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赵祯的私生子?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的确,没有儿子,是赵祯心里永远的痛,即使他的侄子众多,还把其中几个收为养子,接到宫里抚养,也一直没有册立他们谁为太子,反而还很不待见,这就是他心有不甘的表现。
因为,养子再好,也不如亲子,他仍想自己生个儿子,让自己的亲生儿子来接掌皇权,才彻底的安心。
所以他的后半生就是在这种盼子心切的焦灼中度过的,而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这种焦虑也就越明显,越强烈。
可他一方面又很清楚,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力精力等各方面素质的下降,这种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了,所以也就越痛苦,可他依然不肯放弃最后的一丝希望。
例如据《宋人轶事汇编》里记载,赵祯与御史张升叙家常时,仁赵祯说。
“卿孤寒,凡言照管。”
意为体恤张升身历两朝,却寒微无依的处境。
可张升说话行事一向以耿直著称,直接回答道。
“臣非孤寒,陛下乃孤寒。”
赵祯一愣,非常不解,问这是为何。
张升直言不讳的道。
“臣家里有妻子儿女,外面有亲戚可以走动,可是陛下却只有曹皇后和贵妃二人而已,这难道不是孤寒吗?”
这话就十分大胆和过分了,不过张升也不是故意冒犯,他的本意是提醒赵祯不要再抱不切实际的幻想,赶紧册立养子为太子,作为储君,以安国本。
但不管怎么说,张升的这番话都触动了赵祯的伤心事,他闷闷不乐地回到寝宫内休息,曹皇后见他的神色不悦,急忙问其原因,赵祯两眼含泪的将刚才张升的话复述了一遍。
曹皇后听完后当即是伤心落泪,赵祯也是止不住了,直接泪盈于睫,不胜感喟。
由此也可以想见,赵祯对于子嗣的渴望,是何等殷切。
于是,就在这种求而不得的大背景下,
出现了一件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那就是竟然有人跑出来冒充赵祯的儿子。
这不是作者菌胡编,而是真的,据记在,在皇祐二年,就有个叫冷青的家伙跑来面见开封知府钱明逸,自称自己是赵祯的儿子。
冷青自述,其母王氏本为宫女,曾经荣获了赵祯的宠幸,已经怀有身孕,可因宫中失火,逃亡失散到了宫外,无以为生,只得嫁给一个叫冷绪的老百姓,生下儿子也就是自己取名冷青。
所以他实际上是龙种帝子,赵祯的亲生血脉,如今长大成人后依据母训,前来认父,并有当初赵祯赐给其母亲王氏的绣花兜肚为证。
开封知府钱明逸是个头脑糊涂的庸人,见这家伙的故事说的有鼻子有眼,又有证物,心中骇然之下,不由信了几分。
而这冷青也不愧是个戏精,再加上胆大包天,懂得察言观色,见钱明逸微微色变,就知道自己编造的这个故事已经起到了效果,于是愈加的得意起来,展现出戏精本精的本质,演得愈发逼真。
他甚至是对着在公堂上端坐的钱明逸大声喝道。
“明逸安得不起?”
钱明逸又是一愣,见他气势迫人,更是吃惊,心想若这冷青真是官家的儿子的话,那也就是太子,将来是要嗣承大统的,哪里还敢得罪?
于是慌忙间只得乖乖站起身来,在冷青面前表现得很恭敬。
这件事情传开之后,御史中丞韩绛不敢怠慢,急忙上报朝廷,毕竟此事是关系到皇家血脉继承人的大事。
而且赵祯以前的三个儿子出生后都相继夭折,仅剩下几个公主,继位的皇子可是一个都没有,如果冷青真是他的亲骨肉的话,已经成年的他,一定会被立为太子,
可事情报上来后,连赵祯自己都懵了,不知道是真是假,故于是心中一万个草泥马之下,是立即让开封府推官赵概、谏官包拯共同审理此案,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而包拯也不愧是老江湖,无愧于包青天的美名,老辣异常,冷青毕竟是江湖草野之人,愣头青一个,哪是他的对手?
