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八章 高校(祝大家财源广进)
推荐阅读:穿越者大联盟、我的神秘赶山异闻、犁汉、大明与新罗马与无限神机、诡秘之主:瑶光、刚毅坚卓的他们、机战:从高达OO开始、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斗罗:萧炎穿越成唐三兄弟、这无限的世界、
8月底,孟谦在孙晓静的办公室里喝茶。
“听说今年回国的留学生数量又创新高了?”
孙晓静一边煮茶一边回应,“嗯,主要是是米国那边,最搞笑的是,米国最近看到留学生回国的情况,舆论开始称现在的米国就是在给华夏培养人才,说不定会进一步针对留学生。”
孟谦直接被这套言论给逗笑了,“华夏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在给米国培养人才,我们说什么了,稍微抱怨几句还得被网上一群人嘲讽。
现在回来一点人才就把他们急成这样了。”
“这不就是他们现在的逻辑么,说我们华夏占他们便宜,完全没有算上过去几十年他们占了我们多少便宜的事情。
现在我们强大了,就变成了我们占便宜,就变成了给我们培养人才,反正好处都必须他们给占了才行。”
“不过现在这个情况如果继续激化下去,对以后的留学生来说确实也不是什么好事。”孟谦多少有些担忧未来的留学生。
孙晓静把茶杯递给孟谦,“明天的会议,你有把握么?”
“我也不确定,毕竟确实有一些人的思想还是比较保守的。”孟谦用手端着茶杯转了转,“你明天跟我一起去吧。”
“好。”
...
8月25日,在燕京召开了一场并不对外开放的会议,会议现场,教育部领导,清华燕大江大等各大高校的领导悉数到场。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先上台定了一个基调。
“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开始强调英国大学的建设,帮助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十九世纪初期,德国开创研究型大学,帮助德国建立强大的人才根基,乃至二战后的德国崛起都跟德国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德国的研究型大学教育模式影响了全世界两百年。
十九世界世纪中期,霓虹国开始加大投入大学建设,1858年的庆应大学、1877年的东京大学、1882年的早稻田大学、1897年的京都大学,为霓虹国培养了一大批顶级人才,帮助霓虹国在那个时期建立了亚洲强国地位。
十九世纪末,米国将一大批大学转型为现代研究型大学,为二战后大量人才涌入米国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就是教育的强大,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强大。
而对于曾经的华夏来说,多方面的基础都不足以支撑我们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但现在的华夏有了基础,更急需要去打造世界一流大学。
说个最基本的东西,就是自信问题,我们现在经济发展起来了,科技也发展起来了,但是我们的学生还是需要去国外求学,这是非常打击自信心的一件事情。
所以今天把大家聚在一起就是希望大家各抒己见,一起来探讨一下我们华夏该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
“首先我想说一点。”清华大学的校长邱咏举手示意了一下,“我们现在确实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但是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历程来看,米国用了100年的时间从零所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到世界第一教育大国,而我印象中我们第一次谈及这个问题差不多是在二十多年前。
我跟很多米国的老教授交流过,也查询了大量的资料,从教授团队水平,科研基础环境以及国际科研成果的角度来说,我们至少已经走完了前面60%的道路,至少已经达到了及格线。
所以我们急是急不来的,这个事情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来沉淀,但我们的发展速度也确实已经很快了。
然后我想提出我的观点,我认为我们现在时最重要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建设世界一流的教授团队。
对于高校来说,教授团队的水平基本决定了这所学校的教育水平。
而现在我们国内教授团队的情况就是小而精,我们在一些领域已经培养出了一批世界一流的教授团队,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在这一批精英教授团队身上再多花一点精力,巩固住我们在这些领域的世界一流教育水平,先建立起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专业。”
“这会不会导致专业之间的偏差加剧呢?”马上有人提出了想法。
“高等教育的投入是巨大的,而且培养世界一流教授团队有些时候也存在运气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奢望短时间内在高等教育问题上实现又大又精,当然,如果国家愿意一年砸个几万亿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那我这话算是没说。”
众人一笑,虽然大家都知道国家是认真的想要重视高等教育,但也不可能往死了砸钱,要是真的这么不差钱就好了。
“其实就算真的这么砸钱,有些东西也不一定能砸的出来。”燕大校长郝萍把话题接了下去,“而且说到砸钱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高校的教师薪资该改革了,过去的那一套放到现在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在偷懒。
对于公立高校的教授来说,薪资绩效奖金到底该和什么挂钩,在眼下这个阶段必须要去细分。
我们不能总是建个实验室申请三十亿说批就批下来了,提个教授薪资改革计划每次都是再议再议,既然要建立世界一流大学,那就要从上到下,从头到尾去改。”
郝萍这话说的很直白了,但这是一个好现象,不把话说开了,不把该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拿什么去建世界一流大学。
“既然提到了高校教授薪资的问题,我正好也有个问题请教一下各位。”教育部领导开口道,“如果要去对比顶级教授团队的薪资,我们跟米国大学比差距并不小,但是大家也知道,米国那边的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收入都来源于捐款,而我们华夏的高校这一块收入是非常微薄的,这其实也是我们经常在讨论的问题,我们是否要靠国家补贴来长期弥补这一差距。
还有一个问题,在各位看来,我们华夏的高校为什么捐赠如此微薄,很多校友捐款甚至需要校方领导出面去讨厌,是单纯的因为我们的教育水平偏低么?”
