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组内阁
推荐阅读: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退下,让朕来、谁让他玩游戏王的!、死灵法师、火爆波长、裂天空骑、黄泉逆行、为什么它永无止境、黜龙、我也是异常生物、
京城,文华殿。
无独有偶,当孙承宗三人正在讨论郡县制,在辽东试点有着另一层用意之时,崇祯与内阁首辅周道登也在谈论着类似的话题,气氛要更加的柔和,颇有相谈甚欢的意思,更像是师生在谈古论今,显得好不融洽。
“皇上,老臣相信,如果全国都能实行这种官员选拔和任免制度,朝廷的官员,将会更加的注重于实干,更加的务实,而无心、也没有那个精力,去结党,自然也不会存在什么党争。”
“是啊~周爱卿所言甚是,如果官员的考核标准,全都按照这样来,那么,大明的官员,将会更加重视百姓的意见,百姓对他们的认可,而非是一味地媚上,讨好上级。”
“以往之时,朝廷的官员,虽然学识渊博,多是读书人中的翘楚,但经年累月的醉心于诗书之中,却也和现实有一些脱节,有一些呆头呆脑的,缺少一种务实精神,在实干能力方面,也是有所欠缺,显得太过于书生气,做事太过于理想化。”
......
此刻,在两人的言谈交流之中,那种相谈甚欢的样子,再加上各自的面前都摆着一个小桌子,儒雅地坐在那里,周道登和崇祯,不像是君臣关系,更像是一对师生在讨论问题,讨论学生的一篇文章,其中所阐述的观点,以及回顾历史过往。
每每崇祯站起来,从上面走下来,在中间来来回回地踱着步,在那里侃侃而谈的神情举止,将后世的一些组织架构,部门的存在,官员的任免标准,考核方式等等,讲述出来之时,那副自信而洒脱的样子,完全征服了端坐在一旁的周道登,心中愈发地敬佩。
尤其是类似于选举的制度,通过百姓选举的方式,亦或是通过百姓代表,确认一些地方的主政官员,这种种的想法,听得周道登一愣一愣的,双眼里光芒闪动,异彩连连。
天马行空的话题,极具跳跃性的思路,崇祯嘴里蹦出一个又一个的主意,听得周道登如痴如醉,是那么的心驰神往,脑海里更是幻想出了世界大同的景象。
当然,所谓的选举,也不是说想选谁就选谁,而是从朝廷拟定的那么一个名单之中,选取主政官员,而且,其中还有一个硬性条件,不管是谁当选,都要效忠于皇帝,效忠于大明,还是死忠的那一种,不得有任何的言语攻击。
说到尽兴之处,仿佛周道登都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乃是内阁首辅,接下来之言,让崇祯吃惊不已,是那么的意外。
“皇上,如果在辽东实行的吏治改革试点成功,要想将其推广于全国的话,组成内阁的名额就显得着实太少了,自从成祖组建内阁以来,虽未明文的规定,但一般情况下,包括首辅、次辅在内,也就三到七个人不等。”
“如果将那种吏制推行天下,照此标准选拔官员,架构新的衙门,那么,内阁就要扩编,就要增加相应数量的名额,从而好形成更加系统化的行政体系,标准化。”
“按照皇上您所描述的,内阁之中,其他的内阁成员更像是首辅的助手,副职人员,却有不同的职能,分管着大明的商业、农业、水利、司法等等,各司其职。”
......
毫无疑问,从周道登的这一番描述之中,虽然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却让人看到了后世的国务院的影子,而内阁首辅就是总理,其他成员就是副总理,分别主管不同的领域。
此刻,不知道是周道登真得忘记了,还是故意使然,仿佛忽略了一点,一旦内阁扩充,改组新的内阁,增加组成的名额,那他这位首辅的权力,势必会受到影响,成员越多,他的权力被限制的越强。
这个时候,崇祯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朱聿键,也就是后世的南明隆武皇帝,也是他开创了先河,一下子将内阁的成员扩充到了二十几人之多。
不仅如此,朱聿键还是内阁首辅的备选之一,他崇祯重点培养的对象。
不得不说,周道登的这一番言语,真得提醒了崇祯,使他想起,自己进行吏制改革的初衷,也是最终目的,不就是架设这么一个内阁,类似于后世的国务院,这样的一个存在吗?