所以在审理的过程中,几个回合后就露出了马脚,最后供出他本是一家药铺的杂役,因其面相不凡,气质秀美,又有很好的心理素质,举止若定,有个叫高继安的人便为之策划,让他自称是赵祯流落在外的儿子,企图利用赵祯望子若渴的心理,蒙混过关。
至于那证物肚兜什么的,倒并不是作假,而是这冷青的母亲王氏竟然真的是宫里放出的宫女,也确实被赵祯赐予过龙凤抱肚。
不过她出宫后嫁人,先生过了一个女儿,而后才生下的冷清,因此完全可以排除这家伙与赵祯没有半点任何血缘关系,纯属蒙事。
而查清楚真相之后,包拯将这事如实禀告给了赵祯,请求将冷清和高继安这两个骗子给斩首示众。
不过宋仁宗不愧是宋仁宗,真的是个仁君,仁义到了极点,即使对于有人冒充自己的儿子,都并没有怎么计较,觉得这罪责没这么重,处罚的太重了,打几板子放了便是。
之所以如此,可能他觉得普天之下都是他的子民吧,某一方面这冷清也没说错。
但是咱们这位包青天却不依,不光脸黑心也够黑的,赵祯不计较他却死盯着不放,继续三番五次的上书,点名若不重判,杀鸡儆猴,诈骗之事还会卷土重来,另生事端。
赵祯无奈,迫于这敢喷自己满脸口水的家伙的压力,觉得惹不起惹不起,便只得同意将这两个罪犯给斩首示众。
包括南宋王明清的《挥麈余话》也记载了这件事,不过根据他的记载,当时的名僧全大也参与了此案。
上面说全大在庐山圆通寺修行的时候,某日见一个进山采药的男子,肌骨不凡,自称是赵祯的儿子。
全大觉得这是一个可资利用的机会,遂资助了冷青一大笔钱,让他到京城去认亲,企望日后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没承想,冷青被审出是假冒的骗子后,把策划人高继安、资助人全大都供了出来,冷青和高继安俱被处死,全大也被发配到郴州郡内做一个挑土筑城的苦役,于盛夏中暑而死。
可是这件事却并没有就此结束,虽然包拯查清了事情的真相,说冷青这家伙是假冒的,是个骗子,可民间的百姓当时却都认为冷青确为帝子。
所以说,吃瓜群众才是最可怕的,惹不起惹不起,他们群策群力,纷纷开动脑筋,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本着吃瓜不犯法的精神,自动把这个故事编的更加有鼻子有眼。
说什么冷青的母亲的确是赵祯的宠妃、后来被追授为温成皇后的张贵妃私下授命宰相陈执中,让他处死冷青,以免自己日后生下皇子时,无法继承帝位。
百姓们甚至还根据冷青被处死这天雾霾沉沉的天象,大做文章,认为这是大冤案的体现,一时间谣言满天飞。
甚至那资助人全大道被刺字发配到郴州郡内挑土筑城做苦役,中暑后突然疯疯癫癫的跑到街上,口中作歌道:
“今朝六月六,老全受罪足。若不登天堂,定是入地狱。”
这样又唱又跳的疯魔完之后,竟然跌坐而亡,明明是中暑死的,可当地好多人竟然很迷信的认为他真的羽化成仙了,所以还专门为他修建了一座塔来纪念。
可实际上,据作者菌查到的资料来看,当时陈执中已经出任地方官,宰相是由文彦博和富弼担任,所以这些传说完全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们根据自己的想象而横生出来,完全没影的事儿。
这些故事对我们来说没什么影响,只当看个乐呵,可是对当时的赵祯来说,却无异于火上浇油,让一直渴盼有子的他更觉心头悲苦。
包括他晚年多病,作为宰相,有责任有权力要求皇帝确立后嗣,以安社稷。
而在诸多宰相副宰相之中,态度最强硬的当属首相韩琦了,这个韩琦每天都来缠着赵祯,赵祯不得已,只能点头答应将赵宗实认作养子,韩琦还是紧跟不放,要求他即刻下旨。
赵祯能怎么办?只得倍感心酸的下旨照办。
乃至于车驾回到后宫之中,赵祯难过到哭泣,连续几顿饭都没吃。
身边的人很担心,问官家为什么会这样,赵祯说。
“你们不知道我今天已经有了交代。”
可见他当时的心情有多苦涩,多复杂。
