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替汉 > 第二十章 何为兵者

第二十章 何为兵者

推荐阅读:洪荒:悟性逆天,我为截教第一仙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战锤:向虚空领主致敬!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横推武道:从降妖伏魔开始皇帝替身:我的体质每天增加一点艾尔登法环,但是带着风灵月影领主:序列主宰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枞阳县外某处,孙军营帐。
    在到达枞阳的当日,孙翊除了安营扎寨,第一时间就是派出了斥候打探李术军情。
    因为李术的封闭郡境,导致庐江郡内有些军情传递不出来,而先前吴县派往庐江的探子打听到的消息也很有限。
    孙翊之前只知道李术封闭各县县门,以及能战兵马大约在一万左右,其余都是守城的民兵。
    有些更具体的军情是要大军进入庐江境内后才能更好打探的。
    李术虽然封闭了县境,并且逮捕驱逐了忠于孙氏的官吏。
    但凡事无绝对,李术封闭不了乡里,而且对那些持观望态度的乡里地方豪族李术可没有下手。
    那些持观望态度的乡老在孙翊大军未来前,当然是对李术效忠的。
    但当孙翊派出斥候与其接触后,告知其孙翊大军到来后,这些只为家族利益考虑的人精的心思也就动摇起来了。
    肯定不至于说立马就效忠孙翊为马前驱,但也会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对孙军释放善意透露出一些消息。
    毕竟不管江东局势如何,如今明面上孙翊拥有六郡,而李术只有一郡,孙翊的整体实力更为强大这是肯定的。
    李术想让庐江郡为一个整体共同抵抗孙翊,这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做到的事。
    曹操奉迎天子占据大义,本人权谋魅力又都是超一流水准,结果官渡之战时,他那方的臣子暗通袁绍的单位是以百计数的,曹操都无法做到的事,李术何德何能为之。
    当然了,孙翊不求庐江郡内有谁主动暗通他,只要透露一些消息来就好。
    如果不透露?孙翊派出的是斥候队,一队百人,他们可是带着刀去的。
    至于乡里的豪族是否知道一些军情,这是毋庸置疑的,天下任何郡县中的基层官吏大多就是从这些乡里豪族里择取的。
    至于他们告密,告就告呗。
    反正他们派人前往皖县最快也要两三天,那个时候孙翊的一万大军也许早就主动出现在李术的面前了,两三天时间,孙翊可耗不起这个时间。
    孙翊为了军情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分别派人不同地域的几个乡,然后斥候将得到的军情送回后交给吕范。
    吕范甄别互相验证后,择取有用的作为正式的军情报给孙翊。
    这也是这时候通用的打探敌方军情,势力情况的方法,毕竟这时候没有百度百科,也没有热搜,总不能叫斥候跑到敌方君主面前当面问他吧。
    最好的信息来源就是这些乡里豪族……
    在得到吕范整理出的李术军的军情后,孙翊感到颇为头疼。
    先期孙策让李术镇守庐江时,因为庐江为军事重镇,因此给了他一万大军,这一万大军战斗力虽不如吴县外的中军,但也相差不远。
    后来李术决意反叛孙翊,不仅在各县征召民兵,为了保证各县的守卫力量不太薄弱,从这原来的一万大军中分出五千分镇各县。
    由这分镇各县的正规军为守城中坚,辅以民兵守城,以达到加强各县防务的目的。而剩下的五千大军则守卫皖县,由他亲自指挥。
    其余各县的守城兵卒两千到三千不等,如今庐江郡的守卫总兵力约为3万。
    这与之前得到的庐江郡加上民兵总数为2万人这个军情相差太多,这意味着庐江每个县的守卫力量要比之前预估的更强!
