南洋,以其为壑,增加个一百年,不是没有可能吧......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72276/3688039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