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宋耻 > 第三十一节 麻烦登门

第三十一节 麻烦登门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抛开这些不和谐的杂音,李慢侯的心情总体还不错,打了胜仗,哪怕胜利的过程有些荒唐,可是他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
    第一次亲身参与冷兵器作战,让他领悟了很多,也领悟到他知道的还太少。他很好奇,林永这样的西军小军官,都能在战场上一打眼看出那种叫做“战机”的东西,而他根本看不到。如果是他,面对着慌乱的敌人,可能需要进行仔细的分析,而这个过程中,战机就已经失去了,况且这种分析,很可能得不出正确的结果。
    他不知道林永这种经验丰富的军官,他们脑子里是一套什么样的思维框架,看到战场的情况,马上就能反映出该打还是该逃。但这肯定是一次次战斗中,积累下来的经验。这些经验经过他们大脑的整合,就成为他们解读战场的一套思维。
    这样的逻辑原理,很难被科学验证,因此颇为玄学,被称之为战场嗅觉或者直觉。许多没有文化的将领,往往就是靠这种直觉打仗的,而他们打的反而比那些各种兵法精通的文人好的多,刘项原来不读书。
    李慢侯脑子里也装了大量知识理论,这些理论现在反而干扰着他,他到现在,都无法理清到底是纪律重要,还是战机重要,到底应该以结果为要,还是以过程为要,如果以结果为要,那么只要打了胜仗,就可以纵容部下的擅自行动,如果以过程为要,那就必须严格约束纪律,事事必须请示,但那样就又失去了战机?可是理论又告诉他,纪律性是胜利的基础,没有纪律的部队,是打不了仗的。
    纠缠在这些思辨似的战争哲学中,让李慢侯越想越头大,反观这些打赢了仗的士兵,他们什么都不想,高高兴兴,盘算着这次出战他们可以多领多少军饷。
    这本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却又压在李慢侯头上,因为他的资金链终于断了。为了买马,他将原本还能支撑几个月的军饷都搭了进去,官府供应的饷银往往只能折现三分之一,他每次都发饷要亏空一大半。打仗打亏空,这是李慢侯早就能想到的事。他也没指望过缴获,今天花马刘那些赃物,清点后发现,没多少值钱的,看花马刘的穿着就知道,他们并没有抢到什么好东西,毕竟只是小股匪帮,只能抢劫一些村镇,能有多少好处。绝大多数都是粮食,少数金银,总计都不到一千两,跟几千人的军饷比起来,微不足道。
    这次回去,还得发双饷,他真的发不出来了。继续跟士兵商议赊欠,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接受,即便勉强接受,恐怕士气也会大受影响,即便不会溃散,恐怕也没多大的劲头战斗,一旦失信是很可怕的。为此李慢侯不惜再次低头去求两个公主,这次打了胜仗,多少让他不会那么难堪。
    个人的委屈都是小事,这点上李慢侯比较豁达。
    回到楚州,跟地方官产生了一些争执,楚州通判认为,李慢侯俘虏的这些义兵是土寇,应该交给他处置。而李慢侯坚持认为这些是流民,应该妥善安置。他没提出他想收编这些义兵的想法,军官私自扩大部队,在宋朝是犯忌讳的。两人争执不下,文贵武贱,文官根本不在乎李慢侯的态度,李慢侯索性搬出公主,表示他要把人带回去听公主定夺。
    不欢而散,文官倒也不想惹公主,任由李慢侯带着这些惊惶未定的义兵返回扬州。
    回到扬州,先处理收编事宜。花马刘是头目,而且确实骑术不错,不是骑马练出来的,是骑驴练出来的,过去是养驴的。但骑马也没什么大问题,比军中大多数人都好。这些义兵,在河北地界上奔驰了两三年,骑术都具备了骑兵作战的能力,当然不是什么精锐骑兵,能骑在马上打仗而已。
