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意欲何为
推荐阅读:洪荒:悟性逆天,我为截教第一仙、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战锤:向虚空领主致敬!、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横推武道:从降妖伏魔开始、皇帝替身:我的体质每天增加一点、艾尔登法环,但是带着风灵月影、领主:序列主宰、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孙翊在离开吴县之前,发布了几个命令。
第一个就是任命徐琨为中领军,即日上任统领吴县外的两万中军。
第二个命令是让荡寇中郎将程普将训练好的三万新军,分批送往重要的各县戍卫。
其中一万送至吴县,编入中军中。
在毗陵一战后,孙翊大概收降了七万多山越兵。
虽说这七万山越兵大多都是青壮,但不可能一下子都收编为士卒。
江东目前还养不起那么多的士兵。
因此在之前,孙翊就下令留在毗陵的程普、陈武二人,在这七万山越降兵中,挑选最精壮的一部分编为士卒。
其余者等山中的山越遗属都迁出山中后,就编入户籍,成为江东的在册百姓。
得益于当初孙翊的攻心之策,也得益于山越大部原来都是江东的住民,
在初期的安抚之后,这七万山越降卒一直表现得很规矩,对被收编也不抗拒。
不仅不抗拒,还挺积极的。
他们以前逃入山中最大原因就是吏治腐败,令他们生活不下去了。
但在孙策、孙翊两代主君的努力下,江东的吏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再加上成为孙氏兵卒,至少保证有粮食吃。
这相比以前那既要卖命又要朝不保夕的日子来说,现在的日子实在是好上太多了。
种种原因下,江东对这七万多山越降卒的收编过程,显得很顺利。
孙翊的第二个命令的目的是,充实江东的内部军事力量。
在这乱世,最有力的震慑就是强壮精悍的士卒。
而孙翊的第三个命令是,在他不在吴县的这段时间,除非特别紧要的事务,要特别呈报给他决断之外,
其余一应事务都可呈报吴侯夫人徐氏处理,无须再多方转呈,以免延误政务。
孙翊的这个命令,众臣倒是没什么意见。
一是由于有汉朝的优秀典范在前,这时的士人对女子涉政并不反感。
更何况徐氏身份尊贵,是孙翊的正妻,从政治方面来说,徐氏在孙翊不在吴县的这段时间内,代为“监国”是合理合法的。
二是江东本身的政治传统了。
先君孙策在位时经常外出征战,为了避免麻烦,他都有意将所有的政务都委派给张昭,图个轻松。
但张昭宁死不从。
臣子偶尔代为处理政务是权宜之计,但不可形成政治传统。
就这样,孙策一边劝,张昭一边拼命摇头,僵持了一段时间后,孙母看不下去了。
后来江东就有了一种不成文的政治传统。
孙策外出征战的时候,孙母就会在吴县代替孙策处理政事。
如今孙翊以徐氏“监国”,有孙母之故事在前,江东众臣接受的也很自然。
孙翊这次北上是带着解烦骑及其三千亲军“车下虎士”,共计步骑八千。
在临出发前,孙翊特地见了一下孙母,母子之间密语了良久后,孙翊方才离去。
在见完孙母后,孙翊又留给了徐氏一个锦囊,示意其吴县有大事时再开启。
做好一切布置后的孙翊,终于安心踏上了北上的路程。
...
孙翊是东南霸主,他的一举一动自然被无数人所关注着。
很快他带兵北上的消息,就传遍了周边。
但让人意外的是,他并没有带兵到达广陵郡内,反而中途转向去往了皖城。
这突如起来的转变,有人欢喜,有人忧。
最担忧的莫过于黄祖了。
在刚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吓得不要不要的。
江夏,沙羡太守府中。
黄祖出身江夏安陆黄氏,黄氏乃是天下有名的士人家族。
其先祖是东汉名臣黄香,黄氏自黄香之后数有名臣,论清望不输一般名门望族。
由于出身于这样的家族,黄祖虽然长大后多居武职,但其平日里多穿儒装,以士人自居。
往日里一身儒士气息的黄祖,此刻雍容的气度却荡然无存。
他手中捏着那封快马急报的军报,手上青筋暴起,将军报狠狠拍在书案上,气急败坏的说道,
“孙三儿意欲何为!”
