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不见,赶走!(2更)
推荐阅读: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退下,让朕来、谁让他玩游戏王的!、死灵法师、火爆波长、裂天空骑、黄泉逆行、为什么它永无止境、黜龙、我也是异常生物、
萧云庭微怔。
一时没反应过来是哪个程大人。
随即回过神来,知道蝉衣说的是程卿!
但程卿举荐大夫来给他看病?
是想探一探,他还能活多久吧。
萧云庭扔下手里的笔,“都被贬为秦安知县了,还不肯老实?”
是了,程卿不就是如此么。
以前自己各种拉拢程卿,程卿不肯回应。
现在被贬谪到西北,山穷水尽了,便想向他低头了?
太迟了!
“不见,将人赶走,不许他们留在兰州城。”
“奴婢遵命。”
在淮南时,世子爷为了程大人的事吐过血。
别的大夫来兰州,世子爷顶多是不见,程大人推荐的大夫,世子爷肯定会厌恶……但如果瞒着不报,世子爷事后得知,未必会高兴。
通报还是要通报的,现在是世子爷亲口说赶走,蝉衣就不怕自己做错事了。
蝉衣忠实传达了萧云庭的命令。
马老大夫一心想为萧云庭治病,但萧世子不见聚集在兰州城里的大夫们,马老治病心切,便问孙安,程大人和萧世子可有交情。
孙安不知萧云庭和程卿中间梗着程蓉、小蓟两条人命,便同意马老可以用程卿的名号试一试。
谁知起了反效果,戳中了萧云庭的逆鳞,马老大夫主仆,连带着孙安几人,都被赶出了兰州城。
这可是从未出现过的情况。
萧世子虽然没有让赶来兰州城的大夫们看病,却也没有将大夫们赶走呀!
聚集在兰州城的大夫们都住在同一客栈,亲眼目睹军中兵士将马老大夫和孙安几人赶走,纷纷打听起原因。
说来说去,扒出马老大夫是前脚刚打着秦安知县的名义自荐,后脚就被萧世子下令赶出兰州城……
萧云庭在西北的形象极为正面,如果他不待见某人,那一定不是萧云庭的错,而是得罪了萧云庭的人有错——秦安县令么?大家都记住了,一定要敬而远之!
客栈里有两个大夫,先前还答应了马老大夫的邀约,待兰州这边的事情结束,就转道秦安县,帮程知县把把脉,现在他们都不想去了!
兰州城外,马老大夫和孙安面面相觑。
马老大夫苦笑,“孙护卫,你怎不告诉老夫,程大人与萧世子不和?”
孙安尴尬。
唉,他也只是茂国公府借调到程大人身边当差的嘛,没有及时更新程大人身边的人际关系变化,太对不起马老大夫了。
孙安表示愿意帮助马老大夫重获萧世子的信任,马老大夫却摆摆手:“罢了,兰州城人才济济,老朽并不是医术最好的,有这么多大夫能替萧世子看病调理,老朽不必再担心。”
相比之下,程大人却有些可怜呢。
身中奇毒,又被贬谪到了西北边陲小县。
程大人还是六元及第的状元郎,如今这么落魄,在秦安县也不知能不能找到大夫解毒。
马老大夫最终选择和孙安一起回秦安县。
在没有更好的大夫出现前,只有马老尝试着给程卿解毒了。
程卿身边知道她身中奇毒命不久也的,只有小磐和何婉,孙安是不知情的。但程卿从京城到西北的路上,都在找大夫看病,孙安、武二这些人知道程卿身体有不适。
马老大夫愿意去秦安县给程卿调理身体,孙安乐意至极,带着马老大夫主仆又折返秦安县。
……
短短十几日过去,秦安县已经展现出了不同的新气象。
秦安县的百姓有些察觉出了这种变化,知道都是程知县带来的,有些则很迟钝,只听说在程知县的主导下,重开了县学,程知县一口气收了七八十个学生。
好像县里的衙役也有变化,少了些老面孔,添加了一些新面孔。
谁谁谁家的儿子就被选成了衙役,每个月有一两银子可以领,省着点花,足够一家老小嚼用了。
还有谁谁谁家,把儿子送进了县学,一个大子儿都没花,街坊们说起来都很羡慕。
考取功名对普通百姓来说太遥不可及了,但把儿孙送进县学,立刻就能省下吃饭穿衣的钱,这肯定很合算。
可惜程知县也不是什么学生都收的。
程知县让人贴榜公示,说不拘家世,平民百姓家的孩子都能入学,等到许多百姓带着自家孩子去报名,又听说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至少要识字过千……这要求,把许多平民家的孩子拦在了县学的门槛外。
县里便有人私下抱怨,说程知县重开县学,为的是拉拢县里的大户之家,为平民子弟提供的县学名额形同虚设,真要招收平民子弟入学,就不该设立识字过千的门槛!
