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毕自严
推荐阅读: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退下,让朕来、谁让他玩游戏王的!、死灵法师、火爆波长、裂天空骑、黄泉逆行、为什么它永无止境、黜龙、我也是异常生物、
“婆婆...现在不是感慨的时候,该好好想想,该怎么办啊?还是赶紧想一个办法,阻止夫君这样胡闹下去,否则,没有了朝廷的支持,甚至于厌恶,咱们整个沐府,整个沐氏家族,可就真的完了。”
听到这些话,尤其是最后一句,宋氏终于有一些动容,流露出了些许的慌乱之意,转瞬又恢复镇定自若之色,爬满皱纹的眼皮微微抖动了一下,突然间,浑浊的双眼里迸发出决绝之意,在这一瞬间,似乎作出了什么艰难地决定,嘴里喃喃地说道:“为了整个沐府,避免给整个家族带来灭顶一般的祸端,只能那样做了,使用非常手段......”
刹那间,陈氏明白了开来,顿时一个激灵灵,只感觉遍体生寒,一丝狠意刮过自己的肌肤,让她情不自禁地生出畏惧之意,小口微张,呆呆地望着自己的婆婆,疑惑的表情之中,更多的还是难以置信。
京城....
乾清宫,崇祯正坐在那里,书房里还有其他人,既有像毕自严这样的前朝遗老,具有真才实干之人,又有刘若宰、卢象升这样的后起之秀,可谓是人才济济,全部是能臣干吏。
“各位爱卿,鸿胪寺今天上报,林丹汗差使臣前来,不仅提出朝廷不要插手察哈尔右翼的条件,更是讨要原本属于土默特等蒙古部落的市赏,对于此事,你们怎么看?”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崇祯的话音还未完全消失,卢象升刚欲发言,新任的户部尚书毕自严上前一步,就迫不及待地接话道:“启禀皇上,微臣以为,两个条件都不能答应。”
很显然,毕自严的回答正好迎合了其他人的想法,卢象升等人极为期待地等待后面的言语。
“皇上,在众多蒙古各部落之中,林丹汗是最具有野心之人,可谓是反复无常,毫无信义可言,即便是有着盟约,也会纵容部属,劫掠我朝边境之地,要是让他西迁成功,恐怕朝廷将会麻烦不断,不得不将防线拉长。”
“而且,就算朝廷应允了他们的条件,不插手他们的内部事务,并予以市赏,林丹汗也不会领情,也不会对我大明心存感恩。”
“以如今的国库充盈情况来看,几万两的市赏或许不算什么,但朝廷还有许多用银子的地方。何况,林丹汗有了这笔银子,他就能够招兵买马,在短时间之内,实力就可以迅速得到恢复。要是给予市赏,无异于养虎为患。”
......
看着侃侃而谈的毕自严,神情中夹杂着义愤填膺之意,崇祯露出满意之色,频频点头,眼角的余光扫过众人,这些人就是自己未来的上书房或者军机处班底。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崇祯的思绪开始翻飞了起来,神游天外,想起了关于他毕自严的记载,尤其是擅长之处。
仅就经济理财之能,堪比周总理!
“崇祯”清楚地记得,对于毕自肃的印象极为深刻,历史上,朱由检登基之后,面对大明朝的这个财政烂摊子,魏忠贤将国库掏空,要不是有毕自严这个极有“才干”的户部尚书,朱由检将会更加缺钱,或许财政早就崩溃了。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朱由检非常缺钱的时候,就是在毕自严死去不久。
接任户部之时,朝廷还是处于每年一百三十万两白银的赤字之下,但在他的努力之下,想尽一切手段,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进行开源节流,硬生生的拯救了大明王朝的财政,予以了缓解,税赋有所增加,财政出现了复苏迹象,宛若奇迹一般!
最为关键的是,在他的精心策划之下,由于粮饷供应及时,为挫败鞑子兵围京城的意图,提供了后勤保障,功劳丝毫不比那些勤王的将领少多少?
黄猪皮第一次入关,兵围京城,天下兵马四十余万,云集在京城四周,自然而然地,不难想象,当时的粮草供应就成了最为重要的事情,也是最能体现毕自严的“才干”。
连续月余,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昼夜不停地处理后勤供应事务,几乎事事都是亲力亲为,手批口答地处理诸多事务。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如果没有毕自严这个户部尚书,作为各路大军的后勤部长,恐怕那些勤王兵早就自乱阵脚,因为粮饷供应的事情。
思绪翻飞之时,崇祯那平静的神情之下,漆黑的眸子里闪烁着点点光芒,愈发觉得,毕自严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简直就是当代的周总理!
