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西潢
推荐阅读:吞火天尊、道君,从蓬莱筑基开始、光明之路、娘子,护驾!、太一道果、我有一枚命运魔骰、从斩妖除魔开始长生不死、食仙主、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修炼从悟性通天开始、
何明扬说:“是不好越过皇上,也不好太少。这样,我们定下来,一年一家十万两银子怎么样?”
乔墨兰首先表示没有问题。范荃蕙也说没有问题。何英华更是没有问题了。何菁华低头算了一下说:“如今,我这边生意越发好了,每年也能赚不少银钱。我花销倒是不大,以前还多买田地,如今,田地也不用多买了,铺面也买了够多。所以,日常都会把一些钱财拿去给福利院,善堂,义学之类的。不过,我没有你们那么有钱,我每年就还是五万两银子吧。就这个,还不能说是我捐赠的,要说是我们金家捐的才行。”
大家都点头表示理解。
何莞华最是爽朗:“我这边珍珠生意越发好了。如今,我又拿多余的钱投资白家的药材生意,赚钱更多了。不过,我倒是在西北,西南等买了很多土地用来种植药材。回头还打算在靠近东胡那边的地方也买地种植药材呢。种植药材,最费钱的不是买土地,是种植过程中需要用的种子,打理费用。所以,开支不少。另外,我大多数银子,白家大多数结余的银子,都投入到各地医馆中了。所以,我更不能在义学上多投入钱。我还是每年五万两银子罢了。也要算白家捐的。”
何莹华也从任上回来参加四姐姐的婚礼,正准备这几日就回去呢,这个时候说:“我不缺钱。以前花销大,因为在府里住着,担负一家子费用。如今,我们到了任上,自然是甩手不管了。光是我们这一小家花销,真是少的可怜。竟然结余不少。我每年也捐赠五万两银子吧。”
大家都表态完了,何英华说:“成,那就这样说定了。不知道大姐姐那边怎么样?”
范荃蕙忙说:“这个,我昨儿个就进宫见大姐姐了。大姐姐说,往日,内务府虽然是她管着,可是,反而要往里面贴补不少银子。现如今,内务府内里还是她管着,外面却不是理亲王管,变成大公主管了。她贴补的银子也越来越少,以后,说不定都不用她贴补银子。”
“这样下来,她手里的银子多了也没有地方用。所以,她也决定每年捐赠十五万两银子。以三个公主的名义捐赠。”
何英华算了一下说:“光是我们这几家就已经不得了了。还要加上商会那边呢。”
小妹妹何芳华说:“商会那边商人们都已经磨拳霍霍了。他们这几年可是赚了不少银子。再加上,大家都知道,义学开到哪里,生意就能做到哪里。哪里就会兴旺起来,他们怎么还能不上心?”