说这话的人,当即被别人喷了一脸:
“识字不过千,还有脸说自家孩子有向学之心?程大人可是六元及第的状元郎,亲自授课,教导一群没进学的,程大人有本事令学生们听懂,连字都不识,去听程大人授课,岂非是浪费了程大人的精力心血!”
“说的极是!一本《千字文》学完,刚好能识字过千,真想做程大人的学生,就让家里的孩子努力识字。”
《千字文》是启蒙书籍,如果有心要读书,基本都会从《千字文》学起。
连《千字文》都没学过,这样的学生不是程卿不想教,是她怕自己来不及教。
解不了毒,她只剩下几个月的寿命,这几个月里能教多少就教多少,不识字的小孩子太难理解她授课的内容了。
解了毒,她在秦安县能呆多久也不好说。
县学这次招进来七十六名学生,程卿已将秦安一县识字的苗子一网打尽,诚如一些百姓议论的那样,因为识字的成本高,许多穷困家庭真的没办法送孩子启蒙,他们的孩子在这次县学招生中都没有被选上,能入学的还是大户之家居多——虽然这本是程卿定下的分化之策,但见到穷人想靠读书改变子孙命运又读不起书的样子,程卿心里不舒服。
这根本不是靠她一己之力能改变的。
程卿只有不断给自己打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些事总要有人先做了,才有追随者。
一时没反应过来是哪个程大人。
随即回过神来,知道蝉衣说的是程卿!
但程卿举荐大夫来给他看病?
是想探一探,他还能活多久吧。
萧云庭扔下手里的笔,“都被贬为秦安知县了,还不肯老实?”
是了,程卿不就是如此么。
以前自己各种拉拢程卿,程卿不肯回应。
现在被贬谪到西北,山穷水尽了,便想向他低头了?
太迟了!
“不见,将人赶走,不许他们留在兰州城。”
“奴婢遵命。”
在淮南时,世子爷为了程大人的事吐过血。
别的大夫来兰州,世子爷顶多是不见,程大人推荐的大夫,世子爷肯定会厌恶……但如果瞒着不报,世子爷事后得知,未必会高兴。
通报还是要通报的,现在是世子爷亲口说赶走,蝉衣就不怕自己做错事了。
蝉衣忠实传达了萧云庭的命令。
马老大夫一心想为萧云庭治病,但萧世子不见聚集在兰州城里的大夫们,马老治病心切,便问孙安,程大人和萧世子可有交情。
孙安不知萧云庭和程卿中间梗着程蓉、小蓟两条人命,便同意马老可以用程卿的名号试一试。
谁知起了反效果,戳中了萧云庭的逆鳞,马老大夫主仆,连带着孙安几人,都被赶出了兰州城。
这可是从未出现过的情况。
萧世子虽然没有让赶来兰州城的大夫们看病,却也没有将大夫们赶走呀!
聚集在兰州城的大夫们都住在同一客栈,亲眼目睹军中兵士将马老大夫和孙安几人赶走,纷纷打听起原因。
说来说去,扒出马老大夫是前脚刚打着秦安知县的名义自荐,后脚就被萧世子下令赶出兰州城……
萧云庭在西北的形象极为正面,如果他不待见某人,那一定不是萧云庭的错,而是得罪了萧云庭的人有错——秦安县令么?大家都记住了,一定要敬而远之!