当然,除了在外交方面,两人几乎是别无二致,同样具有经济之才,也懂得军事,可谓是多才之人,武能保家卫国,守一方之土,文能兼济天下,乃是明末不可多得能臣干吏。
最为关键的是,他和袁可立一样,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无心于党争,更加在意国家的利益,属于中立的官员。
担任天津巡抚之时,与登莱巡抚袁可立遥相呼应,形成掎角之势,守卫了京师大门。
“而且,皇上,微臣以为,以大明目前的国力来讲,财政只是得到了缓解,不仅林丹汗索要的市赏不能给,就连其他部落也要全部除去。”
“还有,朝廷对待进贡的使团也要有所改变,所赏赐的财物价值,决不能超过他们进贡之物。”
“以及那些使团的沿途花费,也不能再由朝廷承担,当地衙门不再负责接送,只需查验即可。不然的话,对于过往的道、州、府来讲,也太劳民伤财了,成了当地的一大负担。”
......
崇祯听得非常认真,连连点头,即便毕自严不说,他也有这种打算,也知道明朝时的朝贡,藩属国所谓的觐见,他们进贡的货物与所得到的赏赐相比,绝对是物超所值。
一般情况下,后者往往是前者的数倍、数十倍不止!
因此,明朝时所谓的万国来朝,不过是在到处撒钱,花钱买来的一种假象,那些藩属国不是因为天朝国威使然,才慕名而来,进行朝贺,而是双眼盯上了事过之后的一笔重重赏赐。
很显然,洋洋洒洒的一番话,毕自严说得很是过瘾,就在这个时候,崇祯却兀自的问道:“毕尚书,关于你所讲的这些,朕何尝又不明白?”
“不管是市赏,还是进贡之时的赏赐,都是朝廷的一种拉拢手段,安抚和稳住那些化为之民。若是统统取消的话,很有可能使得他们强烈反弹,再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建奴。”
“遥想当初,迫于朝廷的财政压力使然,不得不减少化外之民的进贡次数和间隔年限,结果却是,使得边境不稳定,蒙古等部落袭扰我国边境,烧杀掳掠。”
听到这些话,尤其是最后一句,宋氏终于有一些动容,流露出了些许的慌乱之意,转瞬又恢复镇定自若之色,爬满皱纹的眼皮微微抖动了一下,突然间,浑浊的双眼里迸发出决绝之意,在这一瞬间,似乎作出了什么艰难地决定,嘴里喃喃地说道:“为了整个沐府,避免给整个家族带来灭顶一般的祸端,只能那样做了,使用非常手段......”
刹那间,陈氏明白了开来,顿时一个激灵灵,只感觉遍体生寒,一丝狠意刮过自己的肌肤,让她情不自禁地生出畏惧之意,小口微张,呆呆地望着自己的婆婆,疑惑的表情之中,更多的还是难以置信。
京城....
乾清宫,崇祯正坐在那里,书房里还有其他人,既有像毕自严这样的前朝遗老,具有真才实干之人,又有刘若宰、卢象升这样的后起之秀,可谓是人才济济,全部是能臣干吏。
“各位爱卿,鸿胪寺今天上报,林丹汗差使臣前来,不仅提出朝廷不要插手察哈尔右翼的条件,更是讨要原本属于土默特等蒙古部落的市赏,对于此事,你们怎么看?”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崇祯的话音还未完全消失,卢象升刚欲发言,新任的户部尚书毕自严上前一步,就迫不及待地接话道:“启禀皇上,微臣以为,两个条件都不能答应。”
很显然,毕自严的回答正好迎合了其他人的想法,卢象升等人极为期待地等待后面的言语。
“皇上,在众多蒙古各部落之中,林丹汗是最具有野心之人,可谓是反复无常,毫无信义可言,即便是有着盟约,也会纵容部属,劫掠我朝边境之地,要是让他西迁成功,恐怕朝廷将会麻烦不断,不得不将防线拉长。”
“而且,就算朝廷应允了他们的条件,不插手他们的内部事务,并予以市赏,林丹汗也不会领情,也不会对我大明心存感恩。”
“以如今的国库充盈情况来看,几万两的市赏或许不算什么,但朝廷还有许多用银子的地方。何况,林丹汗有了这笔银子,他就能够招兵买马,在短时间之内,实力就可以迅速得到恢复。要是给予市赏,无异于养虎为患。”
......