领导这话刚一问完,多所高校领导下意识的转过头看向了坐在一旁一言不发的孟谦,领导一下子也没反应过来,差点直接问一句你们看他干嘛。
孟谦注意到大家的眼神,马上调整了一下原本稍有一点放松的坐姿,轻咳两声,“咳咳,那个...西湖大学去年收到捐款确实不低,差不多是清华的五倍,校友捐赠差占了接近30%。”
在座有些人知道这个数据,有些人并不知道,对于并不知道这个数据的人来说多少是有些被震惊到了,毕竟,西湖大学正式成为大学才几年啊,能有几个校友啊,而且刚毕业的校友能有几个有钱的啊。
看着那些不知道这个情况的人眼中写满的为什么,孟谦主动道,“高校捐款主要是两个主要渠道,一个是校友捐款,一个是社会捐款,一般来说,名校的校友捐款率是在30%。
我们要探讨高校捐款的问题,其实没必要搞得太复杂,无非就是想明白大家为什么要去捐款。
我就给米国多所高校捐过款,而且还捐了不少,我在哈佛耶鲁的捐款都超过了一亿米金,哈佛现在还有一栋以我名字命名的图书馆。
我为什么要去捐款?是因为我敬佩那些高校么?
当然,我确实挺尊重那些高校的,但是最真实的原因就是为了那边的人才能到大风集团来上班。
至于校友为什么要捐款,我每年都给江大捐款,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捐款,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因为我有钱。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收入不太多的校友也会捐款,甚至比我还积极,我问过他们为什么,有感恩的情绪在,可也不能否定有名利和资源的需求在。
我看过米国名校捐款名单,商学院和文理学院长期占据着米国高校校友捐款一半以上的占有率,而这些捐款者中很多人并不是很富裕。
所以高校捐款在我看来,不管是社会捐赠还是校友捐赠,没必要看的太过高尚,本质上就是一个利字当头的事情。
我们华夏高校每年收到的捐款数额低,主要是因为我们能带给别人的利益诱惑不够啊。”
面对教育谈利益诱惑似乎显得有些怪,但孟谦必须把这个东西摆到台面上来说,否则,后面的东西都没法聊下去了。
...
“听说今年回国的留学生数量又创新高了?”
孙晓静一边煮茶一边回应,“嗯,主要是是米国那边,最搞笑的是,米国最近看到留学生回国的情况,舆论开始称现在的米国就是在给华夏培养人才,说不定会进一步针对留学生。”
孟谦直接被这套言论给逗笑了,“华夏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在给米国培养人才,我们说什么了,稍微抱怨几句还得被网上一群人嘲讽。
现在回来一点人才就把他们急成这样了。”
“这不就是他们现在的逻辑么,说我们华夏占他们便宜,完全没有算上过去几十年他们占了我们多少便宜的事情。
现在我们强大了,就变成了我们占便宜,就变成了给我们培养人才,反正好处都必须他们给占了才行。”
“不过现在这个情况如果继续激化下去,对以后的留学生来说确实也不是什么好事。”孟谦多少有些担忧未来的留学生。
孙晓静把茶杯递给孟谦,“明天的会议,你有把握么?”
“我也不确定,毕竟确实有一些人的思想还是比较保守的。”孟谦用手端着茶杯转了转,“你明天跟我一起去吧。”
“好。”
...
