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王正的课业
推荐阅读:我在大夏窃神权、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开局赠送天生神力、落崖三载后、我父刘玄德、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横推武道:从虎啸金钟罩开始、横推武道:从龙象镇狱开始、从魂动机开始姬械化斗罗、
虽然是一群老头,不过动作都十分麻利,力气也不算小,打水入渠,用独轮车推豆子出来,和面煎饼,烧开水什么的,没几下就弄起来了。
李贤在一边看得感叹道:“我大唐连如此年老之人都在努力任事,日子又怎能不蒸蒸日上呢?”
朱贵臣在一边笑道:“这也得有那么多事儿给他们做才行,以前啊,这些人一天天的就只能在家待着发愣了。
反而还活不了多长时间,现在干得有劲了,还多活几年,咱长安周边六七十的老头可多着呐,八九十岁的也有那么先,以后啊,人到七十古来稀这话怕就不那么准确了。”
李显在一边笑道:“哈哈,这些年颜师就总是感叹,说不少先贤之言都被我渝州一系给颠覆了,许多古话也被证实是错的,儒学已经迎来了浩劫。”
许多事情总是在悄无声息中发生,儒学本身并未迎来什么浩劫,世家大族所注释的经义倒是时常被渝州一系批驳得体无完肤。
民智已开,百姓再也不是那么好愚弄的了。
王正笑道:“古籍并无断句,世家大族注释经义的时候,总是喜欢凭一己之私而篡改圣人之言,现在的情况不过是返本溯源罢了。
儒学确实进入了震荡期,不过说浩劫还差许多,当然,如果没有大能让儒学浴火重生,儒学蛰伏一段时间是必然的了。
其实我们的道早已经被历代先贤推衍到了极致,最近几百年的皓首穷经都不过是在做无用功而已,或许还退步了不少。”
李贤沉吟了一下,问道:“先生这话是否过于偏颇了?”
王正笑了笑,反问道:“太子觉得天下儒士可有与孔圣比肩者?”
“这自然是没有的,孔圣即为圣,又岂是儒士可比的呢?”
“哈哈哈哈。”王正大笑道:“即如此,那儒士的皓首穷经意义何在呢?一本论语不过万言,我渝州学子半年时间就能通读,又何苦专研一辈子呢?而且专研一辈子的儒学,于百姓何益?于大唐何益?于天下又有何益?”
李贤脸色苍白,朱贵臣眼神哀求的看着王正说道:“太子年幼,大管事何苦?”
王正拍了拍李贤肩膀,叹了口气说道:“殿下仁善,当年陛下也仁善,可先皇却说养子如羊不如养子如狼,殿下可知是何意?”
李贤对着王正深施一礼,“还请先生教我。”
“因为世家大族是假扮成猪的老虎啊,他们把储君教导仁善之后,可是想吸这个国家的血肉的。
翻开史书看看,所有仁善之君之后,如果不出现一个强有力的皇帝,国家必然会陷入困境。
因为世家大族在仁善之君之下,会把国家掏空,之后必然是国库空虚,一点天灾人.祸,国家立马就会出乱子,用不了多久,就会演变成天下大乱。
再大的国家,如果没有人强有力的约束,必然会沦为任人宰割的肥肉,到时候再想挽回,只怕是千难万难喽。”
王正说完,抱着小月华,杵着木仗向前走去,李贤紧走几步追上王正问道:“先生认为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呢?”
王正笑道:“这个太子应该去问陛下,陛下这些年就做得很不错,当然,臣觉得太子可以先自己琢磨琢磨,多看看史书就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史书不能一篇一篇的理解,而需要百年百年的结合起来理解,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单独发生的,必然有着他的前因后果。
而且史书上的许多数据,也需要你自己去琢磨才行,比如汉末几千万人口,三国时期整个华夏只剩下了几百万人口,那些人真的全部都死于战乱了吗?
