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巡山(下)
推荐阅读:洪荒:悟性逆天,我为截教第一仙、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战锤:向虚空领主致敬!、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横推武道:从降妖伏魔开始、皇帝替身:我的体质每天增加一点、艾尔登法环,但是带着风灵月影、领主:序列主宰、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哥哥,不会吧。”
不会?且看昨天晚上极少数租户的表情,不是自己,而是前身,加上有刘四根、自己那个大伯大妈,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此乃何理!”
“今天吾村有几人会论理?二妹,汝勿要管,哥心里面自有一本账,中午到吾家吃饭,阿娘手里还有一些布帛,让其替汝做一件新衣服。”
刘昌郝说完将苗苗放下,低头看土质与庄稼。其他人家庄稼长势不好不能做依据,只有四叔家没有将地种坏掉,他家的庄稼才能有参考价值。
“昌郝,汝有何准备?”四婶问。
刘昌郝的变化让四婶感到有些欣喜,似乎这个侄子终于懂事理了,是大人了,不能再喊小名。可是村子复杂的情况,刘昌郝一家三人的身体,让她不放心。
“吾要看看地再说。”
想种地得分析土壤,得分成两个情况判断,一判断土质,种庄稼壤土是最好不过的,不过砂土、粘土也有各自适合的作物种植,那怕是风沙化极其严重(正式沙漠化的风沙地)也能种出东西。
其次看其养份,最重要的是氮磷钾含量,以及有机质,不一定非得用复杂的仪器去测量,一看土壤,二看庄稼,就能判断出这四种养份含量的大约情况。
如氮素,氮素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因素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素足,叶片幽绿肥厚,反之则反之。
磷素能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结果时能转移到籽粒中,使得籽粒饱满。钾素能使作物茎秆长得坚强,防止倒伏,促进开花结实,增强抗旱、抗寒、抗病虫害能力。
有机物质与各种微量元素也是作物生长重要的一个环节,足的话土壤则给人一种油润的感觉,这就是膏腴之地的由来,反之,土壤松散无力。
通过辨认能看出这一带的土壤钾素含量足,氮磷素与有机物质却严重不足,水更不用说了。当然,这个得对庄稼懂,如果是对农活完全陌生的城市人,有的连韭菜与小麦都分不清,哪会看出来其中的区别?
这个不仅是判断土质,以及选择适合这种土质的作物,还关系到土质的改造。
就像南方的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和灰化土,酸性重,可以撒一些石灰改良。刘梁村这边的土壤碱性重,再撒石灰那则是雪上加霜。
但刘昌郝说出来,四叔一家人也听不懂。
他一边与四叔一家说着话一边看地,看了一会,抱着苗苗继续向前走。
前面是真正的坡地,当时刘家不纳税,为了将自家的地与山连成一片,在她七赖八赖下,也将一百多亩坡地划成五等地赖到自家名头上。
几年后刘昌郝祖母就后悔了,当然赖的原因一是为了与自家的山连成一片,二是看看能否种一些泼皮的杂树与苜蓿,杂树能烧木炭,苜蓿能养羊。
结果两样什么也长不出来,只好闲置着,原先不交税还好一点,后来交税了,等于每年多纳了一些不必要的赋税,虽然五等地赋税很少。
这一带也有庄稼,是在各个沟壑里,原因是雨水将各个坡地的一些淤泥冲涮下来,形成一条条略有些肥力的淤积层,道理刘梁村的人讲不出来,反正能种庄稼!但皆不是正规的作物,如豆、麻、芝麻、高粱,靠天收,能收多少是多少,长势必然不乐观。
刘昌郝上了一座土坡,土坡上也有一些植物,如野蒿子,鬼针子,地椹子,以及一些极其耐旱的藤蔓、野草,有的连牛都不吃。人走过去,衣服上还沾有一些刺人的小刺。
