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中日关于一战的较量(下)
推荐阅读:星际最强大脑、怪猎:猎人的笔记、吞噬进化:我重生成了北极狼、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名门第一儿媳、从机械猎人开始、天灾降临:我靠捡破烂当大佬、我也是异常生物、收到未来短信,我赚百亿很合理吧、
这次,日本态度大变,竟然大力催促中国对德国断交。在中国向德国提出抗议的当天,日本外相就告诉中国驻日公使,没有必要先提抗议,也不必等德国对抗议的回应,可直接宣布断交,而且极力鼓动中国尽快参战。
日本为什么对中国参战问题的态度有了根本性变化?一是袁世凯已死,中国政|府的实权在军阀段祺瑞手中。段祺瑞是亲日派,如果中国参战,日本可以通过段祺瑞增强其在华势力。二是日本已相继获得西方列强许诺,由其继承德国在山东利益,赞成中国参战可以换取列强的进一步承认。
当列强一边倒支持中国参战时,中国内部却出现了一场关于参战问题的大争论,外交家、政治家、军事将领及社会各界都卷入了争论。虽然意见纷呈,莫衷一是,但主流意见还是建议中国参战,认为中国参加对德作战,从小处着眼,是为了应对日本,为了在战后和会上占有一席之地;从长远看,是为了加入国际社会,走向国际化,使中国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有发言权。
主政的段祺瑞亦相信:“日本既已加入,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而“德国虽系当即当今之强国,但众怒难犯。料其难以胜利。将来协约国取得胜利,中国将成局外之人,而我国参加,那将迥然成另一局面。到时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和会上有我一席之地,必将提高中国之国际声誉。
就这样,1917年8月14日,经过半年左右的斗争和辩论后,中国政|府对德宣战。此时,距一战结束的1918年11月11日还有不足1年3个月时间。
中国参战后即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同时获得协约国许诺:庚子赔款自1917年12月起暂缓五年偿还(俄仅同意缓还1/3),免加利息;德奥赔款永远撤销(占20.91%,其中德国9000余万两,奥匈400万两);改变《南京条约》“协定关税”条款规定的5%固定税率,国提高5%关税;天津周围20里内允许中国暂时驻军,以防范德奥侨民。
这样,北洋政|府不仅获得《凡尔赛和约》中有利于中国的条件,还从德国获得约8400万元的战争赔款。加上中国战时所获德国船只,以及被免去的庚子赔款,中国总收益达2.5亿元。
总体来说,中国参加一战,不仅成功地融入世界格局,还以较小付出收获了丰厚的回报,堪称是一次辉煌的外交胜利。
中国虽然是参战国,但并没有向欧洲派出作战部队。1917年9月14日,中国政|府正式宣布愿意派兵到法国参战,提出中国可以在6周内向法国派遣2万至3万士兵。但是,由于日本没有为协约国向欧洲战场派去一兵一卒,因此日本也不想让中国派兵。在西方列强包括日本极力阻挠下,中国最终没有能够派兵参战。
由于中国未能派兵参战,被称为“宣而不战”。协约国方面,有人嘲讽中国“参战不力”,是“理论参战者”。后来日本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更是据此指责中国“未出兵,宣而不战,应不下请帖,不为设座”。
中国虽未派兵参战,但却“以工代兵”,派出了大量劳工到欧洲战场,并给协约国一些国家送去大批粮食,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说中国是一战的特殊参战国,还在于作为战胜国却没有获得战胜国应有的尊重和待遇,中国参战的目的也完全没有达到,是一个屈辱的参战国,更是一个屈辱的战胜国。
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始终扮演了极其恶劣的角色,是列强中欺凌中国的首恶,也是中国最危险的敌人。一战爆发后,日本趁火打劫,以对德宣战的名义夺取了山东权益,实现其扩张野心。在中国参战问题上,日本屡加阻挠,是中国参战的最大障碍。中国试图通过参战解决山东问题,为一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在巴黎和会上受尽屈辱,未能收回山东主权,根源也在日本。今天的中国,仍要警惕日本,防范日本。
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面临战争何去何从,理应有权作出选择。而中国参加一战,却不能由自己决定,而是被列强所左右,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求战之路曲折、艰难、漫长,令人心酸,使人感叹,发人深省。弱国无外交,弱国在国际事务中无话语权,我们必须永远铭记。历史昭示我们:富强是硬道理,国弱遭人欺,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只有成为一个强国,才能维护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才能与世界各国平等相处,才能在世界舞台上有自己应有的地位。
中国参战虽然含有从强从众的因素,在巴黎和会上未能受到平等待遇,也未能实现预定的目标。但是,中国这一抉择本身是积极的,具有开创性意义。通过参战,废除了与德奥之间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开了近代中国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之先河;停付或缓付了庚子赔款及其他对德借款的息金,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从广义上看,参战使中国赢得了进入国际社会的入场券,首次以战胜国的身份参与国际关系体系的重新安排,成为国际联盟的创始会员国,与国际社会建构起更加紧密的制度性联系。
围绕中日关于一战的参战前后,实质是中日之间力量、北洋中|央政|府直皖两系的角逐。
既然宣战了,那自然要有能够代表中国对同盟国进行作战的军队。靠现有的军队,那是不用想了。比较下后来陆地上日本与苏俄的差距那不是一般的大,而苏俄比之德国在陆军上的劣势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至于中国,到二战时的武器还不如日军一战时的配置。这样的部队,到机械化作战的欧洲和列强相会,不是去找虐送死是什么?
