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难
推荐阅读:长夜君主、太平令、长生,从养鸡杂役开始、圣杯战争?龙珠战争!、重生另嫁小叔,夫妻联手虐渣、成为诺亚后,选择伽古拉、说好电竞童子功,你谈恋爱夺冠?、无敌从我看见BOSS血条开始、全球降临:带着嫂嫂末世种田、残血玩家、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第七】
按王凌所言,如今朝中隐然已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一方是以太尉马日磾、尚书令士孙瑞为主的关西士人集团,另一方则是以侍中杨琦、尚书仆射杨瓒为主的弘农杨氏。
这两派虽同属关西士人阵营,但相对来说弘农杨氏与关东士族交往颇密,与漠视关东士族的马日磾等人有本质上的分歧。
在对付王允这等强敌时,他二者尚能团结一心,待王允倒下后,两方之间的政见顿时不合了起来。
最后一方便是司徒赵谦,他虽然德望具足,但论及门生故吏与家望,到底比不得以太尉马日磾为代表的扶风马氏、和以侍中杨琦为代表的弘农杨氏。
赵谦的势力虽然最为弱小,但赵谦却有足够的权谋心计周旋于朝堂,此刻举荐黄琬为司空,皇帝出于平衡朝中势力的需要,八成会允准。
在此之后,赵谦要为他的弟弟铺路,恐怕还有后手,比如,借黄琬向朝中残余的关东豪族势力示好,促使彼此联合、或是靠黄琬与弘农杨氏之间的恩情,结好杨氏。
王允思忖过后,道:“朝中但有黄子琰在,当不使政有失也,吾辈亦可安心返乡了。”
话毕,王允又问道:“军中诸将如何?”
王凌答道:“自胡轸、李傕等人伏诛以后,陛下裁汰老弱、厉行屯田,得众军拥戴,三辅安定,叔父与赵公应该已知此事。”
见王允与赵戬点头,王凌接着往下说道:“裁军之后,陛下先是奖励有功之将,以皇甫将军为首功,拜骠骑将军,恢复了被孝灵皇帝削去的槐里侯爵禄,还多加了两千户,并赐食邑万户。”
“皇甫义真当年剿灭黄巾,乃获此爵,后因得罪宦官而遭削减,如今失而复得,倒也了却他一件憾事了。”王允说完,想到皇甫嵩宦仕一生,临了还能居如此高位,无不感慨:“昔日皇甫义真牧守冀州,直言抗辩,却落得削爵罢官的下场;此后洁身自爱,对谁都屈意委婉,没想到却还能有今天。”
赵戬在一旁搭话道:“我听说,秘书令射坚之弟射援,前日已与皇甫义真之女成婚了?”
王凌不明所以,回道:“此二人早有婚约,如今成婚,正当时也。”
赵戬哂笑道:“当初射坚亲附陛下,主张宽赦蔡伯喈,那皇甫义真吓得闭门称病,不敢私见射氏,以示无所偏颇。如今射坚为秘书令,典掌秘籍,出入禁中。皇甫义真嫁女,确实正当时也!”
王凌一时答不上话,讷讷无语。
索性赵戬不过是气话,完全是为其故主王允抱不平而已,王允心里有所触动,看了赵戬一眼,说:“马翁叔等人虽与我不和,但都是为了朝廷着想,有他们在朝辅佐陛下,再有皇甫义真领兵。我哪怕不在其位,也不耽误汉室中兴之势。”
“朝廷捐弃能臣,纵使最后得以中兴,也无非是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而已,岂可同列而语?”赵戬不服气的说道。
“叔茂!”王允突然说道;“幸而你已不在簪笔持囊,否则依你直言快语的本性,我岂能安心留你在朝堂?”
说退了赵戬,王允转头对王凌嘱咐道:“彦云,你既已出仕,便要恪尽臣责,不仅要养育黎庶,还要时刻关注朝野大事。若是朝有奸佞、或是朝堂施政有所失当,你当直言抗辩,不可学皇甫义真独善其身!”
王凌受了教诲,凛然道:“谢叔父赠言,凌断不敢忘。”
趁此机会,王凌正好说一件近来使他疑惑不解的事,以希冀能从王允这里得到答案:“叔父,朝中又有人开始上奏劝陛下早日元服,择立长秋宫了。”
王允眉头一扬,说道:“陛下的意思是?”
“陛下亲自写诏,说‘皇母前薨,未卜宅兆……三岁之戚,盖不言吉,且须其后。’”王凌记忆不凡,脱口背诵道。
王允心里有些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了,说:“陛下已有元服立后之心,无非是想让朝廷追尊生母而已。”
“是,有司已上奏,追尊陛下生母为灵怀皇后,改葬文昭陵,仪比敬、恭二陵。”王凌接口道:“至于立后人选,朝臣大都看好宋贵人,而伏贵人得体大方,宫中府中具有善言,故稍在其次。陛下虽未有明言——”
王凌稍稍倾身靠近,小声说道:“但朝野有传,陛下似欲以董承之女为后。”
“董承?他可是陛下外亲!”赵戬登时不满道:“此人原是阿附李傕起兵为乱,如今侥幸得赦,又非士人豪族,竟还敢图谋外戚之位?”