刘昌郝指着一株鬼针子,让苗苗不要动,继续观察其土质。
全是砂土,还带有一些风沙土的性质。
两者是有区别的,砂土是指含有砂性颗粒的土壤,容易漏肥漏水,养分少,土温变化快,不过透气透水性好,易于耕种,注意的是必须种植耐旱作物,及时灌溉,施肥得勤施薄施,多施了肥漏掉了,施少了肥力不足。
风沙土含有细沙,是真正的沙,虽然与砂土一样的保水保肥能力差,透水强,但碱性含量更高,透气性也不好,是真正的“盐卤地”,耕种必须得对土地进行改良。
这些坡地已经有了一些风沙化的倾向,刘昌郝略有些迷茫,这里不是兰考啊。
刘梁村确实不是兰考,但后来同样的“兰考化”“西北化”,但这里有许多小河,地下水资源丰富,政府重视后,又渐渐地将它变成了“青山绿水”。
这种土质肯定种不好作物,刘昌郝又记起他前身的一件事,当时他父亲还活着,年年交税,他父亲也头痛,多次来看来想办法,有一次带着他来,说了一句话,为什么还不如山呢。
刘昌郝父亲不懂,前身更不懂,刘昌郝却是懂的。
真不如“山”。
山虽是土岗子,也略有一些石质,石质有石脉,只要植被不严重破坏,便能蓄住水。一样的土岗子,但“山”更高大,同样的表层恶化,下面的土壤却完全不一样。所以树在山上能长得起来,在这些土坡上却长不好。
还有一个例子,郭威陵一直长不起来树,放在宋朝出现一些妖异的说法。连树都长不起来,活该后周的江山为宋取代。其实真正的原因很简单,郭威生活俭朴,殡葬简单,下葬后也就是将四周的黄土堆一堆,便是他的陵墓。
这些黄土全是不能蓄水的砂土与风沙土,整个小陵山一直处于缺水状态,因此除了一些旱枣树外,余下的树木在郭威陵山上始终长不好,两者不在同一区域,土壤性质却是一样的。
验证也很简单。
他拿起铁锹开挖,这里土质松散,容易挖,一会挖出一个两米来深的小坑,忽然站在坑底举起拳头兴奋地吼了一声:“耶!”
这一带全是土坡,与土壤深度无关,挖到坡底也没有石质层。主要是挖了两米多深后,他看到了湿润层,细沙微粒也消失了,成了真正的砂壤土。砂壤土虽漏水是“活土”,风沙土则是“半死土”,两者虽皆是漏水重的土质,却是天壤之别。
这验证了他刚才的一个猜测,原先刘梁村这里的土质也不好,可是由于村民滥砍滥伐,导致土质进一步恶化,但底子也不是那么太恶劣。
若是继续下去,会更恶劣。
不但坡地,就连四周的山亦是如此,往后去,由于表层风沙化,加上风雨的作用,矮山变平,高山变矮,到时候这些坡地不用人力平整,也成了真正的平原地带,至于山,则会成为一个个孤零零的土岗子。但真到了那地步才叫糟糕透顶!
“哥哥,”苗苗奇怪地看着刘昌郝。
“苗苗,哥带汝去看山。”
刘昌郝又抱着苗苗往山脚下走去。
雨水将“山”的沙土搜刮下来,如刘昌郝所想的它们在自发地“平整化”,于山脚下形成一片平坦的山滩,宽窄不一,宽处能达到六七十米,窄处仅有数米宽。刘昌郝家四座土山下面的山滩宽度大约在三十来米。
这一带不是风沙土,而是变成了碴砾质土壤,泥土里有大块大块的碴砾,很接近于“寸草不生”的僵土,即便刘昌郝祖母也不感兴趣了。
边缘地带是一条山溪,这个山谷七大八小的一共有二十多条山溪,但大多数山溪是季节性山溪,也就是下雨或冰雪融化时,有一些溪水下来,平常呈干涸状态。
这也是一条季节性山溪,但溪流量还可以,在各条山溪里能排进前十位,刘昌郝祖母想利用这条山溪建设一个山塘,若是成功,这里地势高,再建设一个小陡门,刘家几百亩旱地都能受益。
结果费了九龙二虎之力,将山塘挖出来,溪水也引过来,但天好后,不久日蒸地漏,塘里的水全消失不见,令刘昌郝祖母懊恼不已。
她便索性将山溪引到黑水河边上那个蓄水塘里,当时刘家还没有打水井,吃的水也在那个塘里,用之改善水质。二十年过去,这个山塘渐渐淤平,只剩下一个大坑。
刘昌郝祖母死的时候另一个刘昌郝还小,刘昌郝脑海里已经翻不出他祖母的样子,然而看着这个坑,以及山下参差不齐的杂树,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能看到刘家两代人的努力。
刘昌郝抱着苗苗上山,山不高,稍一抬头便能看到山顶,拉成斜线也没有一百米,一会儿便来到山顶,山顶上一块好几平米大的盘石,他站在盘石上向下眺望。