    李术的应对方略说来无非八个字,坚城据守,拖时待机。
    李术的应对方略可以说是很朴实,一旦吕范汇总出李军的军情后,稍微有点作战经验的人都看得出来。
    只是应对方略虽然朴实,却正好命中了孙翊的七寸。
    李术想拖时间,但是孙翊如今最缺的便是时间。
    自孙翊离开吴县以来,几乎每天都会收到一封来自吴县对如今江东境内山越情况的汇报。
    虽然孙翊已经分布诸将,镇卫各郡,但山越的兵势越来越强,人马越来越多,各郡也只是堪堪自保而已。
    吴县有张昭和周瑜的居中维持,暂时无忧,但那只是权宜之计,坚持不了多久的。
    至于攻城,庐江郡的每个县都不太好啃,不说人马损耗,就这样一个一个攻过去,那要到猴年马月。
    孙翊将吕范整理出的军情分别交予帐内的吕蒙、潘璋、徐盛等小将观看。
    随后孙翊将期待的目光看向吕蒙这个历史上大放异彩的白衣都督。
    吕蒙是孙策薨逝那日护送孙翊的人,孙翊那日就对起上了心,只是后面继位后事务太多,慢慢的将其暂时遗忘了。
    后来孙翊想初步整顿中军,将军中小将统兵者比较少,兵马比较弱的的合并,以便整合兵权。
    不料吕蒙得到这个消息后,怕自己这个别部司马被裁撤,便偷偷找关系赊来军器物资整顿军容,并且加紧操练所领部卒。
    到了孙翊检阅那日,吕蒙的兵马阵列赫然,兵人练习,在一众小将所统的兵马当中,鹤立鸡群。
    孙翊见之先是大悦,后来看到吕蒙部卒军装崭新,又想到吕蒙家贫,孙翊何等敏锐之人,一猜就知道了大概的缘由。
    不过孙翊不动声色,借此时机夸赞吕蒙治军有方,将其调来了自己身边任用。
    至于潘璋和徐盛原来都是孙翊亲卫中人,偶然之下孙翊发现了两人,言两人勇武,分别任为别部司马,留在身边随时听调。
    孙翊的期待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吕蒙见到整理出的军情后,眉头紧锁,而后将军情分别递给了潘璋和徐盛二人。
    潘徐二小将看后也是脸露难色,沉默不语。
    最后军情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孙翊的手里。
    孙翊见吕蒙都无好的应对策略,心中感到失望。
    果然,吕蒙现在还不是日后的白衣都督,现在有的只是急智而已。
    吕范见帐内的气氛一时间有些压抑,斟酌了言语后,对孙翊进言道,“观那李术布置,各县分兵把守,又封锁了皖县旁的曾江,意图是固守不出。”
    “我军兵只有一万,分兵则兵少,合兵攻一处则耗时日久,此次出征我军并未携带太多军粮,只够半月之用。”
    “国内山越又越发势大了,君侯,我们退兵吧,等我们回去和程公三君先合兵一处,先把山越之患平息了,到时候再北进。”
    吕范先把当下敌我双方态势汇总分析了下,冒着可能会引起孙翊发怒的风险,最后提出了眼下最中肯的建议。
    听到吕范提出“退兵”之议,孙翊的眼神不自觉的黯淡了下。
    先庐江,后山越是他基于对未来的考虑提出的平叛战略。
    如今他率一万大军出征,入庐江未打一仗便退走,退走就意思着这个战略失败了,难道当初是真的异想天开了吗?
    可是这个战略是得到周瑜支持的呀,说明这个战略有可取之处。
    也许是因为自己不是实施战略的最佳人选吧。
    见孙翊丧然不语,潘璋坐不住了。
    他出身贫寒,遇到孙翊之前只是一小小的伍长,是孙翊赏识他,拔擢他为别部司马,让他掌管五百兵马,如今更是特意许他帐内议事,这对他是莫大的看重。
    知遇之恩,当以命报之。
    北进是孙翊亲自带兵,不打一仗就灰溜溜退去,那就是对孙翊一种莫大的欺辱。
    如今见孙翊被吕范这么“欺辱”,潘璋登时反驳道,“军粮不足可以叫丹阳郡送来,有了军粮吾等就可以等待战机,此次北进未必无功。”
    听了潘璋的话,吕范顿时就发火了,对孙翊他言语之间还算客气,对潘璋可就没什么好脸色了,
    “丹阳郡运来?如今丹阳郡内山越阻隔官道,莫说是粮食,就连吴府君的政令现在都已经出不了郡城了,又怎么运粮食到北境来。”
    接着吕范怕孙翊被潘璋的言语说动,急忙跪下对孙翊言辞恳切道,“君侯,李术是想活活拖死我军,莫要中他计呀。”
    潘璋觉得吕范真是个没胆气的人,又要开始反驳吕范,却被孙翊挥手阻断。
    孙翊听完吕范的话,心中长叹一口气,语气却平淡地说道,“子衡之虑孤知道了,放心,孤不是莽撞之人。若明日一早,孤还未有破敌之策,那就退兵吧。”
    听到孙翊如此说,吕范大喜,幸亏君侯英明,肯纳忠言决定退兵,他欣喜地道,“君侯英明。”
    至于孙翊说的明日一早无破敌之策再退兵,这在吕范看来就是决定退兵了。
    军情态势如此,一夜之间又岂能突然想出什么良策。
    除非孙翊如其先祖孙武一般,是百年难得一遇的不世出的军事天才。
    只不过相比这个可能性,吕范还是相信会退兵的可能会大点。
    至于孙翊第一次领兵就无功而返,吕范不觉得有什么。
    要知道就如被称为战无不胜的孙策,第一次领兵时,还差点被山越贼首祖郎击杀了,相比孙策的第一次,孙翊的第一次领兵知难而退,全兵而还,反而显得很睿智了。
    见孙翊决定退兵,潘璋还要再说什么,却被一旁的徐盛拉住,摇头示意其不可。
    潘璋见状深深叹了一口气。
    孙翊摆摆手让众人退下,众人领命缓缓退去,只有朱然宿卫在帐外,随时等候吩咐。
    在众人都走后,孙翊拿起书案上的《孙子兵法》咬咬牙将其掷于地上,口中恨恨道,“要你何用!”