何明扩和何明抚虽然还小,但是,他们也都经常跟着哥哥姐姐们参加商会的议事,此刻也都说:“是啊,好多商会的老爷们找我们商量,看看怎么定一个章程,每年捐赠银两到义学中去。”
何明扬说:“是啊,皇上这样公开支持义学,还每年拿出二十万两银子这样的巨资给义学,这让江南商会的商人们都跟打了鸡血一样,都嚷着要捐赠呢。不过,碍于我们何家是首倡义学的,要先等我们表态这才好行动。如今我们定下来了,就让人跟商会通告一声。他们也好赶紧行动。”
何英华说:“好,我明天就让听雪带着银票去商会,跟大家都说清楚。”
这个事情说完了,何英华又问两位嫂子哥哥们在任上的情况。
乔墨兰说;“西潢省太贫困了。山多,地少,人烟稀少。粮食种的还不够百姓自己吃的。每年都要朝廷拨粮食过来才成。百姓们只有南部种点粮食,其余的都是放牧居多。天气还特别恶劣,冬天冷,春夏少雨,水稻是一点都种不成,只能勉强种点豆麦。棉花也不是很适合。倒是朝廷发的新种土豆还能收获不少。如今,西潢省都在推广种植土豆呢。这么一两年光景,据说是比以前要好些。这让我都不敢想象,没有种植土豆前,百姓们过什么日子。”
何明扬对两个弟弟和六妹妹说:“你们出生在江南富裕之地,后来又到了京城,是没有见过西北百姓那穷无立锥之地的贫困。也不能想象在那样苦寒地区生活的百姓是怎么过的。”
乔墨兰笑着说:“三爷,别说是四弟五弟六妹他们这样从小就长在何家的少爷小姐了,就是我这样自诩吃过苦的,也没有见过西北那样的贫困啊。”
何英华说:“西北大多数省份都是这样的。那里不但百姓生活困难,更加难的是汉人太少了,地域太广了。夷人比汉人多,他们势力大,更加不好管。”
乔墨兰说:“可不是。我们这些汉人官员到了西潢省,都要先到几个大的夷人部落首领那里拜地头,要不,这官都当不好。”
何英华说:“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其实,也可以解决,只是要慢工出细活。先要把汉人迁徙一些过去,汉人增多了,我们掌控的力量就更加强大,夷人只能屈服。其次就是要找到吃饭的门路。无论是汉人还是夷人,都是我们大夏的百姓,让百姓吃饱才能安稳住他们的心。大哥去了,有没有想法子?”
乔墨兰说:“我们去了之后,你大哥问了当地官员都是怎么做的。尤其是问了前任通判。前任通判说,西潢省没有啥钱,年年都是靠着朝廷拨钱过来,还要拨粮食过来才能过日子。所以,这钱粮也好管理。无非是上面发了多少钱,就花费多少钱罢了。”
“你大哥都是可以萧规曹随。可是,他总想有所建树。开始的时候,想倡导大家种植棉花。后来发现,当地不适合种植棉花。倒是放牧的比较多。所以,就想着鼓励百姓多放牧,这样能多一些羊毛之类的,到时候好多建羊毛纺织工坊。可是,西潢不太适合放牧羊群,倒是一种叫牦牛的比较适合。牧民们都是放牧牦牛。这牦牛的毛能纺织吗?”
乔墨兰首先表示没有问题。范荃蕙也说没有问题。何英华更是没有问题了。何菁华低头算了一下说:“如今,我这边生意越发好了,每年也能赚不少银钱。我花销倒是不大,以前还多买田地,如今,田地也不用多买了,铺面也买了够多。所以,日常都会把一些钱财拿去给福利院,善堂,义学之类的。不过,我没有你们那么有钱,我每年就还是五万两银子吧。就这个,还不能说是我捐赠的,要说是我们金家捐的才行。”
大家都点头表示理解。
何莞华最是爽朗:“我这边珍珠生意越发好了。如今,我又拿多余的钱投资白家的药材生意,赚钱更多了。不过,我倒是在西北,西南等买了很多土地用来种植药材。回头还打算在靠近东胡那边的地方也买地种植药材呢。种植药材,最费钱的不是买土地,是种植过程中需要用的种子,打理费用。所以,开支不少。另外,我大多数银子,白家大多数结余的银子,都投入到各地医馆中了。所以,我更不能在义学上多投入钱。我还是每年五万两银子罢了。也要算白家捐的。”
何莹华也从任上回来参加四姐姐的婚礼,正准备这几日就回去呢,这个时候说:“我不缺钱。以前花销大,因为在府里住着,担负一家子费用。如今,我们到了任上,自然是甩手不管了。光是我们这一小家花销,真是少的可怜。竟然结余不少。我每年也捐赠五万两银子吧。”
大家都表态完了,何英华说:“成,那就这样说定了。不知道大姐姐那边怎么样?”
