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替汉 > 第二十七章 炸了、静了、笑了

第二十七章 炸了、静了、笑了

推荐阅读:我在大夏窃神权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开局赠送天生神力落崖三载后我父刘玄德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横推武道:从虎啸金钟罩开始横推武道:从龙象镇狱开始从魂动机开始姬械化斗罗

    在孙翊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吴县也正在发生着一些悄然的变化。
    其中一个变化是,自从上个月讨逆将军孙策遇刺,其弟孙翊继位以来,
    因为孙翊只是继承了孙策的吴侯之爵位及兵权,而朝廷方面至今未给孙翊敕封将军称号,
    故而在抚军中郎将张昭的授意下,将讨逆将军府的牌匾换成了吴侯府,以暗示众人区分并表露除旧迎新之意。
    不仅是一块牌匾的改变,在吴侯府内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往日里,孙策是江东的主人,那么大桥就是江东的女主人。
    孙策之母年龄已大又生性淡薄,如今只是终日礼神,管理吴侯府中内务的重任在以前就是由大桥承担的。
    但如今江东新主孙翊上位,孙翊之妻是徐氏,因此大桥在孙策头七一过,便将吴侯府女主人的权力慢慢转交给了徐氏。
    如今虽然也会过问一些事务,但所有决定的权力都在徐氏手中了。
    除了这两点之外,还有许多或大或小处的改变。
    这些改变都是在一个基础下进行的,这个基础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孙翊的江东之主的位子正在越来越稳固,江东的权力交接也变得越来越稳定。
    自古以来,权力之关键在于名与器。
    虽然孙翊并没有太过在意这些细节,但其手下的张昭、周瑜等人却不能忽视这些。
    大桥也是聪慧之人,她主动让位,将已经不属于她的权力交出,是为了避免将来将自己陷于风波之中。
    孙策才刚刚过世一个月,这些改变不能说是众人正在遗忘他。
    相反的,他所创造的功业没人能够抹杀,孙翊和众臣更没有抹杀孙策功业的意思,这些改变,一切都是为了江东的稳定而已。
    吴县,吴侯府。
    在吴侯府中的一处官署内,抚军中郎将张昭正在批复着各郡县呈报上来的政务。
    在孙翊亲征前,孙翊命张昭、周瑜二人留守吴县,替他处理他不在吴县的这段时间的一切政务。
    其中抚军中郎将张昭主理政务、建威中郎将周瑜主理军务。
    在孙翊走后,张昭与周瑜二人分工合作,兢兢业业的二人共同维持着江东中枢机构的正常运转,有力的稳定了江东大局。
    只是,此刻张昭的脸上正浮现愠怒之色。
    孙翊亲征庐江时只带着为数不多的军粮,因为当时得到的情报是李术可战之兵不过一万,整体战斗力更加比不上孙翊带的那一万江东精锐。
    因此当时张昭建议不如携带少量军粮,以求加快行军速度,只要到了庐江境内,随便打下一座县城,就食于敌,军粮不足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可是据后来吕范传回的消息可知,庐江郡的各县的守备力量比预想的强上许多,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攻下一座县城的时间会比预想的久上许多。
    虽说吕范信中言明会劝君侯退兵,但孙翊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孙家男儿一旦上起头来,谁能拦得住。
    万一孙翊执意按照原计划攻打,那么孙翊军队缺粮的问题就会变得严峻起来。
    而一旦如此,孙翊可能会从吴县调拨军粮支援。
    当初孙策每次亲征,多是以张昭留守后方,江东小霸王只负责莽,保证后勤供应便是张昭。
    习惯了孙策作风的张昭,早就养成了未雨绸缪的习惯。
    吴县身为江东的政治中心,本来储粮是足够的。