首辅一人,次辅众多,而又没有军权,内阁没有管辖军队的权力。
因此,现在进行内阁重组,增加组成人员的名额,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为以后的吏制改革,算是打着预防针,埋下一个先手。
毫无疑问,增加内阁的成员,普天之下,纵观整个大明官场,恐怕也就只有一人最有可能反对,也就是内阁首辅,毕竟,一旦这样做,就等于掺沙子,成员多了,含金量就越多。
反观其他官员,自然是乐见其成,巴不得崇祯增加内阁的人员名额,每增加一个,他们就多了一丝机会,可以进入内阁,地位就会直线上升,有着莫大的好处。
成为内阁的成员,不仅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乃是无上的光荣,更是可以直接向皇上递纸条,也就是俗称的“票拟”,只是要将纸条贴在奏折上而已。
即便是如此,在仕途之上,也是一种质上的脱变和飞越!
若是换做其他人,非内阁的官员,他们递送的奏折,甚至于天下老百姓向皇上提出的建议,都要先经由通政使司汇总,然后司礼监呈给皇帝过目,再交给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之后再由司礼监将处理意见呈给皇帝,做出最后的决定,如何处理,最终才是六部校对下发。
两相对比之下,足可见内阁成员的影响力,先不说其他,单单是内阁官员的办事效率,可以和皇上面议,直接作出决断,都是远超于其他官员,从而可以树立莫大的威望。
毕竟,他们的意见,所要办理的事情,可以直接提交给皇帝,而不用再经过这么多的繁琐程序,省去了太多的麻烦。
而且,每天的奏折那么多,来自于天下各地,走完了这么多的程序,恐怕耽误了太多事情,浪费了太多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六部的每个主政官员,挤破头,都想进入内阁。
无独有偶,当孙承宗三人正在讨论郡县制,在辽东试点有着另一层用意之时,崇祯与内阁首辅周道登也在谈论着类似的话题,气氛要更加的柔和,颇有相谈甚欢的意思,更像是师生在谈古论今,显得好不融洽。
“皇上,老臣相信,如果全国都能实行这种官员选拔和任免制度,朝廷的官员,将会更加的注重于实干,更加的务实,而无心、也没有那个精力,去结党,自然也不会存在什么党争。”
“是啊~周爱卿所言甚是,如果官员的考核标准,全都按照这样来,那么,大明的官员,将会更加重视百姓的意见,百姓对他们的认可,而非是一味地媚上,讨好上级。”
“以往之时,朝廷的官员,虽然学识渊博,多是读书人中的翘楚,但经年累月的醉心于诗书之中,却也和现实有一些脱节,有一些呆头呆脑的,缺少一种务实精神,在实干能力方面,也是有所欠缺,显得太过于书生气,做事太过于理想化。”
......