    孙家是春秋兵法大家孙武嫡系子孙,孙翊手中的这份更是孙武亲手所写,其中还有历代孙家先贤的批注。
    其他家儿孙启蒙之书是《论语》,《孟子》啥的,孙家儿孙的启蒙之书便是这《孙子兵法》。
    孙翊对其第一次出征尤其看重,因此将这份传家之宝随便携带,希望能给自己加点buff,现在看来,一点用都没有。
    将《孙子兵法》掷于地上后,孙翊趴在身前的案上沉思。
    他不怕颜面丢失,也不怕威望受损,丢了的颜面,受损的威望后面可以慢慢通过其他弥补回来。
    相比这些,孙翊更在意这跟着他北讨叛逆的一万儿郎的性命。
    孙翊不是妇人之仁之人,慈不掌兵这个道理他懂,他为了势力的将来,再心狠的事都做的出来。
    但不会因为个人荣辱,而平白视一万条人命为无物。
    这是他做出退兵决定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想到就这么退走,孙翊心中还是充满了不甘,难道他的第一次就这么没了?
    想着想着,孙翊趴在案上,缓缓睡去。
    心中满是愁绪的孙翊此时做了一个梦。
    孙翊在梦中,他梦到了他大兄孙策慈爱着摸着他的头对他说,“好为之,好为之。”
    正当孙翊要去拥抱孙策时,孙策突然变成了一个头戴赤帻的魁梧壮年男子持刀伫立。
    在孙翊朝他看去时,壮年男子的一双犹如猛虎的铜铃大眼朝他瞪来,口中喝道,“痴儿,还不醒来。”
    在赤帻魁梧男子之后,孙翊的梦中又出现了一个身穿麻衣,眼睛中充满睿智的老人,他正捧着一份竹简,口中喃喃自语道,“兵者,诡道也。”
    孙翊正好奇他是谁,老者见到孙翊,突然气不打一处来,拿起手中的竹简就朝他砸来。
    就是这一砸,惊醒了孙翊。
    孙翊从梦中惊醒,看了看案上的文书已经都散落一地,孙翊擦了擦头上的冷汗,心中想道,那个老爷爷好暴躁呀。
    孙翊擦完冷汗后,俯身去捡散落在地的文书。
    俯身的一瞬间,他又看到了那个吕范整理出的李术军情军报,上面的内容他早已烂熟于心。
    但这时候因为文书散落,原本摆正的文书,现在孙翊看去却是从另一面看去的。
    文书中的内容没变,只是角度不同,但就是这样,却让孙翊看的呆了。
    呆呆看了好一会儿后,孙翊脸上的神色从茫然渐渐变为了悟,最后变为了狂喜。
    原来还能如此,原来还能如此。
    兴奋之下的孙翊捡起文书仔细看了起来,越看心中越有自信。
    谁说这场仗没得打的,有,有,他孙翊发现了胜机了!
    难以抑制兴奋的孙翊站起身来,来回踱步。
    他李术应对策略很好,但却犯了三个错误,孙军现在的境况很不利,但却有两点优势。
    真正的战争天才,总是能从错综复杂的军情中,敏锐地发现那一点稍纵即逝的胜机。
    如今的孙翊就是发现了讨伐李术的那唯一一点胜机。
    孙翊连忙对帐外的朱然喊道,“义封,义封。”
    朱然听到孙翊相召后,连忙进入帐内,进帐后就看到刚才还有点沮丧之色的孙翊,如今一副智珠在握,神采飞扬的样子。
    君侯这是咋了。
    见朱然进帐,孙翊对其道,“你快去召集子衡等人,就说孤有破敌之计了。”
    孙翊的话一出,朱然更加愕然,这才过去了不过两个时辰,就有破敌之策了。
    孙翊见朱然发愣,心急的他不禁催促道,“还不快去。”
    得到孙翊催促的朱然连忙回过神来,忙不迭的出帐去唤人。
    出帐后,朱然看着高高而挂的明月,心中想道,吕君等人估计才刚睡下,这,这要是有起床气咋办呀。
    但想到孙翊的命令,朱然还是跺跺脚,踏着月色而去。
    在朱然离开后,孙翊坐在了位子上,这时候他看到了刚才被他掷于地上的那个传家之宝,他连忙捡起来,在怀里蹭了蹭,蹭去灰尘。
    “老祖宗,错怪你了哈,后辈无状,不要见怪,不要见怪。”
    说完孙翊将传家之宝当作宝贝般小心翼翼收入怀中。
    而后一双英眸朝帐外看去,那是皖县的方向。
    李术你想以静制动,那孤就反客为主,
    就让孤送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吧。
    兵者,诡道也。
    孙翊的目光睿智而深邃……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89511/196643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