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自信的赵朝廷!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当然不会,老子非得打断他的腿!”
“这不就是了!”
“按照你这么说,咱们赵军要跟秦军打一场?”
“我觉得你们多想了,谁跟你们说我大赵会夺取晋土,说不定只是打一场,然后退回本土了呢!”
“你太年轻了兄弟,你以为大军出征不废钱粮啊,朝廷伐晋,肯定要得到好处,没有好处伐什么晋啊!”
“我大赵仁义之师,绝对不会干趁火打劫的事!”
“没错,我赵军伐晋,绝对不是为了抢战果,只是单纯的替天行道,剿灭这个不仁不义的帝国!”
“希望吧!”
“如果,我说如果,如果秦军跟我们赵军打起来了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打呗,谁怕谁!”
“就是,还能怎么办,一个字,打,把秦军打怕,他们不是号称战无不胜吗?那是他们没有碰见我们赵军,只要秦军敢动一下,秦军的不败神话就要碎成渣滓!”
茶馆之中的闲人议论纷纷,都在讨论大赵帝国伐晋之事,赵人都有一种迷之自信,自认为大赵帝国无敌于天下,对于这种迷之自信,也能理解,毕竟大赵帝国周边的邻国,没有一个是大赵帝国的对手。
就算是燕、韩、齐、中山国绑在一起,也无法击败大赵帝国,只能打一个旗鼓相当的局面,无法碾压大赵帝国,要是单挑的话,大赵帝国能够轻松碾压燕、韩、齐、中山国!
自信来源于实力,赵人有迷之自信也不奇怪,只不过他们这次的对手可不是燕韩赵,而是如日中天,横扫西北大漠的大秦帝国,跟这种强大的帝国做对手,赵人的迷之自信额外的可笑。
皇宫、盛皇殿!
盛皇殿殿内,文武百官身着淡蓝色朝服站于左右两侧,神情肃穆万分,使殿内充满严肃的气氛,高台之上的雕龙宝座上,坐着一位身着银色五爪龙袍的青年,青年面无表情,双目如星,刀削般的脸庞给人一种刚毅、冷酷的感觉。
“算算时间,承王应该早已兵临金陵城下,为何还不见承王奏报,诸位对此有何看法?”赵帝丹冷若寒星的双眸环视高台之下的文武大臣,语气掺和着一丝丝冷意,令文武大臣不寒而栗,暗自打了一个冷颤。
站在文官队列首位上的丞相方如海向前迈出一小步,神情肃穆且恭敬的弯腰作辑禀道:“陛下,邯郸距离晋帝国金陵,有足足一千三百里,道路遥远,还未有奏报传来情有可原!”
“如果真是道路遥远的原因,朕也就放心了,实不相瞒,朕自从得知晋帝国准备向秦帝国举国投降,朕就开始担心秦军冒天下之大不韪攻我赵军,并且朕有很强的预感,秦帝不会坐视大赵统治房山郡和丰台郡!”赵帝丹用着冷若冰霜的语气说道。
赵帝丹喜欢换位思考,他曾设想,如果他是秦帝,他肯定要收掉房山郡和丰台郡!
房山郡和丰台郡接壤崇南郡、金昌郡、顺北郡,接壤地带没有关隘,如果不收回房山郡和丰台郡,敌人就能轻松打进崇南郡、金昌郡、顺北郡,并且布防也非常困难,会严重分化兵力,毕竟有三个地方要守,肯定需要大量兵马。
可只要夺回房山郡和丰台郡,只需派兵驻守虎牢关,就能堵住敌军,能够有效保护国土安危,省掉一部分兵力,但凡眼光长远的人,都会看清楚这点。
“陛下的忧虑,臣已经想过,臣认为,秦军或许会对我赵军发起攻势,但绝对无法击败我赵军,甚至不得不妥协,承认我大赵占领的晋土为赵土!”方如海面带自信的笑意作辑行礼禀道。
“是啊陛下,承王精通阵法与兵家之道,三年前伐韩可谓是势如破竹,若非该死的齐帝国突然介入,韩帝国不灭也得丢失半壁江山,有承王统兵伐晋,陛下大可放心!”