日本为什么对中国参战问题的态度有了根本性变化?一是袁世凯已死,中国政|府的实权在军阀段祺瑞手中。段祺瑞是亲日派,如果中国参战,日本可以通过段祺瑞增强其在华势力。二是日本已相继获得西方列强许诺,由其继承德国在山东利益,赞成中国参战可以换取列强的进一步承认。
当列强一边倒支持中国参战时,中国内部却出现了一场关于参战问题的大争论,外交家、政治家、军事将领及社会各界都卷入了争论。虽然意见纷呈,莫衷一是,但主流意见还是建议中国参战,认为中国参加对德作战,从小处着眼,是为了应对日本,为了在战后和会上占有一席之地;从长远看,是为了加入国际社会,走向国际化,使中国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有发言权。
主政的段祺瑞亦相信:“日本既已加入,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而“德国虽系当即当今之强国,但众怒难犯。料其难以胜利。将来协约国取得胜利,中国将成局外之人,而我国参加,那将迥然成另一局面。到时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和会上有我一席之地,必将提高中国之国际声誉。
就这样,1917年8月14日,经过半年左右的斗争和辩论后,中国政|府对德宣战。此时,距一战结束的1918年11月11日还有不足1年3个月时间。
中国参战后即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同时获得协约国许诺:庚子赔款自1917年12月起暂缓五年偿还(俄仅同意缓还1/3),免加利息;德奥赔款永远撤销(占20.91%,其中德国9000余万两,奥匈400万两);改变《南京条约》“协定关税”条款规定的5%固定税率,国提高5%关税;天津周围20里内允许中国暂时驻军,以防范德奥侨民。
这样,北洋政|府不仅获得《凡尔赛和约》中有利于中国的条件,还从德国获得约8400万元的战争赔款。加上中国战时所获德国船只,以及被免去的庚子赔款,中国总收益达2.5亿元。
总体来说,中国参加一战,不仅成功地融入世界格局,还以较小付出收获了丰厚的回报,堪称是一次辉煌的外交胜利。
中国虽然是参战国,但并没有向欧洲派出作战部队。1917年9月14日,中国政|府正式宣布愿意派兵到法国参战,提出中国可以在6周内向法国派遣2万至3万士兵。但是,由于日本没有为协约国向欧洲战场派去一兵一卒,因此日本也不想让中国派兵。在西方列强包括日本极力阻挠下,中国最终没有能够派兵参战。
由于中国未能派兵参战,被称为“宣而不战”。协约国方面,有人嘲讽中国“参战不力”,是“理论参战者”。后来日本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更是据此指责中国“未出兵,宣而不战,应不下请帖,不为设座”。
中国虽未派兵参战,但却“以工代兵”,派出了大量劳工到欧洲战场,并给协约国一些国家送去大批粮食,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说中国是一战的特殊参战国,还在于作为战胜国却没有获得战胜国应有的尊重和待遇,中国参战的目的也完全没有达到,是一个屈辱的参战国,更是一个屈辱的战胜国。
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始终扮演了极其恶劣的角色,是列强中欺凌中国的首恶,也是中国最危险的敌人。一战爆发后,日本趁火打劫,以对德宣战的名义夺取了山东权益,实现其扩张野心。在中国参战问题上,日本屡加阻挠,是中国参战的最大障碍。中国试图通过参战解决山东问题,为一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在巴黎和会上受尽屈辱,未能收回山东主权,根源也在日本。今天的中国,仍要警惕日本,防范日本。
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面临战争何去何从,理应有权作出选择。而中国参加一战,却不能由自己决定,而是被列强所左右,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求战之路曲折、艰难、漫长,令人心酸,使人感叹,发人深省。弱国无外交,弱国在国际事务中无话语权,我们必须永远铭记。历史昭示我们:富强是硬道理,国弱遭人欺,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只有成为一个强国,才能维护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才能与世界各国平等相处,才能在世界舞台上有自己应有的地位。
中国参战虽然含有从强从众的因素,在巴黎和会上未能受到平等待遇,也未能实现预定的目标。但是,中国这一抉择本身是积极的,具有开创性意义。通过参战,废除了与德奥之间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开了近代中国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之先河;停付或缓付了庚子赔款及其他对德借款的息金,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从广义上看,参战使中国赢得了进入国际社会的入场券,首次以战胜国的身份参与国际关系体系的重新安排,成为国际联盟的创始会员国,与国际社会建构起更加紧密的制度性联系。
围绕中日关于一战的参战前后,实质是中日之间力量、北洋中|央政|府直皖两系的角逐。
既然宣战了,那自然要有能够代表中国对同盟国进行作战的军队。靠现有的军队,那是不用想了。比较下后来陆地上日本与苏俄的差距那不是一般的大,而苏俄比之德国在陆军上的劣势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至于中国,到二战时的武器还不如日军一战时的配置。这样的部队,到机械化作战的欧洲和列强相会,不是去找虐送死是什么?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91211/203973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