王允却以为不然,把袖一展,皱眉道:“观陛下行事,皇后之位,恐怕非董氏莫属。”
“王公,这话如何说起?”赵戬道:“如今朝廷强军在侧,兵多将广,本就不惧董承等那帮新附叛军,若是为了暂且安抚,假辞笼络,其实大可不必。”
王允到底曾与皇帝彼此利用、勾心斗角过,对于皇帝善借力打力、驭人制人的本事,放眼朝野内外,没有人比王允更清楚了皇帝的心思了。
如今马日磾与杨瓒等人俨然是朝中巨头,若是要安天下,光靠他们几个倒也勉强堪用。若是要彻底破除汉室百年沉疴,这些人不仅不会出力襄助,反而可能会成为皇帝的绊脚石。
扶植与他们毫无瓜葛,又野心勃勃的董承,不仅符合皇帝在王允心中的处事习惯,更体现了皇帝心中的雄心壮志。
只是当年雄才大略的光武皇帝都做不到的事情,皇帝小小年纪,能做得到么?
临去前,王允仍有些担心,特亲自写就一份简牍,双手奉交给王凌:“此中鄙夫之言,还请呈递陛下,望有所补遗。”
王凌接下了简牍,只听王允在耳旁悄声说道:“汉室再兴,已是天命所属,尔当紧附陛下骥尾,如此可兴吾家。”
这等若是将太原王氏满门兴衰尽皆托付给王凌一人了,王凌身担重任,感激垂泣,说:“敢不竭力而行!”
既而,王凌又说道:“其实陛下昨日便想亲赴城门来送叔父一程,只是陛下称其虽无愧于心,但毕竟有负叔父,故不忍相见。此中原委,还请叔父体谅圣意,切莫寒心。”
王允听了,登时愣在当场,两眼失神,饶是赵戬与王凌从旁提醒几句,仍是无动于衷。
就在众人着急忙慌准备寻医的时候,王允突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皇帝虽然曾与其为敌,还罢黜了他,但到底顾念恩情,饶他一命。而且,王凌代说的那番话,更是申明了皇帝对王允的一片保全之意。
要知道,并不是只有董承才最适合为皇帝背下骂名。
饶是王允心坚似铁,此时也不由得跪伏在路上,对着长安的方向痛哭流涕。
按王凌所言,如今朝中隐然已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一方是以太尉马日磾、尚书令士孙瑞为主的关西士人集团,另一方则是以侍中杨琦、尚书仆射杨瓒为主的弘农杨氏。
这两派虽同属关西士人阵营,但相对来说弘农杨氏与关东士族交往颇密,与漠视关东士族的马日磾等人有本质上的分歧。
在对付王允这等强敌时,他二者尚能团结一心,待王允倒下后,两方之间的政见顿时不合了起来。
最后一方便是司徒赵谦,他虽然德望具足,但论及门生故吏与家望,到底比不得以太尉马日磾为代表的扶风马氏、和以侍中杨琦为代表的弘农杨氏。
赵谦的势力虽然最为弱小,但赵谦却有足够的权谋心计周旋于朝堂,此刻举荐黄琬为司空,皇帝出于平衡朝中势力的需要,八成会允准。
在此之后,赵谦要为他的弟弟铺路,恐怕还有后手,比如,借黄琬向朝中残余的关东豪族势力示好,促使彼此联合、或是靠黄琬与弘农杨氏之间的恩情,结好杨氏。
王允思忖过后,道:“朝中但有黄子琰在,当不使政有失也,吾辈亦可安心返乡了。”
话毕,王允又问道:“军中诸将如何?”
王凌答道:“自胡轸、李傕等人伏诛以后,陛下裁汰老弱、厉行屯田,得众军拥戴,三辅安定,叔父与赵公应该已知此事。”
见王允与赵戬点头,王凌接着往下说道:“裁军之后,陛下先是奖励有功之将,以皇甫将军为首功,拜骠骑将军,恢复了被孝灵皇帝削去的槐里侯爵禄,还多加了两千户,并赐食邑万户。”
“皇甫义真当年剿灭黄巾,乃获此爵,后因得罪宦官而遭削减,如今失而复得,倒也了却他一件憾事了。”王允说完,想到皇甫嵩宦仕一生,临了还能居如此高位,无不感慨:“昔日皇甫义真牧守冀州,直言抗辩,却落得削爵罢官的下场;此后洁身自爱,对谁都屈意委婉,没想到却还能有今天。”
赵戬在一旁搭话道:“我听说,秘书令射坚之弟射援,前日已与皇甫义真之女成婚了?”