    人数也不少,男人两百出头,女人却超过三百。还有几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也跟着他们骑马奔驰。不能动的老弱倒是没有,李慢侯看到女人堆里的老弱,其实只是伤病员,虽然有白头的,可依然能骑马抢劫,那么就能打仗,至少可以帮忙喂马、训练新兵。
    总之这里所有男丁都是有用的,可以弥补李慢侯部队中骑兵不足的短板。至于女人,无一例外,全都是他们寇掠各地掠来的。对于这些女人,李慢侯跟她们商议,如果想回家的,会送他们回去。愿意继续跟着土匪的,让他们结为合法夫妻,给他们安置在扬州城。
    大多数女子选择任命,既然被抢了,只能当土匪的老婆。安顿方案确定了,然后是整编方式。花马刘作为头目,李慢侯给他一个都头身份。允许他继续带领一支骑兵,兵额五十,将他们的马骡毛驴换上川马,机动性大增。其余一百人,则打散编制在牛仲和田氏兄弟手下。并将其中最早跟着花马刘的那些伙计,全都编到了马夫中,让他们照看军中牲口,这些人以前都跟着东家做驴、骡等牲口贩卖买卖,不但懂得照顾牲口,竟然还有一对父子是兽医。
    妇人全部安顿到城中,以后她们就是良民了,不用在打家劫舍,也不用担惊受怕,由他们的男人挣军饷养活她们。
    眼看着发军饷的日子临近,李慢侯多次跟官府交涉,可眼下扬州的财政也很紧张,官府能发下上个月的军饷,其实已经是看在公主的面子上,扬州城里其他军队,甚至拖欠了三四个月。
    这条路暂时走不通,李慢侯已经开始决定,继续跟士兵们商量,尤其是那些浙兵,再次用上次的办法,派人送军饷回家。而那批回家送饷的士兵还没有回来,怎么能让他们相信上次送到了呢?
    正愁这件事呢,新的麻烦又来了。
    李四回来了,除了将那批回乡的士兵带回来之外,还带来了浔溪村的几个家人。
    “谁让你带他们来的?”
    李慢侯完全没有准备,看着站在他眼前的张妙常和金二郎,本就发愁的他,终于怒了。
    李四道:“是金娘子让带来的,小的拗不过。”
    金枝让她弟弟跟张妙常来扬州,这是为什么?
    看向金二郎:“你姐姐让你来干嘛?”
    金二郎道:“姐姐让我跟姐夫学本事,谋个出身!”
    李四笑起来:“金娘子说我都能当官,二郎也行。”
    做姐姐的希望弟弟出息,虽然低估了战争的危险,也能理解。
    “你呢?你来干什么?”
    可是张妙常来干什么,李慢侯就想不到了。
    张妙常委屈道:“姐姐说,大官人一个人在外,身边连个伺候的人都没有,让我来伺候着。”
    李慢侯头大:“我出来是打仗,要什么人伺候?”
    刚说完,就见李四在一旁暧昧的笑,他顿时明白了。
    摆摆手道:“军营里不能有女人,这是我定的军法。你们俩明日就走!没得商量。”
    “大人。公主有请!”
    李忠此时进帐,向李慢侯报告。
    李慢侯之前也打算跟公主商量,钱的事情还没解决呢。公主既然来请,正好去走一趟。
    公主府比一个月前气派了不少,这一年多来,知州许份一直在加固城防,扬州城一片大兴土木的盛况,而太监冯益则一直在扩建公主府,这只是借口。李慢侯知道内情,皇帝是在营建行宫,只是暂时打着公主府的名义,并将半条街占了。
    两个公主气色看起来不错,应该是有好事。李慢侯刚回扬州的时候,跟她们见过一面,说了一下收编土匪的事情,她们一直很上心,也可能是好玩。毕竟和平时期的公主,是过问不了任何政务的。而现在却能做一些事情,一点都不无聊,甚至还帮忙安置了一些家眷,花马刘的老婆现在就在公主府中当差,成了一个女官。
    “天下要太平了!”