    但孙翊为了稳定各郡山越叛乱的形势,一共派出了四万大军前往各郡守卫。
    这四万大军可都是分别带着大量的粮草前去的,再除去吴县本县所需,吴县就没有多少余粮了。
    毕竟孙氏刚统一江东没有多久,之前几乎每年必有大战,江东休养生息的时间不多。
    在这种情形下,吴县还能有供给四万大军的粮食,张昭已经无愧“江东管仲”之令誉了。
    张昭前几日就命令各郡县输送粮食补给吴县,以备孙翊所需。
    但几日过去了,各郡县大多只是上书言山越作乱,道路不通,无法输粮于吴,真正运粮而来的并没有几个。
    张昭气的将收到的这些文书纷纷扫落在地。
    江东境内山越叛乱势如水火是不假,但在孙翊“分布诸将,镇守各方”的策略下,山越的叛乱并没有进一步的弥漫起来。
    更不用说弄得好似处处有山越,竟然可以隔绝整个江东的道路。
    江东数十县属中竟只有寥寥十几个遵照吴县的命令输送粮食。
    大部分县没输粮于吴的原因在于,虽然他们都表示臣服于孙翊了,
    但在如今的态势下,在具体的事务中,他们还是抱着观望态度,想着保存实力,等到事有不济了有自守之力。
    一群首鼠两端的家伙。
    孙策在位时对他们不薄,如今江东有难,不思报效新主,勤于政事,反而营私苟图,阳奉阴违。
    张昭性格刚正,虽熟读儒家典籍,本人文学素养更是极高,但脾气一直是比较冲的。
    对这些首鼠两端的地方县长,张昭恨不得尽皆贬黜之。
    张昭阴沉着脸,脸色充满了寒意,吓得房内的臣属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张昭虽心中气愤,但心里却知道这些县属有这样的所作所为,其实是孙策时期就埋下的隐患。
    孙策渡江以来,数年间就占有江东,崛起之快令人咋舌。
    但当初为了尽快稳定江东,拿下一郡后,孙策除了更换郡守外,郡内太守属吏,县中的各级属官都大多保持原位。
    其中不少县、郡方面的官吏任职甚至数年之年,而且其中多是本地人士。
    这些人在当地的势力根深蒂固,他们在帮孙策稳定了地方的同时,有些时候甚至还操控着地方。
    论及对地方县、乡的掌控程度,刚刚进入江东的孙策,是比不上这些人的。
    而且孙策大多时间忙于对外征战,一直未有时间好好梳理江东内政,更没有时间去抑制地方豪强的势力。
    只是若有地方势力反叛,会被动的出兵讨之而已。
    这就导致了孙策在位时,江东的武力颇为昌盛,但内政却还是如一团乱麻般。
    以前全是孙策的威望在压制着,整个江东还算稳定,如今孙策突然薨逝,这些以往被掩盖的隐患就渐渐暴露出来了。
    在江东的上升期,这些人会如臂指使,若是江东出现危机了,这些人就会掣肘于内。
    总归是孙策莅事日浅,恩泽未洽,独有威严,一旦孙策倾陨,士民之间狼狈,颇有同异。
    想到这些,张昭深深叹了一口气。
    如今这些隐患都应在了孙翊的身上。
    孙策留给孙翊的除了精兵良将,还有许多虎视眈眈的敌人和动乱不安的内部。
    如果这次江东度过这次危机了,张昭觉得一定要劝谏孙翊,好好重视这个问题,否则迟早会酿成大祸。
    只是那次吕范传回消息后,后面就再也没有消息传来了,也不知道君侯在庐江进展如何了。
    是在对峙,还是在攻城,抑或是在徐徐退兵?
    有子衡在,总不会大败吧。
    这个吕子衡也真是的,走之前让他一日一报的,如今都半个月了,还没什么消息传来。
    在张昭既气愤又苦恼的时候,周瑜手中拿着一封战报走了进来。
    平日里就算各地郡县中传来不利的军报时,周瑜也安然自若,完全不见心急,镇定的很。
    但此时的周瑜,脚步却有些急促,脸上还带着一些喜色。
    一进来,周瑜就笑着对张昭说道,“张公,庐江传来战报,君侯于三日前已经平定了庐江了。”
    什么?
    张昭一时间有些不可置信,
    他立即起身,快步来到周瑜身前,从周瑜手里接过庐江传来的战报,细细看了起来。
    不多会,官署内传来张昭开怀的笑声。
    “好,好,好!”
    张昭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看着手中的战报,张昭抚须满意的不住点头,口中的笑声一直没停过。
    半月平庐江!