王凌不明所以,回道:“此二人早有婚约,如今成婚,正当时也。”
赵戬哂笑道:“当初射坚亲附陛下,主张宽赦蔡伯喈,那皇甫义真吓得闭门称病,不敢私见射氏,以示无所偏颇。如今射坚为秘书令,典掌秘籍,出入禁中。皇甫义真嫁女,确实正当时也!”
王凌一时答不上话,讷讷无语。
索性赵戬不过是气话,完全是为其故主王允抱不平而已,王允心里有所触动,看了赵戬一眼,说:“马翁叔等人虽与我不和,但都是为了朝廷着想,有他们在朝辅佐陛下,再有皇甫义真领兵。我哪怕不在其位,也不耽误汉室中兴之势。”
“朝廷捐弃能臣,纵使最后得以中兴,也无非是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而已,岂可同列而语?”赵戬不服气的说道。
“叔茂!”王允突然说道;“幸而你已不在簪笔持囊,否则依你直言快语的本性,我岂能安心留你在朝堂?”
说退了赵戬,王允转头对王凌嘱咐道:“彦云,你既已出仕,便要恪尽臣责,不仅要养育黎庶,还要时刻关注朝野大事。若是朝有奸佞、或是朝堂施政有所失当,你当直言抗辩,不可学皇甫义真独善其身!”
王凌受了教诲,凛然道:“谢叔父赠言,凌断不敢忘。”
趁此机会,王凌正好说一件近来使他疑惑不解的事,以希冀能从王允这里得到答案:“叔父,朝中又有人开始上奏劝陛下早日元服,择立长秋宫了。”
王允眉头一扬,说道:“陛下的意思是?”
“陛下亲自写诏,说‘皇母前薨,未卜宅兆……三岁之戚,盖不言吉,且须其后。’”王凌记忆不凡,脱口背诵道。
王允心里有些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了,说:“陛下已有元服立后之心,无非是想让朝廷追尊生母而已。”
“是,有司已上奏,追尊陛下生母为灵怀皇后,改葬文昭陵,仪比敬、恭二陵。”王凌接口道:“至于立后人选,朝臣大都看好宋贵人,而伏贵人得体大方,宫中府中具有善言,故稍在其次。陛下虽未有明言——”
王凌稍稍倾身靠近,小声说道:“但朝野有传,陛下似欲以董承之女为后。”
“董承?他可是陛下外亲!”赵戬登时不满道:“此人原是阿附李傕起兵为乱,如今侥幸得赦,又非士人豪族,竟还敢图谋外戚之位?”
王允却以为不然,把袖一展,皱眉道:“观陛下行事,皇后之位,恐怕非董氏莫属。”
“王公,这话如何说起?”赵戬道:“如今朝廷强军在侧,兵多将广,本就不惧董承等那帮新附叛军,若是为了暂且安抚,假辞笼络,其实大可不必。”
王允到底曾与皇帝彼此利用、勾心斗角过,对于皇帝善借力打力、驭人制人的本事,放眼朝野内外,没有人比王允更清楚了皇帝的心思了。
如今马日磾与杨瓒等人俨然是朝中巨头,若是要安天下,光靠他们几个倒也勉强堪用。若是要彻底破除汉室百年沉疴,这些人不仅不会出力襄助,反而可能会成为皇帝的绊脚石。
扶植与他们毫无瓜葛,又野心勃勃的董承,不仅符合皇帝在王允心中的处事习惯,更体现了皇帝心中的雄心壮志。
只是当年雄才大略的光武皇帝都做不到的事情,皇帝小小年纪,能做得到么?
临去前,王允仍有些担心,特亲自写就一份简牍,双手奉交给王凌:“此中鄙夫之言,还请呈递陛下,望有所补遗。”
王凌接下了简牍,只听王允在耳旁悄声说道:“汉室再兴,已是天命所属,尔当紧附陛下骥尾,如此可兴吾家。”
这等若是将太原王氏满门兴衰尽皆托付给王凌一人了,王凌身担重任,感激垂泣,说:“敢不竭力而行!”
既而,王凌又说道:“其实陛下昨日便想亲赴城门来送叔父一程,只是陛下称其虽无愧于心,但毕竟有负叔父,故不忍相见。此中原委,还请叔父体谅圣意,切莫寒心。”
王允听了,登时愣在当场,两眼失神,饶是赵戬与王凌从旁提醒几句,仍是无动于衷。
就在众人着急忙慌准备寻医的时候,王允突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皇帝虽然曾与其为敌,还罢黜了他,但到底顾念恩情,饶他一命。而且,王凌代说的那番话,更是申明了皇帝对王允的一片保全之意。
要知道,并不是只有董承才最适合为皇帝背下骂名。
饶是王允心坚似铁,此时也不由得跪伏在路上,对着长安的方向痛哭流涕。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93186/212059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