两家合在一起,若是包括桑园池塘,足足五百亩面积,若是包括山下这片贫瘠的山滩坡地,能接近七百亩,虽然宋亩略小,也是惊人的面积。站得高看得远,大多数人家的庄稼长势皆不大好。但与旱情无关,以往皆是这般的长势。
刘昌郝看了一会,带着苗苗下山。
“哥哥,枣子。”
刘昌郝顺着苗苗手指处看去,真看到了几棵枣树,上面挂着一些半红半青的大枣,全在树上面,下面的估计多半被一群皮孩子摘掉了。
“过去。”
刘昌郝抱着苗苗来到枣树下放下苗苗,开始爬树,这时他才感到自己的长袍有多碍事,还有一件让他很不习惯的情况,宋朝有裤子,合档裤、开档裤、胫衣(保暖用的没有裤腰裤带的两个裤管子)、裙裤,女子还有亵裤(很长的打底裤,行动不便,许多女子不爱穿或不便穿),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内裤,因此西门庆初见潘金莲时,“行坐处风吹裙袴”,“更有一件紧揪揪红绉绉白鲜鲜黑裀裀,正不知是甚么东西”。
这个点露的比较厉害,但只要不是有意将羞处掀开给别人看,就不会有人攻击。
即便苗苗小,他为了避免走光动作还不能太大,好不容易爬到树桠上,不由抹了一把汗,心想,等这次事了后让谢氏做几条内裤,这个很容易的,松紧带可以用牛筋替代,真不行可以用布带子代替之。不过只是想想,过了许久,刘昌郝一直都不大好意思开出这个口。
他摘下一粒枣子尝了一下,枣子糖份还可以,比较甜。
“哥哥,吾要吃。”苗苗在下面跳着说。
“好来,”刘昌郝将一粒粒枣子扔下来,至于卫生,这时代可没有任何农药与化物,干净得狠。
摘得差不多,刘昌郝下了树,有不少枣子,他索性将幞头摘下来,将枣子包起来,又到菜园子摘了一些菜带着苗苗回去。回到家用水将枣子洗了洗,让谢氏也尝几粒。
“儿,汝和苗苗吃。”
“娘娘,其是吾从自家山上野枣树摘下的,不稀罕,多吃东西身体才能好。”
刘昌郝这不是孝顺,而是尊敬,不管什么,儿子这种转变让谢氏很欣慰,她说:“儿,地租汝有何安排?”
“阿娘,吾准备将地收回来。”
不会?且看昨天晚上极少数租户的表情,不是自己,而是前身,加上有刘四根、自己那个大伯大妈,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此乃何理!”
“今天吾村有几人会论理?二妹,汝勿要管,哥心里面自有一本账,中午到吾家吃饭,阿娘手里还有一些布帛,让其替汝做一件新衣服。”
刘昌郝说完将苗苗放下,低头看土质与庄稼。其他人家庄稼长势不好不能做依据,只有四叔家没有将地种坏掉,他家的庄稼才能有参考价值。
“昌郝,汝有何准备?”四婶问。
刘昌郝的变化让四婶感到有些欣喜,似乎这个侄子终于懂事理了,是大人了,不能再喊小名。可是村子复杂的情况,刘昌郝一家三人的身体,让她不放心。
“吾要看看地再说。”
想种地得分析土壤,得分成两个情况判断,一判断土质,种庄稼壤土是最好不过的,不过砂土、粘土也有各自适合的作物种植,那怕是风沙化极其严重(正式沙漠化的风沙地)也能种出东西。
其次看其养份,最重要的是氮磷钾含量,以及有机质,不一定非得用复杂的仪器去测量,一看土壤,二看庄稼,就能判断出这四种养份含量的大约情况。
如氮素,氮素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因素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素足,叶片幽绿肥厚,反之则反之。
磷素能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结果时能转移到籽粒中,使得籽粒饱满。钾素能使作物茎秆长得坚强,防止倒伏,促进开花结实,增强抗旱、抗寒、抗病虫害能力。
有机物质与各种微量元素也是作物生长重要的一个环节,足的话土壤则给人一种油润的感觉,这就是膏腴之地的由来,反之,土壤松散无力。
通过辨认能看出这一带的土壤钾素含量足,氮磷素与有机物质却严重不足,水更不用说了。当然,这个得对庄稼懂,如果是对农活完全陌生的城市人,有的连韭菜与小麦都分不清,哪会看出来其中的区别?