客栈里有两个大夫,先前还答应了马老大夫的邀约,待兰州这边的事情结束,就转道秦安县,帮程知县把把脉,现在他们都不想去了!
兰州城外,马老大夫和孙安面面相觑。
马老大夫苦笑,“孙护卫,你怎不告诉老夫,程大人与萧世子不和?”
孙安尴尬。
唉,他也只是茂国公府借调到程大人身边当差的嘛,没有及时更新程大人身边的人际关系变化,太对不起马老大夫了。
孙安表示愿意帮助马老大夫重获萧世子的信任,马老大夫却摆摆手:“罢了,兰州城人才济济,老朽并不是医术最好的,有这么多大夫能替萧世子看病调理,老朽不必再担心。”
相比之下,程大人却有些可怜呢。
身中奇毒,又被贬谪到了西北边陲小县。
程大人还是六元及第的状元郎,如今这么落魄,在秦安县也不知能不能找到大夫解毒。
马老大夫最终选择和孙安一起回秦安县。
在没有更好的大夫出现前,只有马老尝试着给程卿解毒了。
程卿身边知道她身中奇毒命不久也的,只有小磐和何婉,孙安是不知情的。但程卿从京城到西北的路上,都在找大夫看病,孙安、武二这些人知道程卿身体有不适。
马老大夫愿意去秦安县给程卿调理身体,孙安乐意至极,带着马老大夫主仆又折返秦安县。
……
短短十几日过去,秦安县已经展现出了不同的新气象。
秦安县的百姓有些察觉出了这种变化,知道都是程知县带来的,有些则很迟钝,只听说在程知县的主导下,重开了县学,程知县一口气收了七八十个学生。
好像县里的衙役也有变化,少了些老面孔,添加了一些新面孔。
谁谁谁家的儿子就被选成了衙役,每个月有一两银子可以领,省着点花,足够一家老小嚼用了。
还有谁谁谁家,把儿子送进了县学,一个大子儿都没花,街坊们说起来都很羡慕。
考取功名对普通百姓来说太遥不可及了,但把儿孙送进县学,立刻就能省下吃饭穿衣的钱,这肯定很合算。
可惜程知县也不是什么学生都收的。
程知县让人贴榜公示,说不拘家世,平民百姓家的孩子都能入学,等到许多百姓带着自家孩子去报名,又听说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至少要识字过千……这要求,把许多平民家的孩子拦在了县学的门槛外。
县里便有人私下抱怨,说程知县重开县学,为的是拉拢县里的大户之家,为平民子弟提供的县学名额形同虚设,真要招收平民子弟入学,就不该设立识字过千的门槛!
说这话的人,当即被别人喷了一脸:
“识字不过千,还有脸说自家孩子有向学之心?程大人可是六元及第的状元郎,亲自授课,教导一群没进学的,程大人有本事令学生们听懂,连字都不识,去听程大人授课,岂非是浪费了程大人的精力心血!”
“说的极是!一本《千字文》学完,刚好能识字过千,真想做程大人的学生,就让家里的孩子努力识字。”
《千字文》是启蒙书籍,如果有心要读书,基本都会从《千字文》学起。
连《千字文》都没学过,这样的学生不是程卿不想教,是她怕自己来不及教。
解不了毒,她只剩下几个月的寿命,这几个月里能教多少就教多少,不识字的小孩子太难理解她授课的内容了。
解了毒,她在秦安县能呆多久也不好说。
县学这次招进来七十六名学生,程卿已将秦安一县识字的苗子一网打尽,诚如一些百姓议论的那样,因为识字的成本高,许多穷困家庭真的没办法送孩子启蒙,他们的孩子在这次县学招生中都没有被选上,能入学的还是大户之家居多——虽然这本是程卿定下的分化之策,但见到穷人想靠读书改变子孙命运又读不起书的样子,程卿心里不舒服。
这根本不是靠她一己之力能改变的。
程卿只有不断给自己打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些事总要有人先做了,才有追随者。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88022/190666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