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可爱的宗亲们
推荐阅读:洪荒:悟性逆天,我为截教第一仙、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战锤:向虚空领主致敬!、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横推武道:从降妖伏魔开始、皇帝替身:我的体质每天增加一点、艾尔登法环,但是带着风灵月影、领主:序列主宰、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吴侯府位于吴县城东,因此很多达官贵人也将府邸坐落在了城东。
距离吴侯府不远处的几座府邸内,各自有人在讨论孙翊平定庐江的事。
而这些人全都是孙翊的堂兄弟们,是孙氏宗亲!
在孙翊不在吴县的这段时间里,孙贲、孙瑜等宗亲一直老老实实的待在自己的府中。
不交游,不外出,除了平时去找孙策聊聊天外,互相之间联络都很少。
就连往日里一直说思念家乡的孙静,也都在吴县待了一段时间,没有丝毫回富春的意思。
而这次孙翊平叛,更是一个宗亲都没有委任,平叛全都是以跟随孙家日久的淮泗将领为主。
当初深受孙策信任,位高权重,镇守四方的孙氏各宗亲们,如今只是在吴县中静静度日而已。
有人可能以为是孙翊将他们软禁在吴县,但其实情况并非如此。
具体原因还要从当初孙静父子入吴开始说起。
富春县距离吴县很近,孙静和孙皎两人比徐琨还早到吴县。
等两人到达吴县拜祭过孙策后,孙翊特地抽出时间召见了孙静父子,并且言语间想如孙策一般邀孙静出来为其效力。
孙静还是婉拒了。
倒是一旁的孙皎跃跃欲试,只是可惜孙翊对他这个大几个月的堂兄,只是关怀备至,其余的并无多说些什么。
孙静和孙皎还算幸运的。
孙氏三镇孙贲、孙辅、孙瑜几乎是同一天到达吴县的,比孙静和孙皎晚到几天,在他们到达吴县的当天,就传来了孙暠起兵作乱的消息。
这一个消息如陨石坠地般,将当时正在灵前祭拜孙策的他们,惊的是惊慌不已。
也让当时的一众江东臣子愤怒不已。
在值此危难时刻,身为孙氏宗亲,不用心辅弼孙翊就已经是错,孙翊的兄长孙暠竟然带头起兵作乱。
亲族内讧,兄举弟兵,这完全就是严重违背了人伦,更是一种大不义的行为。
这相比起李术作乱,孙暠的叛变更让群臣咬牙切齿,因为孙策在位时对宗亲可都是信重优待的。
在孙翊继位之时,体察到兄弟之义,宗亲之情,尽管有吕范的不许奔丧建议,
但他还是不顾各宗亲重任在身,特许诸宗亲分批奔丧,以全尔等人伦大义,可谓是对宗亲有情有义了。
结果呢,在有孙策、孙翊两代江东之主优待宗亲的前提下,孙暠还是在江东内忧外患的时候,给了江东重重一击。
这是家贼。
令人最不齿的一种贼。
群臣愤怒之下,当时就建议孙翊应该防备如今在吴县的几位宗亲,特别是身为亲兄弟的孙瑜、孙皎二人。
孙静因为是孙翊叔父,辈分高,又素来不沾权势,群臣言语之间对其还颇为客气。
更有议者更为激进,提出直接派兵看管如今在吴县的孙贲几位宗亲。
孙翊当时也很愤怒,他对众臣言道,“暠兄何乐邪?不愿为吾兄,宁可为贼。”
只是对于群臣提出的戒备孙贲等宗亲的提议,孙翊断然予以拒绝,
“暠兄作乱乃其一人之过,其余诸兄辅先君定江东,率精兵镇不从,劳苦功高,亲亲之义,世之定轨,何能以一人之错,疑及诸亲乎?”