范荃蕙忙说:“这个,我昨儿个就进宫见大姐姐了。大姐姐说,往日,内务府虽然是她管着,可是,反而要往里面贴补不少银子。现如今,内务府内里还是她管着,外面却不是理亲王管,变成大公主管了。她贴补的银子也越来越少,以后,说不定都不用她贴补银子。”
“这样下来,她手里的银子多了也没有地方用。所以,她也决定每年捐赠十五万两银子。以三个公主的名义捐赠。”
何英华算了一下说:“光是我们这几家就已经不得了了。还要加上商会那边呢。”
小妹妹何芳华说:“商会那边商人们都已经磨拳霍霍了。他们这几年可是赚了不少银子。再加上,大家都知道,义学开到哪里,生意就能做到哪里。哪里就会兴旺起来,他们怎么还能不上心?”
何明扩和何明抚虽然还小,但是,他们也都经常跟着哥哥姐姐们参加商会的议事,此刻也都说:“是啊,好多商会的老爷们找我们商量,看看怎么定一个章程,每年捐赠银两到义学中去。”
何明扬说:“是啊,皇上这样公开支持义学,还每年拿出二十万两银子这样的巨资给义学,这让江南商会的商人们都跟打了鸡血一样,都嚷着要捐赠呢。不过,碍于我们何家是首倡义学的,要先等我们表态这才好行动。如今我们定下来了,就让人跟商会通告一声。他们也好赶紧行动。”
何英华说:“好,我明天就让听雪带着银票去商会,跟大家都说清楚。”
这个事情说完了,何英华又问两位嫂子哥哥们在任上的情况。
乔墨兰说;“西潢省太贫困了。山多,地少,人烟稀少。粮食种的还不够百姓自己吃的。每年都要朝廷拨粮食过来才成。百姓们只有南部种点粮食,其余的都是放牧居多。天气还特别恶劣,冬天冷,春夏少雨,水稻是一点都种不成,只能勉强种点豆麦。棉花也不是很适合。倒是朝廷发的新种土豆还能收获不少。如今,西潢省都在推广种植土豆呢。这么一两年光景,据说是比以前要好些。这让我都不敢想象,没有种植土豆前,百姓们过什么日子。”
何明扬对两个弟弟和六妹妹说:“你们出生在江南富裕之地,后来又到了京城,是没有见过西北百姓那穷无立锥之地的贫困。也不能想象在那样苦寒地区生活的百姓是怎么过的。”
乔墨兰笑着说:“三爷,别说是四弟五弟六妹他们这样从小就长在何家的少爷小姐了,就是我这样自诩吃过苦的,也没有见过西北那样的贫困啊。”
何英华说:“西北大多数省份都是这样的。那里不但百姓生活困难,更加难的是汉人太少了,地域太广了。夷人比汉人多,他们势力大,更加不好管。”
乔墨兰说:“可不是。我们这些汉人官员到了西潢省,都要先到几个大的夷人部落首领那里拜地头,要不,这官都当不好。”
何英华说:“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其实,也可以解决,只是要慢工出细活。先要把汉人迁徙一些过去,汉人增多了,我们掌控的力量就更加强大,夷人只能屈服。其次就是要找到吃饭的门路。无论是汉人还是夷人,都是我们大夏的百姓,让百姓吃饱才能安稳住他们的心。大哥去了,有没有想法子?”
乔墨兰说:“我们去了之后,你大哥问了当地官员都是怎么做的。尤其是问了前任通判。前任通判说,西潢省没有啥钱,年年都是靠着朝廷拨钱过来,还要拨粮食过来才能过日子。所以,这钱粮也好管理。无非是上面发了多少钱,就花费多少钱罢了。”
“你大哥都是可以萧规曹随。可是,他总想有所建树。开始的时候,想倡导大家种植棉花。后来发现,当地不适合种植棉花。倒是放牧的比较多。所以,就想着鼓励百姓多放牧,这样能多一些羊毛之类的,到时候好多建羊毛纺织工坊。可是,西潢不太适合放牧羊群,倒是一种叫牦牛的比较适合。牧民们都是放牧牦牛。这牦牛的毛能纺织吗?”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86701/344886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