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铁血宏图 > 第170章 基石(第二更)

第170章 基石(第二更)

推荐阅读:星际最强大脑怪猎:猎人的笔记吞噬进化:我重生成了北极狼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名门第一儿媳从机械猎人开始天灾降临:我靠捡破烂当大佬我也是异常生物收到未来短信,我赚百亿很合理吧

    (提前求一下月票吧。8月15应该是双倍月票,若是您的手里有月票,不妨给《铁血宏图》留着,到时候再投,一张顶两张啊!您的每一个定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高耸的烟囱喷吐着黑色的煤烟,蒸汽机车间不时的喷出些许白色的蒸汽,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一根天轴于传动皮带的带动下,轰鸣作响,西式的车间内,那一根根传动的牛皮带,与天轴相连、飞快的转动着,并带动数十台机床,机床前几十名工人正聚精会神的工作着,一个个零件被制造了出来。

    这里便是义军于武昌的兵工厂,在某种程度上,这里应该是东亚第一座近代化的兵工厂,尽管其规模不大,但是其却正在一点点的摆脱原始,开始采用近代化的生产技术——在车间的尽头,由蒸汽机带动的膛床上,炮筒正在被膛制成型。

    单就制造火炮来说,早在年初于黄州的时候,义军便曾以卡龙炮为原型铸造过火炮,不过当时用的是普通的化铁炉,化出来的是白口铁,因此只能采用核铸法的铸炮,所谓的核铸法,是在炮膛的位置放一中子,在铸造过程中形成炮膛。

    直到从香港聘请的工程师抵达武昌之后,才在汉克斯工程师的指导下建设熔铁反射炉,炼制灰口铸铁,说核铸法造的大炮强度低,应该用实铸法。所谓的实铸法则是铸造出一个实心的圆柱体,然后用钻刀开孔,形成炮膛。这也是从18世纪以来欧洲各国通行的制造火炮的办法,一种正在趋于淘汰的方法。毕竟此时在欧洲,已经出现了用锻铁制造的线膛炮。

    但是对于义军而言,这种“落后”的方法,却使得义军在短期内获得了大量的廉价火炮,不过,这座规模不大的工厂,在过去的几个月间,或许为义军提供了几十门火炮以及大量的火枪。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座工厂更多的像是一所学校,一所培训学校,这里既培养工人,同样也培养技术人。

    对于申若华和他身边的来自文山义熟工科专业的二十几名少年来说,他们能够在这里学习,将书中的记载变成实际的经验——观察生铁的熔解情况,注口熔铁的颜色,破裂断口灰色的浓淡,检查铸造气泡的状况,与书中的记载比对,查找原因,寻找办法,改进工艺……

    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工厂的火炮铸造日益驱于成熟,甚至就连同制造出来的火枪也跟着日益趋精良。不过虽是如此,对于只有十八岁的申若华来说,却并没有止步于此,就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在研究着义军使用的步枪。

    现在义军使用的步枪,一共只有两种,一种是滑膛线,还有一种是用其改造的线膛枪,两者的外形几乎完全一致,想经区别两者当然是看表尺,一支没有表尺的火枪不一定是滑膛枪,但一支有表尺的火枪必然是线膛枪,而工厂生产的线膛步枪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表尺。

    “虽然现在咱们的步枪加了膛线,而且使用了米涅弹使得精度大大提高,但是.75英寸的步枪射击性能似乎不甚理想……”

    又一次,申若华拿出一堆数据,在那里说道着自己的想法。

    “在用滑膛枪的时候,更重的子弹可以保持飞行稳定提升精度,但现在已经到了线膛枪的时代,口径太大,导致子弹过重,这既影响子弹的转速,同样也影响枪支射击时的稳定性,更增加了士兵携带弹药时的负担,我觉得,也许,咱们应该考虑一下制造更小口径的线膛枪!”

    “更小口径?你也不怕温克老师收拾你,你要知道,整个工厂就只有那么几台钻床,一天只能制造20来根枪管!”

    不等的申若华说完,赵鹏程便于一旁反驳道。

    在那台3000磅蒸气锤投入使用之后,锻造车间便开始用进口的原料锻造枪管管坯,锻铁制成的管坯经过校正后,经过钻膛、校正、抛光、拉制膛线,既可以制成枪管,但是受限于设备不足,产量一直非常有限。

    现在工厂制造的步枪,实际上分成两种,一种是用锻铁钻制的线膛枪管,用于装备义军,还有锻铁卷制枪管,相比于前者,后者的制造速度较快,但枪管强度相对较差,早已为欧洲工厂所淘汰,但因其成本较底,且可采用人工锻造,因此它才是现在兵工厂的主打产量——当然其主要用于“外贸”,高价卖给太平军。

    事实上,尽管现在兵工厂的产量不大,但与太平军的贸易却保证着工厂的经费,兵工厂所需的经费,全是通过出售火炮、火枪的贸易所得。也正因如此,现在兵工厂一方面要保证义军的供给,另一方面还要保证外贸生产。在这种情况下,申若华想制造新型步枪的想法自然很难获得通过。

    “总是要试试,我觉得小口径的线膛枪精度肯定更高,射程也一定更远!”