    看着战报中对庐江守备力量的详细描述,张昭很清楚的知道这有多难做到。
    而且此次能拿下庐江,完全就是凭借着孙翊那高端的布局,这等布局,孙翊只用了一夜就想出来了。
    此等武略,不说超过孙策,但起码有了一些看齐的资本。
    自孙翊亲征那日开始积攒到今日的忐忑、担忧、气愤、郁闷,在这一封战报下,全都一瞬间倾泻而出。
    想起那日他在孙策床前力荐孙翊,想起那日那千钧一发的改嗣,想起这一个月来,自己对孙翊的倾心扶持,张昭心中就不停的传来一阵畅快之感。
    “英睿果决,体怀英气。”
    他张昭没看错人,伯符也没选择错人,整个江东群臣也没效忠错人。
    如今的这位吴侯证明了,江东这个重任,他有资格担的起了。
    周瑜的脸上也一直浮现着笑意,这段时间来,他虽不像张昭那般易怒,但心中绝对不像表现出来的那般镇定。
    刚看到这封战报时,他也是难以置信,但这是吕范亲手所写,吴侯印玺盖章的,断然不会有假的。
    想起孙翊当初执意亲征,众臣大多以为他只是年轻气盛,甚至不少人颇有微词。
    但如今,孙翊用他人生中漂亮的第一仗证明了他自己,给了大家一个大大的惊喜。
    江东孙氏之武威,以后就要由孙翊来延续了。
    “似此等消息,不该独你我共享。”
    张昭明白周瑜的意思,正值江东多事之秋,孙翊第一次领兵就有如此耀眼的战绩,这次大胜的意义绝对不仅仅在于收复了庐江,他会从多方面影响着江东乱局的变化。
    稳定人心,最有利的武器便是大胜。
    周瑜对张昭继续言道,“这次,还要劳烦张公捉笔了。”
    张昭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群书,名士陈琳、王朗都对其的文采佩服不已。
    张昭当初还著论驳斥过名士应劭,应劭叹而不能对,可见其文采之盛。
    因此孙翊平定庐江这件事由张昭捉笔公布四方,实在是再好不过。
    此时张昭心情甚好,也不推辞,反而难得的开玩笑道,“世人皆知吾于文笔处颇有得意处,然世人不知,吾下笔之时若是喜事,所得之书更是上佳哟。”
    周瑜听后有些诧异,这令君侯说出“张公在座,孤不敢妄”的张公,竟然也有自妄的时候?
    面对周瑜有些诧异的目光,张昭不以为意,他感慨地说道,“庐江已定,孙暠作乱日前也为仲翔所平,如今江东之乱只余山越了。”
    遥想一月前,孙策遇刺而薨,江东人心惶惶,暗涌涌动。
    一时间,江东出现三叛令江东群臣措手不及,但如今才不过一月时间,江东三叛其中两叛已平,只剩下最声势浩大的山越了。
    现在想来,张昭感慨的同时,也对江东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张昭提及的孙暠作乱为仲翔所平一事就发生在不久前。
    仲翔指的是时任会稽功曹的虞翻。
    当初孙策平定会稽后,觉得会稽是江东第一大郡,又素来盈富,故自任会稽太守,但其不住会稽,委虞翻为会稽功曹,代他治理会稽郡。
    那时,孙暠起兵三千兵向会稽,一路上也有不少草寇投奔,等快到了会稽边境时,众已有五千之数。
    孙策薨的消息传到会稽后,山阴县诸长吏皆欲奔丧,却为虞翻所阻,他说道,“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号召诸长吏留制服行丧即可,不必奔丧。
    后会稽诸县皆效之,会稽得以安宁。
    等孙暠领兵五千进入会稽郡时,虞翻令民守城以待孙翊之命,而后写了一封信告谕孙暠道,
    “讨逆明府,不竟天年。今摄事统众,宜在三公子,翻已与一郡吏士,婴城固守,必欲出一旦之命,为嗣主除害,惟执事图之。”
    孙暠接到虞翻之信后,大为震惊,等他到了山阴县一看,果然是人人披麻戴孝,日夜守城。
    孙暠深知虞翻在会稽素有名望,在其坚守之下,会稽不可下,于是退兵。
    但是起兵作乱一事,岂可如此儿戏。
    孙暠一退,军心涣散,原先投奔他的那些人纷纷逃散。
    就连本部兵马也多有逃兵,后孙暠在回乌程的路上,正好与黄盖率领的一万大军相遇,一相遇,孙暠部众就弃械投降,黄盖因此得以擒获孙暠。
    孙暠之乱就此平息。
    虽说最后擒拿孙暠的是黄盖,但整个过程看来,首功者是虞翻,是其的全郡戴孝守城吓退了孙暠,从而让其军心涣散。
    周瑜也知道这事,他不由得叹道,“江东虽乱,但上有英主,下有贤臣,时不逾月,两叛已平,惟有山越。山越虽兵多,适为君侯奉也。”
    正在书写檄令的张昭听到周瑜这话时,正好写完了檄令中的最后一句话。
    他自查一遍后,觉得颇为满意,特别是其中的两句话。
    因为这封檄文是张昭替孙翊代写的,在周瑜面前,张昭也不避讳,轻轻念了出来,
    “江东之众非家兵则吾民也,孰不从我?
    东南之徒非吾匹则吾役也,谁能违我?”
    “或有异类者,当枭之。”
    周瑜听后,心中赞叹。
    张子布的文采,的确非凡。
    他很期待张昭的这封檄文配合孙翊的战绩流传开来,会发生什么变化。
    ....
    翌日,数十封檄文由吴县发出,发往江东各地。
    三日内,江东识字者皆已读之。
    这三日内,孙翊半月定庐江的战绩也在江东流传开来,
    于是,
    孙氏众官民,炸了。
    江东的山越,静了。
    在庐江的孙翊看到这封檄文后,笑了。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89511/1966435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