反正不管当时孙翊心中的想法是什么,他的这个态度和这番说辞维护了当时在吴县的孙氏宗亲们。
并且树立了他重情重义,宽信仁爱的形象,在孙贲等诸兄弟那里狠狠刷了一波好感。
还避免孙贲等宗亲因为孙暠之事被群臣猜疑而产生自疑心态,从而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安抚了孙贲等众宗亲。
只是虽然孙翊“不疑宗亲”的态度让这次吴县内的小风波安然度过,但由此带来的影响却有不少。
在孙贲各位宗亲这边,出了孙暠这种事,他们事先也都预料不到。
虽然一开始他们对孙翊继位都算不上很信服,毕竟孙翊年纪轻轻,又是他们的弟弟,也没任何功劳在身,但他们绝对没有反叛之心。
所以孙翊一召他们奔丧,并且只许带一些亲卫时,他们二话不说,遵照孙翊的命令只携带少数随从就往吴县而来。
但他们也能理解群臣反应为何如此大。
一个是孙暠的身份太过敏感,还有一个是自孙策创业来,孙氏宗亲和江东群臣之间就互相不对付。
他们也很感谢在被兄长背叛后的孙翊还能如此信任他们。
要知道孙翊能说出那句“暠兄何乐邪?不愿为吾兄,宁可为贼。”,说明当时孙翊是很气愤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孙翊还对他们信重不疑,孙贲几位宗亲都颇为感激孙翊。
见孙翊有如此心胸,他们对孙翊也都变得心悦诚服起来了。
与此同时,孙贲几个兄弟一商量,觉得也不能让孙翊难做。
于是他们一同去觐见孙翊,谈及他们这段时间就在吴县好好哀悼孙策,言外之意就是之前镇守的地方暂时不回去了。
这当时可把孙翊高兴坏了。
江东兵大约有十万,其中五万为孙翊亲军,其余五万由孙策先前授兵的各级将校掌握。
而这五万中大约有2万就是掌握在这些镇守要地的宗亲手里。
现在孙贲等宗亲主动言及为了避嫌暂时就待在吴县,那么先前他们担任太守的郡孙翊就有理由委派他人去。
因为现在是在乱时。
而孙策授兵的目的在于带兵镇守地方,现在地方都没了,孙策以前授予他们的兵马,孙翊就有理由收回来了。
要知道此时江东的授兵制还不是私兵部曲制。
私兵部曲制真正成形是孙权执掌江东的时候,特别是孙权放出“奉邑制”这个怪物之后,江东兵马的私兵化从此一去不复返。
这时候孙策先前授予各级将校的兵马,名义上真正的主人还是孙翊,只是实际掌控权由授兵将领掌握。
私兵部曲制那是连名义上都不属于孙翊了,怎一个坑字了得。
可别小看这好像比较飘渺的名义上的差别,有时候这一点差别就能有很大的用处。
就比如现在,孙翊身为那2万兵马名义上的主人,而这些实际掌控者又提出暂时放弃这些兵马,
那么孙翊就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将这2万兵马收回重组改造。
10万大军孙翊一下子就有了7万大军的实际掌控权,这将是孙翊平定内乱后改革军制时最大的底气。
孙翊这时候看这些兄长宗亲,突然觉得他们甚是可爱……
其实孙贲等宗亲有这个提议,一方面是为了避嫌暂时逃离风波中心,
第二个方面他们认为就算暂时放弃了兵权,但只要孙翊信任他们,将来还是要授兵让他们镇守地方的。
对他们来说,从结果来看他们并没有损失什么。
毕竟他们没想反叛孙翊,一时失去兵权并不是啥大事。
还毕竟这时候江东私兵制还未广泛形成,这些兵马并不是他们的私产。
还有个原因就是孙翊信任他们的态度,让他们很放心。
他们毕竟是孙翊的兄长,孙翊不可能将他们一直闲置的。宗法,人情,和现实需要都不会允许。
不得不说,孙贲等人的想法没错,孙翊就算一时收回他们的兵权,但是宗子维城,古之大义。
这些宗亲们孙翊一定会重用,孙氏宗亲本身就有不少是将才。
但是经过孙翊之手再出去的兵权,那可就没那么简单咯。
正是有了孙贲等宗亲的这个提议,孙翊才分别派了程普、韩当替代原来的孙贲、孙辅分别为豫章、庐陵太守。
不然没有这个提议的话,孙翊上一秒义正严辞说相信宗亲,下一步就是以别人替换了他们的太守之位,
实在是自己打自己的脸,还会被人诟病,
说他是渣男,哦不,应该是渣弟。
孙贲这几位手握重兵的宗亲表示先避嫌,要待在吴县休养一段时日,孙静两父子听闻后也纷纷表示要多留吴县一段时日,追思孙策。
在孙翊的顺水推舟之下,就形成了平叛过程中,诸将奋力,而宗亲安坐的局面。
至于软禁宗亲这种傻事,孙翊怎么可能会为之呢?