这个不仅是判断土质,以及选择适合这种土质的作物,还关系到土质的改造。
就像南方的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和灰化土,酸性重,可以撒一些石灰改良。刘梁村这边的土壤碱性重,再撒石灰那则是雪上加霜。
但刘昌郝说出来,四叔一家人也听不懂。
他一边与四叔一家说着话一边看地,看了一会,抱着苗苗继续向前走。
前面是真正的坡地,当时刘家不纳税,为了将自家的地与山连成一片,在她七赖八赖下,也将一百多亩坡地划成五等地赖到自家名头上。
几年后刘昌郝祖母就后悔了,当然赖的原因一是为了与自家的山连成一片,二是看看能否种一些泼皮的杂树与苜蓿,杂树能烧木炭,苜蓿能养羊。
结果两样什么也长不出来,只好闲置着,原先不交税还好一点,后来交税了,等于每年多纳了一些不必要的赋税,虽然五等地赋税很少。
这一带也有庄稼,是在各个沟壑里,原因是雨水将各个坡地的一些淤泥冲涮下来,形成一条条略有些肥力的淤积层,道理刘梁村的人讲不出来,反正能种庄稼!但皆不是正规的作物,如豆、麻、芝麻、高粱,靠天收,能收多少是多少,长势必然不乐观。
刘昌郝上了一座土坡,土坡上也有一些植物,如野蒿子,鬼针子,地椹子,以及一些极其耐旱的藤蔓、野草,有的连牛都不吃。人走过去,衣服上还沾有一些刺人的小刺。
刘昌郝指着一株鬼针子,让苗苗不要动,继续观察其土质。
全是砂土,还带有一些风沙土的性质。
两者是有区别的,砂土是指含有砂性颗粒的土壤,容易漏肥漏水,养分少,土温变化快,不过透气透水性好,易于耕种,注意的是必须种植耐旱作物,及时灌溉,施肥得勤施薄施,多施了肥漏掉了,施少了肥力不足。
风沙土含有细沙,是真正的沙,虽然与砂土一样的保水保肥能力差,透水强,但碱性含量更高,透气性也不好,是真正的“盐卤地”,耕种必须得对土地进行改良。
这些坡地已经有了一些风沙化的倾向,刘昌郝略有些迷茫,这里不是兰考啊。
刘梁村确实不是兰考,但后来同样的“兰考化”“西北化”,但这里有许多小河,地下水资源丰富,政府重视后,又渐渐地将它变成了“青山绿水”。
这种土质肯定种不好作物,刘昌郝又记起他前身的一件事,当时他父亲还活着,年年交税,他父亲也头痛,多次来看来想办法,有一次带着他来,说了一句话,为什么还不如山呢。
刘昌郝父亲不懂,前身更不懂,刘昌郝却是懂的。
真不如“山”。
山虽是土岗子,也略有一些石质,石质有石脉,只要植被不严重破坏,便能蓄住水。一样的土岗子,但“山”更高大,同样的表层恶化,下面的土壤却完全不一样。所以树在山上能长得起来,在这些土坡上却长不好。
还有一个例子,郭威陵一直长不起来树,放在宋朝出现一些妖异的说法。连树都长不起来,活该后周的江山为宋取代。其实真正的原因很简单,郭威生活俭朴,殡葬简单,下葬后也就是将四周的黄土堆一堆,便是他的陵墓。
这些黄土全是不能蓄水的砂土与风沙土,整个小陵山一直处于缺水状态,因此除了一些旱枣树外,余下的树木在郭威陵山上始终长不好,两者不在同一区域,土壤性质却是一样的。
验证也很简单。
他拿起铁锹开挖,这里土质松散,容易挖,一会挖出一个两米来深的小坑,忽然站在坑底举起拳头兴奋地吼了一声:“耶!”
这一带全是土坡,与土壤深度无关,挖到坡底也没有石质层。主要是挖了两米多深后,他看到了湿润层,细沙微粒也消失了,成了真正的砂壤土。砂壤土虽漏水是“活土”,风沙土则是“半死土”,两者虽皆是漏水重的土质,却是天壤之别。
这验证了他刚才的一个猜测,原先刘梁村这里的土质也不好,可是由于村民滥砍滥伐,导致土质进一步恶化,但底子也不是那么太恶劣。
若是继续下去,会更恶劣。
不但坡地,就连四周的山亦是如此,往后去,由于表层风沙化,加上风雨的作用,矮山变平,高山变矮,到时候这些坡地不用人力平整,也成了真正的平原地带,至于山,则会成为一个个孤零零的土岗子。但真到了那地步才叫糟糕透顶!