8月25日,在燕京召开了一场并不对外开放的会议,会议现场,教育部领导,清华燕大江大等各大高校的领导悉数到场。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先上台定了一个基调。
“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开始强调英国大学的建设,帮助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十九世纪初期,德国开创研究型大学,帮助德国建立强大的人才根基,乃至二战后的德国崛起都跟德国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德国的研究型大学教育模式影响了全世界两百年。
十九世界世纪中期,霓虹国开始加大投入大学建设,1858年的庆应大学、1877年的东京大学、1882年的早稻田大学、1897年的京都大学,为霓虹国培养了一大批顶级人才,帮助霓虹国在那个时期建立了亚洲强国地位。
十九世纪末,米国将一大批大学转型为现代研究型大学,为二战后大量人才涌入米国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就是教育的强大,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强大。
而对于曾经的华夏来说,多方面的基础都不足以支撑我们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但现在的华夏有了基础,更急需要去打造世界一流大学。
说个最基本的东西,就是自信问题,我们现在经济发展起来了,科技也发展起来了,但是我们的学生还是需要去国外求学,这是非常打击自信心的一件事情。
所以今天把大家聚在一起就是希望大家各抒己见,一起来探讨一下我们华夏该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
“首先我想说一点。”清华大学的校长邱咏举手示意了一下,“我们现在确实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但是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历程来看,米国用了100年的时间从零所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到世界第一教育大国,而我印象中我们第一次谈及这个问题差不多是在二十多年前。
我跟很多米国的老教授交流过,也查询了大量的资料,从教授团队水平,科研基础环境以及国际科研成果的角度来说,我们至少已经走完了前面60%的道路,至少已经达到了及格线。
所以我们急是急不来的,这个事情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来沉淀,但我们的发展速度也确实已经很快了。
然后我想提出我的观点,我认为我们现在时最重要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建设世界一流的教授团队。
对于高校来说,教授团队的水平基本决定了这所学校的教育水平。
而现在我们国内教授团队的情况就是小而精,我们在一些领域已经培养出了一批世界一流的教授团队,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在这一批精英教授团队身上再多花一点精力,巩固住我们在这些领域的世界一流教育水平,先建立起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专业。”
“这会不会导致专业之间的偏差加剧呢?”马上有人提出了想法。
“高等教育的投入是巨大的,而且培养世界一流教授团队有些时候也存在运气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奢望短时间内在高等教育问题上实现又大又精,当然,如果国家愿意一年砸个几万亿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那我这话算是没说。”
众人一笑,虽然大家都知道国家是认真的想要重视高等教育,但也不可能往死了砸钱,要是真的这么不差钱就好了。
“其实就算真的这么砸钱,有些东西也不一定能砸的出来。”燕大校长郝萍把话题接了下去,“而且说到砸钱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高校的教师薪资该改革了,过去的那一套放到现在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在偷懒。
对于公立高校的教授来说,薪资绩效奖金到底该和什么挂钩,在眼下这个阶段必须要去细分。
我们不能总是建个实验室申请三十亿说批就批下来了,提个教授薪资改革计划每次都是再议再议,既然要建立世界一流大学,那就要从上到下,从头到尾去改。”
郝萍这话说的很直白了,但这是一个好现象,不把话说开了,不把该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拿什么去建世界一流大学。
“既然提到了高校教授薪资的问题,我正好也有个问题请教一下各位。”教育部领导开口道,“如果要去对比顶级教授团队的薪资,我们跟米国大学比差距并不小,但是大家也知道,米国那边的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收入都来源于捐款,而我们华夏的高校这一块收入是非常微薄的,这其实也是我们经常在讨论的问题,我们是否要靠国家补贴来长期弥补这一差距。
还有一个问题,在各位看来,我们华夏的高校为什么捐赠如此微薄,很多校友捐款甚至需要校方领导出面去讨厌,是单纯的因为我们的教育水平偏低么?”
领导这话刚一问完,多所高校领导下意识的转过头看向了坐在一旁一言不发的孟谦,领导一下子也没反应过来,差点直接问一句你们看他干嘛。
孟谦注意到大家的眼神,马上调整了一下原本稍有一点放松的坐姿,轻咳两声,“咳咳,那个...西湖大学去年收到捐款确实不低,差不多是清华的五倍,校友捐赠差占了接近30%。”
在座有些人知道这个数据,有些人并不知道,对于并不知道这个数据的人来说多少是有些被震惊到了,毕竟,西湖大学正式成为大学才几年啊,能有几个校友啊,而且刚毕业的校友能有几个有钱的啊。
看着那些不知道这个情况的人眼中写满的为什么,孟谦主动道,“高校捐款主要是两个主要渠道,一个是校友捐款,一个是社会捐款,一般来说,名校的校友捐款率是在30%。
我们要探讨高校捐款的问题,其实没必要搞得太复杂,无非就是想明白大家为什么要去捐款。
我就给米国多所高校捐过款,而且还捐了不少,我在哈佛耶鲁的捐款都超过了一亿米金,哈佛现在还有一栋以我名字命名的图书馆。
我为什么要去捐款?是因为我敬佩那些高校么?
当然,我确实挺尊重那些高校的,但是最真实的原因就是为了那边的人才能到大风集团来上班。
至于校友为什么要捐款,我每年都给江大捐款,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捐款,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因为我有钱。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收入不太多的校友也会捐款,甚至比我还积极,我问过他们为什么,有感恩的情绪在,可也不能否定有名利和资源的需求在。
我看过米国名校捐款名单,商学院和文理学院长期占据着米国高校校友捐款一半以上的占有率,而这些捐款者中很多人并不是很富裕。
所以高校捐款在我看来,不管是社会捐赠还是校友捐赠,没必要看的太过高尚,本质上就是一个利字当头的事情。
我们华夏高校每年收到的捐款数额低,主要是因为我们能带给别人的利益诱惑不够啊。”
面对教育谈利益诱惑似乎显得有些怪,但孟谦必须把这个东西摆到台面上来说,否则,后面的东西都没法聊下去了。
...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80286/221163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