比如糜家和刘备结亲之时,送给刘备奴仆万人,那些奴仆他们有户籍吗?
一个糜家就能送出一万奴仆,三国之时比糜家更显赫的世家大族呢?他们家里又有多少奴仆?
那些奴仆都是世家大族的家生子吗?还是把百姓逼迫的生存不下去之后,才会沦为他们的奴仆的呢?
这种大肆蓄养奴仆的行为会对一个国家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个国家真的需要奴仆这样的人存在吗?
把这些奴仆变成百姓,让他们缴税纳粮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
任何时候,看见任何事情,都必须得有自己的理解,而理解一件事情不能直接相信表明那一点东西,必须得从多方面的去分析他,才能把一件事情了解清楚。
比如咱们今天见到的、听到的,为什么世家大族庄园之人会感叹田地中越来越多的出产不值当什么了,而农家小户又会觉得日子越来越好了。
大家都在长安北郊,方方面面都是一样的,怎么会感受相差这么多呢?”
说到这里,王正停下脚步看着李贤和李显,笑道:“这些问题就算是我今天布置给你们的课业吧,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去在史书上寻找答案,也可以去询问陛下和娘娘,明天你们不用来大管事府了,在宫里好好的把课业完成再说。”
李显指了指自己,脸色有些怪异的问道:“先生,我也需要做这些课业吗?”
王正给了李显一个板栗,笑道:“少胡思乱想,天下大的很,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你不想去边荒以外的地方看看吗?”
李显眼睛一亮,使劲点了点头,拍掌笑道:“哈哈,先生教训的是,天下确实大的很,而且还会越来越大。”
李旦在朱贵臣怀里愁眉苦脸的问道:“先生,我能不能不做作业啊,刚才你说的许多话,我都没有听懂,我可能做不出来。”
王正摸了摸李旦的小脸,笑道:“你可以不用做,不过必须得把那些问题抄写下来保存好,留待将来翻阅思考之用。”
李旦懂事的点了点头,笑道:“这个我会,先生放心吧,我会好好抄写的。”
小月华在王正怀里问道:“爹爹,我和哥哥也要做吗?”
王正笑着摇了摇头,“随便你们,这些对于你们来说不是那么重要。”
李贤在一边看得感叹道:“我大唐连如此年老之人都在努力任事,日子又怎能不蒸蒸日上呢?”
朱贵臣在一边笑道:“这也得有那么多事儿给他们做才行,以前啊,这些人一天天的就只能在家待着发愣了。
反而还活不了多长时间,现在干得有劲了,还多活几年,咱长安周边六七十的老头可多着呐,八九十岁的也有那么先,以后啊,人到七十古来稀这话怕就不那么准确了。”
李显在一边笑道:“哈哈,这些年颜师就总是感叹,说不少先贤之言都被我渝州一系给颠覆了,许多古话也被证实是错的,儒学已经迎来了浩劫。”
许多事情总是在悄无声息中发生,儒学本身并未迎来什么浩劫,世家大族所注释的经义倒是时常被渝州一系批驳得体无完肤。
民智已开,百姓再也不是那么好愚弄的了。
王正笑道:“古籍并无断句,世家大族注释经义的时候,总是喜欢凭一己之私而篡改圣人之言,现在的情况不过是返本溯源罢了。
儒学确实进入了震荡期,不过说浩劫还差许多,当然,如果没有大能让儒学浴火重生,儒学蛰伏一段时间是必然的了。
其实我们的道早已经被历代先贤推衍到了极致,最近几百年的皓首穷经都不过是在做无用功而已,或许还退步了不少。”
李贤沉吟了一下,问道:“先生这话是否过于偏颇了?”
王正笑了笑,反问道:“太子觉得天下儒士可有与孔圣比肩者?”
“这自然是没有的,孔圣即为圣,又岂是儒士可比的呢?”