“承王带兵能力远在臣之上,有他在,前线无忧!”
“秦帝国伐晋大军最高统帅名叫都长京,都长京此人虽然也是一位顶级统帅,但在承王面前,还是稍逊一筹,且伐晋秦军兵力只有二十余万,而我伐晋赵军足足四十万,兵力是秦军的两倍,论将士精悍程度,赵军将士不输秦军将士!”
“秦军最好没有对我们动手,否则的话,承王一定会让秦军后悔!”
“我大赵伐晋之师,统帅不仅仅有承王,还有伍式、宋志忠、梁啸、史九龙、莫悲,这五位将军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将,各个都能独当一面,他们联合在一起,怕是天下没有一支军队能够击败他们!”
文武大臣纷纷站出来说道,各个自信十足,完全没有将秦军放在眼里,丝毫不担心前线惨败,赵帝丹听到这些话,紧绷的精神不由松了下来,特别是听到承王这个名字的时候,脸上不由自主的浮现出欣慰之色。
他不会像寻常帝王一样,忌惮强大的兄弟,相反,他不仅仅不会忌惮,反而感到欣慰和自豪,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放心将大赵帝国仅剩下来的四十万精锐交给赵承!
其实很多帝国的衰弱,都是帝王忌惮身边人开始的,能当上帝王的人,基本都是聪明人,能当上大官的人,也都是聪明人,可为什么会衰弱呢?因为他们将聪明、计谋用在自己人身上,导致帝国渐渐衰弱,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赵帝丹就非常明白这一点,他不会将聪明才智,无与伦比的智谋用在自己臣子上,如果臣子之间相互针对,他会将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面,当初伐燕伐韩,就是为了转移内部矛盾。
虽然最后失败,但也让满朝文武变的齐心,败的值得!
“报!”
这时,殿外传来一道急报声,文武大臣下意识转头看去,赵帝丹也抬头看向殿外,只见一名年龄二十左右,白白净净的宦官迈着匆忙的步伐走进殿内。
ps:“求全订!”
“这不就是了!”
“按照你这么说,咱们赵军要跟秦军打一场?”
“我觉得你们多想了,谁跟你们说我大赵会夺取晋土,说不定只是打一场,然后退回本土了呢!”
“你太年轻了兄弟,你以为大军出征不废钱粮啊,朝廷伐晋,肯定要得到好处,没有好处伐什么晋啊!”
“我大赵仁义之师,绝对不会干趁火打劫的事!”
“没错,我赵军伐晋,绝对不是为了抢战果,只是单纯的替天行道,剿灭这个不仁不义的帝国!”
“希望吧!”
“如果,我说如果,如果秦军跟我们赵军打起来了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打呗,谁怕谁!”
“就是,还能怎么办,一个字,打,把秦军打怕,他们不是号称战无不胜吗?那是他们没有碰见我们赵军,只要秦军敢动一下,秦军的不败神话就要碎成渣滓!”
茶馆之中的闲人议论纷纷,都在讨论大赵帝国伐晋之事,赵人都有一种迷之自信,自认为大赵帝国无敌于天下,对于这种迷之自信,也能理解,毕竟大赵帝国周边的邻国,没有一个是大赵帝国的对手。
就算是燕、韩、齐、中山国绑在一起,也无法击败大赵帝国,只能打一个旗鼓相当的局面,无法碾压大赵帝国,要是单挑的话,大赵帝国能够轻松碾压燕、韩、齐、中山国!
自信来源于实力,赵人有迷之自信也不奇怪,只不过他们这次的对手可不是燕韩赵,而是如日中天,横扫西北大漠的大秦帝国,跟这种强大的帝国做对手,赵人的迷之自信额外的可笑。
皇宫、盛皇殿!