因为古代的封建王朝,家天下,皇帝确立太子,从理性上讲确实是必须的,不然要是皇帝突然暴毙而亡,没有指定继承人,国家立马非陷入打乱不可。
说不定诸王夺嫡就直接分离崩兮了。
可是从感情上讲,这么做又相当于是在安排自己的后事,所以难免感伤。
更何况,皇帝和皇太子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既是父子,又是对手。
太子虽然是指定的合法继承人,如果不出意外,必当皇帝,可很多忍耐不住,等不了那么久,直接提起把自己老爹干掉,扯旗造反,早一步上位的比比皆是。
隋唐的杨广李承乾这些代表人物不说,单是本朝当年宋太宗确立宋真宗为太子后,宰相告诉太宗,太子还朝,百姓夹道欢迎,称赞太子贤德,宋太宗听了后竟然就非常生气,而且生气之中还夹杂着浓浓的失落。
因为百姓如此欢迎太子,那置他这个皇帝于何地呢?是不是早盼着他下课呢?
所以让赵祯立一个不是亲生的儿子为太子,他自然心中有千万个不情愿,包括不论换做谁,恐怕都不会情愿的吧。
更何况这其中还涉及赵祯小时候心中的一根刺,那就是他当初继伟时,皇子身份还被怀疑,被人质疑不是龙种,名不正言不顺。
为什么这么说呢?相信在所有关于赵祯身上,最令人震惊,也最广为流传,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便是他的身世了。
经典京剧桥断《狸猫换太子》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也是民间对于赵祯身世怀疑最为集中的体现。
在《狸猫换太子》这部京剧之中,主人公的传奇经历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这出京剧大致讲述的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公正无私的包拯包青天为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昭雪伸冤的故事。
在老妇人向包拯哭诉了自己鲜为人知的悲惨而又离奇的身世之后,经过仔细地推敲,包拯认定她就是当今圣上宋仁宗的亲生母亲李娘娘,于是他立刻回京查访当年还在世的老宫女,终于搞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虽然当时这位李娘娘只是宋仁宗的父亲宋真宗后宫一位小小的宫女,可是她长得非常漂亮,并且又很有才华,因此深得宋真宗的喜爱。
宋真宗封她做才人,随后又提升她为婉仪,并且还使她有了身孕,可在后宫这个为争宠而不择手段的地方,李娘娘非常清楚,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生下儿子,于是她每天妄想着自己生下的是儿子而不是女儿。
在得知李娘娘生了儿子之后,当时的刘德妃也就是后来的刘皇后异常嫉妒,于是她便买通了接生婆,用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去了刚刚出生的赵祯。
后果可想而知,待到宋真宗下朝见到摆在他面前的竟然是一个血淋淋的怪物之时,他不分青红皂白,立刻将李娘娘打入冷宫。
李娘娘在被打入冷宫之后,知道刘皇后肯定会对她杀人灭口,于是便在一位好心的宫女帮助之下逃出了深宫,从此就躲到了一处破窑里,隐姓埋名孤苦伶仃地生活了20年,期盼着有一天自己能骨肉团聚。
在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包拯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使这个持续了几十年的冤案真相大白于天下,刘皇后也遭到了应有的惩罚,李娘娘终于与宋仁宗相认,结局十分圆满。
尽管《狸猫换太子》这出京剧的结局十分完美,可是它究竟纯属伪造还是确有其事呢?