“哥哥,”苗苗奇怪地看着刘昌郝。
“苗苗,哥带汝去看山。”
刘昌郝又抱着苗苗往山脚下走去。
雨水将“山”的沙土搜刮下来,如刘昌郝所想的它们在自发地“平整化”,于山脚下形成一片平坦的山滩,宽窄不一,宽处能达到六七十米,窄处仅有数米宽。刘昌郝家四座土山下面的山滩宽度大约在三十来米。
这一带不是风沙土,而是变成了碴砾质土壤,泥土里有大块大块的碴砾,很接近于“寸草不生”的僵土,即便刘昌郝祖母也不感兴趣了。
边缘地带是一条山溪,这个山谷七大八小的一共有二十多条山溪,但大多数山溪是季节性山溪,也就是下雨或冰雪融化时,有一些溪水下来,平常呈干涸状态。
这也是一条季节性山溪,但溪流量还可以,在各条山溪里能排进前十位,刘昌郝祖母想利用这条山溪建设一个山塘,若是成功,这里地势高,再建设一个小陡门,刘家几百亩旱地都能受益。
结果费了九龙二虎之力,将山塘挖出来,溪水也引过来,但天好后,不久日蒸地漏,塘里的水全消失不见,令刘昌郝祖母懊恼不已。
她便索性将山溪引到黑水河边上那个蓄水塘里,当时刘家还没有打水井,吃的水也在那个塘里,用之改善水质。二十年过去,这个山塘渐渐淤平,只剩下一个大坑。
刘昌郝祖母死的时候另一个刘昌郝还小,刘昌郝脑海里已经翻不出他祖母的样子,然而看着这个坑,以及山下参差不齐的杂树,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能看到刘家两代人的努力。
刘昌郝抱着苗苗上山,山不高,稍一抬头便能看到山顶,拉成斜线也没有一百米,一会儿便来到山顶,山顶上一块好几平米大的盘石,他站在盘石上向下眺望。
两家合在一起,若是包括桑园池塘,足足五百亩面积,若是包括山下这片贫瘠的山滩坡地,能接近七百亩,虽然宋亩略小,也是惊人的面积。站得高看得远,大多数人家的庄稼长势皆不大好。但与旱情无关,以往皆是这般的长势。
刘昌郝看了一会,带着苗苗下山。
“哥哥,枣子。”
刘昌郝顺着苗苗手指处看去,真看到了几棵枣树,上面挂着一些半红半青的大枣,全在树上面,下面的估计多半被一群皮孩子摘掉了。
“过去。”
刘昌郝抱着苗苗来到枣树下放下苗苗,开始爬树,这时他才感到自己的长袍有多碍事,还有一件让他很不习惯的情况,宋朝有裤子,合档裤、开档裤、胫衣(保暖用的没有裤腰裤带的两个裤管子)、裙裤,女子还有亵裤(很长的打底裤,行动不便,许多女子不爱穿或不便穿),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内裤,因此西门庆初见潘金莲时,“行坐处风吹裙袴”,“更有一件紧揪揪红绉绉白鲜鲜黑裀裀,正不知是甚么东西”。
这个点露的比较厉害,但只要不是有意将羞处掀开给别人看,就不会有人攻击。
即便苗苗小,他为了避免走光动作还不能太大,好不容易爬到树桠上,不由抹了一把汗,心想,等这次事了后让谢氏做几条内裤,这个很容易的,松紧带可以用牛筋替代,真不行可以用布带子代替之。不过只是想想,过了许久,刘昌郝一直都不大好意思开出这个口。
他摘下一粒枣子尝了一下,枣子糖份还可以,比较甜。
“哥哥,吾要吃。”苗苗在下面跳着说。
“好来,”刘昌郝将一粒粒枣子扔下来,至于卫生,这时代可没有任何农药与化物,干净得狠。
摘得差不多,刘昌郝下了树,有不少枣子,他索性将幞头摘下来,将枣子包起来,又到菜园子摘了一些菜带着苗苗回去。回到家用水将枣子洗了洗,让谢氏也尝几粒。
“儿,汝和苗苗吃。”
“娘娘,其是吾从自家山上野枣树摘下的,不稀罕,多吃东西身体才能好。”
刘昌郝这不是孝顺,而是尊敬,不管什么,儿子这种转变让谢氏很欣慰,她说:“儿,地租汝有何安排?”
“阿娘,吾准备将地收回来。”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78373/1536575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