盛皇殿殿内,文武百官身着淡蓝色朝服站于左右两侧,神情肃穆万分,使殿内充满严肃的气氛,高台之上的雕龙宝座上,坐着一位身着银色五爪龙袍的青年,青年面无表情,双目如星,刀削般的脸庞给人一种刚毅、冷酷的感觉。
“算算时间,承王应该早已兵临金陵城下,为何还不见承王奏报,诸位对此有何看法?”赵帝丹冷若寒星的双眸环视高台之下的文武大臣,语气掺和着一丝丝冷意,令文武大臣不寒而栗,暗自打了一个冷颤。
站在文官队列首位上的丞相方如海向前迈出一小步,神情肃穆且恭敬的弯腰作辑禀道:“陛下,邯郸距离晋帝国金陵,有足足一千三百里,道路遥远,还未有奏报传来情有可原!”
“如果真是道路遥远的原因,朕也就放心了,实不相瞒,朕自从得知晋帝国准备向秦帝国举国投降,朕就开始担心秦军冒天下之大不韪攻我赵军,并且朕有很强的预感,秦帝不会坐视大赵统治房山郡和丰台郡!”赵帝丹用着冷若冰霜的语气说道。
赵帝丹喜欢换位思考,他曾设想,如果他是秦帝,他肯定要收掉房山郡和丰台郡!
房山郡和丰台郡接壤崇南郡、金昌郡、顺北郡,接壤地带没有关隘,如果不收回房山郡和丰台郡,敌人就能轻松打进崇南郡、金昌郡、顺北郡,并且布防也非常困难,会严重分化兵力,毕竟有三个地方要守,肯定需要大量兵马。
可只要夺回房山郡和丰台郡,只需派兵驻守虎牢关,就能堵住敌军,能够有效保护国土安危,省掉一部分兵力,但凡眼光长远的人,都会看清楚这点。
“陛下的忧虑,臣已经想过,臣认为,秦军或许会对我赵军发起攻势,但绝对无法击败我赵军,甚至不得不妥协,承认我大赵占领的晋土为赵土!”方如海面带自信的笑意作辑行礼禀道。
“是啊陛下,承王精通阵法与兵家之道,三年前伐韩可谓是势如破竹,若非该死的齐帝国突然介入,韩帝国不灭也得丢失半壁江山,有承王统兵伐晋,陛下大可放心!”
“承王带兵能力远在臣之上,有他在,前线无忧!”
“秦帝国伐晋大军最高统帅名叫都长京,都长京此人虽然也是一位顶级统帅,但在承王面前,还是稍逊一筹,且伐晋秦军兵力只有二十余万,而我伐晋赵军足足四十万,兵力是秦军的两倍,论将士精悍程度,赵军将士不输秦军将士!”
“秦军最好没有对我们动手,否则的话,承王一定会让秦军后悔!”
“我大赵伐晋之师,统帅不仅仅有承王,还有伍式、宋志忠、梁啸、史九龙、莫悲,这五位将军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将,各个都能独当一面,他们联合在一起,怕是天下没有一支军队能够击败他们!”
文武大臣纷纷站出来说道,各个自信十足,完全没有将秦军放在眼里,丝毫不担心前线惨败,赵帝丹听到这些话,紧绷的精神不由松了下来,特别是听到承王这个名字的时候,脸上不由自主的浮现出欣慰之色。
他不会像寻常帝王一样,忌惮强大的兄弟,相反,他不仅仅不会忌惮,反而感到欣慰和自豪,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放心将大赵帝国仅剩下来的四十万精锐交给赵承!
其实很多帝国的衰弱,都是帝王忌惮身边人开始的,能当上帝王的人,基本都是聪明人,能当上大官的人,也都是聪明人,可为什么会衰弱呢?因为他们将聪明、计谋用在自己人身上,导致帝国渐渐衰弱,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赵帝丹就非常明白这一点,他不会将聪明才智,无与伦比的智谋用在自己臣子上,如果臣子之间相互针对,他会将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面,当初伐燕伐韩,就是为了转移内部矛盾。
虽然最后失败,但也让满朝文武变的齐心,败的值得!
“报!”
这时,殿外传来一道急报声,文武大臣下意识转头看去,赵帝丹也抬头看向殿外,只见一名年龄二十左右,白白净净的宦官迈着匆忙的步伐走进殿内。
ps:“求全订!”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81088/189688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