    延庆公主赵轻卿先说到。
    柔福公主赵嬛嬛点头。
    李慢侯奇怪:“有什么消息?”
    赵轻卿道:“今日收到圣谕,行宫要停建。我们准备回京。”
    李慢侯问道:“是议和成了?”
    赵楷这一年多一直留在南京,不管宗泽怎么催促就是不回开封。但也没闲着,李纲当政雷厉风行,三道防线都有所安排。分别与沿江、沿淮、沿河设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派文臣镇守,武官为副职。沿江帅府设在江宁府、沿淮帅府就在扬州,而沿河帅府则设在徐州,另外还有康王赵构留守开封,节制河北兵马,总计四道防线,南京宋城安如泰山。
    由于李纲在没有任何掣肘的状态下,执政了一年多,三道纵深防线都得到加固,没有引起太大的混乱,李成、丁进这种流寇,很快就被击退。
    但皇帝赵楷却一边用李纲主持防守大局,一面继续跟金国谈判,希望能够和谈成功。
    李慢侯当然是支持和谈的,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强行开战损失只会更大。宋朝现在急需要休养生息,李纲加固防线的措施,虽然稳定了局势,可是江南的赋税也大幅度提高,各地都有些不稳。
    赵轻卿道:“议和基本定了。金国甚至愿意放回二圣。”
    金国竟然愿意放回徽钦二宗?这说明确实有诚意,比历史上的和谈更有诚意。但历史上的和谈,是在韩世忠、岳飞、吴阶等人军事胜利的基础上谈成的,现在金国愿意和谈,也不是没有可能,恐怕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金国有什么条件?”
    李慢侯问道。
    赵轻卿叹道:“河北之地。还有金银玉帛罢了。”
    割地赔款,数额李慢侯都懒得问,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知道了更心塞。
    他也叹道:“能和比什么都好。你们什么时候回京?是回南京还是东京?我听说杜充掘了黄河!”
    其实不是听说,而是史书上说的。
    赵轻卿道:“自然是回南京,东京如今凋敝。靖康二年金兵围城,发遍京城外坟垄,取棺材做马槽,臭闻百里,城内大疫,死者近半。更有饥荒,街头但有坐病之人,俄顷被人剥皮,杂猪牛马肉卖之。”
    回忆起汴京之围的惨状,两个公主心有戚戚,而那时候她们因为听从李慢侯的建议,正躲在江南浔溪别院赏雪。
    赵轻卿接着道:“杜充掘河我早就知道了,九月三日掘李固渡,如今开封以北直到河,一片泽国。金国能议和,也跟掘河有关。黄河决口,金军不能南下东京,是以金军大帅才允和的!”
    李慢侯突然意识到哪里不对劲了:“你是说和谈是跟金军统帅谈的?”
    赵轻卿道:“历来不都如此。金都北去万里,往来不便。金军统帅粘罕可以便宜行事。”
    李慢侯后脊梁发寒,问道:“如果这是计谋呢?”
    他知道历史上的粘罕,是坚定的主战派,主和派是挞懒(完颜昌),此人跟秦桧一样,是金国的主和派,不同的是他被金国人杀了,罪名就是卖国,而秦桧成为宰相。
    粘罕为统帅,就因为过不了黄河,进攻不了东京开封府,然后就同意和谈了?
    当然有缓兵之计的成分,金军几年来,年年南下,年年能榨取几千万两金银,比他们国库收入丰厚多了,如果李纲愿意给个几千万两银子花钱消灾,那也未必不能和谈。
    李慢侯不想知道赔多少钱也得问了:“粘罕要多少金银玉帛?”
    赵轻卿道:“依辽国旧例。”
    李慢侯惊道:“这怎么可能?”
    北宋给辽国每年的岁币是银十万两,绢十万匹,金国人能满足?