“哈哈哈哈。”王正大笑道:“即如此,那儒士的皓首穷经意义何在呢?一本论语不过万言,我渝州学子半年时间就能通读,又何苦专研一辈子呢?而且专研一辈子的儒学,于百姓何益?于大唐何益?于天下又有何益?”
李贤脸色苍白,朱贵臣眼神哀求的看着王正说道:“太子年幼,大管事何苦?”
王正拍了拍李贤肩膀,叹了口气说道:“殿下仁善,当年陛下也仁善,可先皇却说养子如羊不如养子如狼,殿下可知是何意?”
李贤对着王正深施一礼,“还请先生教我。”
“因为世家大族是假扮成猪的老虎啊,他们把储君教导仁善之后,可是想吸这个国家的血肉的。
翻开史书看看,所有仁善之君之后,如果不出现一个强有力的皇帝,国家必然会陷入困境。
因为世家大族在仁善之君之下,会把国家掏空,之后必然是国库空虚,一点天灾人.祸,国家立马就会出乱子,用不了多久,就会演变成天下大乱。
再大的国家,如果没有人强有力的约束,必然会沦为任人宰割的肥肉,到时候再想挽回,只怕是千难万难喽。”
王正说完,抱着小月华,杵着木仗向前走去,李贤紧走几步追上王正问道:“先生认为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呢?”
王正笑道:“这个太子应该去问陛下,陛下这些年就做得很不错,当然,臣觉得太子可以先自己琢磨琢磨,多看看史书就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史书不能一篇一篇的理解,而需要百年百年的结合起来理解,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单独发生的,必然有着他的前因后果。
而且史书上的许多数据,也需要你自己去琢磨才行,比如汉末几千万人口,三国时期整个华夏只剩下了几百万人口,那些人真的全部都死于战乱了吗?
比如糜家和刘备结亲之时,送给刘备奴仆万人,那些奴仆他们有户籍吗?
一个糜家就能送出一万奴仆,三国之时比糜家更显赫的世家大族呢?他们家里又有多少奴仆?
那些奴仆都是世家大族的家生子吗?还是把百姓逼迫的生存不下去之后,才会沦为他们的奴仆的呢?
这种大肆蓄养奴仆的行为会对一个国家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个国家真的需要奴仆这样的人存在吗?
把这些奴仆变成百姓,让他们缴税纳粮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
任何时候,看见任何事情,都必须得有自己的理解,而理解一件事情不能直接相信表明那一点东西,必须得从多方面的去分析他,才能把一件事情了解清楚。
比如咱们今天见到的、听到的,为什么世家大族庄园之人会感叹田地中越来越多的出产不值当什么了,而农家小户又会觉得日子越来越好了。
大家都在长安北郊,方方面面都是一样的,怎么会感受相差这么多呢?”
说到这里,王正停下脚步看着李贤和李显,笑道:“这些问题就算是我今天布置给你们的课业吧,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去在史书上寻找答案,也可以去询问陛下和娘娘,明天你们不用来大管事府了,在宫里好好的把课业完成再说。”
李显指了指自己,脸色有些怪异的问道:“先生,我也需要做这些课业吗?”
王正给了李显一个板栗,笑道:“少胡思乱想,天下大的很,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你不想去边荒以外的地方看看吗?”
李显眼睛一亮,使劲点了点头,拍掌笑道:“哈哈,先生教训的是,天下确实大的很,而且还会越来越大。”
李旦在朱贵臣怀里愁眉苦脸的问道:“先生,我能不能不做作业啊,刚才你说的许多话,我都没有听懂,我可能做不出来。”
王正摸了摸李旦的小脸,笑道:“你可以不用做,不过必须得把那些问题抄写下来保存好,留待将来翻阅思考之用。”
李旦懂事的点了点头,笑道:“这个我会,先生放心吧,我会好好抄写的。”
小月华在王正怀里问道:“爹爹,我和哥哥也要做吗?”
王正笑着摇了摇头,“随便你们,这些对于你们来说不是那么重要。”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86846/1901914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