一切都是可爱的宗亲们自愿的。
越想越可爱。
距离吴侯府不远处的几座府邸内,各自有人在讨论孙翊平定庐江的事。
而这些人全都是孙翊的堂兄弟们,是孙氏宗亲!
在孙翊不在吴县的这段时间里,孙贲、孙瑜等宗亲一直老老实实的待在自己的府中。
不交游,不外出,除了平时去找孙策聊聊天外,互相之间联络都很少。
就连往日里一直说思念家乡的孙静,也都在吴县待了一段时间,没有丝毫回富春的意思。
而这次孙翊平叛,更是一个宗亲都没有委任,平叛全都是以跟随孙家日久的淮泗将领为主。
当初深受孙策信任,位高权重,镇守四方的孙氏各宗亲们,如今只是在吴县中静静度日而已。
有人可能以为是孙翊将他们软禁在吴县,但其实情况并非如此。
具体原因还要从当初孙静父子入吴开始说起。
富春县距离吴县很近,孙静和孙皎两人比徐琨还早到吴县。
等两人到达吴县拜祭过孙策后,孙翊特地抽出时间召见了孙静父子,并且言语间想如孙策一般邀孙静出来为其效力。
孙静还是婉拒了。
倒是一旁的孙皎跃跃欲试,只是可惜孙翊对他这个大几个月的堂兄,只是关怀备至,其余的并无多说些什么。
孙静和孙皎还算幸运的。
孙氏三镇孙贲、孙辅、孙瑜几乎是同一天到达吴县的,比孙静和孙皎晚到几天,在他们到达吴县的当天,就传来了孙暠起兵作乱的消息。
这一个消息如陨石坠地般,将当时正在灵前祭拜孙策的他们,惊的是惊慌不已。
也让当时的一众江东臣子愤怒不已。
在值此危难时刻,身为孙氏宗亲,不用心辅弼孙翊就已经是错,孙翊的兄长孙暠竟然带头起兵作乱。
亲族内讧,兄举弟兵,这完全就是严重违背了人伦,更是一种大不义的行为。
这相比起李术作乱,孙暠的叛变更让群臣咬牙切齿,因为孙策在位时对宗亲可都是信重优待的。
在孙翊继位之时,体察到兄弟之义,宗亲之情,尽管有吕范的不许奔丧建议,
但他还是不顾各宗亲重任在身,特许诸宗亲分批奔丧,以全尔等人伦大义,可谓是对宗亲有情有义了。
结果呢,在有孙策、孙翊两代江东之主优待宗亲的前提下,孙暠还是在江东内忧外患的时候,给了江东重重一击。
这是家贼。
令人最不齿的一种贼。
群臣愤怒之下,当时就建议孙翊应该防备如今在吴县的几位宗亲,特别是身为亲兄弟的孙瑜、孙皎二人。
孙静因为是孙翊叔父,辈分高,又素来不沾权势,群臣言语之间对其还颇为客气。
更有议者更为激进,提出直接派兵看管如今在吴县的孙贲几位宗亲。
孙翊当时也很愤怒,他对众臣言道,“暠兄何乐邪?不愿为吾兄,宁可为贼。”
只是对于群臣提出的戒备孙贲等宗亲的提议,孙翊断然予以拒绝,
“暠兄作乱乃其一人之过,其余诸兄辅先君定江东,率精兵镇不从,劳苦功高,亲亲之义,世之定轨,何能以一人之错,疑及诸亲乎?”