事实上,任何一部有关皇帝身世的京剧都并非是空穴来风,总能在史料或者野史、或者民间传说当中找到其原始材料。
无论是正德皇帝的游龙戏凤,还是乾隆皇帝的偷龙转凤都一样,所以自然包括赵祯身上的狸猫换太子了。
有关李娘娘(也就是李宸妃)这个人物的故事确实在正规史料之中有记载,并且她也是宋仁宗的生母,但是在这些史料中记载的赵祯即位之初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世,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刘皇后所生。
待到他明确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份之时,已经是做皇帝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了,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
……
……
因为,养子再好,也不如亲子,他仍想自己生个儿子,让自己的亲生儿子来接掌皇权,才彻底的安心。
所以他的后半生就是在这种盼子心切的焦灼中度过的,而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这种焦虑也就越明显,越强烈。
可他一方面又很清楚,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力精力等各方面素质的下降,这种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了,所以也就越痛苦,可他依然不肯放弃最后的一丝希望。
例如据《宋人轶事汇编》里记载,赵祯与御史张升叙家常时,仁赵祯说。
“卿孤寒,凡言照管。”
意为体恤张升身历两朝,却寒微无依的处境。
可张升说话行事一向以耿直著称,直接回答道。
“臣非孤寒,陛下乃孤寒。”
赵祯一愣,非常不解,问这是为何。
张升直言不讳的道。
“臣家里有妻子儿女,外面有亲戚可以走动,可是陛下却只有曹皇后和贵妃二人而已,这难道不是孤寒吗?”
这话就十分大胆和过分了,不过张升也不是故意冒犯,他的本意是提醒赵祯不要再抱不切实际的幻想,赶紧册立养子为太子,作为储君,以安国本。
但不管怎么说,张升的这番话都触动了赵祯的伤心事,他闷闷不乐地回到寝宫内休息,曹皇后见他的神色不悦,急忙问其原因,赵祯两眼含泪的将刚才张升的话复述了一遍。
曹皇后听完后当即是伤心落泪,赵祯也是止不住了,直接泪盈于睫,不胜感喟。
由此也可以想见,赵祯对于子嗣的渴望,是何等殷切。
于是,就在这种求而不得的大背景下,
出现了一件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那就是竟然有人跑出来冒充赵祯的儿子。
这不是作者菌胡编,而是真的,据记在,在皇祐二年,就有个叫冷青的家伙跑来面见开封知府钱明逸,自称自己是赵祯的儿子。
冷青自述,其母王氏本为宫女,曾经荣获了赵祯的宠幸,已经怀有身孕,可因宫中失火,逃亡失散到了宫外,无以为生,只得嫁给一个叫冷绪的老百姓,生下儿子也就是自己取名冷青。
所以他实际上是龙种帝子,赵祯的亲生血脉,如今长大成人后依据母训,前来认父,并有当初赵祯赐给其母亲王氏的绣花兜肚为证。
开封知府钱明逸是个头脑糊涂的庸人,见这家伙的故事说的有鼻子有眼,又有证物,心中骇然之下,不由信了几分。
而这冷青也不愧是个戏精,再加上胆大包天,懂得察言观色,见钱明逸微微色变,就知道自己编造的这个故事已经起到了效果,于是愈加的得意起来,展现出戏精本精的本质,演得愈发逼真。
他甚至是对着在公堂上端坐的钱明逸大声喝道。
“明逸安得不起?”
钱明逸又是一愣,见他气势迫人,更是吃惊,心想若这冷青真是官家的儿子的话,那也就是太子,将来是要嗣承大统的,哪里还敢得罪?
于是慌忙间只得乖乖站起身来,在冷青面前表现得很恭敬。
这件事情传开之后,御史中丞韩绛不敢怠慢,急忙上报朝廷,毕竟此事是关系到皇家血脉继承人的大事。
而且赵祯以前的三个儿子出生后都相继夭折,仅剩下几个公主,继位的皇子可是一个都没有,如果冷青真是他的亲骨肉的话,已经成年的他,一定会被立为太子,
可事情报上来后,连赵祯自己都懵了,不知道是真是假,故于是心中一万个草泥马之下,是立即让开封府推官赵概、谏官包拯共同审理此案,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而包拯也不愧是老江湖,无愧于包青天的美名,老辣异常,冷青毕竟是江湖草野之人,愣头青一个,哪是他的对手?