看着侃侃而谈的毕自严,神情中夹杂着义愤填膺之意,崇祯露出满意之色,频频点头,眼角的余光扫过众人,这些人就是自己未来的上书房或者军机处班底。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崇祯的思绪开始翻飞了起来,神游天外,想起了关于他毕自严的记载,尤其是擅长之处。
仅就经济理财之能,堪比周总理!
“崇祯”清楚地记得,对于毕自肃的印象极为深刻,历史上,朱由检登基之后,面对大明朝的这个财政烂摊子,魏忠贤将国库掏空,要不是有毕自严这个极有“才干”的户部尚书,朱由检将会更加缺钱,或许财政早就崩溃了。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朱由检非常缺钱的时候,就是在毕自严死去不久。
接任户部之时,朝廷还是处于每年一百三十万两白银的赤字之下,但在他的努力之下,想尽一切手段,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进行开源节流,硬生生的拯救了大明王朝的财政,予以了缓解,税赋有所增加,财政出现了复苏迹象,宛若奇迹一般!
最为关键的是,在他的精心策划之下,由于粮饷供应及时,为挫败鞑子兵围京城的意图,提供了后勤保障,功劳丝毫不比那些勤王的将领少多少?
黄猪皮第一次入关,兵围京城,天下兵马四十余万,云集在京城四周,自然而然地,不难想象,当时的粮草供应就成了最为重要的事情,也是最能体现毕自严的“才干”。
连续月余,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昼夜不停地处理后勤供应事务,几乎事事都是亲力亲为,手批口答地处理诸多事务。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如果没有毕自严这个户部尚书,作为各路大军的后勤部长,恐怕那些勤王兵早就自乱阵脚,因为粮饷供应的事情。
思绪翻飞之时,崇祯那平静的神情之下,漆黑的眸子里闪烁着点点光芒,愈发觉得,毕自严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简直就是当代的周总理!
当然,除了在外交方面,两人几乎是别无二致,同样具有经济之才,也懂得军事,可谓是多才之人,武能保家卫国,守一方之土,文能兼济天下,乃是明末不可多得能臣干吏。
最为关键的是,他和袁可立一样,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无心于党争,更加在意国家的利益,属于中立的官员。
担任天津巡抚之时,与登莱巡抚袁可立遥相呼应,形成掎角之势,守卫了京师大门。
“而且,皇上,微臣以为,以大明目前的国力来讲,财政只是得到了缓解,不仅林丹汗索要的市赏不能给,就连其他部落也要全部除去。”
“还有,朝廷对待进贡的使团也要有所改变,所赏赐的财物价值,决不能超过他们进贡之物。”
“以及那些使团的沿途花费,也不能再由朝廷承担,当地衙门不再负责接送,只需查验即可。不然的话,对于过往的道、州、府来讲,也太劳民伤财了,成了当地的一大负担。”
......
崇祯听得非常认真,连连点头,即便毕自严不说,他也有这种打算,也知道明朝时的朝贡,藩属国所谓的觐见,他们进贡的货物与所得到的赏赐相比,绝对是物超所值。
一般情况下,后者往往是前者的数倍、数十倍不止!
因此,明朝时所谓的万国来朝,不过是在到处撒钱,花钱买来的一种假象,那些藩属国不是因为天朝国威使然,才慕名而来,进行朝贺,而是双眼盯上了事过之后的一笔重重赏赐。
很显然,洋洋洒洒的一番话,毕自严说得很是过瘾,就在这个时候,崇祯却兀自的问道:“毕尚书,关于你所讲的这些,朕何尝又不明白?”
“不管是市赏,还是进贡之时的赏赐,都是朝廷的一种拉拢手段,安抚和稳住那些化为之民。若是统统取消的话,很有可能使得他们强烈反弹,再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建奴。”
“遥想当初,迫于朝廷的财政压力使然,不得不减少化外之民的进贡次数和间隔年限,结果却是,使得边境不稳定,蒙古等部落袭扰我国边境,烧杀掳掠。”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79395/159087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