作为江东的邻居及孙家的死敌,被孙策多番军事问候过的黄祖,对于孙翊的动向是最关心的。
在一开始,黄祖得到的情报是孙翊意欲率兵北上击退夏侯渊,他是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的。
如今得到新情报孙翊转向驻军庐江,下一步动作不明,这让黄祖开始深深担忧起来。
庐江就在江夏隔壁,当初孙策攻打他,就是以庐江为跳板的。
现今孙翊又驻军庐江,这怎么能不让黄祖担忧。
看到黄祖这气急败坏的模样,黄射感到无奈。
孙氏兄弟快成为他父亲的梦魇了。
但他不认为孙翊这时会来攻打庐江,他对黄祖言道,“父亲勿忧,夏侯将军在北未退,孙翊不会贸然抽兵攻打江夏。
依儿子看来,孙翊此举乃是为了防备夏侯将军。”
黄祖久掌兵马,虽不是什么名将,但是基础的判断力还是有的。
他心中知道黄射的判断有道理,但是他心中还是怕。
随着孙翊的声威一日强过一日,他心中的惧怕就一日多过一日。
他对黄射言道,“你马上前去襄阳,为吾再向镇南将军讨要兵马、船只、粮草。
就说孙三儿有西进之念,情况紧急,刻不容缓。”
黄射听了迟疑道,“不久前父亲刚向使君讨要了不少军资,时不过两月,吾恐使君不允。”
黄射的迟疑让黄祖冷笑起来,他说道,“他一定会给。”
黄祖的笃定让黄射不解,黄祖却没有多解释什么,只是挥挥手让黄射早些去作准备,即日启程。
黄射告退后,黄祖将手中的军报撕了个粉碎。
黄祖想起自己心中那个,对其又敬又惧又恨的刘表。
他恨恨自语道,“你什么时候才会放我离开江夏。”
去年孙策讨伐江夏,那一战中,黄祖仅以身免。
劫后余生的他后来去了襄阳恳请刘表,让他改任其他郡县,言语之间声泪俱下。
但刘表只是好言宽慰。
可是那时,黄祖却从刘表那宽厚温仁的眼神之中,看到了寒冷的杀意。
就是在那之后,黄祖才明白了刘表,为什么一定要他镇守江夏。
因为荆州任何人都可能投降江东,只有他黄祖不可能!
明白了这些的黄祖,同时想通了许多事。
就例如他今日为何笃定,刘表一定不会拒绝他所请。
因为那位名震九州的刘使君,
他心中也在怕呀。
第一个就是任命徐琨为中领军,即日上任统领吴县外的两万中军。
第二个命令是让荡寇中郎将程普将训练好的三万新军,分批送往重要的各县戍卫。
其中一万送至吴县,编入中军中。
在毗陵一战后,孙翊大概收降了七万多山越兵。
虽说这七万山越兵大多都是青壮,但不可能一下子都收编为士卒。
江东目前还养不起那么多的士兵。
因此在之前,孙翊就下令留在毗陵的程普、陈武二人,在这七万山越降兵中,挑选最精壮的一部分编为士卒。
其余者等山中的山越遗属都迁出山中后,就编入户籍,成为江东的在册百姓。
得益于当初孙翊的攻心之策,也得益于山越大部原来都是江东的住民,
在初期的安抚之后,这七万山越降卒一直表现得很规矩,对被收编也不抗拒。
不仅不抗拒,还挺积极的。
他们以前逃入山中最大原因就是吏治腐败,令他们生活不下去了。
但在孙策、孙翊两代主君的努力下,江东的吏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再加上成为孙氏兵卒,至少保证有粮食吃。
这相比以前那既要卖命又要朝不保夕的日子来说,现在的日子实在是好上太多了。
种种原因下,江东对这七万多山越降卒的收编过程,显得很顺利。
孙翊的第二个命令的目的是,充实江东的内部军事力量。
在这乱世,最有力的震慑就是强壮精悍的士卒。
而孙翊的第三个命令是,在他不在吴县的这段时间,除非特别紧要的事务,要特别呈报给他决断之外,
其余一应事务都可呈报吴侯夫人徐氏处理,无须再多方转呈,以免延误政务。
孙翊的这个命令,众臣倒是没什么意见。
一是由于有汉朝的优秀典范在前,这时的士人对女子涉政并不反感。
更何况徐氏身份尊贵,是孙翊的正妻,从政治方面来说,徐氏在孙翊不在吴县的这段时间内,代为“监国”是合理合法的。
二是江东本身的政治传统了。
先君孙策在位时经常外出征战,为了避免麻烦,他都有意将所有的政务都委派给张昭,图个轻松。
但张昭宁死不从。
臣子偶尔代为处理政务是权宜之计,但不可形成政治传统。
就这样,孙策一边劝,张昭一边拼命摇头,僵持了一段时间后,孙母看不下去了。
后来江东就有了一种不成文的政治传统。
孙策外出征战的时候,孙母就会在吴县代替孙策处理政事。
如今孙翊以徐氏“监国”,有孙母之故事在前,江东众臣接受的也很自然。
孙翊这次北上是带着解烦骑及其三千亲军“车下虎士”,共计步骑八千。
在临出发前,孙翊特地见了一下孙母,母子之间密语了良久后,孙翊方才离去。
在见完孙母后,孙翊又留给了徐氏一个锦囊,示意其吴县有大事时再开启。
做好一切布置后的孙翊,终于安心踏上了北上的路程。
...