此刻,在两人的言谈交流之中,那种相谈甚欢的样子,再加上各自的面前都摆着一个小桌子,儒雅地坐在那里,周道登和崇祯,不像是君臣关系,更像是一对师生在讨论问题,讨论学生的一篇文章,其中所阐述的观点,以及回顾历史过往。
每每崇祯站起来,从上面走下来,在中间来来回回地踱着步,在那里侃侃而谈的神情举止,将后世的一些组织架构,部门的存在,官员的任免标准,考核方式等等,讲述出来之时,那副自信而洒脱的样子,完全征服了端坐在一旁的周道登,心中愈发地敬佩。
尤其是类似于选举的制度,通过百姓选举的方式,亦或是通过百姓代表,确认一些地方的主政官员,这种种的想法,听得周道登一愣一愣的,双眼里光芒闪动,异彩连连。
天马行空的话题,极具跳跃性的思路,崇祯嘴里蹦出一个又一个的主意,听得周道登如痴如醉,是那么的心驰神往,脑海里更是幻想出了世界大同的景象。
当然,所谓的选举,也不是说想选谁就选谁,而是从朝廷拟定的那么一个名单之中,选取主政官员,而且,其中还有一个硬性条件,不管是谁当选,都要效忠于皇帝,效忠于大明,还是死忠的那一种,不得有任何的言语攻击。
说到尽兴之处,仿佛周道登都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乃是内阁首辅,接下来之言,让崇祯吃惊不已,是那么的意外。
“皇上,如果在辽东实行的吏治改革试点成功,要想将其推广于全国的话,组成内阁的名额就显得着实太少了,自从成祖组建内阁以来,虽未明文的规定,但一般情况下,包括首辅、次辅在内,也就三到七个人不等。”
“如果将那种吏制推行天下,照此标准选拔官员,架构新的衙门,那么,内阁就要扩编,就要增加相应数量的名额,从而好形成更加系统化的行政体系,标准化。”
“按照皇上您所描述的,内阁之中,其他的内阁成员更像是首辅的助手,副职人员,却有不同的职能,分管着大明的商业、农业、水利、司法等等,各司其职。”
......
毫无疑问,从周道登的这一番描述之中,虽然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却让人看到了后世的国务院的影子,而内阁首辅就是总理,其他成员就是副总理,分别主管不同的领域。
此刻,不知道是周道登真得忘记了,还是故意使然,仿佛忽略了一点,一旦内阁扩充,改组新的内阁,增加组成的名额,那他这位首辅的权力,势必会受到影响,成员越多,他的权力被限制的越强。
这个时候,崇祯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朱聿键,也就是后世的南明隆武皇帝,也是他开创了先河,一下子将内阁的成员扩充到了二十几人之多。
不仅如此,朱聿键还是内阁首辅的备选之一,他崇祯重点培养的对象。
不得不说,周道登的这一番言语,真得提醒了崇祯,使他想起,自己进行吏制改革的初衷,也是最终目的,不就是架设这么一个内阁,类似于后世的国务院,这样的一个存在吗?
首辅一人,次辅众多,而又没有军权,内阁没有管辖军队的权力。
因此,现在进行内阁重组,增加组成人员的名额,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为以后的吏制改革,算是打着预防针,埋下一个先手。
毫无疑问,增加内阁的成员,普天之下,纵观整个大明官场,恐怕也就只有一人最有可能反对,也就是内阁首辅,毕竟,一旦这样做,就等于掺沙子,成员多了,含金量就越多。
反观其他官员,自然是乐见其成,巴不得崇祯增加内阁的人员名额,每增加一个,他们就多了一丝机会,可以进入内阁,地位就会直线上升,有着莫大的好处。
成为内阁的成员,不仅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乃是无上的光荣,更是可以直接向皇上递纸条,也就是俗称的“票拟”,只是要将纸条贴在奏折上而已。
即便是如此,在仕途之上,也是一种质上的脱变和飞越!
若是换做其他人,非内阁的官员,他们递送的奏折,甚至于天下老百姓向皇上提出的建议,都要先经由通政使司汇总,然后司礼监呈给皇帝过目,再交给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之后再由司礼监将处理意见呈给皇帝,做出最后的决定,如何处理,最终才是六部校对下发。
两相对比之下,足可见内阁成员的影响力,先不说其他,单单是内阁官员的办事效率,可以和皇上面议,直接作出决断,都是远超于其他官员,从而可以树立莫大的威望。
毕竟,他们的意见,所要办理的事情,可以直接提交给皇帝,而不用再经过这么多的繁琐程序,省去了太多的麻烦。
而且,每天的奏折那么多,来自于天下各地,走完了这么多的程序,恐怕耽误了太多事情,浪费了太多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六部的每个主政官员,挤破头,都想进入内阁。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79395/1590916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