所以在审理的过程中,几个回合后就露出了马脚,最后供出他本是一家药铺的杂役,因其面相不凡,气质秀美,又有很好的心理素质,举止若定,有个叫高继安的人便为之策划,让他自称是赵祯流落在外的儿子,企图利用赵祯望子若渴的心理,蒙混过关。
至于那证物肚兜什么的,倒并不是作假,而是这冷青的母亲王氏竟然真的是宫里放出的宫女,也确实被赵祯赐予过龙凤抱肚。
不过她出宫后嫁人,先生过了一个女儿,而后才生下的冷清,因此完全可以排除这家伙与赵祯没有半点任何血缘关系,纯属蒙事。
而查清楚真相之后,包拯将这事如实禀告给了赵祯,请求将冷清和高继安这两个骗子给斩首示众。
不过宋仁宗不愧是宋仁宗,真的是个仁君,仁义到了极点,即使对于有人冒充自己的儿子,都并没有怎么计较,觉得这罪责没这么重,处罚的太重了,打几板子放了便是。
之所以如此,可能他觉得普天之下都是他的子民吧,某一方面这冷清也没说错。
但是咱们这位包青天却不依,不光脸黑心也够黑的,赵祯不计较他却死盯着不放,继续三番五次的上书,点名若不重判,杀鸡儆猴,诈骗之事还会卷土重来,另生事端。
赵祯无奈,迫于这敢喷自己满脸口水的家伙的压力,觉得惹不起惹不起,便只得同意将这两个罪犯给斩首示众。
包括南宋王明清的《挥麈余话》也记载了这件事,不过根据他的记载,当时的名僧全大也参与了此案。
上面说全大在庐山圆通寺修行的时候,某日见一个进山采药的男子,肌骨不凡,自称是赵祯的儿子。
全大觉得这是一个可资利用的机会,遂资助了冷青一大笔钱,让他到京城去认亲,企望日后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没承想,冷青被审出是假冒的骗子后,把策划人高继安、资助人全大都供了出来,冷青和高继安俱被处死,全大也被发配到郴州郡内做一个挑土筑城的苦役,于盛夏中暑而死。
可是这件事却并没有就此结束,虽然包拯查清了事情的真相,说冷青这家伙是假冒的,是个骗子,可民间的百姓当时却都认为冷青确为帝子。
所以说,吃瓜群众才是最可怕的,惹不起惹不起,他们群策群力,纷纷开动脑筋,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本着吃瓜不犯法的精神,自动把这个故事编的更加有鼻子有眼。
说什么冷青的母亲的确是赵祯的宠妃、后来被追授为温成皇后的张贵妃私下授命宰相陈执中,让他处死冷青,以免自己日后生下皇子时,无法继承帝位。
百姓们甚至还根据冷青被处死这天雾霾沉沉的天象,大做文章,认为这是大冤案的体现,一时间谣言满天飞。
甚至那资助人全大道被刺字发配到郴州郡内挑土筑城做苦役,中暑后突然疯疯癫癫的跑到街上,口中作歌道:
“今朝六月六,老全受罪足。若不登天堂,定是入地狱。”
这样又唱又跳的疯魔完之后,竟然跌坐而亡,明明是中暑死的,可当地好多人竟然很迷信的认为他真的羽化成仙了,所以还专门为他修建了一座塔来纪念。
可实际上,据作者菌查到的资料来看,当时陈执中已经出任地方官,宰相是由文彦博和富弼担任,所以这些传说完全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们根据自己的想象而横生出来,完全没影的事儿。
这些故事对我们来说没什么影响,只当看个乐呵,可是对当时的赵祯来说,却无异于火上浇油,让一直渴盼有子的他更觉心头悲苦。
包括他晚年多病,作为宰相,有责任有权力要求皇帝确立后嗣,以安社稷。
而在诸多宰相副宰相之中,态度最强硬的当属首相韩琦了,这个韩琦每天都来缠着赵祯,赵祯不得已,只能点头答应将赵宗实认作养子,韩琦还是紧跟不放,要求他即刻下旨。
赵祯能怎么办?只得倍感心酸的下旨照办。
乃至于车驾回到后宫之中,赵祯难过到哭泣,连续几顿饭都没吃。
身边的人很担心,问官家为什么会这样,赵祯说。
“你们不知道我今天已经有了交代。”
可见他当时的心情有多苦涩,多复杂。
因为古代的封建王朝,家天下,皇帝确立太子,从理性上讲确实是必须的,不然要是皇帝突然暴毙而亡,没有指定继承人,国家立马非陷入打乱不可。
说不定诸王夺嫡就直接分离崩兮了。
可是从感情上讲,这么做又相当于是在安排自己的后事,所以难免感伤。
更何况,皇帝和皇太子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既是父子,又是对手。
太子虽然是指定的合法继承人,如果不出意外,必当皇帝,可很多忍耐不住,等不了那么久,直接提起把自己老爹干掉,扯旗造反,早一步上位的比比皆是。
隋唐的杨广李承乾这些代表人物不说,单是本朝当年宋太宗确立宋真宗为太子后,宰相告诉太宗,太子还朝,百姓夹道欢迎,称赞太子贤德,宋太宗听了后竟然就非常生气,而且生气之中还夹杂着浓浓的失落。
因为百姓如此欢迎太子,那置他这个皇帝于何地呢?是不是早盼着他下课呢?