    赵轻卿道:“怎么不可能。金国还要大宋称臣呢!”
    称臣?
    李慢侯问道:“皇帝同意了?”
    赵嬛嬛这次回答:“称臣虽然耻辱一些,可为了天下,皇兄已经允诺。只有李纲不允,与朝臣誓言死谏。”
    李慢侯眉头更皱了,这根本不是称臣不称臣的问题,如果能用这样的条件换和平,别说称臣了,让皇帝称孙子都行。主要能用和平时期恢复过来,再打回去,什么问题都没有。
    粘罕只用了这一招,就让宋朝朝堂动荡,懦弱的皇帝和执拗的大臣对立,这越发看着像是计策。
    “皇帝让你们何时回京?”
    李慢侯又问道。
    赵轻卿道:“日程尚未定下,冯公公正在筹备。你也该准备好!”
    李慢侯带的军队,是公主护军,是临时的依仗兵,得跟着公主一起走。
    李慢侯道:“怕是有诈。恳请缓行。”
    赵轻卿道:“我知道你的主张,回京后不会夺了你的兵权。我周旋一下,给你另外安排便是。”
    李慢侯手里的军队已经练成,能不能打且不说,看着挺唬人。这只军队,送谁哪里都抢着要,公主很容易帮李慢侯安排一个前程。
    李慢侯苦笑:“我可不是为自己。总之听我的,暂且缓一缓,已经是深秋,到了冬天自然见分晓。”
    金兵如果要南下,那肯定是秋冬季节,每年都是如此,如果到了冬天都不南下,那就是真的有议和打算。世事难料,李慢侯是知道金国这段时期,并没有做好吞并宋朝的准备。或许愿意诈一笔钱,缓和一下,毕竟他们也要恢复,不是财政上紧张,而是安抚地方。吞并辽国一直消化不良,一开始推行金国自己的部族似的的猛安谋克制,可是出现的问题太多,不得已已经开始采用汉制,在辽国统制的汉地保留旧制。军队也开始改变,从部族军向国家军队转变,开始大量使用汉人军队,称之为签军。
    赵轻卿道:“那倒也不急。没说马上走,和谈也没确定。叫你来就是通知你一下,顺便问问,是不是该发军饷了?”
    李慢侯还真想说这事呢,公主主动提起,也省的他尴尬,点了点头。
    赵轻卿道:“我这里有笔钱,你拿去支应罢。”
    还没张口,就有钱了,李慢侯反倒更不好意思。
    赵嬛嬛哼道:“我们姐妹知道,你贴了不少钱。你能毁家纾难,我们怎么不能?别忘了这天下姓什么!”
    李慢侯笑道:“明白,天下姓赵,那我就不客气了,姓赵的拿钱,也是应该的。”
    三人都笑起来,李慢侯发自内心有些感动。
    钱有了,大问题就解决了,剩下的都是小问题。
    “对了。你们哪来的钱?”
    李慢侯问道。他知道离开浔溪村的时候,跟李慢侯清算,当地地产、田产都留给了李慢侯,两个公主的资产都在苏杭这样的大城里。
    赵轻卿道:“发卖了一些田产。一会让侯东告诉你。”
    “侯东来扬州了?”
    李慢侯疑惑。侯东是公主的心腹,他在杭州的时候见过,帮公主打理哪里的产业。
    赵轻卿点点头:“嗯。杭州的产业都清算了,已经运来了大半。还是用你的主意,用盐引来兑换,没亏太多。”
    李慢侯暗自点头,没说太多,公主的产业真变卖了,上千万贯都是有的。那本就是一场权贵豪夺,两次难逃,第一次至少也有上百万贯的家产转去了杭州,第二次则是李慢侯帮忙转去的超过三百万贯资产,又恰巧遇上东南朱勔党羽贱卖家产,简直是抢钱。四百万翻两三倍,简直是太良心了。
    现在为了支持自己领兵,竟然全都发卖,他如何不感动。
    赵轻卿又道:“对了。给你浑家也留了一份,我听说上次买马,你家卖了粮食。我给她留了三十万贯,算是我送你的马。”
    李慢侯叹道:“这倒是不用。钱财理不清,给她留那么多钱,未必是好事。还有你是公主啊,你送我马,也不送点好的!那批川马,跑茶马古道可以,驮人跑不起来!”