    面对同学的固执,赵鹏程却笑说道。

    “那你可真得等等,要不你看,让徐志林帮你说说情,他现在可是咱们班里的红人,连大都督都知道他,还发给他三千两银子的奖金!乖乖,那可是三千两!”

    赵鹏程口中的徐志林,是他们班中的同学,他之所以能够获得那笔巨款,完全是因为他的一个发明——拉火管。

    事实上,在所有的同学们看来,徐志林根本就没有发明任何东西,他的“发明”都是现成的,手榴弹是兵工厂早已经制造的,至于拉发点火管,那是火炮上使用的,工厂在上个月刚刚实现自产。可徐志林却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变成了一种新型的手榴弹。

    原本兵工厂制造的手榴弹是大都督发明的,其用火柴头作为引火头,虽说看似方便,只需要轻轻往布上一划,就可以发火。但使用起来还是有些不便,而徐志林却从火炮使用的拉发点火管上得到了灵感,在对拉发点火管进行改进之后,他成功的将其应用于手榴弹上,取代了火柴引火头。

    相比于大都督的发明,徐志林的发明更为实用,拧开手榴弹尾部的铁帽,系着瓷珠的拉火绳就会自然落下,使用时只需要用力一拉,然后将其甩手,35秒后手榴弹就会爆炸。

    就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发明”,让徐志林成为工程班的“名人”,甚至整个文山义熟的名人,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他得到的三千两奖金,甚至就连同那手榴弹也被命名为“志林式手榴弹”。

    也正因为徐志林的成功,才使得现在这个在外人看来“只是培养一群工匠”的“工程班”里掀起了一个新的浪潮——发明研究的浪潮,当然,几乎所有人都注意到一点——徐志林是他们这些人中,学习最为认真,最为刻苦的人。

    “三千两?”

    摇摇头,相比于赵鹏程的对那三千两银子的嫉妒,申若华看得反而极淡,若是说不羡慕那是假的,但是相比于那些银子,他却还怀揣着更为远大的理想,或者说抱负。

    “银子,多少都能挣,就像厂子里的洋匠,一个月最少也有五十两银子,三千两银子,瞧着多,可实际却不说,等到咱们真正进了厂,将来一个月挣上六七两银子,也不是没有可能,可,你甘心当个工匠吗?”

    申若华的一声反问,让赵鹏程顿时为之一哑。

    “在文山义熟里,咱们工程班里的人都是什么人?不外乎年龄偏大,相对擅长算术,可若是咱们再小上几岁,又会如何?咱们能学洋文,然后出国留洋,上温克老师说的大学,大学……嗯,恐怕比国子监还要高上一个门头来,温克老师都没有上过大学!”

    对于大学,过去申若化根本就不曾知道世间还有那样的学校,就像他不曾知道世间还有西洋一般,但是在文山义熟,在学习英文的时候通过那些学习挂图,他知道除了火轮船之外,在西洋还有火车,了解西洋之后,自然对西洋有了憧憬,也就因此生出了想到西洋走一走,看一看的念头,更生出了要到西洋读大学的想法。

    可是他的年龄却限制了这种可能,实际上在文山义熟之中,对于18岁以上的大龄者,无非就只有三个选择,一是进入工科班,一面学习外语,一面学习基本的工程知识,还有就是进入刚刚成立的军官学校,学习军事,还有就是于法务班向洋人学习法律,未来进入大都督府。

    虽说他们看似前途无量,可相比于那些年龄稍小的师弟们,他们却失去了留洋的机会,至少眼下没有了留洋的机会。

    但徐志林的成功,却让申若华看到了一个机会——在获得奖金之后,徐志林亲自向大都督请求希望能拿那笔奖金出国留洋,结果他的要求非但得到了满足,而且留学的经费也由督府负担,只要徐志林通过英文考试,就可以去英国留学。

    这是一机会!

    这至少让申若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留洋的希望,他知道,将来早晚有一天,像温克那样的洋工程师,必定会被徐志林那样有过留洋经历的工程师所取代,可在武昌,他却没有机会成为如温克一般的工程师,留洋,是最好的选择。

    “你就做梦吧!”

    赵鹏程毫不客气的反驳道,对于朋友的反驳,申若华非但没气,反倒是满怀憧憬的说道。

    “哎,你说,他们现在差不多应该到西洋了吧?”(未完待续。)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73937/134088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