反正不管当时孙翊心中的想法是什么,他的这个态度和这番说辞维护了当时在吴县的孙氏宗亲们。
并且树立了他重情重义,宽信仁爱的形象,在孙贲等诸兄弟那里狠狠刷了一波好感。
还避免孙贲等宗亲因为孙暠之事被群臣猜疑而产生自疑心态,从而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安抚了孙贲等众宗亲。
只是虽然孙翊“不疑宗亲”的态度让这次吴县内的小风波安然度过,但由此带来的影响却有不少。
在孙贲各位宗亲这边,出了孙暠这种事,他们事先也都预料不到。
虽然一开始他们对孙翊继位都算不上很信服,毕竟孙翊年纪轻轻,又是他们的弟弟,也没任何功劳在身,但他们绝对没有反叛之心。
所以孙翊一召他们奔丧,并且只许带一些亲卫时,他们二话不说,遵照孙翊的命令只携带少数随从就往吴县而来。
但他们也能理解群臣反应为何如此大。
一个是孙暠的身份太过敏感,还有一个是自孙策创业来,孙氏宗亲和江东群臣之间就互相不对付。
他们也很感谢在被兄长背叛后的孙翊还能如此信任他们。
要知道孙翊能说出那句“暠兄何乐邪?不愿为吾兄,宁可为贼。”,说明当时孙翊是很气愤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孙翊还对他们信重不疑,孙贲几位宗亲都颇为感激孙翊。
见孙翊有如此心胸,他们对孙翊也都变得心悦诚服起来了。
与此同时,孙贲几个兄弟一商量,觉得也不能让孙翊难做。
于是他们一同去觐见孙翊,谈及他们这段时间就在吴县好好哀悼孙策,言外之意就是之前镇守的地方暂时不回去了。
这当时可把孙翊高兴坏了。
江东兵大约有十万,其中五万为孙翊亲军,其余五万由孙策先前授兵的各级将校掌握。
而这五万中大约有2万就是掌握在这些镇守要地的宗亲手里。
现在孙贲等宗亲主动言及为了避嫌暂时就待在吴县,那么先前他们担任太守的郡孙翊就有理由委派他人去。
因为现在是在乱时。
而孙策授兵的目的在于带兵镇守地方,现在地方都没了,孙策以前授予他们的兵马,孙翊就有理由收回来了。
要知道此时江东的授兵制还不是私兵部曲制。
私兵部曲制真正成形是孙权执掌江东的时候,特别是孙权放出“奉邑制”这个怪物之后,江东兵马的私兵化从此一去不复返。
这时候孙策先前授予各级将校的兵马,名义上真正的主人还是孙翊,只是实际掌控权由授兵将领掌握。
私兵部曲制那是连名义上都不属于孙翊了,怎一个坑字了得。
可别小看这好像比较飘渺的名义上的差别,有时候这一点差别就能有很大的用处。
就比如现在,孙翊身为那2万兵马名义上的主人,而这些实际掌控者又提出暂时放弃这些兵马,
那么孙翊就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将这2万兵马收回重组改造。
10万大军孙翊一下子就有了7万大军的实际掌控权,这将是孙翊平定内乱后改革军制时最大的底气。
孙翊这时候看这些兄长宗亲,突然觉得他们甚是可爱……
其实孙贲等宗亲有这个提议,一方面是为了避嫌暂时逃离风波中心,
第二个方面他们认为就算暂时放弃了兵权,但只要孙翊信任他们,将来还是要授兵让他们镇守地方的。
对他们来说,从结果来看他们并没有损失什么。
毕竟他们没想反叛孙翊,一时失去兵权并不是啥大事。
还毕竟这时候江东私兵制还未广泛形成,这些兵马并不是他们的私产。
还有个原因就是孙翊信任他们的态度,让他们很放心。
他们毕竟是孙翊的兄长,孙翊不可能将他们一直闲置的。宗法,人情,和现实需要都不会允许。
不得不说,孙贲等人的想法没错,孙翊就算一时收回他们的兵权,但是宗子维城,古之大义。
这些宗亲们孙翊一定会重用,孙氏宗亲本身就有不少是将才。
但是经过孙翊之手再出去的兵权,那可就没那么简单咯。
正是有了孙贲等宗亲的这个提议,孙翊才分别派了程普、韩当替代原来的孙贲、孙辅分别为豫章、庐陵太守。
不然没有这个提议的话,孙翊上一秒义正严辞说相信宗亲,下一步就是以别人替换了他们的太守之位,
实在是自己打自己的脸,还会被人诟病,
说他是渣男,哦不,应该是渣弟。
孙贲这几位手握重兵的宗亲表示先避嫌,要待在吴县休养一段时日,孙静两父子听闻后也纷纷表示要多留吴县一段时日,追思孙策。
在孙翊的顺水推舟之下,就形成了平叛过程中,诸将奋力,而宗亲安坐的局面。
至于软禁宗亲这种傻事,孙翊怎么可能会为之呢?
一切都是可爱的宗亲们自愿的。
越想越可爱。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89511/1966436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