    那些马不知道跑了几千年茶马古道,反正秦朝时候四川跟印度都能通过身毒道沟通,用马交易丝绸。不知道是不是因此专门驯养成了川马这种习性,牵着十分温顺,骑着使不上力气。
    赵嬛嬛哼道:“想讨好处,跟我说啊!多了没有,几百匹还是有的。”
    柔福公主很自信,因为她这一年来,跟兄长通信不断,她发现,她皇兄并没有变,只是身不由己而已,也就原谅了赵楷当年抛下她们这些胞弟胞妹,独自逃生的事儿。
    李慢侯连忙道:“那就劳烦嬛嬛了。”
    要是有匹真正的好马,他就可以组建真正的重骑兵了,起码可以让那些士兵不用骑着骡子打仗。
    赵嬛嬛道:“可不能光我给你办事。你给我写的故事,可拖了很久!”
    李慢侯忙道:“等马到了。肯定写完。”
    说完连忙拱手告辞。
    柔福公主赵嬛嬛说的故事,是猪八戒的故事。都怪当年李慢侯眼红人家的童子坠,硬编了一个猪八戒跟嫦娥私奔的凄美爱情故事。结果公主听上瘾了,在江南的时候,硬缠着李慢侯给他写出来。
    李慢侯无法,只能继续编。说猪八戒跟嫦娥隐居在大明湖畔之后,被天上的千里眼、顺风耳找到,天帝派太白金星下诏,让猪八戒戴罪立功,只要他扶保唐僧完成取经大业,就消了他的罪业,准许他跟嫦娥婚配。于是猪八戒被送到了一个叫做高老庄的地方,等取经的唐僧经过。等了一年又一年,猪八戒看上了高老庄的高小姐,引起了猪八戒的第一难。
    是的,李慢侯将西游记改变成了猪八戒的爱情故事,九九八十一难是他们爱情的考验,目前刚写到高老庄。
    以前觉得写故事没什么难的,真的动了笔才发现,哪怕是改编名著,要理顺其中的起承转合,真的很难。加上后来一直没时间,这才拖延了下来。而柔福公主就成了一个苦等更新的书迷,找着机会就催促。
    “姐姐。你说那猪八戒讨厌不讨厌。心里明明有嫦娥,还要娶高小姐。”
    说起催更,赵嬛嬛就不满意。
    她说的情节,是李慢侯写给他的第二回目《猪元帅情陷高老庄,孙大圣辣手摧姻缘》,不但她看的烂熟,其实赵轻卿也看过了。
    赵轻卿道:“不过是传奇罢了。当不得真!”
    小说在宋朝还没出现,类似的是唐传奇。
    赵轻卿嘴里这么说,神色却变得迷离起来。猪八戒心里装着嫦娥,却在高老庄求取高小姐。第一次看高老庄的时候,她们还住在太湖。搬到扬州后,赵轻卿却有了一些新的感触。她不时会想起太湖边那座庄园,不由自主的将那座庄园想象成高老庄。那座庄园里,现在就有一个等待归人的高小姐。可是那个猪元帅却跟她在一起。她赵轻卿到底是猪元帅心里的嫦娥,还是高小姐啊?
    心绪一旦拨动,就会忘了时光,突然看到李慢侯已经要出房门,赵轻卿才想到还有正事没说。
    刚想叫住,叹了口气:“哎。忘了说李纲的事情。”
    赵嬛嬛也道:“那叫他回来?”
    赵轻卿道:“算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80241/1623499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