所以让赵祯立一个不是亲生的儿子为太子,他自然心中有千万个不情愿,包括不论换做谁,恐怕都不会情愿的吧。
更何况这其中还涉及赵祯小时候心中的一根刺,那就是他当初继伟时,皇子身份还被怀疑,被人质疑不是龙种,名不正言不顺。
为什么这么说呢?相信在所有关于赵祯身上,最令人震惊,也最广为流传,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便是他的身世了。
经典京剧桥断《狸猫换太子》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也是民间对于赵祯身世怀疑最为集中的体现。
在《狸猫换太子》这部京剧之中,主人公的传奇经历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这出京剧大致讲述的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公正无私的包拯包青天为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昭雪伸冤的故事。
在老妇人向包拯哭诉了自己鲜为人知的悲惨而又离奇的身世之后,经过仔细地推敲,包拯认定她就是当今圣上宋仁宗的亲生母亲李娘娘,于是他立刻回京查访当年还在世的老宫女,终于搞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虽然当时这位李娘娘只是宋仁宗的父亲宋真宗后宫一位小小的宫女,可是她长得非常漂亮,并且又很有才华,因此深得宋真宗的喜爱。
宋真宗封她做才人,随后又提升她为婉仪,并且还使她有了身孕,可在后宫这个为争宠而不择手段的地方,李娘娘非常清楚,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生下儿子,于是她每天妄想着自己生下的是儿子而不是女儿。
在得知李娘娘生了儿子之后,当时的刘德妃也就是后来的刘皇后异常嫉妒,于是她便买通了接生婆,用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去了刚刚出生的赵祯。
后果可想而知,待到宋真宗下朝见到摆在他面前的竟然是一个血淋淋的怪物之时,他不分青红皂白,立刻将李娘娘打入冷宫。
李娘娘在被打入冷宫之后,知道刘皇后肯定会对她杀人灭口,于是便在一位好心的宫女帮助之下逃出了深宫,从此就躲到了一处破窑里,隐姓埋名孤苦伶仃地生活了20年,期盼着有一天自己能骨肉团聚。
在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包拯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使这个持续了几十年的冤案真相大白于天下,刘皇后也遭到了应有的惩罚,李娘娘终于与宋仁宗相认,结局十分圆满。
尽管《狸猫换太子》这出京剧的结局十分完美,可是它究竟纯属伪造还是确有其事呢?
事实上,任何一部有关皇帝身世的京剧都并非是空穴来风,总能在史料或者野史、或者民间传说当中找到其原始材料。
无论是正德皇帝的游龙戏凤,还是乾隆皇帝的偷龙转凤都一样,所以自然包括赵祯身上的狸猫换太子了。
有关李娘娘(也就是李宸妃)这个人物的故事确实在正规史料之中有记载,并且她也是宋仁宗的生母,但是在这些史料中记载的赵祯即位之初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世,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刘皇后所生。
待到他明确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份之时,已经是做皇帝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了,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
……
……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79292/158429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