孙翊是东南霸主,他的一举一动自然被无数人所关注着。
很快他带兵北上的消息,就传遍了周边。
但让人意外的是,他并没有带兵到达广陵郡内,反而中途转向去往了皖城。
这突如起来的转变,有人欢喜,有人忧。
最担忧的莫过于黄祖了。
在刚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吓得不要不要的。
江夏,沙羡太守府中。
黄祖出身江夏安陆黄氏,黄氏乃是天下有名的士人家族。
其先祖是东汉名臣黄香,黄氏自黄香之后数有名臣,论清望不输一般名门望族。
由于出身于这样的家族,黄祖虽然长大后多居武职,但其平日里多穿儒装,以士人自居。
往日里一身儒士气息的黄祖,此刻雍容的气度却荡然无存。
他手中捏着那封快马急报的军报,手上青筋暴起,将军报狠狠拍在书案上,气急败坏的说道,
“孙三儿意欲何为!”
作为江东的邻居及孙家的死敌,被孙策多番军事问候过的黄祖,对于孙翊的动向是最关心的。
在一开始,黄祖得到的情报是孙翊意欲率兵北上击退夏侯渊,他是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的。
如今得到新情报孙翊转向驻军庐江,下一步动作不明,这让黄祖开始深深担忧起来。
庐江就在江夏隔壁,当初孙策攻打他,就是以庐江为跳板的。
现今孙翊又驻军庐江,这怎么能不让黄祖担忧。
看到黄祖这气急败坏的模样,黄射感到无奈。
孙氏兄弟快成为他父亲的梦魇了。
但他不认为孙翊这时会来攻打庐江,他对黄祖言道,“父亲勿忧,夏侯将军在北未退,孙翊不会贸然抽兵攻打江夏。
依儿子看来,孙翊此举乃是为了防备夏侯将军。”
黄祖久掌兵马,虽不是什么名将,但是基础的判断力还是有的。
他心中知道黄射的判断有道理,但是他心中还是怕。
随着孙翊的声威一日强过一日,他心中的惧怕就一日多过一日。
他对黄射言道,“你马上前去襄阳,为吾再向镇南将军讨要兵马、船只、粮草。
就说孙三儿有西进之念,情况紧急,刻不容缓。”
黄射听了迟疑道,“不久前父亲刚向使君讨要了不少军资,时不过两月,吾恐使君不允。”
黄射的迟疑让黄祖冷笑起来,他说道,“他一定会给。”
黄祖的笃定让黄射不解,黄祖却没有多解释什么,只是挥挥手让黄射早些去作准备,即日启程。
黄射告退后,黄祖将手中的军报撕了个粉碎。
黄祖想起自己心中那个,对其又敬又惧又恨的刘表。
他恨恨自语道,“你什么时候才会放我离开江夏。”
去年孙策讨伐江夏,那一战中,黄祖仅以身免。
劫后余生的他后来去了襄阳恳请刘表,让他改任其他郡县,言语之间声泪俱下。
但刘表只是好言宽慰。
可是那时,黄祖却从刘表那宽厚温仁的眼神之中,看到了寒冷的杀意。
就是在那之后,黄祖才明白了刘表,为什么一定要他镇守江夏。
因为荆州任何人都可能投降江东,只有他黄祖不可能!
明白了这些的黄祖,同时想通了许多事。
就例如他今日为何笃定,刘表一定不会拒绝他所请。
因为那位名震九州的刘使君,
他心中也在怕呀。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89511/196644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